APP下载

音乐+英语的有效结合路径探讨

2022-11-23何洁汤盼

关键词:英文大学音乐

何洁 汤盼

(武汉音乐学院 湖北武汉 430000)

一、研究背景

文秋芳老师说:“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专门用途英语)对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学生学习通用英语是为了打好扎实的外语基础,而ESP 学习对学生今后的就业与职业发展有很大帮助。”[1]但是我国ESP 教学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障碍,有宏观体系架构方面的不成熟,也有微观师资层面的问题。

宏观方面,现行的“大学英语教学”之所以具有“通用英语”教学的某些特征,主要是没有解决好大中小学英语教育“一条龙”的问题,使得中小学阶段应该解决的语言问题不得不放到大学阶段解决。从长远角度看,我国高校英语教育的主流应该是ESP 教学。[2]

微观方面,我国ESP 教学在师资方面存在很多困难,英语语言教师和专业教师在搭配合作方面存在问题,多数教师感到力不从心,所以语言教师和专业教师进行合作教学很重要。[3]ESP 教师通常除语言之外,没有其他学科专业背景,职业发展却需要面对可能完全陌生、知之甚少的学科专业知识的英语教学。大部分情况下他们对学科专业的了解程度也许不如课堂上面对的学生,既没有充实的“知识本钱”,又缺乏驾驭ESP 课程的实践经验。ESP 师资问题严重困扰甚至阻碍了ESP 课程教学和发展。[4]

尽管ESP 教学困难重重,但是它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且有机的补充,不仅能够丰富课堂的内容,也能为学生提供实用价值,为他们就业、职业发展和对外交流提供帮助,还能增加大学英语教师和学生的交集,增进双方的沟通。本文以武汉音乐学院为例,结合国内已有实践和笔者所在大学的英语教师团队在音乐+英语教学方面的实践和探索,寻求有效的结合路径。

二、结合路径探讨和分析

(一)编写音乐相关知识的英语教材

我国音乐ESP 教材建设起步于20 世纪80 年代,代表作有狄辰华等编著的《英语音乐基础知识》。各大音乐学院也有不同版本的音乐英语教程,李亦雄主编的《音乐英语》和《实用音乐英语》最具代表性。[5]武汉音乐学院有专业课教师朱爱国主编的《音乐英语教程》、英语教师余皓和汤盼编写的《音乐英语》。除了涉及音乐通识英语教材,也有结合音乐知识和某种语言技能的教材,成功案例有中央音乐学院王靖宁和李庆瑞主编的《音乐专业英语阅读教程》和中国音乐学院郭锦霞和邓慧萍主编的《音乐专业英语口语教程》。

在没有统一的ESP 大纲的情况下由教师随意选编一些与某一专业相关的语言材料进行英语教学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ESP 教学,因为这样的教学没有把ESP 作为一种教学方针予以看待,有其名而无其实。[6]“因为没有统一大纲,缺乏相关标准,导致许多高校认为ESP 教学和专业双鱼教学是一回事。”[7]在内容方面,教材的难度适配度很重要,既不能过于简单,以至于学生学习的时候觉得没有专业深度,又不能过难,使得语言成为学习的障碍。另外,教材内容是以通识覆盖为主要目的,还是从某个方面切入进行细化讲解,也需要大量的研究和调查。目前音乐英语教材参差不齐,有的教材体系清晰,专业和英语有机融合,也有的教材的各个章节之间拼凑在一起,没有体系。教材在难易度上也没有统一的标准。

音乐+英语是ESP 在音乐学院的一个具化,是一种趋势,课程设置、大纲跟进、教材编写都亟待完善。教材的出版本身是一种急需,要确保它适合学生的需求,语言上能帮助学生阅读专业文献,专业知识上能与现有知识体系形成补充和呼应。只有经过充分的用户群体的需求和使用体验调查,反复进行教材的修订和完善,才能编写出真正具备ESP 功能的教材,并确保ESP 在音乐类院校学生间发挥作用。

(二)将英文的音乐著作翻译成中文

作为ESP 课程的英文教师,应该对所讲授的ESP 课程相对应的专业课基本内容有个普及性的了解,这可通过个人学习以及与专业教师沟通的方式做到。[8]这是对ESP 落地提出的一个现实问题。艺术专业大学英语教师的发展维度应涵盖“提升艺术修养”“强化学科教学知识”和“提高科学研究能力”。英语教师提升艺术修养,有助于增进师生的互动交流。[9]艺术类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师在开设ESP 课程条件还不成熟的情况下,其实可以把在大学英语课堂的某些环节加入艺术英语的元素作为切入点来实现,这既可以实现增加与学生的交集的目的,又可以达到ESP 教学目标的实现。要做到这一点,艺术类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师就不能仅仅满足于提高自己语言方面的专业技能,还要学习艺术类科目方面的通识。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 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提道:“党员们还要学习经济、政治、法律、文化、社会、管理、生态、国际等各方面基础性知识,学习同做好本职工作相关的新知识新技能,不断完善履职尽责必备的知识体系。”在音乐类院校,大学英语教师要做好本职工作,要很好地履职尽责,要学习的与本职工作相关的新知识和新技能很多,基本的音乐通识是包含在内的,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在授课时提及音乐英语时不会语言和专业两张皮。笔者认为,行之有效的一个方法是翻译英文的音乐著作,这对音乐类院校的英语教师提出了很高的再学习和再深造的挑战,但也是一个很大的机遇。

