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策略

2022-11-14刘云龙

经营者 2022年1期
关键词:事业单位监督制度

刘云龙

(青岛市黄岛区第二高级中学,山东 青岛 266400)

一、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制定有效的内部控制策略成为各个行业的重点,而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质量的高低在某种程度上与社会经济能否更高效地发展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内部控制能够更加科学地管理和分配资金,为事业单位制定科学的财务管理目标。事业单位应当强化内部控制,为财务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提供保障,最大限度地规避财务风险,有效提升管理水平以及管理效益。

二、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概念和意义

(一)概念

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事业单位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管理工作,内部控制主要是针对财务的内部信息以及资料进行统计和计算,借助可靠的数据对事业单位内部的发展状况进行评估。就内容上而言,内部控制主要包括管理规划、账目报告整理、资产保护等,其肩负着十分重要的经济业务责任。从方法上进行分析,内部控制通常会采用授权审批、预算管理、报告控制等手段保障会计信息的完整性与准确性。

(二)意义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市场的快速发展,内部控制制度对事业单位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内部控制工作也必须加强创新,将自身的监督和管理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有效提升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合理利用各项资金。

内部控制的意义有以下几点:第一,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当前许多企业开始关注和重视内部控制并进行了相应的探索和研究。内部控制理论逐渐成熟,对事业单位的发展起着显著的促进作用。大多数事业单位在业务处理和内部管理中依然采取的是传统模式,内部控制效率低,容易出现以权谋私的现象,与当前社会的发展方向不符。事业单位要加强内部控制,就要运用新时代的管理方式,借鉴优秀企业的内部控制经验,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第二,促进业务发展。事业单位要不断提高各类业务处理效率。传统的内部管理模式虽然能满足事业单位的短期发展需求,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还远远不够,需要合理调整、转变以往的业务模式,做好内部控制中的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等工作,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提升内部控制质量,预防内部出现违法乱纪现象。第三,规范资金使用。事业单位在发展中不容忽视的问题是资金管理,要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管控资金,支撑企业正常运行,为其后期稳定、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为实现这一目标,事业单位要做好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保证资金被合理、规范利用,管理层和相关人员能清晰地了解资金的流向和使用情况,保证单位正常运行。

三、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不足

现阶段,受传统观念的制约,事业单位并没有充分明确内部控制的责任和目标,一些事业单位的领导人员没有认识到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导致内部控制工作随意性较强,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建设不完善,更没有深入地了解其实际意义;还有很多事业单位并没有真正建立一个具有可行性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也没有充分了解具体的流程,相关的执行方式过于单一,导致内部控制制度总是浮于表面,形式化的特点较为突出,针对存在的问题难以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不利于内部控制作用的发挥。监督和核算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内部控制制度总是扮演着一个付款的角色,将会计部门的工作仅仅看作简单的财务记录工作,并没有真正参与事业单位的经营和决策。在处理问题时往往采取传统的方式,难以形成规范的流程与方法,“先审核,后批准”这种传统模式在某种程度上严重影响了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可能引发十分严重的会计管理问题。

(二)不够规范

事业单位在开展内部控制工作的过程中,往往涉及多方面的工作,如报表审核等,但是目前为止,许多事业单位相关工作人员由于经验匮乏,难以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性,不能规范地开展审批和审核工作,导致款项支付十分混乱,没有严格按照支付流程管理,更没有准确地记录账目。同时,还有许多单位在开展内部控制工作的过程中没有按照既定的流程审核资产的数额,许多部门之间的调拨手续也极不规范,存在严重的体制外循环问题。在此基础上,很多事业单位对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视度并不高,难以规范和科学地应用资金,同时存在盲目决策的现象,经常出现超额消费的问题,甚至一些单位还会出现账外账的现象。

(三)缺乏健全的制度

事业单位要想取得良好的内部控制效果,就要有健全的制度。当前,大多数事业单位会根据业务情况制定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但在实施中存在不足,使得制度形同虚设,没有落实到具体工作中,也没有充分展现内部审计的功能。同时,一些事业单位当前的内部控制制度存在员工岗位划分不合理的问题,由其他员工兼任会计,缺乏专业性,导致工作权限不明确,审批制度不合理,容易出现职权滥用的现象。虽然一些事业单位有规范的内部控制流程,但事务审批不规范,导致各类经济事务的处理效率不高。

(四)人员素质不高

只有事业单位全体工作人员参与其中,才能够保障内部控制工作的质量,因此相关工作者应当重视对自身素质的培养,明确内部控制的工作方式,切实提升内部控制工作的有效性。但当前的情况是我国许多事业单位并没有高素质的会计管理团队,甚至有的工作人员没有得到相应的培训,不具备从业资格证书,再加上思想引导与培训力度不足,这些工作人员难以形成良好的责任意识,内部控制工作的作用没有得到体现。

(五)内部控制监督力量薄弱

事业单位开展内部控制工作时,只有运用有效的监督手段才能更好地达成内部控制目标,但当前许多事业单位对监督工作的重视度较低,没有形成全员参与的局面,使得监督力量薄弱。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如下:第一,员工的责任心不强,缺乏监督意识,对内部控制工作采取漠视的态度,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一些员工认为反馈问题不仅麻烦,还可能得罪人,在此方面的积极性不高。第二,事业单位的反馈机制和披露机制不健全,员工不能清楚地了解内部控制的情况,无法对其进行监督。

