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森林病虫害防治中营林措施的重要性及实施研究

2022-11-11赵丹

现代农业研究 2022年10期
关键词:营林树苗林区

赵丹

(甘肃省子午岭林业管理局宁县分局九岘林场 甘肃,庆阳 745200)

1 森林病虫害特点

1.1 品种多,危害范围大

目前,森林病虫害品种、数量繁多,对森林生态环境已形成较大威胁。若不加以抑制、防治,一旦病虫害暴发,则会迅速对一定范围内森林生态造成严重破坏。如,猝倒病会侵害针叶树幼苗,促使其根系腐烂、枯死;疱锈病主要侵染针叶部分,并逐渐向其主要枝干扩散;烂皮病主要危害针叶林木树皮树干部分,使其变色、干裂、坏死;上述几种病害都是目前我国森林中常见病害,会对林区林木直接侵害,造成林区树木不良生长。与此同时,在林区造林过程中,为保证林区生态环境具有稳定性,我国引进一些国外树木品种,但潜藏在树苗中的病虫害也流入我国,且这些物种繁殖率高,给我国森林资源发展带来更大的威胁。

1.2 传播强,防治难度大

随着我国逐渐重视森林资源病虫害防治工作,引进了许多先进技术,促进病虫害防治技术发展,其防治效果也有显著提升。但病虫害传播力强,且传播速度快,为我国森林病虫害防治带来了阻碍。一旦森林区域内病虫害暴发,会迅速造成大面积侵害,对林区生态环境稳定带来极大影响,且森林病虫害难以有效治理。因此,营林措施其以预防为主的原则,在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2 营林措施应当遵循的原则

2.1 预防为主原则

在具体利用营林措施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时,林业部门需遵循预防原则,坚持以预防为主、治理为辅。防治人员需熟练掌握该地区林区中病虫害品种、成因、偏好以及发生规律等,根据病虫害的弱点,制定出适宜的营林措施,解决森林病虫害问题。同时,防治人员在制定营林措施时,还需要结合当地森林资源环境实际情况,做到因地制宜,才能保证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有效开展。

2.2 科学防控原则

科学防控原则是指在防控人员实际行动前,制定防治方案时,需要引入国内外先进的病虫害防控技术以及管理理念从事防控工作,不仅能够确保防治工作质量效果大幅提升,还可以有效实现保护森林资源的目的。同时,林业部门需要保证防治工作有法可依,在防治过程中不使用违法的方式进行营林防控。

2.3 及时反应原则

由于森林病虫害暴发后,其扩散传播速度极快,能够迅速破坏小范围内林区林木,对此林业部门需要及时做出反应,在第一时间启动病虫害防治预案,针对相关监测设备针对病虫害种类,采取针对性的营林措施。同时,在病虫害暴发初期,是森林防控人员抑制、治理病虫害的最佳时期,这阶段病害、虫害威胁较轻、处于存储力量阶段,且传播范围有限。林业防控人员需及时采取治理措施,做好病虫害治标治本,避免病虫害源头残留反复暴发。

2.4 可持续发展原则

林业部门在开展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时,必须遵守可持续发展原则,不仅能够让林业产业稳定发展,还起到保护森林资源的目的。对此,在营林措施制定时,林业部门需要统筹兼顾,避免目光短浅,只注重眼前的病虫害防治,忽视以后林业产业发展,森林资源保护等。林业防治人员需按照可持续发展原则下的营林措施进行工作,有效保障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

3 营林措施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重要性

3.1 营造生长环境

林业人员通过应用营林措施,能够为森林树木营造出良好的生长环境。由于林区中林木品种不同,对生长环境要求也存在着一定差异。在良好森林生态环境下,有助于林木生长,提高抵御病虫害的能力。林业人员通过有效的营林措施,能够优化该地区生长环境,避免水土流失,改善土壤质量。需要注意的是,林业人员需要结合该地区森林生态环境,综合考虑土壤、气候等因素,确保所采取的营林措施,能保障林木生长所需必备条件,来提高林木资源质量。

3.2 隔离有害生物

在林业发展以及森林保护工作中,病虫害防治工作是重中之重。若不对病虫害工作加以管理和重视,病虫害就会对林木造成侵害,严重危害林木正常生长,不利于林区生态经济效益。在营林措施下,通过在林区外围建立混交林,以及隔离带和防护带,能够有效将森林病虫害控制在一定区域范围内,避免病虫害对区域外林木造成侵害,有效促进隔离区外林木健康生长。尤其是针对目前森林中常见病虫害,如刺蛾、白粉病、介壳虫等,营林措施其预防、治理效果尤为显著,符合我国林业资源可持续发展。

