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单元教学整合实践分析

2022-11-23罗婷

关键词:人文教材课文

罗婷

(新疆库车市第七小学 新疆库车 842000)

小学语文教材按照不同主题而设置为多个单元,各单元具有差异化主题与知识要点,在实际教学期间,可将单元作为教学整体,以单元主题为纽带,连接单元课文,对学生产生整体性引导,以此提升语文课堂育人效果。在部编版语文教材中,各单元均设置了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为小学语文单元整合实践教学提供了指导。在此形势下,应做好单元整合,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一、小学语文课程实行单元整合教学的必要性

单元整合教学模式是一种科学化、系统化的教学办法,并非是简单的多篇文章融合,其单元内的文章均具有共同点,在知识点或文化内涵方面存在一定联系。采用单元整合教学办法,能够使学生更为深入地、整体性地提升自身知识水平,帮助学生构建语文知识体系,使学生全面化、整体化理解语文知识。在语文课程教学中,教材属于重要载体,而小学阶段的学生认知水平有限,其对于事物的判断均来源于家长或教师的引导,在此过程中,教材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可通过文字对学生产生教育效果。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小学语文教材逐渐实现统一,部编版教材重要性程度不断增加,为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部编版教材根据单元课文组成情况,设置了人文主题及语文要素,为学生的自主化学习及教师的多元化教学提供了便利,且单元课文之间存在紧密关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给予学生独特的学习体验。由此可见,小学语文课程实现单元整体教学是极为必要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好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突出单元核心要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小学语文单元教学现存缺陷

(一)整体性有待提升

为更好地对学生产生引导教育效果,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单元主题涉及多个方面,例如价值观念、道德品质、儿童生活、思维方法、传统文化、祖国河山、动物植物等,且不同年级的侧重点不同,低年级小学语文教材的单元主题多为培养学生联想能力与思维发散能力,而高年级教材的单元主题多为抽象能力、系统化能力的培养。但在实际教学期间,受到传统化教育思维观念的局限,导致小学语文单元主题教学并未发挥出其原有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部编版教材的优势。导致上述问题出现的原因在于教师并未将课程作为整体单元,并未认识到课文之间的关联,使学生无法全面化理解单元主题内涵,并缺乏对于单元整体内容的理解,继而无法形成完整的语文知识结构。除此之外,教学方法的选择可对学生思维能力产生一定影响,若教师忽略了单元整体教学的优势,则会导致学生无法构建单元整体学习意识,使学生的学习行为呈现出一定的零散性特征,以此极大降低了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效果。

(二)课程目标不一致

对语文教材的单元结构进行深入探究,不难发现教材单元目标的设计存在一致性,即通过单元主题内涵传递正面价值观念,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以教材单元目标为核心,设计系统化课程教学方案,兼顾知识传递与素质培养目标,以此促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但结合小学语文实际课程教学情况来看,同时完成素养教育与知识传递目标存在一定困难,正常情况下只能进行“二选一”。[1]导致上述问题的原因在于教师并未挖掘单元素材教学资源,缺乏对于教材整体性的理解,继而导致了教学目标不一致的情况。以部编版五年级上册为例,第六单元的人文主题为“舐犊之情”,该单元内的文章均彰显了父母之爱,故在单元教学期间需将三篇文章进行整合衔接,使学生能够全面化理解单元主题内涵。但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局限,导致教师教学工作多注重单篇文章的解读,并未发挥出单元整合教学的特点与优势。

(三)局限学生思维

在现代化社会背景下,物质生活水平极大提升,学生所接受到的教育呈现出多元化特点,在当代互联网环境内,学生易受到不同文化思潮的影响而产生差异化性格认知。为确保学生能够身心健康成长,应做好学生思维观念的引导,在实际教学中,单元主题的设置为课文内涵理解提供了思路框架,该形式虽可帮助学生理解,但若引导不当,则会局限学生思维,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且导致学生容易对单元主题产生较强依赖。

三、提高小学语文单元整合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一)突出内在联系,把控单元核心

为有效解决小学语文单元教学整体性不足这一问题,教师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应突出课文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教材单元主题内容为基本框架,融入开放性教学程序,设计多元化教学活动,以此全面优化单元整体教学模式。结合部编版教材来看,其课文内容看似独立,但在单元课文之间存在一定联系,因此,为保证教学效果,教师应做好单元主题的定位工作,突出课文之间的内在关联,以人文主题为纽带,衔接多篇单元课文,同时确定单元人文要素与语文要素,厘清活动主次,尽可能为学生营造温暖和谐的课堂学习环境。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是部编版教材单元教学的独有特色,其中人文主题强调德育素养内涵,而语文要素则注重语文知识技巧,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因此在实际教学期间,需通过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的融合,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以四年级上册部编版教材为例,其第一单元的人文主题为“自然之美”,单元课文为《观潮》《走月亮》《现代诗两首》《繁星》,在整合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自然之美”人文主题对学生思维观念进行引导,使学生敬畏自然、保护自然,同时根据语文要素内容,对学生的自然观察能力进行培养。在此期间,教师可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到校园中观察自然环境,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深入感受自然,加深学生对于“自然之美”单元主题的理解。[2]此外,结合第三单元来看,其单元人文主题为“留心观察”,而该单元课程均紧紧围绕着“观察”二字展开,如《蟋蟀的住宅》《爬山虎的脚》,同时习作主题为“写观察日记”。由此可见,该单元主题尤为明显,故在单元整合实践教学过程中,应带领学生分析单元课文中的观察行为。例如《暮江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观察自然景色的结果;《题西林壁》是苏轼对庐山美景不同角度的观察结果;《雪梅》是卢钺对冬季雪景与梅花的观察结果;而《蟋蟀的住宅》《爬山虎的脚》更是如此,是对动植物细致观察的结果。该单元的课文均紧紧围绕“留心观察”主题,因此在教学期间,应根据单元主题确定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日记的形式进行表达,以此全面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二)明确目标特点,设置多元目标

