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静脉造影和腔内造影在绝经后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中的诊断效能

2022-11-18陈淑华梁倩虹

中国当代医药 2022年28期
关键词:造影剂例数造影

陈淑华 龚 炜 梁倩虹

广州市番禺区妇幼保健院超声科,广东广州 511400

在绝经后由于精神心理、外周神经功能失调、身体内激素水平紊乱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女性在绝经后会出现功能失调[1]。例如精神心理疾病、盗汗、月经失调、心血管症状、潮热等[2]。在近几年,随着女性生活方式、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工作压力,生活压力逐渐上升,绝经期女性生殖系统疾病的发生概率呈现增加趋势,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占据其中一项[3]。所以在早期检出和诊断恶性病变对于早期的治疗有一定的意义,改善患者预后[4]。日常会使用诊断性刮宫检查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虽然诊断率较高,但是因为会导致患者发生较大损伤,同时也会导致出血,所以限制此技术使用范围[5]。随着超声静脉造影成像技术不断被开拓,在肿瘤的治疗、诊断消化道疾病、心血管疾病中具有良好的效果[6]。虽然国内的研究初步结论显示在诊断妇科疾病中超声成像具有一定的意义,但是临床上患者选择何种造影方法缺乏统一的标准。因此,本研究以广州市番禺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疑似绝经后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患者为对象,探讨超声静脉造影和腔内造影在绝经后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5月至11月广州市番禺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90 例疑似绝经后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44~82 岁,平均(63.13±2.64)岁;绝经时间1.5~39.0年,平均(20.33±1.46)年;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19~31 kg/m2,平均(23.98±2.51)kg/m2;孕次1~4 次,平均(2.31±0.59)次;产次1~3 次,平均(1.69±0.42)次。纳入标准:①参考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诊断标准,且患者均为绝经期女性[7];②患者出现不孕、月经不调、白带异常、腹痛等症状;③均具有完整的病理资料,且患者无糖尿病、高血压;④肺、心功能正常;⑤雌孕激素在正常值中。排除标准:①有明显的心肺疾病、宫腔感染;②对造影剂过敏;③腔内超声检查不耐受。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完成超声静脉造影和腔内造影检查,具体方法如下:①腔内造影。采用西门子ACUSON Sequci 阴道超声探头对患者进行腔内超声造影,探头频率5~9 MHz,诊断系统为LOGIQ E9。检查时去膀胱截石位,对患者进行常规检查,根据常规灰阶观察病灶部位、病灶大小等,并测量子宫内膜厚度,做好相应的记录。②超声静脉造影检查。注射使用六氟化硫微泡(上海博莱科信谊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J20180005,生产批号:2014010019),在使用前需要注入5 ml 无菌的氯化钠注射液(国江西科伦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83065,生产批号:20160008),之后摇晃20 s,直到冻干粉全部分散。抽吸微泡混悬液到注射器后,对肘部静脉进行注射,之后推注10 ml的生理盐水[天子福国际药业(江苏)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4551,生产批号:86903395000139]。注入超声造影剂后就进行扫描,同时详细地记录注入后的2 min 超声图像,记录超声造影的上升时间(rise time,RT)、达峰时间(peak time,TTP)、基础强度(basis intensity,BI)、峰值强度(peak intensity,PI)等超声参数。以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分析超声静脉造影和腔内造影检查及二者联合在绝经后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中的检出率及诊断效能。③超声造影参数。根据病理组织检查结果分为良性组与恶性组,比较两组腔内超声造影子宫内膜厚度及超声造影参数。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①分析腔内超声造影在绝经后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中检出率。②分析超声造影在绝经后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中检出率。③比较超声造影与腔内超声造影诊断效能。敏感度=真阳性例数/(真阳性+假阳性)例数×100%,特异度=真阴性例数/(真阴性+假阳性)例数×100%,准确率=(真阳性+真阴性)例数/总例数×100%,阳性预测值=真阳性例数/(真阳性+假阳性)例数×100%,阴性预测值=真阴性例数/(假阴性+真阴性)例数×100%。④比较不同病理类型超声子宫内膜厚度及超声参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腔内超声造影在绝经后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中检出率

90 例疑似绝经后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患者经病理检查确诊61 例,确诊率为67.78%,其中良性病变36 例,恶性病变25 例。腔内超声造影检查最终确诊52 例,准确度为70.00%(63/90),灵敏度为70.49%(43/61),特异度为68.97%(20/29),阳性预测值为82.69%(43/52),阴性预测值为52.63%(20/38)(表1)。

表1 腔内超声造影在绝经后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中检出情况(例)

