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2022-11-23陈宝生

关键词:德育课文语文

陈宝生

(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大阿镇中心小学 江西赣州 341000)

在立德树人的教育背景下,学校教育既要帮助学生掌握文化知识,又要借助德育教育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在面向小学生实施德育教育的过程中,结合课程教学是最常见的一种方式,学生可以在学习各学科知识的过程中,掌握自身需要达到的思想道德品质的要求,并在生活中积极实践。德育教育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既能够全面提高学校德育教育的质量,又能够丰富学科教学内容,提高学科教学的质量。因此,作为新时代的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在课堂教学中积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确保在长期的德育渗透之下,构建科学的德育渗透方法体系,从而提高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的质量。

一、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的必要性

新形势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德育教育的渗透越来越有必要,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一)新课改下德育教育发展的必然需求

从古至今,德育教育都是我国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随着国家经济、文化、教育等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在新时代下的学校教育中,德育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更加突出,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和主要目标之一。[1]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培养学生做人品质的重要性,这就要求在基础教育过程中,无论是学校、教师还是家长,都需要在重视学生学科知识学习的同时,更加重视对学生做人品质的培养,这样才可以让学生未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所以,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满足了新课改下德育教育发展的必然需求。

(二)德育教育改革的需要

在传统德育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主要运用的是教师口头说教以及学校组织活动的教育思路,在这样的德育实施背景下,学生很容易将德育看作是一项学习任务来完成,无法实施贴近学生心灵的德育教育,德育教育的效果不够理想。尤其是德育教育活动的开展中,比较注重既定规范法则的传授,而部分规范法则距离学生的现实生活比较遥远,这就是教师口头说教的重要原因,在口头说教德育教育方式的运用下,教师在评价学生之时,使学生生命个体思想品德的构建受到了忽视。[2]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也处于不断发展的状态,德育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来实施改革,以确保学生之间差异得到尊重的情况下,每个学生都可以在德育教育中发挥其积极作用,从而确保全体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2]所以,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可以更好地满足德育教育改革的需要。

(三)语文教育发展的需要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新课标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不断提高,教师只有从知识、学习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实施教学,才可以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也才可以满足教育发展的需求。其中,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能够突破传统教学的束缚,通过对教材中相关德育素材的挖掘,更好地发挥文以载道的作用,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将语文课堂作为德育教育的主阵地,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同时,促进学生德育素养的提高,从而满足语文教育发展的需要。[4]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满足了学生个人成长、教师专业素养提高的需求,也满足了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需求。但就实际的小学语文德育渗透来看,教师受到教学理念、教学经验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小学语文德育渗透中依然存在各种问题,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一)德育教育流于形式

虽然广大小学语文教师明确了德育渗透的必要性,但就实际的德育渗透实际情况来看,不少教师并未将其融入语文教学目标中。所以在对应的教学实践中,依然存在重语文知识讲解轻德育渗透的问题,也就是德育内容过少且层次较浅。这就导致德育渗透出现了流于形式的问题,最终会影响德育渗透的效果,导致学生的道德品质难以提升。[5]

(二)教学观念不够先进

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教师只有树立先进的教学观念,才可以对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提供有力支持。实际上,当前不少教师依然未转变应试教育观念,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语文成绩。所以在落后教学观念的影响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即使开展也存在德育渗透内容较少、实践活动开展不足,以及缺乏对相关经验积累、探索创新德育渗透方法和途径等问题。这些都导致德育渗透与新时期德育教育的要求不符,影响了德育渗透的效果。[6]

三、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的策略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思想上重视德育渗透的同时,积极将德育渗透行为落实于课堂教学之中,并要在积极教学总结的基础上,对渗透方法和策略进行不断调整,以确保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效果,从而促进学生德育素养的提高。具体来说,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可以从如下几方面进行。

(一)深入挖掘教材渗透德育

就小学语文教材来说,其中蕴含着丰富多样的内容,如文化知识、人文内容、传统美德情操、审美观念、价值观等,则足以说明语文学科在德育渗透之中的优势。[7]因此,在教学前,小学语文教师应对教材中的德育内容进行挖掘,以便于教学过程中做好有效的渗透工作。比如,在教学《我不能失信》这一篇课文时,在带领学生完成对课文字词以及主要内容学习之后,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的主要事件,为学生设定三种行为:一是宋庆龄没有忘记与小珍的约定,但是她选择先去伯伯家,回家后向小珍致歉;二是宋庆龄忘记了与小珍的约定,从伯伯家回来后才想起来,随后向小珍致歉;三是宋庆龄记着与小珍的约定,并选择履行约定。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分别进入这三种情境之中,对宋庆龄和小珍的心情进行体会,这样学生便可以真正意识到诚实守信的必要性,也才会真正认可诚实守信这种行为,从而在生活中积极去践行。通过深挖教材并为学生设计探究体验活动,学生成为主动的学习者与感受者,不仅保证了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还在有效德育渗透的过程中,实现了对学生良好守信德育行为的有效培养。

