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型职业农民“一结合,两提升”培育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2022-11-11李香菊余海鸥王小妮

现代农业研究 2022年10期
关键词:农场培育农民

李香菊,余海鸥,王小妮

(江西农业工程职业学院 江西,宜春 331200)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新型城镇化的推进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农民问题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基础性问题。自2012年以来,连续10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均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提出相应的要求。2021 年《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的通知》(国发〔2021〕25号)指出“以家庭农场主和农民合作社带头人为重点,加强高素质农民培育”、“深化农业职业教育改革,扩大中高等农业职业教育招收农民学员规模”。202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指出:“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乡村振兴青春建功行动、乡村振兴巾帼行动”。笔者所在的江西农业工程职业学院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指引,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项目为支撑,积极开展乡村振兴所需的技术技能人才培训、培育和培养,构建了“一结合,两提升”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并进行实践创新,通过该模式的实践应用,提高了高职院校的办学效益,发挥了新型职业农民的辐射带动作用。培育模式获得省内外推介,助推了江西农业高质量发展。

1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存在的问题

1.1 培育对象素质低,参加培训不积极

通过对江西参训学员的调研显示,参训的新型职业农民存在“一高一低”的现象,至使新型职业农民综合素质水平不高,影响了新型职业农民参训的积极性。据调研,新型职业农民中50 岁以上的占32.6%,40~50 岁占43.48%,新型职业农民中大专以上学历人员仅为10.32%。年龄偏高是致使新型职业农民综合素质水平不高的内在因素,文化程度较低是致使新型职业农民综合素质不高的主要因素。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综合素质偏低,影响其思想观念和学习能力,使得接受新知识、新技术时吃力,参加培训积极性不高。

1.2 培育体系不科学,培育方式不全面

在政府主导的“一主多元”培育体系中,培育主体以涉农高校、农广校为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科技示范园参与不多。培育主体的师资队伍理论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不足,培训单位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协调,培育资源不能共享。对不同类型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针对性有待加强,规范性有待提高。采取集中授课、专家讲座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的培育方式,学生出勤率不高,积极性不高,上课玩手机,内容难理解。授课结束即培训结束,缺乏后期跟踪指导。

1.3 培育内容不精准,培育效果不理想

新形势下,怎样培育高素质农民已经成为各级党委政府、涉农部门、教育部门以及社会各界共同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因此,江西农业工程职业学院自2012 年开始就积极探索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工作,构建了教育与培训相结合,学历和技能两提升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形成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探索了一条新型职业农民系统培养新路径,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人才支撑。

2 新型职业农民“一结合,两提升”培育模式的理论依据

2.1 人力资本理论

面对农村人口老龄化、青壮年流失农业劳动力短缺的现象,与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要求之间的矛盾,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根据人力资本理论通过提高农民的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促进农村人力资本数量的质量的双提升,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农民收入水平,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和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

2.2 农业农村现代化理论

实施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农村劳动者素质的高低起关键作用。高素质农民不仅可以使用先进的机械设备和科技手段来提高农业生产水平,还能运用科学的经营管理手段和信息化技术来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2.3 终身教育理论

终身教育理论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局局长保罗.朗格朗于1965年提出的。他认为教育应当贯穿于人的一生,成为一生必不可少的活动。新型职业农民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学习农业生产经营技能,才能达到农业现代化的标准和技术要求,才能提高农业收入并获得社会尊重,才能满足物质和精神需求。

3 新型职业农民“一结合,两提升”培育模式的实践创新

针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出现的问题,我们构建了“一结合、两提升”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即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相结合,学历和技能两提升的培育新模式,具体来说:

3.1 构建“一结合”,解决学校办学机制不活问题

学校自2010年起,在办好学历教育的同时,积极开展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培育工作。2010 年按照农业部有关文件要求和江西省农业厅制定《江西省2010年阳光工程实施方案》,积极开展阳光工程农民创业培训。吸引有农业创业愿望的青年在农村承包土地,就地创业。2012年又根据中央一号文件和农业农村部、厅的有关文件精神,开展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培训对象为以农业为职业、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生产规模和资金投入,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的从业者。2015 年为响应农业部、教育部、团中央号召,学校又承担了江西省现代青年农场主培育任务。重点对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开展培育,集中培训两年,跟踪服务一年。2018 年按照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经省教育厅同意,在江西率先开展了新型职业农民高职学历教育。通过单独招生考试,选拔了160余名具有高中或同等学历的新型职业农民通过弹性学制在学校进行三年的学习,取得全日制高职(专科)文凭。2019 年我们又招收了70 余名新型职业农民进行学历教育。2019 年起按照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学校实施了高职扩招高素质农民工作,三年共招收3280 余人。随着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培育和学历培养工作的开展,学校职业教育和培训一体化推进,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校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提升。

