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丽乡村生态园林景观设计的实践策略研究

2022-11-11章一鸣郑云宇

现代农业研究 2022年10期
关键词:生态园林园林景观美丽

章一鸣,郑云宇

(1.湖州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湖州 313000;2.浙江卉弘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湖州 313000)

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和幸福感得到了极大提升,山光水色的农村风貌也对园林景观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需综合考虑村容村貌的政治、生态环境的优化、地域文化和人文景观的传承等多方面。通过美丽乡村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可以为乡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需要设计人员发挥乡村特色,设计出独具乡村魅力的园林景观,实现美丽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1 乡村园林景观概述

随着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乡村园林景观设计被人们逐渐重视,乡村园林景观是一种新兴的周边旅游概念,是一种多功能资源,其应用园林景观设计理念对农村进行设计和改造,以改善农村风貌,对乡村地区生态环境进行科学保护。乡村的自然景观包括森林植被、湖泊、河流、野生动植物等。在乡村建设过程中,设计人员要始终坚持相应的设计理念和原则,实现对乡村景观的合理优化和研究,做好农村地区的建设和开发。

乡村园林景观建设的意义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通过乡村景观建设可以使乡村环境更加优美整洁,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共同发展。湖州地区三县两区的乡村在经济、环保意识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通过园林景观设计和建设,可以有效整改村容村貌,丰富乡村植物景观,提升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第二,可以进一步保护和传承地域人文精神和传统文化,发扬湖州地区湖笔文化、蚕丝文化、茶文化等经典文化,发挥出地区历史人文景观特色。第三,通过对农村地区生态环境科学合理的规划和保护,可以为地区野生动植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空间,保护地区生物多样性。第四,湖州地区部分示范村落依据自身优美的乡村景观和精神氛围成为了大批人士游玩和娱乐的选择,为地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乡村景观规划,可以让更多城市居民被乡村特色景观和文化魅力所吸引,并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带动农村地区产业发展,帮助农民增加收入,实现生活品质的提升。

2 美丽乡村生态园林景观的设计原则和思路

2.1 美丽乡村生态园林景观的设计原则

2.1.1 生态原则 设计人员在进行乡村生态园林景观设计规划后研究时,需遵循生态原则,实现对生态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保护。在对已有美丽乡村景观建设的研究中,笔者发现在经过一段时间后,由于缺乏系统长线的管理养护机制,再加上部分村民缺乏环境保护观念,导致乡村生态园林景观出现脏、乱、差回潮现象,所以在规划设计初,要注重提升村民的生态环保意识。另外,要遵循适度开发原则,在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发生冲突时,以生态稳定为原则,坚持生态保护观念。保证在规划设计后,不产生噪音、污染等严重现象影响农村生态环境,坚持生态原则的基本红线。

2.1.2 市场原则 一些农村地区生态园林景观规划以促进旅游业发展为目的,所以在规划设计时要遵循市场原则。相关人士需充分调研当地市场环境与需求,并做出正确的判断,保证乡村生态园林景观规划项目占据竞争优势,切实为地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除此之外,设计人员还应大力保护地区自然景观和文化特色,利用当地地域、地形优势为乡村景观营造良好的视觉效果,打造出具有乡村特色和历史文化的美丽乡村,寻求文化传承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平衡。

2.2 美丽乡村生态园林景观的设计思路

2.2.1 发挥出环境协调的美感 美丽乡村建设应围绕提升农村居民生活品质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核心,突出环境协调的美感。所以设计人员在规划设计时可以从以下角度思考:首先是树立因地制宜观念,在设计乡村生态园林景观时,应突出当地的特色资源优势,例如乡村湖泊、田地、特色建筑的功能使用,充分开发和利用原有的资源价值。其次是突出乡村特色,弘扬地区历史文化传统,将乡村基调与景观建设相结合,突出环境的整体协调性。最后,园林景观设计要与乡村建筑相协调,例如充分利用地区建筑的色彩与风格,搭配适宜的植物景观,打造乡村宁静舒适的生活氛围,体现出地域特色之美。

2.2.2 发挥出独特的乡村特色 除了自然景观美外,乡村地区还有极具特色的人文色彩,这些文化细节充分体现在乡村居民的风土人情中,展现着独具特色的当代农村精神风貌。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可以为新时代乡村赋予新的内涵,加强对城市居民的吸引力,让其感受到美丽乡村独特的生命力。所以在设计规划时,需要更多应用文化元素,将园林景观与风俗文化相结合,让体验者身临其境的感受到文化韵味。

