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南货币金融合作创新发展路径设计

2022-11-16付舒涵

中国市场 2022年32期
关键词:南南合作金融体系货币

付舒涵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徐州财经分院,江苏 徐州 221000)

南南合作起始于政治领域,发展于经济领域,金融合作为经济政治合作提供支撑。目前,在经济金融全球化背景下,金融对经济社会的驱动作用日益显著,国际金融合作成为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参与国际经济金融治理更加重要的选择,南南合作也更加重视货币金融领域的合作。

在经历亚洲金融危机和次贷危机后,发展中国家的货币金融合作意识不断加强,各国政府和研究机构提出了各种合作模式(清迈协议、亚洲货币基金、“10+3”财金合作机制、双边货币互换协议、中国-FAO南南合作信托基金等)并建立了诸多金融机构(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上合组织开发银行等)来加强区域货币金融合作,推动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赋予南南合作新活力。但当今国际社会仍由以美国为主导的发达国家掌控着国际金融体系话语权,发展中国家在世界发展进程中仍处于不利地位,且金融体系较为脆弱,易受到金融危机的外部冲击。加之当前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和扩散,使得全球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经济遭到重创。

在此形势下,为促进自身经济发展,需要发展中国家联合自强,拓展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机制,通过加强金融领域的合作创新,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其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话语权。

1 南南合作发展现状

1.1 经济合作

经济增长贡献度提高。从总量贡献角度,2000—2020年新兴经济体及发展中国家GDP的全球占比显著提高,其中2012—2017年占比均接近40%,自2018年起占比超过40%。从增量贡献角度,2000—2020年,新兴经济体及发展中国家GDP的全球占比从2000年的20.84%提高到2020年的40.15%,提高了约1 倍(1)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WEO数据库整理。。

对外贸易规模扩大。从总量角度,2000—2018年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进口总额和出口总额整体呈提升趋势,其中出口额比重自2005年起超过30%,并于2008年起维持在40%左右,进口额比重自2011年起维持在30%以上。从增量角度,2000—2018年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进口总额、出口总额占全球贸易的比重快速增加,增幅分别为15%和17%(2)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FS数据库整理。。

吸引外资水平提高。近年来,发展中国家FDI的流入量占世界总量的比重整体呈增长趋势,发展中国家间的直接投资也有所增加,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作为发展中大国向次发达和最不发达经济体(LDCs)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支持。

1.2 货币金融合作

多边发展融资体系规模扩大,新型金融机构发展迅速。为克服基础设施融资短缺的瓶颈,减少对发达国家资金的依赖,更好地促进发展中国家间的资金融通,近年来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上合组织开发银行等多边合作机构相继成立,作为现有多边发展融资体系的 “增量”,对于推动建立更加公正 、合理 、均衡的国际融资体系具有深远意义。

南南国家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地位有所提升。在多边开发银行中,股权往往代表一定的话语权,股份越大,话语权就越多。现阶段以新兴经济体为主导的多边发展融资机构相继建立,使南南国家在多边发展融资体系中的地位逐步提升。2013年,金砖国家以1000亿美元启动资金成立了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由金砖五国平均持股,各享有1/5的表决权;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中中国、印度和俄罗斯位列前三,占据总体表决权的四成以上。

金融合作方式更加广泛且务实。金融产品的广泛使用丰富了南南合作的信贷融资方式,为南南国家各领域的合作提供了大量资金支持。主要表现在信贷融资方式不断创新发展、服务主体更加广泛。

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亚洲开发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为南南金融合作提供了丰富的金融产品。除传统的硬通货贷款方式,还可通过发行绿色金融债券、设立信托基金、SDG关联债券、股权投资等方式实现融资。

以人民币为主导的双边货币合作发展迅速。《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20》指出,截至2019年年底,人民币在国际支付货币中排名第五,人民币国际化指数(RII)达到3.03,同比增长13.2%,在世界经济贸易结构变迁和国际货币格局调整中保持稳定。截至2021年年底,我国人民银行已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续签协议的互换规模呈扩大趋势,且以南方国家居多。

2 南南货币金融合作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广义的货币金融合作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主要表现为合作的双边性、非制度性、未形成统一完善的组织结构;第二层次是汇率机制合作;第三层次是统一货币。现阶段,南南货币金融合作虽取得一定成就,但仍停留在第一层次,主要问题如下。

2.1 发达国家掌控国际金融体系的话语权

尽管新型金融机构的兴起为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体系中赢得了一定话语权,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实质性的支配地位仍无法撼动。对美元的过分依赖使发展中国家极易受到美国货币政策的影响,在这种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下,发展中国家利益诉求难以得到应有尊重和公平对待,不利于全球经济金融的平衡发展以及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崛起。

2.2 深受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内外双重压力

从发展中国家自身角度,各国金融体系、金融政策、金融市场的开放与创新水平不同,抵御金融风险的经验与能力不强且存在差异,货币金融业务间很难实现良好的协调与配合;从外部环境角度,美国等发达国家对可能出现的任何挑战性力量都会保持高度警惕并频繁地干涉和遏制,南南货币金融合作因此也受到来自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竞争性排斥。

