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复合型英语人才的培养模式探索

2022-11-23毛颖

关键词:英语专业大湾人才

毛颖

(广州华立学院 广东广州 510000)

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世界级城市群,是党和国家立足全局和长远做出的重大谋划,是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的重大决策,有利于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高水平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新平台。在此背景下,各区域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加深,单一的英语或者专业类人才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发展要求,复合型英语人才将成为大湾区新的需求点,如何培养复合型的英语人才更好地服务于大湾区的发展,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一、复合型英语人才概述

根据《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复合型英语人才是指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人才。蔡基刚、王克非、蔡永良等学者研究和探讨过“复合型英语人才”的概念。其中,蔡基刚指出,复合型英语人才的培养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专业学科+专业学科的复合,另一类为外语能力复合专业学科。[1]

定义不同,培养的重点和目的也不同。但复合型英语人才应具备以下基本特征:一是扎实的英语基本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是基础,英语专业学生能实现书面和口语正确地、无障碍地对外交流。二是跨学科知识习得能力,学生能基本掌握另一学科的专业能力,能独立处理另一学科的基础工作。英汉口译员能迅速了解语言实践主题的行业背景和专业表达,能熟练操作该行业的专业设备。三是跨文化交际能力。英语专业学生在语言实践过程中涉及对外交流时,能与不同背景的人员形成团队,合作共赢。四是敏锐的社会洞察力。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大背景下,港澳地区和广东省的政治制度和经济体系存在差异,英语专业的学生在语言实践的过程中要时刻保持正确的政治态度,对不利于国家发展的社会事件保持鲜明的立场。

二、复合型英语人才培养现有探索

为了满足市场对“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很多高校都在积极探索新的培养模式,促进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目前,普遍采取的培养模式主要有“英语+X 专业”的双学位培养模式和“专业英语”的培养模式。

(一)“英语+X 专业”的双学位培养模式

“英语+X 专业”的双学位培养模式在学习英语专业的同时选择其他专业作为第二专业或者辅修专业。目前,英语专业学生在选择第二专业时,一般会选择大文科类的专业或者商科专业,如“英语+行政管理”“英语+公共管理”“英语+国际贸易”等。此类第二专业在学习过程中着重于对文本的分析和理解,其中涉及精密计算的内容较少,不会对英语专业学生造成“入门困难”。而选择工科类或理科类专业作为英语专业第二专业的情况较少,多数为“英语+工程管理”“英语+物流工程”等模式。

(二)“专业英语”的培养模式

“专业英语”的培养模式分为两种:其一是专业知识补充英语能力的培养模式。这种培养模式以英语学习为基础,对英语专业学生进行职业化和精细化的划分,以培养英语专业学生进入某专业能从事辅助性工作为目的。如今,众多高校对专业的设置上不仅仅限于英语专业,诸如商贸英语、法律英语和翻译等英语大类的分支专业建设逐渐走向成熟。其二是以英语能力辅助专业学习的培养模式。在这类培养模式中,学生通常学习工科类专业,英语隐身为语言工具,在提高专业能力的过程中起辅助性作用。这类专业的英语课程大多具有词汇专业性强和专业跨度大的特点,即本专业内安排“专业英语”课程,进行专业化英语学习。如“化工英语”“建筑英语”“生物英语”等课程。上述两种培养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英语与专业的结合,推动了复合型英语人才的培养。

三、复合型英语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

(一)现有培养模式不能真正满足社会需求

目前,大多数英语专业学生从事的并不是单一的语言工作,英语成了工作中的沟通媒介,但同时需要其他技能辅助。社会真正需要的复合型英语人才,要求英语学生除了有扎实的英语基本功外,还能够对其他学科或领域有深刻的理解,能熟练掌握专业技术术语、图表,甚至操作原理等。在此基础上英语专业学生能够运用英语准确地进行表达和交流,但目前的培养模式还不能达到这样的深度。以“英语+X 专业”的双学位培养模式为例,英语专业学生所学习的英语仍为基础英语,而不涉及第二专业所涉及的英语知识,二者并没有形成有机的统一,造成所学和所需不对应。而对于“专业英语”培养模式下的学生,所学的专业英语内容过于单一,课堂模式往往是老师讲、学生听,缺乏情境式教学,课堂互动性差,课堂效率不高,课时不足,远远满足不了专业的需求。

(二)教师拓展教学能力不足

在复合型英语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至关重要。教师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在强化外语专业人文素养的背景下,急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一大批外语功底深厚、对外语文化有切身体验、受过专门训练、具有人文素养与批判精神的专业教师。[3]目前,部分高校“英语+专业”的培养模式中存在着“教与用”的矛盾。老师英语教学能力突出,但是对于其他专业特别是工科类的专业了解不足,造成在教学过程中单纯依靠课件或者固定的课程模板授课,无法发散思维,从专业的角度分析问题,不能完成从学英语到用英语的转变。“专业英语”课老师通常由本专业老师兼任,虽然精通所学专业,但其英语水平一般达不到类母语的水准,教学仍然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出现了“懂英语的不懂专业,懂专业的不懂英语”的两难现象。教师的知识结构单一、拓展能力不足已经成为制约复合型英语人才培养的重要因素。