四、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策略

(一)提升重视度,加强预算管理

首先,参照我国的相关规定,事业单位的负责人也是单位财务部门的第一负责人,应当保障企业的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以及合理性。因此,事业单位负责人要充分提升对相关工作的重视度,树立自己是会计责任第一人的意识。重视对单位内部工作人员的相关教育,定期举办培训活动,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学习,强化内部管理与控制,形成良好的会计管理环境,采用科学的手段监督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其次,要强化会计内部控制的预算管理。对预算管理工作要实行真正的管控,可从以下几点出发:第一,根据单位目前的发展状况并结合实际的发展需要,革新内部控制方式,将绩效考核纳入其中,提高会计管理的工作质量;第二,调动相关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其主动投入管理工作中,并树立主人翁意识,积极主动地开展会计核算和审计工作,对于表现出色的员工要给予一定的奖励,对于表现不佳的员工要及时调离工作岗位或者进行培训,以赏罚分明的方式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

(二)将审计关口前移

在内部建设的过程中,我国大多数事业单位的审计人员只参与了开标这一个环节,并没有投入整个招投标过程,这容易导致监督不力情况的出现,并且还会分散当事人的责任。因此,只有将审计关口前移才能真正做到对全过程的监督。审计人员应该将所有的招投标工作看作一份文件,审计部门提前进行审计,通过之后才可以参与投标。工程量的计算也是投标文件的审计重点,应确认招标项目是否按照正常秩序招标,招标程序是否可以改变,所签订合同是否具有真实的法律效应,以及合同是否完整规范、是否符合合同审计的重点,确保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出现任何问题都能够用合同解决。

(三)管理制度的完善

在优化内部控制制度的过程中,事业单位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出发:首先,与内部控制制度相结合,并积极吸取其他事业单位的经验,构建完善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其次,立足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对制度进行合理优化,并与详细的业务流程衔接,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最后,积极完善监督评价机制,以风险评估系统为参照,对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明确其中的风险,并且对风险因素进行排序,提前制订风险预测方案,科学评估内控效率,优化内部控制体系,保障内部控制效率得到有效提升。明确内部的岗位和组织划分原则。第一,按照内部控制的岗位需求特征对内部控制进行调整;第二,细化内部控制工作,按照流程和要求划分岗位权利,确保岗位之间处于相互制衡的状态,并编制相应的岗位说明书,避免出现责任交叉地带和责任真空地带。

(四)规范审计行为、审计依据以及审计程序

项目审计具有政策性强、专业水平高等特点,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可以从其使用的方法和技巧中得到体现,这也是一个专业审计人员综合能力的体现。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要按照相关的要求开展工作,制订审计方案和计划,成立一个专业素质过硬的审计小组,深入了解被审计对象,掌握一些最基本的信息,对潜在的风险进行深入分析,并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要在现场进行再次核查,所有的信息要及时共享,在审计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问题,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有理有据地作出相关处理。

(五)提升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

首先,对于审计人员来说,只有加强业务学习才能充分掌握市场信息,解决审核和被审计的矛盾冲突,构建相互理解、合作共赢的和谐关系,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提升审计人员的职业素养,增强企业的内部控制意识,促进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提高审计部门的地位和作用。处理问题之前要对单位的具体状况有足够的了解,实施参与式的审计,建立和谐有序的沟通关系,共同分析潜在的问题,做好本职工作,让内部审计工作更好地服务于管理层,确保内部审计工作得到全面有效的落实。充分发挥和强化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有利于管理层作出正确的决策,及时获取有用的信息,对事件的发展过程进行全程监控,保证审计的客观性和有效性,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除此之外,管理者还要增强风险管理意识,以当前事业单位的关键业务为重点,按照前后关联的原则梳理业务网状图,明确单位的各项业务流程,寻找其中的风险管控点,并以此为依据优化单位的内部控制。其次,事业单位应当对业务人员的内部控制、财务管理等知识进行再教育,促进各个基层工作人员提高对内部管理的重视度,积极配合财务部门,严格要求自己,严格按照相关制度开展工作。完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绩效考核制度,结合追责问责、人员考核、自我评价与内部监督,以工作人员的实际岗位要求为基准开展考核,充分加大对人员的约束力度。

(六)多方面整合内部控制监督力量

事业单位要做好内部控制监督工作,就要集聚多方面的力量,增强员工的责任感。首先,可设立“责任+奖惩”制度,激发员工内部监督的主动性、积极性。在责任方面,可对每个员工的内部监督责任进行明确,改变他们“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员工可采取匿名的方式监督和举报,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在奖惩方面,事业单位可奖励积极参与监督的员工,提升他们监督的主动性。其次,要完善内部控制的反馈和披露机制。事业单位可设置共享服务中心,在公司的官方网站建立相应的平台,将内部监督的信息上传到平台,方便员工监督,要重视员工反馈的问题并派专人解决,让员工评价解决的效果,如此员工参与监督的意愿也会大大增强。最后,事业单位的审计人员要了解公司的业务情况、发展目标等基本信息,把控公司发展中的风险点,充分利用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加强重点项目监督,将日常监督工作与专项监督工作结合起来,督促公司严格朝着合理且合法的方向发展。

五、结语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要切实保证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制定有效的内部控制策略意义重大。因此,事业单位管理者应当高度重视内部控制,建立预算机制,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全面开展内部控制工作,为当前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合理化和规范化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

事业单位监督制度
什么是四个监督?
某些单位的制度
落实依法监督、科学监督、高效监督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论制度安排的后发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