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校本作业设计中核心素养培养策略分析

2022-11-23程华

关键词:校本作业素养

程华

(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市第八小学 新疆库车 842000)

校本作业设计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能够对课堂教学成果进行巩固,使学生能够完成核心素养的学习,对数学教学具有辅助作用。在核心素养的影响下,作业设计应遵循趣味性、实践性等要求,应对作业形式进行深入探讨,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保证学生能够不断取得进步,增强学生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使教师能够完成教学目标。

一、小学数学校本作业设计中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一)提高逻辑思维素养

数学是一门逻辑较强的学科,通过校本作业设计能够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使学生能够掌握问题处理的重点,抓住数学问题解决的要领,提高数学问题的处理效率。逻辑思维并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在后天进行培养,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提升,采用符合数学逻辑的解题方式,确保解题思路的精准性,使数学问题能够一次解决。逻辑思维应具有连续性,注重学生逻辑素养的提升,提高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通过逻辑思维对知识运用进行展现。逻辑思维的培养应以教材为基础,需要着重于概念、公式、定理的讲解,保证学生的逻辑思维基础,使学生能够结合数学问题联想到定理、公式,再通过定理、公式实现数学问题的解决,使其能够在数学问题中运用逻辑思维,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1]

(二)提高数学运用能力

通过对校本作业进行设计,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用能力,使其掌握数学问题处理的各项技能,保证数学问题得到全面解决,防止在数学运用过程中存在遗漏。一方面,通过校本作业可以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进行巩固,促进学生数学基础的提升,通过数学概念对问题进行理解,并且将逻辑思维运用到解题过程中,有助于数学能力的全面培养。另一方面,在校本作业的作用下,能够针对学生的不足展开训练,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同时,可以对训练量进行调整,确保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数学知识,既可以对基础知识进行巩固,又能够提高数学知识运用的熟练度。运用能力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成果,需要将知识运用作为教学的素养,确保数学教学与核心素养相符,对数学教学成果具有巩固作用。

(三)丰富数学教学内容

在传统校本作业设计方式中,作业内容往往较为单一,通过大量内容对学生展开训练,导致学生无法把握作业训练的重点,将会对数学学习过程造成阻碍。为了对作业内容进行改进,需要适当地丰富作业内容,提高作业内容的质量,降低作业的数量,便于教师对作业内容进行安排。作业内容设计既要注重内容的合理性,又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确保作业内容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避免学生在写作业时产生枯燥情绪,保证作业内容能够高质量完成。通常情况下,小学生作业完成的自主性不高,需要借由丰富的作业内容进行引导,让学生对作业内容充满期待。通过这种方式,能够降低作业的枯燥性,减轻学生对作业的压力,进而采用高质量的作业设计形式。

(四)锻炼实际分析能力

通过校本作业设计,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使其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校本作业的影响下,需要学生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确保学生能够独自完成数学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分析能力。学习数学最终目的为实际运用,同时也是数学核心素养的要求,校本作业中应设置一定数量的实际问题,并且需要保证问题的开放性,使数学问题具有探究价值,使学生的思维方式更加地完善。例如,在学习“条形统计图”时,可以让学生对班级同学的体重进行替代,将其作为作业内容让学生去完成,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亲自动手完成条形图的绘制,对学生的实际分析能力进行锻炼。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够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主动性,使其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保证小学数学教学过程能够顺利进行。[2]

二、小学数学校本作业设计中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策略

(一)采用层次递进设计

数学学习应遵循由浅入深的规律,对作业内容进行设计时,同样需要遵循这一规律,逐渐增加数学问题的难度,提高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处理能力。而且,还需要注重难度设计的比重,基础类问题为70%,对学生的基础能力展开训练,保证学生的数学基础素养。提高类题目为20%,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运用,促进学生解题能力的提升。拓展类题目为10%,一般以实际问题处理为主,提高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处理能力,将核心素养融入到校本作业设计中,确保作业层次的完善性。通过层次递进设计,能够逐渐开发学生的数学潜能,使校本作业设计具有合理性。层次递进有助于作业难度的设计,防止作业难度出现失衡,同时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培养,使作业内容设计更加完善。

(二)注重数形结合运用

校本作业设计过程中,需要注重数形结合的运用,使学生能够将数字与图形结合起来,降低数学问题的解决难度,保证数学问题得到充分解决。对于小学生而言,虽然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但却存在着抽象思维的不足,不利于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注重学生数形结合能力的培养,通过数形结合对抽象问题进行理解,逐步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保证抽象问题的处理效果。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时,可以采用割补法进行教学,通过数形结合思想,降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求解难度,加深对面积公式的认知。同理,教师可以将梯形面积公式推导作为作业内容,要求采用数形结合的方式进行推导,对梯形进行分割,加深学生对数形结合思想的理解。[3]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对作业内容展开设计时,需要确保作业内容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对复杂的事物往往容易失去耐心,若不能激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将会影响作业的完成质量,导致作业布置无法起到辅助教学作用。通过趣味性作业,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对作业内容充满期待,使其能够掌握作业的自主性,推进作业的完成进度。例如:在学习“认识角”一课时,可以将游戏融入作业中,让学生用木棍摆成各种几何图形,对不同图形的角度进行测量,记录图形角的个数并且说出图形的形状,加深学生对“角”的认知,与实际图形相结合进行探究。另外,通过趣味性问题能够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提高学生对作业的完成度。

