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层教学应用于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2022-11-23仲璐玲

关键词:分层教学活动目标

仲璐玲

(杭州市临平区树兰实验学校 浙江杭州 311100)

分层教学法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教学方式,在开展教育活动中,运用分层教学法意味着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分层指导,从教育目标设计、教育内容选择以及教学手段创新等各个角度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指导,通过这样的方式更好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在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许多教师对分层教学做出了一定的尝试与应用,但是在实际教学环节,许多教师并没有做好对学生层次的划分,分层教学仅仅停留在作业设计的层面,而没有得到全面的拓展,这就导致分层教学难以取得应有的效果,学生在分层教学模式下的学习体验略显单一。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应当积极创新工作思路,结合分层教学的相关要求,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层次划分,并结合分层结果,推动教学模式的合理优化,确保小学中年级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能够始终保持高度热情,真正帮助学生奠定学习基础,强化思维能力。

一、分层教学应用于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学的积极意义

(一)有利于增强教学针对性

在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学中运用分层教学方法,是增强教学针对性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在采用分层教学方法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时,教师能够基于学生的学习表现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教育和指导,并以此为基础,更好地增强教学针对性,从而有效推动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与进步。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主要强调教师对数学知识点的分析和讲解,教育过程中教师过分强调自身的主导作用,而没有关注学生的学习特点,这就导致课堂教学活动的针对性不足,学生通常只是被动听从安排,而无法真正发挥自身的主体价值。在分层教学得到充分应用的情况下,教师能够根据小学中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对不同层次学生做出针对性的指导,这样一来每个学生都能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心,并且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时获得更加深刻的认知感悟。在不断落实分层教学的同时,学生同样能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且在教师的指导下不断提高学习效率,真正实现思维能力的全面提升。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信心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关键时期,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分层教学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教育和指导,并且在此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自信心,更好地促进学生在认知能力上的全面成长与进步。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主要强调对学生进行统一规划的教育和指导,教育过程中教师关注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数学解题能力,教师没有真正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教育活动通常与学生的真实学习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不管学生学习基础如何,教师都采用相同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这就导致许多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缺乏自信心,很容易由于跟不上教学节奏而受到打击。实际上不同成长背景下的学生数学学习基础不同,他们在面对数学知识时的表现也都不一样,教师可以通过分层教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教育和指导,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根据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布置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能够在解决一个又一个数学学习问题的过程中树立起自信心。

二、分层教学应用于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学面临的问题

(一)层次划分缺乏合理性

划分层次是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学中运用分层教学法的基础和前提,但是目前许多教师在分层过程中却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整体状况,教师通常只是将分层教学作为一种常规的教学活动来完成,而没有真正考虑到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需求,这就导致分层教学活动难以取得应有效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真正了解自身的学习状况。目前,许多教师只是将学习能力和解题能力作为划分层次的依据,而没有真正考虑到学生在学习态度以及情感观念方面的表现,这就导致层次划分过于僵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真正融入特定层次。此外,由于层次划分本身合理性有待提升,导致分层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学生并不能在适合的层次参与学习活动,最终导致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受到较大的限制。

(二)分层教学应用范围有限

分层教学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方式,在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学中正在不断普及,但是目前许多教师自身对分层教学的研究不够深入,没有真正意识到分层教学的教育价值,导致分层教学的应用范围较为有限。在数学教学工作中,教师通常只是强调对作业的分层,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特点,对作业设计做出适当调整,而没有真正考虑到教育目标、课堂互动交流以及教学评价等各个方面的分层活动,这就导致分层教学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此外在分层教学形式缺乏创新的情况下,学生很难真正理解和感受数学知识的独特魅力,在学习过程中缺乏明确的自我认知。

三、分层教学应用于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基于学情划分不同学习层次

划分学习层次是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学中采用分层教学方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为此教师应当充分重视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特点,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小组划分,既要考虑到学生的数学基础,同时也要关注到学生在数学课程中的表现,尽可能地实现学习层次的科学性和严谨性。但是首先需要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并且根据学生课堂学习中表现出的学习态度,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估,将上课举手发言次数以及学习状态作为划分小组的重要依据。同时也需要考虑到学生自身的学习基础,将解题能力作为划分小组的重要依据。在明确划分小组的标准之后,还可以在课堂上公布划分小组的整体情况,并且在教育过程中对分层教学做出一定的尝试,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数学学习的需求。此外划分层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并且定期对分层做出适当调整,确保学生始终处在与自身学习情况相匹配的层次内。

