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有企业改革中地方国有供热企业发展研究

2022-11-14张家杰

经营者 2022年1期
关键词:供热用户企业

张家杰

(乌海市热力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 乌海 016000)

近年来,世界经济格局和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猖獗,受国际经济下行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劳动力、原材料、运输等成本持续上涨,企业经营发展日益艰难,国有企业改革任重道远。国有供热企业作为公益性企业,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城市的稳定发展,其今后的发展之路值得人们深思。

一、当前国有供热企业面临的发展形势

(一)国企改革方面

国际国内形势在变,经济社会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国有企业身处其中也要随之而变。2020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强调要坚持深化国企市场化改革不动摇,充分发挥国有经济的制度优势,国企要聚焦主责主业,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提高核心竞争力。当前,国有企业专业化重组、混合所有制改革、央企地方国企战略合作等多种改革措施正在各企业逐步推进落实,可以看出优化资源配置是大势所趋,国有企业改革是促使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的重要举措。国有供热企业在国企改革中必须求变,不仅要在企业体制机制上改革,还要在经营发展上寻求突破创新,要把企业发展放在企业经营管理的首要位置,顺应时代,探索出一条符合市场化经营的转型道路。

(二)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方面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各产业领域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但相关领域也逐渐在后疫情时代甚至是未来发展中显露出市场活力,以人居生活为对象的公共服务业就是其中一个领域。人是各项社会活动的基本单元,供热、供水、供气、供电甚至是物业,都在围绕人这个关键要素来运营,其稳定的营业收入能带来较稳定的现金流,是企业发展的最大优势。在供热行业中,供热企业普遍都拥有稳定的市场和营业收入来源,在未来将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如以供热为基础,以改善人居环境为目标,延伸产业链甚至投资开发新的公共服务领域也不是不可能。

(三)生态绿色发展方面

随着国家生态文明发展战略、建设现代能源经济体系的政策导向以及“3060目标”(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确定,传统能源结构将发生巨大转变。例如,内蒙古自治区在“十四五”期间将实施新能源倍增计划。到2025年,内蒙古自治区新能源发电装机占总装机的比重将超过50%,成为自治区的主体电源,新能源在今后的能源结构中将逐步占据主导地位。因此,在政策性压减火电存量的趋势下,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与供热企业的发展息息相关,它将会成为未来供热企业转型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从当前来看,虽然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模式仍将是今后一段时间内供热模式的主导力量,但作为供热企业,稳定的热源保障是供热企业得以正常运营的前提。在新环境下,供热企业要顺应国家政策和市场需求,在保证供热质量和用户满意度的前提下,建立自己的新能源供热试点项目,积极引进新能源供热技术,充分利用并发展新能源,使其作为今后供热热源的主要来源之一,为国家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力量。

二、地方国有供热企业现状及问题

(一)企业体制机制存在缺陷,内部管理制度体系不完善

1.企业体制机制方面

一是地方国有供热企业在当前所处体制机制下,受行政化管理影响明显。作为政府出资的国有企业,其管理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沿用机关化管理模式,工作方式与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存在不适用的地方。二是国有企业监管部门与国有企业、集团公司与子公司的上下级管理关系定位不准,权责边界界定不清,自主管理权受限。三是法人治理结构落实不到位。尽管按照国有企业改革要求设立了董事会,但由于缺乏正规的指导,大多数管理者法人治理结构意识薄弱,董事会职能未能履行到位,人事管理、薪酬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企业难以及时根据国家政策和市场变化来调整经营管理方向,难以发挥出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

2.管理制度体系方面

大部分企业经过多年发展,建立了一些管理制度,但是还不够完善。有些管理环节存在制度缺失,难以实现管理制度的全覆盖,导致工作开展时没有制度可执行,缺乏规范性和标准化。有些管理制度过于陈旧,没有根据企业内外部发展变化及时更新,导致可操作性不强,流于形式。还有一些制度虽然被制定了出来,但是被管理者们束之高阁,有章不循,工作随意性较强。这些问题使企业在管理中经常出现权责确定不清晰、推诿扯皮的问题,严重影响了企业运行管理效率。

