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德树人”目标下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的探讨

2022-11-23王俊莎

关键词:立德立德树人法治

王俊莎

(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普东中学 山东青岛 266234)

“立德树人”是教育意义的根本所在。新课标强调,为适应初中学生的成长需要,思想品德课程融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相关内容,旨在促进初中学生道德品质、健康心理、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鉴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积极从事了立德树人目标下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的探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立德树人”教育教学的重要性

“立德树人”,是教育者在教学中坚持德育为首,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意识,指导学生养成正确的道德行为习惯。“立德”,坚持德育为首,引导、激励、感化,达到对学生道德情感的塑造;而“树人”则是以人为本,立足学情,在教师的引领下完成自我完善、改变和发展的教育过程。2018 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铸魂。”“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工作的主线。”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再次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特别是在全球疫情冲击下,迫切需要学校教育在品质发展上给予正确引领和养成。

初中是青少年价值观、人生观雕琢的黄金时期,自我意识、人格意识逐步形成,有了独立的自我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更需要教师正确的引领。目前,很多学生盲目追星,一部分失德艺人对青少年的三观影响很大,因而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明确自身的责任与义务,充分挖掘教材,全方位进行德育渗透。

在有效实施德育的同时,教师也需要从道德情感以及道德行为方面引导学生践行道德行为习惯,让学生明辨是非,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如何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如何实现自身的价值,引领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与人生观,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

二、立德树人目标下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策略

在当今社会形态多元化趋向的时代,“立德树人”教育总目标的贯彻落实,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非常重要,而道德与法治学科在这一过程中的优势尤为突出。对于在“立德树人”目标下的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的研究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为此,我们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一)构建情感机制,充分创设和谐的育人环境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因而,教师须在教学中为学生充分创设和谐、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构建和谐、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教师须构建情感机制,把爱心和微笑融进课堂、将激励和赏识注入教学;用激情四射、妙趣横生的语言阐释着赏识、鼓励;带着一颗童心,心持几分童趣,置身于他们中间,用信任和睿智演绎温馨与和谐,用激励和趣味点燃希望和创新。正如美国教育家罗杰斯所说:“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

如在课堂上,让学生展示“我的青春我做主”演讲比赛,由此使学生树立“自我新形象”;母亲节时,让学生诵唱“妈妈的吻”,体会母爱人间真情。在这样和谐的氛围中,学生的身心会得以发展,学生的人格将日益健全,学生的思想可日臻完善;在这样宽松的环境中,学生因“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而充分享受着学习的乐趣,全身心地体验生活的温馨。如此,使道德情感更加美好,创新思维更加活跃,探究热情更加高涨。

(二)充分挖掘新教材,有效践行立德树人

部编新教材的突出特点——落实立德树人、突出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建立旨在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健全人格、形成法治意识、培育公共精神的整体的课程价值观。在八年级下册则侧重法治教育,为青少年补上法律法规教育的短板。课程建设的道德体系日益完善,案例材料选材典型富有说服力度,为有的放矢实施道德与法治教育提供了充足的教育资源。

七年级开篇认识自己,引导学生如何定位。初中阶段是一段充满挑战的人生旅程,如何使中学生活丰富多彩、更有意义、更有价值?通过友谊的天空、师长情谊、生命的价值、青春时光、做情绪情感的主人、在集体中成长、走进法治天地为学生的初中成长之旅实施北斗导航。从设计上充分尊重学生的心路历程,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新理念,为成长的烦恼指点迷津。最后一篇并为八年级的法治教育做好铺垫。

八年级新教材充分引领学生走进社会生活,融入社会大集体中,关注社会生活、勇担社会责任,引领学生要主动融入绚丽多彩的社会生活中,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学会互助关爱、合作共享,承担起作为社会成员应有的责任担当。并懂法、学法,学会利用法律保护自己,维护国家利益。

九年级新教材主要引领学生关注与环境的和谐共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情感,通过建设富强与创新、民主与法治、文明与家园、和谐与梦想阐明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走上一条民族振兴、强国富民的康庄大道。并通过我们共同的世界、世界舞台上的中国,引导学生了解自然、关注环保,胸怀祖国、放眼世界,说明良好的学习环境是中学生必不可少的。

(三)结合新闻焦点热点,培养学生家国情怀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思想性和人文性要求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建构开放性的课程体系是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必然。因而,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应将时事政治的焦点热点事件等课外学习资源及时结合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发学生对重大事件的思考,并由此引领他们了解自然、关注社会、心系家国、放眼世界的责任与担当。

时事政治,是指国内外发生的一系列重大政治事件,其中蕴含国际外交政策与国家经济发展的指导方针,如何从大局出发并具有极强的概括性。热点、焦点事件,则是某一时期内影响力和关注度较高的国家和国际事件,是社会关注议论的焦点。道德与法治教学须与时俱进,关注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同时,时事新闻、事件也是学生所感兴趣的,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与之结合,不仅能聚焦学生的关注点,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能将其带入到浓浓的课堂学习氛围中,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情境创设机制。