(二)对教学目标分层,突出学生差异性

教学目标是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依据,在分层教学模式下,教师应当充分重视对目标的分层,既要考虑到目标内容的全面性,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真实学习能力和水平,更好地突出目标的教育指导价值。小学中年级学生经过低年级阶段的数学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在面对数学学习问题时学生的学习表现,通常较为积极,在实际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当关注学生的动态,并且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做出适当的目标设计。在设置教育目标时,教师应当考虑到学困生、中等生以及优等生三个层次学生的学习特点,并且对教育目标做出相应的调整。对学困生的教育目标主要强调巩固基础知识,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对中等生的教育目标应当提出更高要求,熟练运用知识和拓展解题思路,成为中等生学习的重要方向。对优等生设置目标时,则应充分考虑到学生在创新思维能力方面的成长。在教育目标得到及时调整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才能得到充分保障。比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角的度量》相关知识点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对教育目标做出相应的调整,如对学困生的教育目标是引导学生了解角的含义、各部分名称以及相应的画法;在中等生的教育目标,可以设置为熟练运用角的相关知识,完成拓展性内容的学习;优等生的教育目标,则在前两者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尝试采用拓展性思维,更好地探究影响角度大小的因素。在教学目标得到有效调整的情况下,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学活动更具针对性。

(三)对课堂互动分层,有效实现分类指导

互动交流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当结合分层教学的相关要求,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有效互动,并且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特点和认知差异调整互动的方向和针对性。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对分层结果进行充分的利用,在课堂上设置具有不同难度的问题,并且结合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状况,为学生做出相应的指导,在课堂上通过提问互动的方式与学生进行深层次交流,从而有效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全面发展与进步,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更加深刻的认知感悟。在前期准备环节,教师需要结合数学教学的主要内容,提前设计课堂互动的相关要素,在教育过程中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基础以及分层教学的具体要求,更好地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有效提升与进步,并且在教育过程中根据分层结果选择互动交流的对象,让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都能够在课堂上有所收获。比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则运算》的知识点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重视课堂教学活动中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并且布置课堂练习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提前准备四则运算习题的基础上,这是需要做好课堂导入首先引出加法和减法的运算知识,并且邀请学习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上台完成练习,通过这样的方式帮助他们巩固知识,并且选择难度较低的题目,让学生能够培养起学习自信心。这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进行提问时,教师则要考虑到问题难度的不断递进,从四则运算的角度出发,融入混合运算的相关内容。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学生能够基于对课堂学习内容的深度探索,真正实现思维的有效成长,并且在分层次的数学课堂中不断培养解题能力,为后续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四)对评价活动分层,加强学生自我认识

教学评价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当充分重视对学生评价机制的有效建立,教育过程中既要关注学生的数学基础,同时也要考虑到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具体表现,确保评价活动具有较强的层次性特点,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教师的评价指引下不断调整学习状态,有效梳理学习思路。开展教学评价活动,意味着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做出全面具体的指导,关注学生课堂学习中的具体表现以及学生在解题能力方面的发展状况,以此为基础,建立起完善具体的评价标准。教师应当重视教学评价活动的育人价值,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学习水平对评价的开展方式做出相应的创新,比如在对学困生进行评价时,应当充分肯定他们在学习中取得的进步,关注学生的发展动态,而不是一味地强调学习成果。在对优等生进行评价时,教师不仅要关注他们在基础题型方面的完成情况,同时也要考虑到创新性内容以及思维能力的发展水平,对这部分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教师的有效评价和指导下,学生能够正确认知自我,并且明确学习方向,在数学课堂上培养起学习自信心,并且更好地配合教师完成各项活动,在不断成长与进步的背景下,帮助学困生实现转化,并且不断提高班级整体的数学教学质量。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学中运用分层教学模式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也是促进学生自我认知能力发展的必要要求。在积极推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重视分层教学的教育价值,在数学课堂上根据学生学习特点划分学习层次,结合学生数学学习基础对分层教学活动做出有效优化,更好地满足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根据对学生的合理分层,教师需要设置具有层次性的教育目标,在课堂上采用具有针对性的分层互动,并且基于学生的学习表现做出分层评价指导,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整体质量,在分层教学模式有效落实的同时,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猜你喜欢

分层教学活动目标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基于分层教学下的高中数学“让学”策略
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有效性探究
高中语文分层教学的有效性探索
高中分层走班教学模式探究
关于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的思考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跨越式跳高递进与分层设计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