以武汉音乐学院大学英语教师团队翻译康斯坦丁·弗洛罗斯的《古斯塔夫·马勒和19 世纪交响曲》英文版为例。为了顺利翻译这本著作,译者教师们需要做很多前期准备工作。在本校音乐学和作曲系专业教师的推荐下,译者们首先需要看一下中文版的马勒传记,包括史蒂芬·约翰逊的《马勒传》、彼得·富兰克林的《马勒传》,在着手翻译前看完这两本传记。翻译过程中遇到不确认的涉及音乐通识的时候查阅相关资料,专业课教师们推荐了于润洋主编的《西方音乐通识》和阿诺德 ·勋伯格编著的《作曲基本原理》(第2 版),需要借助工具书如罗伯托 ·勃拉奇尼编著的《音乐术语对照词典》和《牛津简明音乐词典》。有时候甚至还需要当面请教音乐学系和作曲系的专业教师。在这个再学习的过程中,英语教师们在很具体的语境中收获专业知识的提升,而且因为是应用过程中的需求所刺激,所以对于知识的掌握是比较有深度的,记得也比较深刻。

翻译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很常见的英语单词,但是在专业领域却有不同的意思,比如“movement”常规翻译成“运动”,但是在音乐中表示“乐章”。音乐术语“trio”在不同情况下既可以表示“三重奏”也可以表示“三声中部”。这些音乐常识是做好音乐英语授课的基础,经过一整本书的翻译,译者教师们起码在作曲专业知识和术语领域方面可以尝试跟学生交流。由于译作的读者都是专业领域的教师和学生,所以对于译文的准确性要求很高,译者需要经过大量的资料查阅和专业请教,才能确保该目标的实现。这种再学习的过程有利于大学英语教师在专业知识方面的快速成长。当然翻译的书都是某一个领域的,需要在经历不同领域的音乐著作的翻译后,英语教师才能全面成长。武汉音乐学院的大学英语教师团队打算在翻译完《古斯塔夫·马勒和19 世纪交响曲》后涉猎表演理论方面的译著,逐步提升英语教师的音乐专业水平,为做好音乐和英语的融合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讲授音乐生需要的实用英语

ESP 的目的是学生学习与专业有关的英语,在未来的就业和职业发展中能够掌握相关领域的英语沟通和应用。对于音乐院校的学生来说,用英语谈论专业是一方面,用英语谈论与自己的学校有关的内容也很重要,比如在求职和升学面试中,怎么介绍自己的母校、介绍哪些方面。针对这个硬需求,ESP 教学可以针对这部分内容进行课程的设置,或者小规模做一些微课。武汉音乐学院大学英语教师团队,针对这一需求,录制了五节武汉音乐学院实用英语微课,分别涵盖武汉音乐学院的历史简述、校园导览、学术资源、校内活动和校外活动。五节微课站在学生的视角以第一人称介绍学校,可以直接被学生借用。第一节历史简述用英语讲述学校的简要历史、校训和办学目标等。第二节学生像一个导游一样把校园的重要建筑和位置做一个导览介绍,这节微课特别适合学生做简单的外事接待。四川美术学院举办工作坊时,外事接待均由学生担任,这是实用英语在实践中成功操作的一个宝贵借鉴。第三节学术介绍学校的院系设置和各专业英文表达,有很多学生大学毕业了还不知道自己的专业用英语怎么表达,这是学了语言得不到应用的典型例子。学术资源还包括图书馆资源、师资力量、学科建设和课程特色等,学生如果有机会与国外的大师交流,谈及学校学术内容的时候这些信息可以直接借用。第四和第五节介绍学校的校内外活动,主要是一些重大艺术实践活动、演出获奖、志愿者活动、社团活动等,学生校园文化生活是大学生活中非常重要的板块,学会用英文谈论这些活动是很好的走向世界进行文化交流的内容。通过挖掘学生的现实需求,做目的非常明确、内容非常实用和具体的ESP 教学摸索,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和意义。

大学英语教师在制作实用英语微课的时候,对语言进行斟酌和打磨非常重要,起码要确保没有语法和用词不当的错误,尽量让实用音乐英语素材地道且易掌握。编写和整理原汁原味的英文音乐素材也是一个极好的途径,但是需要很强的专业背景,更适合英语功底扎实的专业老师去做,英语教师在提升了自己的音乐专业素养和技能后也可以朝这个方向努力。中央音乐学院姚恒璐教授编著了《实用音乐英文选读——音乐英文分类文选导读与专业术语》,“作者在浩如烟海的音乐文献中,选取以‘英文为母语的作者’用英文写作的篇章,帮助学生摆脱中国式英文的痕迹;同时,所论述的内容又不仅仅局限在‘音乐欣赏’和‘乐理’的有限范围,而是以音乐界普遍认同的专业术语为准,避免解释含糊甚至有误。章节设计是从音乐学科的分类出发,几乎每一种重要的音乐技法、音乐生活现象都有一篇相对应的论述内容的文章,使读者能够集中领会音乐事件的惯用表达和英文应用之间的联系,从而使英文的专业阅读真正能运用到音乐的实际当中。作者希望学生通过阅读‘音乐文章’来了解音乐的内容,学习‘活的英文’”[10]。这本书兼顾了实用性和专业性,学生可以自己阅读,大学英语教师也可以选取里面的内容作为实用ESP 教学素材。

结语

程雨民指出:我国外语教学面临从基础外语教学向高校应用型外语教学转型时期。即中学培养基本外语能力,高校则要结合专业提高外语能力。[11]ESP 教学是大学阶段英语教学提升的一个方向,所以本文从实际操作的层面来探讨三种结合的方式:第一种方式在国内已经很常见,但是因为各方面的原因,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方式二和方式三是笔者所在学校做的摸索和尝试,产生了一定的收效,但是在涵盖面和经验方面还有极大的提升空间。本文通过探讨这三种结合方式,旨在与音乐类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师共同谋求艺术英语教学中音乐+英语的发展可行之路。

猜你喜欢

英文大学音乐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音乐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