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经济视角下促进扬州市乡村产业发展的探析

2022-11-11唐建

现代农业研究 2022年10期
关键词:扬州数字融合

唐建

(扬州市职业大学 江苏,扬州 225009)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依靠信息技术作为支撑,一旦与其他行业相融合,会拉动经济增长,并成为带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动力。

2019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提出了实施数字乡村战略的十项重点任务。2021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工程”,“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数字经济应用前景广泛,在乡村经济的融合与发展、以及乡村产业升级过程中大有可为。

1 数字经济在乡村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1.1 赋能乡村产业,促进产业升级与效率提升

传统的乡村产业,无论是农业、乡村文旅,还是乡镇经济,都存在着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时空距离大、生产物流的效率低等现象。数字经济的优势作用之一就是赋能传统产业,随着乡村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及普及,可以有效的通过数字技术,提升生产效率、降低劳动成本,激发各类乡村产业的创新活力,促进产业升级与效率提升。

1.2 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融合

由于历史原因,在居民收入、就业机会、教育医疗、公共投入等方面,城乡差距客观存在。通过加大农村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发挥数字经济的融合性特点,可以有效逐步缓解或消除城乡融合中存在的障碍。数字化的普及,可以打通城乡的医疗、养老、教育等领域,提升相关服务水平。数字技术与乡村产业的结合,可以加快信息物资的流动,扩大市场,增加就业机会。数字经济可以切实提升乡村经济发展水平与生活质量,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融合。

1.3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

2021 年是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起步之年,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能够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期间,我国加大了农村的交通、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投入,尤其是通信基础设施的完善,帮助众多贫困户受益,从而脱贫甚至致富。在此基础上,农村逐步建立起基于数字经济的助力脱贫攻坚的机制和方法,这些经验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同时,在乡村振兴中将继续发挥积极作用。

2 扬州乡村产业应用数字经济的现状

近年来,扬州大力推进现代农业,注重数字经济在其中发挥作用。目前,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农村的一二三产业相互融合,催生出大量新型农业经济模式,逐步探索出一条提升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新思路。到2020 年底,454 家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实现销售额700 多亿元。2020 年全市农业电商销售额约75 亿元,同比增长突破10%。

2.1 健全完善产业链

传统的乡村产业链中,从生产、加工到销售的各个环节,往往是割裂的,或者过于依赖第三方,造成农产品脱离市场、附加值低、食品安全不易掌控等现象。

近年来,扬州通过打造华东地区“中央厨房”,通过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尤其注重数字经济发货作用,构建延展乡村产业链,特别是在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流通、休闲旅游、科技教育和电子商务等产业领域的深度融合,使得乡村产业出现大量新模式。如冶春食品等15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植与养殖基地共同成立了扬州扬子江淮扬菜点产业化联合体。该联合体围绕农产品加工企业为龙头,通过信息化改造,连接起了田间地头到消费终端,紧紧把握市场需求,融合三产发展,形成了“生产基地+中央厨房+餐饮门店+团餐食堂+线上平台”的一体化发展模式,实现了农业产业链的延伸,也实现了农民在三产融合发展中的利益共享,培育了农村新业态和经济新的增长点。

2.2 数字经济助力生产效率提升

传统的农业产业中,存在占用劳动力人口多、但生产效率低这一问题。扬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将数字经济与农业生产相融合,使得农业生产管理更加精细化和科学化,提高了生产效率。

广陵区沿江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打造的智慧农业管理服务中心通过在园区的大棚和温室内铺设传感设备和监控设备,利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实时收集温湿度、光照、土壤和空气成分变化等数据,由专业人员对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可以进行远程调控种植环境,并给予种植户针对性指导。这样,随着越来越多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应用,对数字乡村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此外,在实践中,扬州运用数字技术形成的经验还能对外输出。如在耕地质量管理中,首次提出的测土配方施肥全程智能“五云”服务技术被列入2020~2021 年全省农业重点技术推广计划,并在扬州及周边市县展开重点推广,自主研发的“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已在全国2498个项目县推广应用。