2.2 超声造影在绝经后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中检出率

超声造影检查最终确诊57 例,准确度为82.22%(74/90),灵敏度为83.61%(51/61),特异度为79.31%(23/29),阳性预测值为89.47%(51/57),阴性预测值为69.69%(23/33)(表2)。

表2 超声造影在绝经后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中检出情况(例)

2.3 超声造影与腔内超声造影诊断效能比较

以病理组织检查为金标准,比较不同造影方法诊断效能,结果表明:超声静脉造影用于绝境后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患者中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高于腔内超声造影(P<0.05)(表3)。

表3 超声造影与腔内超声造影诊断效能的比较(%)

2.4 不同病理类型超声子宫内膜厚度及超声参数比较

良性组与恶性组的BI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RT、TTP 低于良性组,PI、子宫内膜厚度高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4)。

表4 不同病理类型超声子宫内膜厚度及超声参数比较(±s)

表4 不同病理类型超声子宫内膜厚度及超声参数比较(±s)

注 PI:峰值强度;BI:基础强度;TTP:达峰时间;RT:上升时间

组别 例数 子宫内膜厚度(mm)PI(dB) BI(dB) TTP(s) RT(s)良性组恶性组t 值P 值36 25 15.21±1.72 23.18±3.62 11.976 0.041 1.54±0.41 2.25±0.74 1.405 0.065 19.24±4.23 11.16±2.32 13.546 0.038 10.21±3.11 4.54±0.82 14.805 0.033 3.14±0.53 4.28±1.01 15.409 0.024

3 讨论

神经功能调节失衡、体内激素水平紊乱、精神心理因素导致女性绝经后发生子宫内膜病变[8]。而女性生活、工作压力上升,生活方式改变也会导致此时期的女性患有子宫内膜病变。子宫内膜良性病变可以通过药物等方式实施相应的治疗,预后效果良好[9]。恶性病变病死率高,预后差,所以早期的诊断可以有效地避免病情持续性恶化,帮助病情恢复,对于之后的干预治疗、判断预后均有较大的意义[10]。

临床常用的诊断子宫内膜病变方式是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结合诊断性内膜刮宫方式实施确诊,但是这种方法会导致子宫内膜发生损伤,严重者还会导致手术后出血,甚至还会使子宫内膜穿孔等,给予患者一定的痛苦,所以这种诊断方式逐渐被临床淘汰[11]。超声这种诊断方法比较简便、经济、快捷。在妇产科中属于常用的诊断方法,而超声静脉造影是结合超声造影剂,可以动态、实时、连续地表示出组织微循环灌注水平,通过形态学成像逐渐向功能性成像进行过度[12]。超声静脉造影可以清晰地展示出检查区域的病变位置、解剖学结构、病变形态等。和常规的超声进行对比,超声静脉造影可以通过造影剂的变化,反映内膜微循环状态,为以后的治疗提供更多的依据[13]。超声静脉造影的主要灌注指标为BI、TTP、RT、PI,其中TTP、RT 可以了解关注造影剂的速度,PI 可以了解强度,所以结果显示:90 例疑似患者经病理检查确诊61 例,腔内超声造影检查最终确诊52 例,与金标准比较,准确度为70.00%,灵敏度为70.49%、特异度为68.97%;超声造影检查最终确诊57 例,与金标准比较,准确度为82.22%,灵敏度为83.61%,特异度为79.31%;恶性组RT、TTP 低于良性组,PI、子宫内膜厚度高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本研究结果看出,与腔内造影相比,超声静脉造影能获得较高的诊断效能,且良恶性疾病超声参数存在明显差异性,分析原因:超声静脉造影使用的造影剂是第二代超声造影剂,其中包含六氟化硫气体的微泡,稳定性高。和其他造影剂对比,超声静脉造影属于纯血池造影剂,直径为2.5 μm,可以反映出组织微循环和血供分布情况,所以使用后加强了医生对患者的诊断[14-15]。

综上所述,超声静脉造影和腔内造影用于绝经后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中均具有较高的检出率,但是超声静脉造影能获得更高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可指导临床诊疗。

猜你喜欢

造影剂例数造影
经股动脉导丝引导双侧乳内动脉桥血管造影术
超声造影在鉴别诊断胆囊壁弥漫增厚性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经支气管镜灌洗对提高耐药肺结核诊断阳性率的价值分析
循证护理在增强CT检查中减少造影剂外漏发生的作用
盆腔灌注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
超声造影对肝硬化合并小肝癌的早期诊断价值分析
如何看待CT冠状动脉造影
“造影剂肾病”能预防吗
潜伏着的“杀手”
“造影剂肾病”你了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