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初探
——以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为例

2022-11-23谢丹丹

关键词:解题过程思维

谢丹丹

(邵武市八一希望小学 福建南平 354000)

“人要善于学习,更要善于创新”。在今天放眼全球,创新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面对全球化趋势带来的挑战,更应该着力提高全民的创新意识,培养一批意识先进、能力拔尖的接班人。小学时期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初始阶段,也是学生接受正式教育的第一步。在此阶段,教师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和逻辑思维能力。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学习中更加重要,数学课堂不仅教授基础的数学知识,还会帮助学生建立起基本的思维逻辑,充分利用数学课堂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意义和价值

在进入21 世纪后,学生的状态变化很大,素质教育已经成为一种教育常态。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再完全适合新世纪的学生,学校急需寻求新的教育手段。随着我国整体的教学水平逐步提升,教学设备不断完善,开发新的教育模式已经成为必然趋势。根据新课标提出的关于倡导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单纯的知识传授已经成为无法达到学生日常能力的培养目标。创新思维是学校近年来尤为重视的培养任务之一,但由于小学生的思维还处在基础性的开发阶段,只有在教师有意识的引导下能够实现思维的不断扩展和发散,众多创新意识也会由此产生。拥有创新思维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转变固有的思维方式,发现新的思考角度,还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给予学生自主搜索和吸收外界信息的动力,并在与外界进行交换和反馈的过程中生成自身的思维模式,建立自身的理论逻辑。在开阔眼界的同时,还能够达到知识的融会贯通。

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学生在学校学习过程中,不会只囿于浅窄的课内知识学习。在实际的课堂环节除了跟随教师的思路思考,还能够不断发散思维,找出不同的解题思路;或者汲取不同题目的相似之处,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尤其是在数学科目中,其不同于语文和英语对语法的重视,数学更多是与符号和数字打交道。在数学学习中不包含任何模糊性,答案唯一且明确。学生在解一道题的过程中往往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推理判断,来寻找哪条思路能够到达最后的正确答案。这一方面需要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另一方面也需要学生具有逻辑判断和创新思维能力。每个学生都会有展示自我想法的一面,教师在课程教学或者作业批改的过程中,能够发现学生的思维亮点,并积极鼓励学生朝着创新的方向进步,往往会使学生的创新思想由此萌芽。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其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当前我国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的独立思考空间不足

人是拥有惰性的生物,而思考便是破除惰性的一种方式。思考能力是人先天具备的,但是深度思考或者带有逻辑性的思考往往需要后天锻炼。小学生在正处于开发各项能力的初级阶段,不仅需要自身能够有意识地主动获取知识,很大程度上还需要教师对其行为进行规范和指导,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深层次且有逻辑的思考方式。但就目前阶段而言,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往往会导致教师在课堂上忽视学生独立思考和自我意见的表达,片面化的知识输出导致学生长期一味地被动地接受,翻来覆去只会使用教师教授的几种解题方式。教师对于课堂的安排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较大,更多地追求教学进度,不敢放手更多的时间给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独立思考是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要前提条件,利用课堂上的时间要求学生提出自己的独特思路,学生的思考效率要远远高于独自思考。由于教师的督促以及学生之间的思路互相分享往往能够对学生思考产生一定的助力,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学生不仅能够找对思路,还能够获得极大的满足感,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创新兴趣。

(二)语言沟通和表达能力仍有待提高

无论在任何学龄阶段,师生以及同学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是学习过程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在课堂中应尽量避免过多的个人观点输出,给予学生更多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在当下的学校教育中,教师虽然都在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但是由于改革力度不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仍然缺少观点表达训练。虽然在数学教学中对于语言的训练相比较文学类科目强度较小,但是数学的解题观点也需要具有一定的输出能力,还要掌握一定的数学语言和常用的数学方法,在具备多种能力的基础上才能与老师和同学进行高效的交流。

自我观点的表达和外界信息的吸取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前提条件之一。以六年级数学为例,学生在六年级已经有了一定的数学知识储备,数学学习内容也更加深入。例如,分数混合运算、观察物体、百分数以及圆的相关运算等,这不同于普通的加减乘除运算,其在作为新课学习的过程中有很多专业的名词需要学生掌握,这要求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更加注重数学语言的运用,让学生在听讲的过程中加深对特定名称的熟悉程度。但经调查发现,部分数学教师更加重视最后结果的正确性,往往忽视了解题思路和过程书写。导致学生对具体的思考过程不加重视,也不会主动追求多样化的角度和层次来分析问题,使用固定的解题模式对待所有类似题目。再者,即使学生能够另辟蹊径找到简易的解答方式,但由于缺乏课堂答题训练,常出现观点表达不清或者语言的运用不够规范的问题。这不仅严重打击了学生发表个人创新性见解的积极性,在正常考试过程中也会因此失分。

(三)学生思维窄化趋势加剧

人在经过长期定向的知识指导之后,往往会形成定向思维,只认准教师在课堂上教授的方法,将思维凝固在舒适圈内,不敢突破思维障碍。六年级的教学任务涉及的新内容比较少,教学标准更加注重各部分学习内容的整合协调,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充分运用在现实生活中。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和常规化的解题思路不断抑制学生的探索欲望,没有兴趣地支持学生常常会循规蹈矩地遵从最原始的方法解决问题。相对来说难度较大的题目往往更有从多方面进行思考的价值,教师应适当地在日常教学中加入难题,让学生能够有一定的心理预期来应对,而且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多次尝试不同的方法也是提高其学习能力和答题正确率的有效途径。