(二)创设情境教学渗透德育

小学生的年龄小,心智不成熟,对新奇事物好奇心较强,且兴趣十分浓厚,教师应结合学生的这些特点,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特定的德育情境,通过将学生带入情境中进行语文学习,能够达到德育渗透目的。以创设趣味情境的方式来渗透德育,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更为透彻,对思想情感的了解也更为深入,这对于学生德育思想水平的提高十分有帮助。同时,创设情境教学方式的运用,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尊重与发挥,确保了德育渗透计划的顺利实施。[8]比如,在教学《陶罐和铁罐》这一篇课文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角色扮演活动,由学生分别扮演以前的陶罐和铁罐及后来的陶罐和铁罐,学生通过真正参与角色扮演活动,可以通过与故事中角色以及同学之间的交流,对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主旨进行准确把握,教师可以趁机向学生渗透正视自己长短处的德育内容。在情境的有效渲染下,学生通过对铁罐和陶罐优缺点的分析,并为它们提出纠正的建议,可以顺利将话题引到学生身上,让学生通过正视自己优缺点,积极展现自身的优点,改进自身的缺点,同时养成发现以及汲取他人优点的良好习惯,以此来实现学生新优点的不断开拓。

(三)合理设计课堂教学渗透德育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良好课堂设计环节不仅有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还有利于学生学习质量和效率的提高。为此,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教师应在综合考虑教与学实情之后,做好互动交流环节的合理设计,努力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学习过程中,以主人翁的姿态进行思考与交流,这样在学生有效学习的同时,也可以得到有效的德育教育,从而发挥语文课堂中德育渗透的作用。[9]比如,在教学《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这一篇课文时,在课堂教学之初教师与学生积极互动,如“你们知道什么是裁缝吗?你们有没有缝衣服的经历呢?”借助与课文相关的话题和学生互动,可以顺利将学生带入课堂学习中。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与裁缝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让学生对裁缝这个职业有更多了解,在对课文大概内容了解之后,引导学生进入对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对话的分析与探究之中,感受语言的魅力所在。之后,教师向学生引入讨论话题:“如果你现在是一名裁缝,遇到急性子顾客应该如何对应?如果你现在是一名顾客,应该如何向裁缝提出自己的要求?”在学生之间积极交流和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趁机渗透交流的艺术和尊重他人的德育观念。在课文学习的后期,教师可以围绕尊重他人的德育观念对相关话题进行设计,在学生激烈讨论之后,完成对“急性子裁缝与慢性子顾客”故事的创作,由此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并提高德育渗透的效果。

(四)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

小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只有进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习,才能够保证他们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为此,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之时,教师应对德育实践活动进行设计,由此来达成德育渗透目标。[10]比如,在教学《我不能失信》这一篇课文时,教师已经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渗透了诚实守信的德育观念,所以,在实践活动教学环节,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我的诚实守信生活”主题活动,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通过实际行动争做“诚实守信”之人,并要求学生对自己结合自己所做的诚实守信事件,相互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在情感表达的过程中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诚实守信德育观念,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德育行为。再如,在教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篇课文时,教师在课堂中向学生渗透了爱国的德育观念和情感,所以在课后实践环节,教师可以让学生对社会生活中的爱国事件进行搜集,并在整理后呈现搜集成果。如有的学生整理了中国从弱国逐渐发展为强国过程中爱国人士的个人简历并进行了制作,还有的学生对新冠肺炎期间默默奉献的小人物的事迹进行了搜集,在相互展示成果之后,学生会被这些大小人物的爱国之情所感染。或者,教师还可以设计参观博物馆、参观红色基地之类的爱国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之后写下感受,由此来进一步深化学生的爱国之情。

结语

综上所述,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意义重大。教师应对德育教育的内涵与本质进行科学把握,在此基础上探寻德育渗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哪些问题,并从课上课下活动的设计与优化入手,逐步提高德育渗透的效果,从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学习效果与德育素养的提高。

猜你喜欢

德育课文语文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