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现状分析

2022-11-23罗勇韩秀凤

关键词:中华学科传统

罗勇 韩秀凤

(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师范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 内蒙古包头 01400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之瑰宝,是中国各族人民集体智慧之结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既包含着诸多的人文情怀和人文底蕴,又蕴含着诸多的地理学科知识。因此,二者相互融合,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亦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传承与创新,增强社会凝聚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的背景

(一)国家政策

“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乃中华民族之美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凝聚各族人民的精神纽带,是国家发展的源泉。新中国建立以来,国家越来越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了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与时代相结合,提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时代要求。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文化自信”和“文化强国”,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源泉。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教学,是对国家相关指导文件的具体落实,是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的要求,是加强“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然要求,是新时期教育发展的应有之义。

(二)学科要求及考试趋势

在高考制度的影响下,绝大多数学生和教师都只专注于考试部分知识的学习,认为与高考无关的知识是不需要学习的,很少将课程教学与传统文化相融合;部分家长亦深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忽视传统文化的教育。

为改善这一现象,2003 年3 月31 日教育部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语文等十五个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的通知(教基〔2003〕6 号)[1],2016 年10 月9 日教育部考试中心年颁布了《关于2017 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的通知》[2],等相应的政策和文件,强调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地理等教学和考试中的地位以及对传统文化与地理学科相互融合做了进一步的解释指导;加强学生的德育和传统文化的熏陶,使学生摆正方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纵览近十年的高考地理试卷,以中华传统文化资源为背景的材料题不断上升,对具体地理知识的迁移应用越发地重视。因此,二者相互融合是进一步加强文化自信和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时代要求。

(三)社会需求

随着世界上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我国经济蓬勃发展,市场经济出现前所未有的活跃,某些电商平台及商家在情人节和圣诞节等西方节日前后大肆开展宣传活动,促使各种新旧思想相互碰撞。在这个过程中,部分中学生易对西方文化盲目崇拜,由此不仅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对中华文化的自信,而且会影响到学生正确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树立。

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全球变暖这样的全球性环境问题越演越烈,故在对中学生培养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对我国乃至世界环境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教育,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了解全球的环境与发展问题,理解国家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正确的全球意识;增强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和法治意识;形成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观念;具备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的必要性

地理是一门自然与人文兼备的综合性学科。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孔子诞辰会上亦曾讲到“文以载道,文以化人。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当代中国思想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传承和升华,要认识今天的中国、今天的中国人,就要深入了解中国的文化血脉,准确把握滋养中国人的文化土壤。”[3]。由此可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儿女生存与发展最根本的精神力量,亦是高中地理教学植根的土壤,能为地理课程教学活动提供更为广阔的天地。

(一)理论意义

1.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创新,培养创新型人才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生命和灵魂,是一个民族生产和发展的不竭动力、精神支柱,是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社会文明、人民富有的强有力保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种重要的教材资源。其中包含的古诗词文学、饮食和建筑文化更是地理教学最为重要的资源库之一。在地理课程教学中通过对“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等进行充分阅读分析,挖掘其中含有的地理要素、原理和地理过程,不仅可以充实地理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地理知识的内涵,也有利于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2.有利于贯彻地理课程标准,培养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体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它们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从该课程标准以及结合高中地理教材可知,高中地理教学旨在培养学生树立尊重自然、保护自然、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这些理念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中庸》中“万物并育而不相害……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等观念皆无不体现着人地协调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将二者有机结合,不仅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还有利于贯彻地理课程标准的理念,丰富和活跃课堂,强化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

(二)实践意义

1.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师生文化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陈琦和刘儒德在《教育心理学》中说:“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成为学校的主要任务之一。”[4]每一个学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兴趣各异,所以教师在教授的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地挖掘地理教材和传统文化中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素材,作为一种先行组织材料,有效帮助学生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另外,优秀传统文化与地理教学相互融合也是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 年修订)》[5]的具体落实,贯彻“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的思想,强教师自身文化素质。“润物无声”,学校作为“育人”的主阵地,更应该注重对学生德育的培养,在地理等学科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不断地进行文化熏陶,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传承中华文化,领悟其中的君子之道,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动力和源泉。

2.顺应考试的需求,与高考衔接

在目前中国教育的形势下,高考亦是改变学生人生走向的重要环节之一,其代表性和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教育方面对学生、家长和教师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从高考中加入传统文化更容易引起学生和教师的重视。教育部考试中心明确指出“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核内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1],地理学科的性质决定地理教材蕴含着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元素,应通过教学和考试等环节对地理中传统文化的挖掘,立德树人,使学生学会从地理的视角来欣赏和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培育学生正确的人地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观。因此,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地理教学相融合,使学生更早地适应新课改要求。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的综述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在高中教学对教师和学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文献资料主要是以中国知网数据资源库为主,在搜索的结果中不难发现绝大多数都是关于传统文化与语文、政治和英语学科等相结合,关于传统文化在地理教学中渗透研究的成果较少。为进一步明晰地理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融合情况,笔者通过整理分析大致将其分为以下情况。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考地理试题中的继承与创新

近年来高考命题已经向传统文化上有所倾斜,地理高考试题与传统文化“贴近”,是未来地理高考命题的一大趋势。关注高考试题,并不是出于简单的“应试”目的,而是将试题作为课程资源,从中汲取营养,寻找地理教学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最佳点位和方式。

近几年,如何有效实现高考地理与优秀传统文化相互结合,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青睐,如吕冰从高考改革指向要求、高中地理教学要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和地理学科自身性质和内容上的相互联系和目标上的一致性方面论证了在高考地理试题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且结合全国卷、天津卷、北京卷、江苏卷等试卷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研究,整理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考地理试题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6]

由此,高考作为人生的重要跳板、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平台,在高考的试题中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试题的背景材料,既能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又有利于学生提高分析和探索能力。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地理教材中的挖掘

地理环境本身不是文化,但却是文化的基石。中华传统文化中不仅包含着诸多的地理学科知识,在高中地理教材中也蕴含着许许多多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挖掘教材的传统文化元素,使教材知识能够充分与传统优秀文化相结合,在传授学生地理科学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民族认同感,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中地理教学的渗透价值与策略

地理学中涉及大量的自然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含有许多传统文化要素,因此许多研究者开始探讨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关于在地理教学中如何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有何价值意义是最近几年学者探讨研究的热点。朱贵秋结合地理课程和地理教学内容,以湘教版地理必修教材为例,详细分析地理教材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地理教学内容和地理学科中的爱国主义、天人合一、仁爱思想、道法自然、和合思想、上善若水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提出从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提高优秀传统文化运用意识、提高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和营造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氛围四个方面在地理教学中贯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措施。

基于以上学者的探析,并结合高中阶段是学生丰富自身知识价值和形成独立人格和正确道德观念的重要阶段,以“立德树人”为教育目标的学校,更是教育的“主阵地”。在高中地理课程中通过多种方式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可以充实地理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而且还可以提高师生的文化涵养。

结语

综上所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各学科教学是历史的潮流,是时代的使命,结合以上几方面的探析,目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学科相融合主要体现在语文、政治、历史、数学等学科。与高中地理学科的相互融合虽有一定的探讨研究,但还是比较少,而且主要集中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高中地理教学的价值与意义、对高中地理教材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等方面。因此对于如何全方位、全过程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高中地理教学的各个环节依然具有一定的研究空间,可以在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提出更具针对性的具体措施和方案,突出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猜你喜欢

中华学科传统
学科新书架
【学科新书导览】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超学科”来啦
借问学科哪家强?尽言洄服有良方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