3.3 清理有害生物

森林病虫害其繁衍速度快、扩散范围广,要求病虫害防治工作具有较高的时效性和可行性。在林业发展与保护工作中,对林区内有效生物清理工作,是预防、抑制、治理病虫害扩散的重要环节。在清理有害生物工作中,需要林业人员合理应用营林措施,结合森林林木生长情况,实施可行高效的措施对病虫害重灾区进行清理,抑制病虫害波及范围。

3.4 落实管理工作

当前,应用营林措施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主要是通过人工造林方式,为其提供适宜生长环境,建造混交林隔离带等。通过营林措施能够强化林业人员日常对林区林木生长情况的监管力度,使其能够充分掌握森林病虫害实际情况,在病虫害暴发初期便可采取相关措施,对其进行抑制和治理,确保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高效性。同时,应用营林措施能寻找出病虫害暴发成因,便于林业防治人员采取针对性的治理工作,避免林区大面积病虫害暴发。

4 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营林措施具体措施

4.1 创新治理理念

目前,在我国开展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存在许多问题,无法保障病虫害防治工作有效落实。这主要是由于部分林业防治人员开展相关工作时,所采用传统防治模式,其防治经验、专业水平等个人素质条件不满足治理工作标准要求。在当前森林病虫害日渐复杂环境下,仍想通过喷洒杀虫剂或人工捕捉来对其进行防治,不仅无法确保防治工作合理有效,还会对森林资源造成药害威胁。对此,若想实现森林病虫害全面治理,就需要林业防治人员及时改变原有治理观念,结合时代发展情况以及先进防治技术,创新优化病虫害治理理念,促进其采用科学合理的营林措施,提高森林病虫害治理效果,为林木生长提供安全稳定的环境。

4.2 科学育苗处理

育苗工作是应用营林措施的前提准备工作,要注意做好以下三点工作:第一,选择苗圃地。选择育苗地质优良的区域,禁止选择在土壤板结、地势低洼地区,并在苗圃地建立排水渠,预防高强度降雨引发育苗地洪涝;同时,配备完善的灌溉系统,改良和优化育苗地土壤质地,为树苗生长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如土壤中含沙量较高或黑褐色土壤中进行育苗培育,需要做好育苗遮阴降温工作,同时在进行育苗时需要远离同品种林木、以及周围大树,防止同树种之间感染传播或外来病虫害侵害。第二,为降低树苗感染病虫害概率,在林木育苗过程中应当采用轮作方式。以往连作式育苗工作,会促使苗圃地下病毒、细菌等不断滋生、积累,并侵入到树苗当中。在将此病苗栽植后,会对整片人工林造成难以估计的危害。目前常见林木育苗圃地轮作方式有轮作树苗与其他品种树苗、农作物、绿肥植物等。树种间轮作,工作人员需对植被间轮作进行科学规划,了解各品种树苗对土壤养分需求,以及主要影响其生长病虫害种类等;树与农作物间轮作,选择农作物时,需要选择病虫害发病率低,抵抗性高的作物,在作物收获后,其根系遗留在土壤中,能够为树苗提供大量有机质,促进树苗生长。第三,做好苗圃地清理工作。针对苗圃地中病株、死株、残留物及时清扫,避免正常树苗受残病体的侵害,可对已有病体及残留体进行焚烧处理。

4.3 科学造林规划

在人工造林过程中,由于单一树种林区其抗性差,对病虫害风险抵御能力不足。对此,需通过营林措施,科学合理规划人工混交林,不仅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还能优化环境,降低病虫害暴发概率。林区防控人员通过营造出合理人工混交林,可提高该林区生物多样性,吸引更多的鸟类和昆仲,利用天敌治理方式,消除林区中害虫,更好抑制害虫繁殖速度,使得该地区生物链稳定。同时,人工混交林中林木落叶所形成的腐殖层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为林木生长提供养分。营造混交林方式有许多方式,需要采取科学合理方式进行选择,消除树种中病虫害,并选择不适宜病虫害寄生的树种,进行株间混交、行间混交、带状混交等。

