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育人三矩阵促进青年大学生立体化成长

2022-11-23罗志强

关键词:工程学院学堂党课

罗志强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宁波 315000)

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高等教育承担着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的时代命题。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化学工程学院坚持立德树人教育目的和教书育人初心,以学院官方微信公众号“宁职化工先锋号”和“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化学工程学院”两个平台为网络育人阵地,以“真理之声”“践行之声”和“榜样之声”三个云上矩阵,开展深度网络育人。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党史故事和中国故事、午间党课、红色经典诵读、红色宣讲等融入阵地建设,将真理的光芒、理想信念、榜样的力量、红色经典、劳动精神和大国工匠精神等浸润青年大学生内心,培养他们成为新时代匠人,争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一、真理之声——用党的创新理论坚定青年信仰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祖国的青年一代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有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化学工程学院牢记为党育才、为国育人使命,不断夯实线上育人高地,做好党的宣传员、青年的领航员,牢固树立“四个引路人”角色,用好“沉浸式”情境课堂,讲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讲好党史故事,传播党的“好声音”,将青年大学生思想引领和理想信念教育进班进课堂进内心。

(一)党建引领凝聚青年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化学工程学院”微信公众号以全国样板党支部为依托,组建以教师党支部党员教师为核心的队伍,以学生党员、预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为骨干的队伍,成立“真理之声”小组,打造云上宣讲矩阵,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在云上发布。依托学生党支部开展“百年砥砺征程——青年学子话党史”、云上宣讲家乡党史故事、灯塔读书会三个云上矩阵,开展党的理论宣讲,当好党的喉舌,做好党的理论宣传员。同时在“真理之声”栏目上传分享化学工程学院党员教师的午间党课视频,让青年学子在线上“学、思、悟、践”,架起党的创新理论与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之间的桥梁。

通过党员教师引领和云上宣讲矩阵,通过多样化的方式凝聚青年、引领青年和启迪青年,进而将青年大学生紧紧凝聚在周围,真正实现践行用真理发声、用理想信念引领,将理想信念根植于青年大学生的内心,将信仰的力量、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光芒浸润青年学子内心,同时讲好党史故事和中国故事,让更多同学熟知党史和英雄事迹,让他们自觉辨识历史虚无主义和“公知”的“美颜滤镜”,抵制泛娱乐,增强文化自信,让青年大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深化道路认同和国情认知,牢固树立“四个自信”,在他们中间形成“涟漪效应”,让听党话、跟党走成为青年大学生的人生自觉追求。

(二)午间党课启迪青年

党员教师以立德树人为目的,以理想信念教育为引领,实现为党育人和为国育才的有机统一。午间党课打造以教师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党员教师为核心的午间党课团队,同时聘请马克思主义学院专家和校外专家等为兼职授课教师,成立专门授课团队,讨论每学期午间党课主要方向,制定主要内容,制作统一格式PPT,将党的最新理论,党史,党的重要会议、精神等制作成课件,将每一节党课完整录屏,将之放在分院党建官方微信公众号——宁职化先锋号上发布,供同学们学习、讨论和交流心得。同时延伸午间党课内涵建设和课程外延,以“一网两平台”等开展线上通学。“一网”即共产党员网,青年大学生可在党员教育、党章党规、思想理论、党的历史、先进典型、支部生活等多个模块里面自选学习,加深对党的认识和理解。“两平台”发挥“学习通”和“学习强国”两个App 平台作用,通过“学习通”上传微党课视频、专题学习以及属地时政等资料,让青年大学生能够及时学习和了解党的理论和重要会议精神;通过“学习强国”平台,观看时政视频、红色电影等。通过主题党课和理论学习,学生党员、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理论素养和思想境界得到大幅提升,他们将危难时刻我先上和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牢记心头,践行在行动里。从家乡、实习单位和学校疫情防控,参加街道暑期挂职锻炼、助力文明城市建设、去中小学开展党史宣讲等,随处都可看到分院志愿者们的身影,他们展现了新时代青年奋斗的青春色彩。

二、践行之声——助推青年大学生成长

学业问题、情感问题、心理问题、职业规划、家庭问题、社交问题等是当前青年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常见问题。由于主观认知度不足、自身经验缺乏、自我封闭等主观因素的存在,导致他们缺乏处理问题经验,陷入自我怀疑、自我否定和困惑之中。针对以上问题,化学工程学院在“宁职化工先锋号”微信公众号的云上平台,专门开辟践行之声栏目,构建思想启迪、价值引领、学业指导、生活指引四位一体的践行之声,助推青年大学生立体化成长。

(一)“辅导员说”为青年释疑答惑

化学工程学院成立以思政教师为核心的青年大学生成长引领小组,针对他们的困境和困惑,每周二出栏一篇原创“辅导员说”,内容以紧贴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成长、心理疏导、学业指导、职业选择和就业规划、劳动教育、人际和寝室关系、电信诈骗等内容为核心,将青年大学生在校学习、交际、实习、就业期间常见问题进行梳理,以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撰文,将问题和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一一呈现出来,将他们的目光聚焦在线上,实践在线下,成长在路上。