3.人才培养机制方面

薪酬管理发展缓慢,人才培养机制不完善。地方国有供热企业受行政事业化管理影响较大,在管理思想和制度上习惯性地照搬参照旧制度。一是缺乏现代企业薪酬管理制度。在薪酬体系设计上,更多是参照上级主管企业或相关行政事业部门的标准,激励性的薪酬设计参照得少,约束性的规章制度参照得多,不能体现出企业自身特性与企业实际需求,与现代企业制度薪酬管理要求存在较大差异。二是薪酬管理中平均主义现象依然存在。薪酬设计依据比较单一,以职务级别为主,未能体现出不同岗位的价值,同一职务等级内员工岗位工资的设定相同,没有根据不同岗位价值设置有差异性的岗位工资,忽略了岗位责任、知识技能、岗位性质、工作环境等方面的因素,极大地挫伤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二)自主供热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不足,新能源供热还没有得到足够重视

现有供热运行管理在传统供热模式上引入了智慧化热网平衡调控系统平台,实现了远程调控供热管网流量、热量的目标。但是,供热系统热网平衡自动化控制技术主要依托第三方提供技术支持,技术依赖明显。同时,在供热管网优化设计和供热系统设备改造方面没有自主供热技术的研发与应用,这都体现出企业缺乏与之相应的供热技术专业化人才,也没有建立供热技术人才培养机制。

随着我国对新能源的推广应用,新能源供热也将随之兴起。目前,大部分供热企业的供热方式仍以热电联产集中供热与燃气锅炉区域供热为主,新能源作为新兴供热热源,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三)经营业务单一,企业发展和盈利能力有限

大部分地方国有供热企业以供热经营为主,普遍存在着经营业务单一的问题,导致出现经济效益不高,盈利能力较弱,受政策、市场变化影响较大等现象。在产业链延伸方面缺乏合理规划,未能通过降低经营成本,弥补外部政策和市场变化造成的损失。在非主业投资经营方面,未能实现多元化经营,未能通过投资本行业相关产业或者其他投资回报高的产业实现多种经营优势互补,提高供热产业整体经济效益,进而实现集团化战略发展。在当前国家注重生态环保、发展现代化能源经济以及实行国有企业改革的背景下,只有单一供热业务的地方供热企业在未来市场竞争中会更加艰难。

三、地方国有供热企业改革措施和建议

(一)建立现代化企业管理机制,完善内部管理体系

1.按照国企改革要求,建立健全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

规范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党组织的权责关系,形成定位清晰、权责对等、运转协调、制衡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通过实施企业体制机制改革,为各项改革工作打牢基础,进而带动企业各项工作优化升级,为企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2.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加强企业标准化与规范化管理

各类制度实行企业职能管理部门归口管理,以职能部门为单位,自行负责部门内相关制度及业务流程的制定、修编、废止等工作,按照制度建设管理流程上报审批并正式公开发布。通过实行制度建设管理,保证企业各项制度的即时性、科学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促进企业构建简洁、实用、高效、统一的制度管理体系,实现对规章制度的长效管理与制度建设的系统化、一体化、流程化、表单化、信息化。

3.优化薪酬体系设计,构建激励与约束监督机制

第一,推进国有企业工资总额管理办法落地实施,企业应事先试行,以早日实现“效益增,工资增;效益降,工资降”的目标。这不仅维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而且将企业效益与职工收入密切挂钩,极大地增强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能让企业走上良性循环发展的道路。

第二,建立以岗位价值评估为基础的现代薪酬体系,综合考虑岗位责任、知识技能、岗位性质、工作环境等因素,进一步体现各岗位之间的薪酬差距,体现内部公平,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

第三,为员工设立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提高企业人才自我提升内在动力。合理设置工作岗位,持续优化岗位职责,为员工规划畅通、明确的职业发展路线。通过对员工的知识、技能、工作经验等方面进行评价,为员工提出合理的工作发展建议,为员工创造待遇公平、机会均等的人力资源环境,进一步拓宽员工的职业上升通道。

(二)加强自主供热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第一,构建技术技能岗位责任制与供热技术改造创新激励机制,明确技术技能岗位职责。技术技能岗位的工作人员应在供热管网及其设施的设计、施工、验收、运行、检修等生产环节发挥主导作用,不断优化工程管理和工艺流程,提升企业供热技术研发水平。鼓励技术技能岗位人员在工作中发明创造,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为企业营造浓厚的技术创新氛围。