2.3 创造新价值

随着数字新基建的展开,拉平了乡村数字基础设施与城区的差距。除了传统的农业生产,各类新技术与乡村传统生产要素相结合,激发了新的活力,提升了对年轻人口的吸引力,也创造了新的价值。

在数字经济培育下,涌现出了一批借助电脑、手机为“新农具”的新型农民。如以毛绒玩具为特色的邗江杨庙镇花瓶村、以鸭蛋等为特色农产品的高邮龙虬庄村等“淘宝村”,借助集群优势或产品优势,形成独特的乡村符号,扩大了知名度。

还有扬州首家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位于邵伯湖畔的沿湖村,依托本身的特色文化、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及丰富的农副产品,借助新媒体,开展网红经济,通过微信公众号、网店、直播等多种形式,推广特色农产品和旅游资源,实现了从线上的直播推广、电商销售和线下生态旅游体验的良性循环,

“淘宝村”、“网红渔村”等的出现,既是数字基建为乡村带来更多就业创业机会的产物,也是直播、电商等经济经济新模式助力乡村经济的一种价值体现。

3 制约扬州乡村产业融合数字经济的因素

3.1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

数字经济中的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发挥作用,首先需要完善的信息基础设施。与城市相比,受制于资金、观念、教育等因素,目前扬州乡村建设中,信息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建设较慢,在电脑与智能手机的普及、宽带入户等方面,也不能充分满足新技术发挥作用的需求。

在已建的通信基站,或安装的光纤网络中,也存在通信信号不佳、网络连接不稳定、网络速度与城市相比偏慢等问题。由于交通间隔距离远以及运营商管理等原因,实际处理这些问题时,效率较低,回复较慢,影响农村用户体验,更是对数字经济相关的新技术的推广造成了一定影响。

3.2 数字经济与乡村产业深度融合存在困难

数字经济与乡村产业的深度融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从扬州各地乡镇情况看,因为缺乏相关指导与服务体系,从而使得政府、企业、合作社、服务机构等推动融合动力不足,合作协同作用不明显。反映到实际中,体现为数字经济中的新技术与乡村各类产业虽然有一定交叉,但并未充分融合,存在多维度、多模态、分散不均的现象,数字经济与乡村产业融合速度较慢,尚未充分发挥潜力。

以农村电商为例,虽然部分乡镇已利用电商平台、直播平台等进行农产品的营销与推广,但普遍规模小,集聚效应不明显,并且在利用物联网进行产品溯源与监督,大数据信息深度利用等方面,应用程度较低,跨界融合程度不够,没有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的作用。

3.3 乡村人口素质不高、网络环境较差

相比于城市,扬州本地乡村青壮年绝大部分都离开乡村,特别是有文化的年轻一代留在乡村的数量较少。在网络逐渐普及中,一些虚假信息、金融诈骗信息等也随之侵入乡村居民的生活之中。在多个案例中,出现了扬州个别乡村居民受到不良网络信息的诱惑,给自身以及家庭的生产生活带来较大影响,如财产损失、家庭关系破裂等,部分受害者甚至是当地的“能人”、“强人”。

除了不良信息以外,短视频类等APP因为门槛偏低,对受众文化水平要求不高,内容也更贴近乡村生活,在扬州乡村的智能手机用户中也较为普及。虽有少数居民利用短视频直播带货,但更多的是沉迷其中,甚至耽误正常的生活生产,乃至引发家庭矛盾,对传统质朴的乡风文明造成冲击。这些问题的出现,过度放大了网络以及数字经济在乡村应用中的负面影响,增加了相关工作的难度,使得数字经济与乡村产业的融合受到制约。

3.4 数字经济的专业人才资源匮乏

数字经济真正促进乡村产业,实现二者的融合发展,离不开人力资源的支撑,尤其是掌握数字技术、能够指导乡村居民进行数字化生产的技术人才,能深入理解数字技术、对数字经济促进乡村产业的作用有充分认识到基层管理人才,还有能够身体力行、能够帮助和带领村民成功融合数字经济与乡村产业的新型农民。

然而,在现实中,从扬州乡村人力资源状况来看,乡村平台难以吸引并留住技术能力强,掌握数字技术,并能指导实践的专业人才。在乡村干部中,主动推广数字经济,具备开拓进取精神的基层管理者可以说是凤毛麟角。