如发生于2020 春节时的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国际灾难事件。全国上下一盘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击疫情。在短短的十天时间内火神山、雷神山医院投入使用,又一次体现了中国建设、中国速度、中国力量的巨大魅力!在短短的两个月内有效控制了疫情。在之后全球疫情的迅速扩散中,中国人民毫无保留派出抗“疫”专家指导抗“疫”、捐款、捐物,彰显了一个负责大国的担当。在学习生命的思考、探问生命、敬畏生命、遵纪守法、国家利益至上和中国担当时可以作为典型案例运用到教学中。由于学生亲身经历了这场抗“疫”战争,也切实体会了党和国家“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伟大方针,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兴趣,感慨滔滔而来。其中结合2022 青岛疫情表达的对党和国家的热爱,对医务人员、公安干警、基层干群等最美逆行者的感恩与行动,都给人以极大的感染力。钟南山、李兰娟、陈薇、张定宇等这些最美的逆行者,其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给学生巨大的榜样力量,影响深远。

再如学习八年级上册《关心国家发展》时,将两会的召开及党的十九大作为情境创设的主线,将全国两会精神以及十九大文件相关的新闻报道展现给学生,了解国家发展目标和规划,使学生养成关心国家大事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引导自主合作探究,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新课改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如何在教学中使其不流于形式?针对新教材丰富多彩的活动引领,教师如何做好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使学生在玩中思、玩中做、玩中学,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成长?作为教师,我依据学情顺势利导,以生为本开展小组自主合作探究,引领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掌握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交流的实践探究中学会健康生活,由此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如学习“青春的证明”时,我如此设计探究活动:(1)什么是青春?有人说,青春是泪水;也有人说,青春是任性;还有人说,青春是无悔……你认为哪些词语能恰如其分地表达你的心境?(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是怎样解读青春的?对你产生哪些影响?(3)青春是美丽的象征,而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护士单霞为了节约穿防化服的时间,在奔赴一线工作前将自己的长发剃光,她说头发可以再长,而现在最重要的是要保护那些需要保护的人。你如何理解单霞的行为?问题的提出,犹如一首青春之歌在浅吟低唱,在美妙的旋律中,同学们陷于深深的思考中。我的青春该怎样度过?如何做到青春飞扬?如何做到“行己有耻”“止于至善”?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成员讨论并自我现身说法,很快得出结论——在班级建设中,需要以自治精神主动参与到集体规则的践行中。

如此以生为本的小组自主合作探究,让学生切实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与苦乐,由于很好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凸显了学生这一学习的小主人地位,学生在相互交流分享中得到积极的肯定和鼓励,语言表达能力得以训练,自信心的提升和成功的体验,让学生精神振奋。由此,科学探究的方法能力锤炼,使学生团队精神和科学精神倍增,真切感受到自主合作学习的实效和高效。

再如,引领学习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时,我针对如何探问生命、珍视生命、感受生命的意义,通过视频案例引导小组讨论分析——生命中有哪些东西值得珍惜、值得追求?如何绽放生命之花、感受生命的意义,活出生命的精彩?据此引导学生小组自主合作,探问生命的真谛。然后小组代表分享探究成果,其中,有的小组代表展示了新冠肺炎疫情时期为人民生命安全众多义无反顾的逆行者,他们舍小家、顾大家,牺牲在防控一线上,他们为生命赋予了重要的意义。有的小组代表发表感想:“父母养育了我们,我们要好好活着,才能对得起父母的哺育之恩;同时我们要努力学习文化知识,让知识插上理想的翅膀,为国家和人民做出应有的贡献,绽放自己的生命之花。”

(五)走进生活,积极引领道德实践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践性要求,从学生实际出发并将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基础;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单靠教材中内容达到教育目标是远远不够的。为此,在教学中我们因地制宜,引领学生走进生活,积极践行道德规范,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积极践行道德规范,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助于学生真正融入学习氛围中,从而获得深层次认知。根据课标要求,开展了多样的丰富学生道德规范的活动,鼓励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融入探究活动中,增加感触体验。

新学期伊始,我要求学生用形状多样的彩纸写出自己的座右铭,贴在小组的板块区和课本的扉页上。鼓励学生确定好学习目标,以自己的座右铭为行动指南,积极主动为理想做出不懈的奋斗和努力。并结合教材内容“做更好的自己”“增强生命的韧性”“活出生命的精彩”“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的梦想,共圆中国梦”“少年当自强”“学无止境”等教学内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美国哲学家、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播种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的名言鼓励鞭策学生,要求他们以意志锤炼和乐观精神为出发点,树立“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百倍信心和勇气,从课程出发,结合自己的实践行动充分理解感知,结合自身体验追索富有价值的信息,自我规范、自我完善,自我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班级日常管理中,实行学生自我管理,引领学生主动自我锻炼实践,使之在日常生活学习积累中发现自我、规范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总目标和根本任务,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作为德育主阵地的道德与法治教学,须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利用一切教育资源,充分创造教育机会,有的放矢地开展德育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其健康积极的人格精神,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立德立德树人法治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法治护航 让“游河南”更惬意
法治护航 守护生命之源
巧化课堂意外 践行立德树人
例谈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立德教育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