(四)提高作业实践能力

作业内容应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通过作业设计加强学生对事物的认知,有助于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解决。教师需要布置一些生活化的作业,使学生能够联系生活实际,防止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偏离实际。例如,在学习重量单位时,不仅需要懂得重量单位的换算,还需要明确生活中物品的重量范围。为此,教师应设计重量单位学习作业,让学生对生活中的物品重量进行调查,如鸡蛋重量在40—60g 之间,苹果重量在150—250g 之间,需要学生对重量具有一定的认识,能够对生活物品重量进行大致评估,保证学生能够顺利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提高学生作业实践能力,不仅有助于数学问题的解决,还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生活,使数学知识能够常识化,防止学生在生活中犯数学错误,对数学知识须学以致用。[4]

(五)布置合作型作业

作业设计过程中,需要布置合作型作业,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作业,提高学生对作业完成的效果。首先,需要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成员一般5—6 人,便于学生对问题进行探讨。同时,每组应选出一名组长,对数学问题的解决进行整合,对问题处理的进度进行把控。其次,需要注重组员之间的合作,对数学问题解决过程进行分配,提高小组合作水平及问题处理质量。最后,需要将小组合作成果向教师报告,由教师对作业完成情况进行总结,明确学生在作业完成中的不足。例如,对计数和统计方法学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对经过的不同车辆类型进行统计,对车辆信息进行汇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小组之间能够充分协作,保证学生能够合力解决数学问题。

(六)注重作业的探究性

校本作业设计过程中,需要具有较强的探究性,要求学生主动对问题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探究性问题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关键,需要注重问题探究的严格性,激起学生对学习数学的自信,使学生能够对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衡量。例如,在学习折扣一课时,需要以作业的方式布置,让学生对不同的打折方式进行探究,加深学生对折扣的认知,保证学生可以更好地进行购物。折扣是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对其进行探究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通过开放性问题探究,可以不断开阔学生的视野,确保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并且提高知识运用的准确性,防止在解决数学问题时犯下错误,同时保证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能力,进而从根本上的解决数学问题。[5]

(七)尊重学生的差异化

对于不同学生而言,学习能力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对作业进行设计时,需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合理布置作业内容,通过作业来提高学生的能力,弥补学生数学能力的不足,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不断提高。为了对学生的差异性进行了解,需要对学生进行数学测试,并且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估,便于对作业内容展开布置。对于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需要降低作业的难度,针对学生的不足展开训练,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进行巩固,逐渐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增强学生的数学能力。学生之间的差异化是不可避免的,教师需要对学生之间的差异引起关注,合理安排作业内容,提高学生基础能力及运用能力,降低学生之间的差异化程度,进而提高学生的整体数学成绩。

(八)抓住作业设计重点

校本作业设计需要分清主次与重点,增加重点内容的比重,加强学生对重点内容的训练。重点内容根据数学课程标准进行设定,对作业内容进行合理设计,防止作业内容与教学过程脱节,影响到作业设计的质量。例如,在学习“千克与克”这一节时,应结合实际问题展开设计,使重量单位得到合理运用。作业设计重点应把握两个方面:一方面,需要确保学生懂得单位换算,能够在千克与克之间自由转换,确保换算结果的正确性;另一方面,需要对实际物品的重量进行分析,如一袋洗衣粉重量为1kg、文具盒重量为300g 等,使学生能够掌握重量单位的使用方法,保证重量单位被正确使用。明确作业设计重点非常重要,可以提高作业设计的质量,浓缩作业内容,提高学生作业训练的精准性。

(九)做好作业批改工作

教师需要做好作业批改工作,确定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便于了解作业设计中的不足,改进作业设计。首先,需要提高作业批改的准确性,认真钻研作业内容,提高作业设计的有效性,能够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作业批改的质量。其次,要求学生要规范作业书写,便于学生对作业内容进行查看和回顾。同时,规范化的作业内容便于批改,提高作业内容的有效性,使作业设计能够充分发挥作用。在批改过程中,教师需要进行批注,提出学生需要注意的问题,防止学生再犯同样错误,使其在综合素养上获得进步。最后,需要对作业设计进行总结,提高作业设计的完善性,同时对作业设计内容进行纠正,确保作业内容设计能够顺利开展,进而发挥作业批改的优势。

(十)采取作业评价措施

为了确定作业设计的有效性,需要对作业内容进行评价,提高作业设计的质量,制定严格的作业设计策略。作业设计应结合实际情况,这将会增加作业评价的难度。首先,需要对作业的内容进行评价,确保作业内容符合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针对作业的难度进行设计,构建完善的作业形式,为作业的布置打下良好基础。其次,需要对实际效果进行评价,提高作业完成的效果。同时,需要随时对作业内容进行调整,提高作业对学生的适应性,促进作业设计质量的提升,避免出现无效的作业内容。最后,需要积极对作业进行评价,获取学生或其他教师的意见,对作业设计进行修改,使作业设计更加地标准化,对作业质量进行严格把关,通过作业设计增进学生的自信,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结语

综上所述,校本作业设计具有关键性作用,需要注重作业难度的设计,应基于小学生的特点进行考虑,提高作业设计的完善性,优化作业设计的内容形式。作业对数学教学具有巩固作用,能够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提高数学问题的解决效率。另外,需要注重实践性问题的解决,保证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处理能力,提升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保证数学问题得到全面解决。

猜你喜欢

校本作业素养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作业
我想要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