受制于教育程度、知识背景等因素,乡村居民很难清晰认识数字经济对传统产业的促进作用,即便一些接触电子商务较早的居民,也不能正确的理解和接受数字经济,甚至将数字经济等同于电子商务。在当前条件下,既懂乡村经济,又理解数字经济,具有管理能力,并能开拓创新的新型农民还较为匮乏。

4 促进数字经济与扬州乡村产业融合的措施

数字经济与乡村产业融合,促进乡村产业升级发展,既是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也是建设数字乡村的需要。目前,扬州市乡村产业与大数据、物联网、电子商务等的融合还存在一定短板,需要进一步完善乡村数字化建设的支撑保障机制,提升信息化水平,加大数字经济与乡村产业的融合程度。

4.1 持续完善数字化建设,强化资源整合

目前,扬州乡村建设中,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仍然存在薄弱环节,此外,在包装仓储、冷链物流等环节也有待完善。对此类基础设施,需要继续加大投入。对于规模大、实力强的新技术企业、农业龙头企业等加大重点扶植,通过基础设施的完善,带动数字技术逐渐渗透乡村各个产业。

在资金投入中,前期可以财政资金为为主,在数字经济逐步渗入乡村产业的过程中,如大数据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农产品的加工、仓储物流等领域时,以财政资金为先导,以保险和担保作为杠杆,建立完善风险补偿和退出机制,拓宽社会的投融资渠道,吸引社会资本来参与其中,提升合作社、农业投融资机构和数字平台的积极性,形成协同投入合作共赢的良性发展机制。

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规划引导中,可结合扬州的“智慧城市”以及“云上扬州”现有资源,形成共享交换体系,整合各乡村数据资源,建设乡村数字化综合管理平台,在明晰各类数据信息的所有权的基础上,建立面向全市的信息资源开发流通以及交易机制,实现基础设施共建、信息资源共享、信息系统互联互通、业务协作协同,找到公共服务与市场服务的最佳结合点,搭建公共服务体系和服务平台。

4.2 构建多元化的乡村产业数字化服务体系

对于乡村产业与数字经济融合中存在的困难,需要推进乡村产业数字化服务。通过发展多元多层次的服务体系,培育多种类型的服务机构,促进各类服务机构协同联合,形成功能互补的现代数字化乡村产业服务机制。如对各级乡村现有的技术服务站点进行优化布局,吸纳平台企业中的技术人员提供技术指导,组建数字经济技术服务团队,推动乡村产业与数字经济的融合,加快推进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乡村各类产业中的应用。对优质农产品、龙头企业等,提供针对性强的服务与指导,提升其应用新技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此外,对原有服务体系分散不均,响应不及时的问题,可以鼓励创新和完善服务形式。如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提供“云服务”、“云指导”,加强服务供需智能对接、服务质量远程监管。

4.3 增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乡村主体的数字素养

数字经济融合乡村产业,关键还在于人。乡镇各级部门可通过提供相关的数字经济相关的培训,转变乡村产业从业者的传统观念,将从事生产工作的乡村居民逐渐培养成既能掌握生产技能,也熟悉各种新技术的新型职业农民,使其加深对数字技术、数字乡村的认识,从而能够主动将数字技术融合日常生产中,进行数字乡村建设。

4.4 内培外引并行,填补乡村数字经济人才缺口

推进乡村产业与数字经济的融合,需要人才支撑。在引入外部人才时,根据乡村自身的发展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规划,可以与省内外相关高校或科研单位进行精准对接,通过财政、土地政策的支持,鼓励专业人才下乡创业,解决技术推广中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快速深入的推动乡村产业融合数字经济,仅靠外部引进人才并非长久之计,培养本土人才尤为重要。对于积极性较高的现有乡村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各类“能人”,要创造深造学习机会,让其熟悉掌握数字技术发展的先进理念、运作模式和技术操作,培养一支高素质、懂技术、会经营的本土科技人才队伍。一旦机会成熟,给予与外部人才同等乃至更加优惠的扶持政策,提升乡村居民促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积极性。

猜你喜欢

扬州数字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扬州的秋日
下扬州
成双成对
数字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