3 美丽乡村生态园林景观设计的实践策略

3.1 凸显当地文化特色,带动地区经济发展

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是乡村地区特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人员应充分把握这一优势。随着乡村建设进程的推进,在统一的规划统筹下,乡村建筑逐渐整齐干净,但是并不能忽略乡村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需要在设计规划期间充分参考这些要素。笔者建议相关人士应积极保护乡村文化资源,并思考如何将人文景观情怀与生态园林景观建设相协调,让游客在观赏美丽的风景时也可以受到文化的熏陶。在挖掘乡村现有景观资源时,设计人员可以提炼其中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精神,并将这一元素结合到景观建设中,突显出特色的地域风格,例如在重要景观节点、休闲场地中设计可以提现地区特色的标志性建筑。注重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平衡,遵循“一村一品”的理念,将经济产业发展与风景模块设计相结合,以乡村地区普遍开设的农家乐为例,其既展示了朴实的田园风光,又为人们提供了舒适完善的服务,对于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发挥出了很大效能,设计人员可以充分参考比较成熟的案例,并融入当地特色,促进地区产业经济的发展。

3.2 开展科学合理的规划,达成整体规划目标

设计人员在开展乡村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工作时,应遵循科学的发展观念,合理设定规划总体目标。开展生态体验园、特色村寨旅游路线,不仅可以为乡村居民带来更多收入,还可以实现城乡的共同发展。应遵循系统科学的原则开展规划设计,对乡村地区特色项目进行统一规划,以满足周边城市居民的旅游需求。一方面,可以实现乡村与周边城市的统一规划,通过设定科学的旅游路线,提高城市资源及乡村资源的利用价值,将地区周围的经济、文化协同管理,实现城乡协同发展。另一方面,在保护乡村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进行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设计规划初就加强与乡村居民的交流和沟通,提高其环境保护意识,以保证园林景观及生态体验项目在规划后还可以得到长效的保护,以维持生态园林景观的原本面貌。除此之外,加大旅游产业开发力度,提高乡村地区的旅游服务能力,为游客提供更加舒适有意义的旅游体验。加强生态体验项目的现代化建设,如积极利用太阳能等清洁资源,提高环境保护力度,以实现美丽乡村建设的整体规划目标。

3.3 结合当地设计资源,突出乡村生态化特征

美丽乡村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应遵循物尽其用原则,结合当地设计资源,实现对生态园林景观的建设和改造。设计人员需充分调研地区发展情况,合理利用乡村环境中的原始资源,这样不仅可以更加突出乡村的生态化特征,也比较符合美丽乡村建设的特点。设计人员需深入挖掘当地资源,例如植物景观、原始建筑等,将这些元素结合起来设计主题,突出乡村景观的自然性。另外,应进一步保护乡村生态环境,例如设置生态保护区,利用先进技术改善水土资源质量。在设计时合理规划不同要素,充分利用旧砖瓦、旧建筑打造独特的生态景观,展现出地域性优势。美丽乡村建设的目的是为乡村居民提供更多生活保障,所以设计人员要规划时应积极思考生产型景观,将人们生产生活与景观建设结合起来,在充分了解当地村民生活习惯的基础上,合理规划景观的功能使用。如加强农业与旅游业的协调性,规划农产品种植及销售,为地区经济长远发展提供动力。

3.4 加强乡土植物的应用,突出地区独特特色

乡土植物也是地域文化的特色表现之一,设计人员可以加强对地区乡土植物的应用与保护。一些标志性植物带有地方的独特特色,如湖州的百合、银杏树、青藏高原独有的胡杨林等,已经成为了地域文化的明显标签。另外乡土植物已经适应了地区的生态环境,成活率比较高,在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应用乡土植物不仅可以为人们带来良好的视觉效果,还可以为乡村居民营造出更加舒适宜居的生活空间。在树种选择方面,可以将慢生树种与速生树种相结合,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很有帮助。除此之外,还需注重地区生物的多样性,在植物景观选择方面,既要注重视觉美,保证植物的错落有序,体现出良好的整体效果,又要选择适合地区生长、具有生态价值和景观价值的植被,以满足农村居民对优美生活环境的需求。

3.5 保护传统文化景观,注重公共空间建设

设计人员应充分挖掘乡村地区传统文化,加强对传统文化景观的保护,例如牌匾、庙堂等具有文化内涵物件的保护,发挥出乡村文化。另外,乡村中有很多公共空间,例如池塘、广场、村口等,这些场地自身就具备一定功能性。设计人员可以充分利用公共空间的优势,并为其赋予新的功能和形式,实现对公共空间的建设和优化,并做好周围植被景观的设计和建设,既满足乡村居民对公共空间的功能需求,又可以提供良好的观赏性。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进一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应加强对乡村生态园林景观的设计和研究,坚持绿色生态和文化保护的理念,为乡村居民打造宜居空间的同时,带动其他产业发展。提高乡村园林景观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充分利用乡村设计资源,打造出宜居性和经济性兼顾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猜你喜欢

生态园林园林景观美丽
微探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配置
生态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探究
生态环境建设与园林景观结合初探
浅析竹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
浅议生态园林和城市环境保护
论生态美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
我们创造美丽
平凡又美丽
生态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
房地产开发中园林景观工程建设成本管理与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