(二)灯塔读书会点亮青年心灯

当前青年大学生阅读呈现通俗化、功利化、快餐化和碎片化的趋势,这些导致他们在提高个人专业和人文素养、拓宽视野、汲取知识和健全人格上缺乏给养。化学工程学院开展以党员教师为核心、以青年大学生为主体的“灯塔读书会”,在全体青年大学生中间开展“导师推荐我悦读”活动,每学年每位党员教师推荐两本著作,内容涵盖专业书籍、文史经哲和红色经典等书单,组成化学工程学院“悦读书单”。在阅读导师指导下,青年大学生制订读书计划,每学年阅读十本著作,三年不少于三十本著作,并做好读书笔记,撰写读书心得。学院每月定期召开读书交流分享会,交流读书心得和体会,并将之发布在官方微信上,每学期评选“悦读之星”。“灯塔读书会”通过导师推荐我“悦”读,将红色基因、优秀传统文化精粹、工匠精神、探索求知精神根植于青年大学生内心,同时修其身、正其心,为其人生之路点亮明灯,让青年大学生厚植文化情怀,牢记使命担当,争做中华文化继承者和传播者。

(三)“四个一”连心工程扶心扶志

高校教师要以“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和“四个相统一”标准要求自我,这些标准赋予了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和使命。化学工程学院依托“党员之家”和党群“谈心角”,每学期开展“四个一”连心工程,即关爱1 名贫困生、帮扶1名学困生、联系1 名学生党员或入党积极分子、结对1 个学生寝室。“四个一”连心工程使教师从学生的“学业导师”真正变为“人生成长导师”。结对教师既是学生可信赖的良师、成长的益友和生活的朋友,更是学生的思想引导者、学业辅导者、生活指导者、心理疏导者。通过“四个一工程”的实施,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纽带作用,真正做到“教师人人是导师,学生个个受关爱”。亲情化、个性化的“四个一”连心工程教育极大调动了青年大学生学习积极性,明确生活的目标和提升自信,进而将学业指导、生活帮扶、心理健康教育融为一体,让结对学生成长成才。

三、榜样之声——厚植匠心、弘扬工匠精神的“红匠学堂”

化学工程学院以应用化工国家特色高水平专业群为依托,搭建各类实践平台和拓展实习实训基地,培养匠心传承、技艺精湛、技能报国的新时代匠人。

(一)厚植匠心打造“红匠学堂”

化学工程学院打造敬业、精工、专注、创新四位一体的“红匠学堂”,厚植匠心,弘扬工匠精神,培养新时代匠人。敬业是修己以敬、执事思敬的全身心投入的职业素养,精工是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职业追求,专注是坚守初心、严谨执着的职业特质,创新是技能提升、匠心超越的职业要求。化学工程学院以敬业、精工、专注、创新四位一体的“红匠学堂”为载体,将大国工匠精神、职业初心、职业认同感和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等融入工匠人才培养全过程,让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根植于青年学子内心,培植他们执着专注、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大国工匠职业内涵,培养技艺超群、敬业奉献的新时代工匠,激励广大青年学子投身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此外,红匠学堂聘请劳动模范、大国工匠、技能大师、学院优秀校友等为红匠学堂讲师团讲师,为他们颁发红匠学堂聘书,挂牌成立工作室,学院在校大学生作为红匠学堂的学徒,在红匠学堂进行师徒结对,传承技艺,根植匠心,薪火相传。在红匠学堂授课时将产业、行业、企业、职业对从业者的职业素养要求融入红匠学堂新时代工匠培养中。在榜样之声栏目将红匠学堂课件、优秀校友访谈和沙龙、企业实习实践、匠心寻迹采访等通过线上方式向学院所有同学开放,让他们厚植劳动精神,争做螺丝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增砖添瓦。

(二)构建“1+4+N”劳动教育体系

化学工程学院一直以来不断探索如何让青年学子养成正确的劳动观念,提高他们的劳动素养和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新时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分院立足专业特色和学生特质特点,构建适应新时代教育要求、符合育人规律、彰显分院特色的“1+4+N”劳动实践体系,每周四下午开展各类主题鲜明的劳动活动,每天开展实验室清洁行动,让同学们在日常学习、实践中厚植劳动基因,在劳动中求真学问、练真本领,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努力成为有理想、有才干的实干家。此外针对专业特色和学生特征,依托政校企合作平台开展文明城市建设、垃圾分类宣讲,对接北仑区霞浦街道陈华浦社区,与社区共同谋划针对该社区老年人集中居住和老年人口多的特点,开展各类服务老年活动。依托宁波石化行业协会、宁波石化工业园区、青峙化工园区、大榭工业园区、台塑宁波工业园区、宁波市制造业百强中的化工头部企业等开展各类主题鲜明的劳动实践教育活动,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青年大学生是互联网的原住民,其与互联网的黏度高,认同感和归属感强,因此在开展青年大学生思想引领和助推其立体化成长时,必须牢筑网络阵地建设,增强他们的认同感、归属感,进而凝聚和引领青年。网络育人不是单纯囿于网络平台,而是开展学生工作的传播窗口,平台发布内容需要精雕细琢,用青年视角、青年话语,想青年之所想,进而贴近青年、服务青年。还要将高等教育育人初心融于网络育人,用专业、专心、专注讲好中国故事,讲好青年故事,服务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

猜你喜欢

工程学院学堂党课
《党课开讲啦》节目为讲党课“打了样”
七一智库暨《党课参考》特约专家学者
刘伟作品
七一智库暨《党课参考》特约专家学者
基于机电工程学院的就业能力分析
七一智暨《党课参考》特约专家学者
Reflections On Children’s English Enlightenment Education
Text analysis from a functional perspective
森林学堂
宝宝国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