例如,在六年级数学中圆柱与圆锥一单元中,求解圆柱或者圆锥的体积和表面积等题目时,由于立体图形的相关知识需要调动起学生立体想象力,在解题的过程中趣味性较大。此单元正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绝佳机会。所以,教师在进行新课传授过程中,不能单纯地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还需要引导学生从各个方面主动进行推理。集合学生中的多方意见和观点,列出多样性的解题方法,再从中选出最简便的一种与教科书上的例题方法进行对比,以此避免学生的思考方式被课本和教师束缚住,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三、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改进方法和实施途径

(一)做好课前导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在正式开课之前需要将学生从课间的休息状态调整到高效的学习状态,课前知识导读是课堂的重要环节。首先,在上课之前为学生营造一个舒适、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尤为重要,在课堂上学生常常会因为教师严厉的教学模式而逐渐封闭自己,为避免遭到责备而迫使自身严格按照教师的思路想问题,从而使得学生的好奇心被磨灭,学习动力严重不足。课堂氛围不仅与教师长期以来所形成的教学风格有关,教师有意识地进行课前引导对氛围营造也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六年级学生在经过前几年的小学学习之后,对各个科目都有了一定的理解,文学类科目由于其感性思维运用较多,课堂气氛通常更加活跃。而理科类学科由于其严谨性,在学习过程中更加看重理性思维,所以在数学等符号运用较多的课堂往往会引发学生的厌倦心理。数学教师应该在授课之前,可以通过提出具有趣味性的数学问题或者讲解某些学生感兴趣的数学现象来引发学生对数学探索的兴趣。例如,在教授“圆的认识”相关知识时,有关图形的教学内容更有利于教师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教师可以先邀请同学们思考生活中圆形的物体都有哪些,分析圆形和其他图形的区别和联系。再要求学生通过任何方式在纸上画出一个圆,并请学生分享自己画圆的方法,由此进入正式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有一个过渡的空间,允许学生发挥其丰富的想象力,引导其在自我的世界里遨游。并对每一个敢于表达的学生给予鼓励,以带动整个班级的课堂氛围。

(二)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培养学生想象力

现代信息技术凭借其强大的信息储备、立体化的画面展示以及实时传输功能已经成功应用在各行各业中,尤其是现代教学模式中更加常见。很多时候由于学生的立体想象能力不足,传统的语言教育很难帮助学生开发想象力。在数学学习中,有关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需要强大的想象力来支撑,这是教学难点之一。例如,在计算不规则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题目时,分割法和补全法是最常用的解题手段,但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单纯通过教师口述或者平面图展示往往不能充分理解。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放映技术和大数据网络,利用动画分解效果进行细节演示,使学生能够顺利理解立体图形分割或补全的方式,并可以举一反三运用到其他相似题目的答题中。再者,现代信息技术发挥作用领域不仅限于解决教学难点,还能够帮助教师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事先准备图片内容丰富的课件,往往比文字更能够加深教学印象。

(三)给予学生动手操作机会,激发学生自主探索动力

新课标对小学数学的教学实践活动提出了新要求,尤其强调了要扩展学生动手实践的时间和空间。小学生本身对实践性的课程兴趣值较高,尤其在传统数学课堂中个人的动手机会被大大压缩的情况下,学生对实践内容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学校应该及时改进落后的教学观念,合理配置科学的实践工具,给予学生充足的自我探索时间。比如在初步学习长度或者体积单位时,应鼓励学生积极尝试其测量身边的物体,如课本、桌椅等。帮助学生把握厘米、分米、米等不同单位大小和适用范围。再者,六年级数学中常出现立体物体的测量和计算,学生在亲自观察过后才更具备深度思考的水平。例如,通过观察多个正方体叠加的正面照和侧面照之后,要求学生数出一共有几个正方体的相关题目。教师可以准备正方体教具,让学生按照照片自主摆放正方体,使其正面照和侧面照符合图示,从而使学生明白此类题目的解答关键。还可以从这一道题目中进行思维发散,提出更多的数学问题,如使用最少的正方体找出符合图片的摆放方式,让学生在动手过程中开发更多思考方式。

另外,实践性课程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两个人或者多人进行数学问题探索,其效率往往要高于单人。在合作过程中,不再是一人观点的主导,而会出现多个想法和思路碰撞的现象,学生在不断汲取他人的思考成果的基础上,能够及时发现自身观点的不足之处。在探讨和驳斥的过程中创新思想便开始自然而然地出现,学生的创新思维也逐渐萌芽。

(四)加强学习互动分享,鼓励学生发表自我见解

一般性的数学课堂中,学生的观点表达通常出现在教师提问的环节,学生在被动压力之下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回答。而现代先进的数学教育正在努力突破“会写不会说”的教学倾向,加强对学生的语言规范训练。除了正常的课堂提问回答,教师还应该寻求其他的机会来提升学生参与表达的积极性以及交流过程的规范性和专业性。例如向学校申请举办数学交流会或者数学智力问答大赛等。教师可以准备大量的趣味数学问题,邀请学生发挥想象力,引用正向、侧面、逆向等各种思考方式解决问题。并根据自愿原则请学生公开分享解答思路,对具有创新思维的学生进行奖励。有不同意见的学生也可以分成多个阵营开展辩论,通过证明自身或者驳斥他人来赢得奖励。以此激发学生自主创新的动力,并形成积极展示自我的活跃氛围。

结语

综上所述,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当前教育体系中关注的重点,无论对国家民族、学校还是学生本身都意义非凡。但就目前而言,我国学生的创造力教育仍面临许多困难,尤其在打基础的小学时期。小学阶段实施素质教育,教师必然要在保障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学生的能力匹配,为学生提供更多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机会,保护学生的表达积极性,让不同性格特点和智力水平的学生都能够得到全面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猜你喜欢

解题过程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高中数学解题教学中逻辑思维的培养——以数列解题为例
“化二为一”法在初中解题中的应用
巧用比妙解题
解题勿忘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