第二,与周边院校、科研院所以及高新技术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并及时转化科研成果和打造高新技术试点示范项目,鼓励技术技能岗位人员积极展开交流,开阔技术技能岗位人员的专业领域视野,提升他们的专业能力与水平。

第三,将新能源供热作为企业发展的前瞻布局,开展新能源供热试点项目。拟选取一些新建小区、老旧改造小区以及周边偏远地区作为试点项目,采用风、光、电、地热、空气源等多种形式的清洁能源作为热源,为所属用户供暖。通过试点,核算投入与产出,优化新能源供热技术与工艺,逐步解决新能源在实际供热生产中的问题,进一步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生态环保效益的同步增长。

(三)打造多元化经营,实现优势互补

1.延伸产业链,以供热经营为主体,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

第一,原材料方面。可以成立专门的水暖配件商贸公司,统一为企业采购管道、阀门及其他维检修材料。同时,作为本地区水暖配件供应商,面向市场销售水暖配件,销售对象包括各开发商、各厂矿、各企事业单位以及普通居民。这样既能从厂家大批量采购,降低供热生产用料的采购成本,又能依托国有供热企业品牌优势,销售水暖配件获得经济效益。

第二,热计量表方面。随着热计量表安装数量的增多,维护更换的成本费用也逐年增加,目前此成本费用由供热企业独立承担。如果由供热企业出资建立一个热计量表厂(可以与大型表厂或者联合多家供热公司共同出资),不仅可以作为热计量表生产商,向本企业和其他供热企业销售热计量表,还可以回收利用已经达到服役期的热计量表装置,待重新修复检定后,再次投入供热运行计量中。这样不仅可以获得销售热计量表带来的收益,还可以大大降低更换维护热计量表的成本。

第三,用户终端服务方面。供热企业与用户供热设施维修权属边界问题一直是供热企业和用户产生矛盾的集中点。成立专门的用户终端维保公司,实现供热用户终端有偿化服务,同时还可以延伸到用户家中的水、电、下水等其他家政服务方面。这既解决了与用户之间的供热矛盾,又能创造新的经济效益增长点,提高职工的工资收入。

2.依托热力品牌,进驻物业管理领域

在国家改善人居环境,增强人民幸福感、获得感的政策指引下,在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社会产生影响的背景下,物业管理的发展空间十分广阔。物业与供热具有很多相似点,如都具有稳定的价格机制,都是向用户提供服务体验。地方国有供热企业向物业管理领域发展具有四方面的优势。

第一,品牌优势。国有供热企业本身就是一个金字招牌,以国有企业的身份进入物业管理领域,更能赢得用户的信赖与认同。整合本地物业市场,扩大物业服务规模,将会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第二,业务的高度相似性与优势互补。供热与物业管理在经营管理上建立数据共享平台,实现数据互通,便于用户信息管理;建立大客服中心,实现工单统一调度管理,同时建立服务回访考核机制,提升用户满意度,增强用户体验感。

第三,人力资源优化配置。重新整合供热催费员和物业催费员,提高工作难度与含金量,实现两费同催。建立以物业入户服务为核心的专业维修队伍,为用户提供水、电、气、暖以及其他家政方面的服务,打造管家式精品服务。

第四,社会效果。国有供热企业进入物业领域,不仅解决了原有物业与业主之间的矛盾纠纷,提升业主物业体验满意度,还能够解决供热“最后一公里”的问题。通过市场化服务运作,以用户满意度为目标,为用户提供优质的居家生活体验,进一步解决各老旧小区和包联小区无物业、环境差、治安差等问题。

四、结语

地方国有供热企业身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大潮中,面对国家产业政策升级、市场需求变化以及国有企业改革等新形势下的问题和挑战,只有顺应市场发展潮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以国企改革为契机,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以增收降本增效为目标,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坚持创新驱动,持续深化改革,提升精细化管理和优质服务水平,才能在未来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权,才能把国有企业做大做强做优。

猜你喜欢

供热用户企业
热力站供热调节方式的探究
基于用户和电路的攻击识别方法
近期实施的供热国家标准
2021少儿出版用户触达能力指数
2018上海企业100强
信用卡资深用户
2016,中国企业500强发布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
企业名片Enterprises C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