2.3 金融体系发展不健全,制度合作有待完善

货币金融合作不成规模和体系,合作方式仍以国家与国家间的双边行为居多,且较为松散,难以达到协调各国货币金融政策的目的,不利于各国金融合作整体作用的发挥,金融合作的制度安排有待完善。急需一个平台,用于建立一个统一的标准,使南南货币金融合作系统化与规模化。

2.4 南南货币金融合作风险敞口较大

虽然以人民币为主导的双边货币合作发展迅速,但创新金融产品的广泛使用在拓宽融资渠道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加剧了投资国需要承担的债务违约风险,尤其是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的搁置将给投资国带来巨大损失。

同时,由于发展中国家的信用评级普遍不高,南南货币金融合作中投资国还面临着国家主权信用风险。

3 南南货币金融合作创新机制的建设和路径选择

南南货币金融合作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为进一步开展南南货币金融合作,应该循序渐进,在时间路径上设计短期、中期和长期货币金融合作创新目标。

3.1 短期目标的实现

3.1.1 发展多边主义,建立多边金融组织

多边主义扩大了成员国共同利益的领域,提升了伙伴国之间信息交流、学习和透明度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双边机制的缺陷。诸如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和新开发银行(NDB)等多边金融机构的建立,便于发展中新兴经济体撬动国际资本,通过积蓄更大数额的资本,施加比双边发展合作更大的影响。这一举措会使得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的资本量减少,提高资本投资的回报率和全球资本分配的效率。

同时,多边金融机构使得风险在更多成员国间分摊,有利于风险管理和全球金融的稳定。但多边主义涉及较多国家,难以达成一致利益,因此,在双边主义和多边主义间寻求一个有效平衡点尤为重要。

3.1.2 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加强金融监管合作,完善金融体系

为升级南南合作,需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创造新机制,构建新平台。目前,“一带一路”建设是一个绝佳平台。“一带一路”建设沿线以发展中国家为主,致力于“政治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通过发展全球基础设施实现更紧密的经济连通性、包容性贸易与合作,为南南合作创造了新的区域合作平台。其作为一项集体议程有助于南南国家合作的规模化和系统化;专注于沿线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投资,有助于改变过去南南合作因资金短缺不得不依赖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金融机构获取资金,因而受到资金来源和评估标准限制的现状。

因此,应抓牢“一带一路”建设契机,完善金融体系,通过建立有效的监管协调机制加强对金融合作的风险监控;建立区域金融风险预警系统对风险进行评估和预判,从而提高风险应对和危机管控能力;创建交流与合作的机制以应对跨境风险和危机。

3.1.3 建立共同目标作为发展合作的新理念

经济基础和金融体系的差异化使得主权国家在合作意识和战略上存在分歧。因此需要南方国家在互利共赢的前提下加强货币金融层面的沟通与协调,加强对话交流和政治磋商,寻求利益共同点,深化合作共识,提高凝聚力。

南方国家在保护自身外汇主权财富、抵制发达国家的“货币战争”、促进世界治理结构和国际金融体系改革、深化货币合作方面有着共同的诉求。应以南方国家的一致诉求作为发展合作的共同目标,主张在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基础上,稳步推进周边命运共同体,推动发展中国家形成共同的发展空间,增强南南合作的稳定性和抗干扰性,进而推动南南货币金融创新机制的进一步发展。

3.2 中期目标与最终目标的实现

为实现南南货币金融合作的中期目标和最终目标,应以短期目标为基础,根据南方国家在国际金融领域的地位及现状,找准切入口,循序渐进。

具体地,可以以金砖国家为突破口,率先推动金砖国家“次区域货币区”的建立,并通过示范效应和外溢效应推广到中非、亚非等各货币区。相互交叉的次区域货币金融合作区发展融合到一定程度,将逐步升级为覆盖整个南方国家的货币区,从而实现南方国家从局部到整体的货币合作。

在整个过程中,为推进货币金融合作向更高层次发展,人民币国际化无疑扮演着重要角色。人民币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的货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有待提升。为改革国际金融体系,人民币必须在国际化上有所作为,保障境外流动性,实现自由兑换,这不仅有利于提高中国国际地位,对于南南货币金融合作创新机制长期目标的实现同样具有积极意义。

为推动货币金融合作最终层次的实现,时间上应该遵循短期-中期-长期的过程,空间上由点到面,循序渐进,才能实现区域货币的统一,最终消除“美元体制”的弊端,使发展中国家作为整体提升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话语权,给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发展中带来应有尊重和公允对待,促进全球经济金融的平衡发展以及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崛起。

猜你喜欢

南南合作金融体系货币
甘肃“强科技”需健全科技金融体系
一国货币上的面孔能告诉我们什么?
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的适应性之“点论”
古代的货币
古代的货币
《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解读
钱荒遇上货币空转
中国推进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远虑与近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