为更好地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单元整合实践教学期间,可根据单元主题设置梯度性目标,以此保障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实现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科学设计。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教师应根据单元主题核心取舍课程教学内容,有的放矢,并根据单元主题特征选择教学方法,方能保障单元整体教学效果。教学目标的明确才可保证教学思路的清晰,辅以适宜的教学方法,以此方可促进教学总目标的实现,突出语文要素,落实人文德育教育。为切实完成单元整合教育总目标,应立足于教材实际情况及学生学情,将教学内容与目标任务一一对应,并梳理单元课程教学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以此确保单元任务能够有效落实。以六年级下册部编本教材为例,其第二单元的人文主题为“各国名著”,语文要素目标为了解名著主要内容及梗概,并要求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理解表达对于关键人物的感受,并通过名著人物情节交流,培养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在该单元中,课文主要为《鲁滨孙漂流记(节选)》《骑鹅旅行记(节选)》《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此时,可直接将语文要素作为目标任务,用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能够通过文学名著感受国外多元文化魅力,进而拓宽学生视野。[3]

为进一步提高小学语文单元整合实践教学,教师可在明确目标特点基础上,设置多元文化教学模式,突出单元要素,整合课程知识点,设置不同类型的教学方法,用于激发学生语文兴趣。在单元课程设计过程中,应从单元整体出发,统筹设计教学活动,对单元课文预习任务合理规划。同时,设计探究类活动、实践类活动、复习类活动及合作类活动,使学生能够以多元化活动为载体学习掌握语文知识,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单元课程设计之前,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设计独立性小标题目标,以教学主旨为核心优化课程内容,为学生营造独特的学习体验。以上述提到的五年级下册部编版第六单元为例,其人文主题为“舐犊之情”,该单元主要为培养学生感恩之心,引导学生感恩父母。在该单元教学过程中,《父爱之舟》《慈母情深》可进行实践教学,应用家校合作教学模式,引导家长与学生共同完成课程教学活动,以此有效激发学生内心情感,切实落实人文主题教育。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则可采用情景剧教学法,随机将班级学生划分为两个小组,分别演绎“幸运的一天”与“倒霉的一天”,以情景剧表演的形式深化《“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课程教学,同时注意优化知识细节,做好课程活动准备,以此方可确保小学语文整合实践教学活动能够顺利完成。在差异化教学目标与教学方式下,教师应灵活调整授课模式,改变以往的单一化教学方式,通过教学方式的创新,为小学语文课堂注入活力,并以实践活动为载体,加深学生对于课程知识的印象,引发学生思考,使学生针对单元主题课程产生深刻理解,继而极大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构建高效语文课堂。

(三)融入课外资源,读书交流分享

单元整合实践教学应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的各个阶段,无论是预习阶段、课堂阶段还是复习阶段,均需突出单元整合意识,做好教学延伸,整合课内外教育资源,以此发散学生思维,拓展其视野,避免学生思维受到单元主题的局限。在传统化小学语文课堂中,因未合理突出主题核心,导致课程进度缓慢,无法发挥出良好教学效果。针对这些问题,可采用单元整合实践教学模式,从广义视角出发,对单元内容进行整体审视,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自主定义单元主题,以此引发学生独立思考,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高效开展。通过这一模式,能够极大加深学生对于单元主题内容的印象,学生可根据单元主题快速回忆课程知识点,继而极大提高教学效率。除此之外,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课外素材学习,积累语文知识基础,实现延伸教学。

以六年级上册部编版教材为例,第二单元的人文主题为“革命岁月”,语文要素为通过点面结合的方式进行场面描写,主要涉及《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灯光》四篇课文,在该单元整体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主题内容进行拓展延伸,开展党史教育,引导学生阅读学习党史资料,感受红色情怀,领略红色经典。同时还可依托于多媒体教具,播放以“革命岁月”为主题的影视剧视频短片,以此加深学生感悟,提高小学语文课程育人效果。再以第八单元为例,其人文主题为“走近鲁迅”,涉及的主要文章为《少年闰土》《好的故事》《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的人——记鲁迅有感》,此时可引导学生进一步自主搜集有关鲁迅先生的文章,以开放性作业的形式使学生自主搜集鲁迅先生的生平故事,以此实现课内外教学资源的整合,使小学语文单元整合实践教学活动有效落实。

良好的课内外资源整合教学需引导学生主动阅读、享受阅读、学会阅读,并逐渐养成阅读习惯。在六年级部编版教材中,第二单元人文主题为“各国名著”,单元课文均为名著节选内容,此时应强化节选部分与名著整体的联系,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引导学生阅读整本名著,并通过课内外名著整合教学,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在班级内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实现常态化阅读。在实际教学期间,教师需引导学生养成“带笔阅读”的习惯,对修辞手法、名言警句、优美字段进行标注,并将其整理为阅读素材,以此提高阅读有效性。此外,教师还可组织读书交流会,引导学生进行名著交流分享,或开展读书演讲会,给予学生自我展示的平台。

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化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课程步入改革创新阶段。在实践教学期间,可引入单元整合教学法,以单元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为依据,突出单元课文内在联系,把控单元核心,在明确目标特点基础上,设置多元化、梯度性教学目标。同时融入课外资源,组织读书交流分享活动,从不同角度完善小学语文单元整合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人文教材课文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教材精读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