4.4 隔离带防护带技术

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飞虫因生命力旺盛,且具有较强的迁移性,是目前森林中容易引发大面积扩散的常见虫害之一。对此,林业防治人员在应用营林措施时,需要利用信息化技术,通过森林监控系统,精确飞虫暴发时间以及飞虫暴发重灾区,采用科学合理方式规划隔离带和防护带的布置位置,降低飞虫对森林林木造成的负面影响。除此之外,在日常对林区监管过程中,还需要掌握和了解飞虫习性,实时监测林区内林木生长情况以及飞虫暴发前征兆,做好相关预防处理方案。在实际设置过程中,要求林业隔离带和防护带距离不得小于50m,可有效抑制飞虫大面积扩散;在风力较大环境下,可在飞虫暴发所处树种区与其他树种区之间设置隔离区。

4.5 科学栽培管理

在树苗栽培过程中,需要做好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工作,确保树苗栽培巩固走有效开展。林业人员需要在栽培前,对栽培区域内生态环境进行检测和改造,清除土壤中的病虫害源头,避免栽培后其对树苗感染侵害,无法发挥出营林措施的有效性。同时,在林木采伐过程中,林业企业需要根据市场实际需求,合理规划林木采伐方案,避免出现滥砍滥伐现象发生。并且通过积极引进病虫害防治技术,可以有效抑制该地区森林病虫害。除此之外,要求林业人员需要将生态环境建设与病虫害防治办法相结合,通过强化林业生产管理力度,实现对林木生产期间内病虫害防治工作有效管理。

4.6 强化抚育管护

针对新栽植后的人工林区,林区人员需要定期对此区域进行松土作业、水肥管理、除草除虫等。树苗在生长过程中,极易受到杂草影响,不仅会与树苗争夺土壤中的养分,还会为害虫提供庇护场所。因此,需要及时对新栽培林区的造成进行清理,结合除草工作对林区地表进行松土,深度一般为10~15cm,以此来提高土壤透气性。同时需要根据树苗生长情况,进行施肥灌水管理,为其生长提供充足养分和水分,促使其快速生长。若成林后林木树叶生长茂密,需要林业人员及时进行修剪清理,提高林区间光照及透风性,降低病虫害暴发,在此过程中,还可砍伐林区中生长不良、病虫害侵害严重的林木,优化林区密度,改善林木生长环境,稳定该地区森林生态系统。

4.7 科学监测预警

由于病虫害暴发是一个动态化发展过程,而且在暴发前期具有极强的隐蔽性,对此林业部门需要做好科学监测预警机制,为森林病虫害防护工作奠定夯实基础。第一,强化信息技术的应用,建立起完善的信息化监测预警体系,实现对森林树木生长情况的实施监管,并结合营林措施。一旦病虫害暴发后,能及时有效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方案。第二,利用现代化监测技术,在林区内安置可移动监控装置,实现全覆盖式林区病虫害监测。如,利用无人机、高清摄像头、地面遥控车等高新监测设备,多角度对林木生长情况进行检测。第三,依据营林措施,建立健全营林建设信息数据库,实现对森林中常见病虫害发生进行监测预警以及防治处理。通过建立科学监测预警机制,不断提高病虫害治理效果,促进营林措施应用效能得到实际发挥。

5 加强营林措施在病虫害防治工作应用效果

5.1 做好技术指导

在营林措施实际应用前,要切实做好营林技术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其应用范围。林业部门根据林区林木特点以及常见病虫害虫卵等对林业人员进行系统性的营林技术基础理论以及实际操作的培训,保证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高质量落实。可依据现代化信息技术,开展新媒体与传统方式相结合的培训模式,建立病虫害防治交流平台,增强病虫害防治效果。

5.2 加大投入力度

在病虫害防治工作中,为确保防治工作有序进行,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林业部门需要加大资金,针对营林措施中弱点、难点,引进先进防控设备;针对林业防控人员少,需完善防控队伍薪酬制度,并给予财政补贴。通过一系列手段,克服目前营林措施病虫害防治工作面临的难题,达到有效治理的目的。

6 结论

综上所述,森林病虫害是影响林区生态环境稳定以及林业产业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因其品种多、传播强的特点,需要林业防治人员充分利用营林措施,通过转变治理观念,科学育苗栽培,合理规划造林,设置隔离带防护带,强化日常管理等措施,有效控制病虫害暴发,稳定林区生态环境,构建出多样化的森林生态系统。

猜你喜欢

营林树苗林区
记游哈林区(节选)
移栽树苗
小牛壮壮栽树苗
巧栽树苗
营林技术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
三棵桃树苗
保护好森林资源 让林区青山常在
小陇山林区茵陈菜开发前景
营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论营林防火是森林防火的基本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