(三)英语专业学生缺少有效的专业实践

目前,部分高校出现了“重教学,轻实践”的现象。现有的培养方案中课程学习占主要地位,专业实践是课堂学习的补充。但专业实践往往存在“学分少、课时少、专业性不强”的问题。同时,由于英语专业培养的单一性,尽管英语专业学生跨学科跨领域选修、辅修其他专业课程,但是由于对其他专业领域涉猎不深,实际效果并不理想。[4]英语专业学生在校期间的专业实践主要是语言类实践,而进入如法律、建筑、医药行业的实践较少。近年来,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背景下,各行业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明显增加,各行业对语言服务的需求也逐渐增加。在校的课堂学习是固定模式,社会的需求是灵活多变的,容易造成“眼高手低”和“水土不服”。

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的复合型英语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一)影响复合型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因素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工具,是沟通的桥梁,学习英语最终目的是要通过搭建桥梁完成其他工作。因此,复合型英语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如何把握“学以致用”,将英语服务于生产和生活的功能最大化。第一,培养方案是复合型英语人才培养的整体规划,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培养方案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培养的成败。第二,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核心,是教学方案能够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复合型英语人才的培养教师也应是复合型的教师,要求教师有扎实的英语基本功、辩证的思维能力和跨学科教学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提高效率,完成培养方案的最终目标。第三,兄弟院校应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学校间可深交流与合作,促进彼此间跨学科培养。第四,企业作为用人单位,复合型英语人才的培养如果脱离了企业,只理论而不实践,会导致英语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下降。

(二)复合型英语人才培养路径探索

1.制订确实可行的培养方案,紧跟时代需要,培养学生跨学科学习能力

一是要在国家层面的大背景和大政策下制订专门的复合型英语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目标应能够契合当前的发展需求,使毕业生能够很好地满足市场需求,也会更加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二是培养方案应具备较强的可执行性,要求在制订培养方案时,要充分考虑执行过程中的难点,要统筹各方,充分协调和利用好院系之间的资源,做到“效益”最大化。三是要求培养方案中充分体现变革的精神。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背景下,三地政治经济人文交流日益频繁,多语言、多文字的语言特征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粤港澳大湾区的城市运作、经济活动、文化生活。[5]在与不同背景的行业交流中,职业需求不断变化。培养方案要根据政策、市场和学校的具体情况等进行改革创新,不断改进和优化,为复合型英语人才的培养指明方向。

2.培养复合型教师,建设基础能力和专业技能俱佳的教师队伍

目前,制约复合型人才培养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教师队伍的专业知识不足,不能满足现有的教学需求。以“英语+建筑”的培养模式为例,建筑类专业技术性词汇和技术规范多,同时还需要一定的看图识别能力。如建筑行业中常用词汇“女儿墙”(防护矮墙),是指建筑物屋顶四周围的矮墙,英语可以翻译为“parapet”。如果教师缺乏专业的建筑学知识,容易造成不能翻译或者翻译不准确的现象,从而影响教学质量。因此,在复合型英语人才培养过程中,应注重对教师的综合能力进行培养。如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可以安排英语类老师进行建筑类知识的集中学习,包括建筑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专业技术词汇和识图能力等;也可以安排英语类老师和建筑类老师合署办公,方便互相交流和沟通。

3.建立校校合作的学术交流机制,整合课程资源提高学生专业能力

目前,英语专业较强的学校大部分为文科类院校,缺少理工科的优质教学资源,此类院校可以根据自身实际,与理工科院校强强联合,互认学分,优势互补。文科类院校教师可到理工科院校进修学习或者定期举办交流会等,提高专业水平,学生可以学习理工科院校的相关专业课程,共享图书资源等。同样,理工科学校学生也可以学习文科类院校的英语课程。但同时也要注意,英语专业学生在理工科专业的学习过程中接受速度较慢,专业知识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校校合作要充分考虑这方面的因素,需要对课程的难度和课时进行合理安排。此外,课程中也可以专门安排答疑或者讨论环节,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与老师面对面交流和解决问题。最后,理工科专业学习起来比较枯燥,可以对课程进行专项设计,让难以理解的知识通俗化。

4.完善校企合作机制,培养职业素质过硬的复合型英语人才

复合型英语人才培养实行“走出去战略”,要加强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创新合作模式,建立企业导师制度。同样以建筑为例,可在学校实行聘请制度:建筑设计师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作为外聘导师到院校举办专题讲座或者不定时讲课,为学生创造和一线专业人员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促进学生对“英语+专业”的理解。

另外,定向培养可以作为一种新的合作培养模式,学校为某一企业定向培养学生,毕业后学生直接进入该企业工作。建筑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检测单位的侧重点分别为设计、施工和检测,按照企业的需求进行专门的“英语+专业”培养,把专业进一步细化,实现供求关系的互相匹配。以建筑设计单位为例,定向培养学生可以根据教学安排参与到建筑设计方案的讨论,帮助企业完成建筑方案讨论的翻译等相关工作,提前进入角色,在实践中成长。

结语

复合型英语人才培养是一个长期的系统性工程,在做好顶层规划的同时,要协调好英语语言与其他专业能力的关系,时刻关注企业与市场的需求,精准育才,实现学校与市场的有效衔接。教师是复合型英语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主要执行者,要加强教师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复合型英语老师的培训力度,首先使教师成为优秀的复合型英语人才。同时,复合型英语人才培养是一个跨学科培养,也要合理统筹资源,协调各方,学校要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复合型英语人才培养任重道远,需要学校不断地去探索培养路径,不断地优化培养方案,紧跟时代步伐。

猜你喜欢

英语专业大湾人才
人才云
交互式教学在英语专业阅读课改中的应用研究
2022DMP大湾区工业博览会
大咖论道:大湾区超级“极点”强势崛起!
Structure and context in College English learning
人才的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
编读往来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摁下粤港澳大湾区“加速键”
TheRelationshipbetweenLanguageandSocie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