3.2 实施“三模式”,解决学校教学方式不好问题

根据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培育和学历教育三种学习类型,我们实施了三种不同的培养模式。

3.2.1 在新型职业农民专题培训中,实施“校园+田园”双园培训模式 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请行业专家、能工巧匠传授新知识、新技术,再到校内外实训基地进行现场操作实训或观摩学习。做到“信息对接、产业对接、技术对接”,提升了新型职业农民的操作技能。

3.2.2 在青年农场主重点培育中,实施“学、练、创”三梯进培育模式 即一年学基础,学习现代农业生产经营、农产品质量安全、现代农业创业知识、家庭农场经营管理、农产品电子商务、美丽乡村建设等知识;两年练技能,通过模拟家庭农场经营管理、省内外一流的农业示范基地、示范性家庭农场参观学习和再进行集中培训、座谈交流,提高青年农场主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三年创实体,经过二年培育的青年农场主在自己创建的家庭农场进行实践,学校根据青年农场主的主导产品安排省内外的专家跟踪指导,针对家庭农场发展中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

3.2.3 在新型职业农民学历提升和扩招高素质农民中,实施“半农半读、农学交替、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培养模式 根据学员实际细分成两种类型,即学校附近的学员,采取“双休日集中学习+线上直播教学+岗位实训”培养模式,离校较远的学员采取“脱产集中学习+线上直播教学+岗位实训”。在教学组织形式上做到集中教学与分散教学相结合、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闲时集中教学、线下教学,忙时分散教学、线上教学,实现了新型职业农民求学梦。

3.3 启动“两提升”,解决乡村振兴人才缺乏问题

通过专项培训和重点培育提高了新型职业农民的生产经营水平,但其学历仍比较低,针对这种情况,2018 年起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学员和现代青年农场主中,通过单招选拔优秀学员进入高职院校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学历提升工程学习。学校按照“标准不降、学制灵活”的原则,分专业制定了人才培养方案。确保总学时数不低于2500学时,集中学习不少于1000学时,集中学习期间课程理论与实验比例约为7:3。岗位实训不少于1200 学时,学生在校期间理论与实践比例达1:1。秉持思政课开齐开足的思路,创新思政课的教学模式,专题讲解乡村振兴战略和农村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根据成人教育的特点,适当调整课程设置,做好“加法”和“减法”。“加法”即增加实用性知识,如增加信息技术、创新创业、应用文写作、电子商务、农产品营销等相关专业课程。“减法”即对扩招学生实际应用不够紧密的课程进行删减,如大学体育、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等课程。新型职业农民学历提升班学员边学边用,学以致用,学生高职毕业后成为“永久牌”乡村振兴人才。

4 新型职业农民“一结合,两提升”培育模式取得的成效

4.1 培养了乡村振兴所需的技术技能人才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项目的实施培训培育培养了大批涵盖现代种植业、现代养殖业、农业机械化、农村电商等技能人才,培育了一批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骨干。到2021 年学校培训新型职业农民3989人、培育青年农场主887人,学历提升培养和高职扩招高素质农民3510人,让农民成了有吸引力的职业。

4.2 提高了高职院校办学的经济社会效益

随着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培育和培养工作的开展,学校形成了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的体系,生源结构由单一性向多样性转变,学校为“三农”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声誉越来越好,生源数量逐渐增加,在校高职学生由2014 年的2500 人,增加到2021年的11000余人,经济和社会效益提高。

4.3 发挥了新型职业农民的辐射带动作用。

4.3.1成立江西省家庭农场联合会和和省级产业联盟抱团发展 经过培育的新型职业农民吕泽新2017年在学校的大力支持和老师们的指导下,牵头组建成立江西省家庭农场联合会并担任会长,联合会发挥桥梁作用,积极对接政府,传达最新信息,掌握市场动态,搭建发展平台,抱团共同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到目前为止,已经成立了55个县级分会和肉牛、水稻、稻渔、猕猴桃、休闲农业、蔬菜、肉鸡、火龙果等8 个省级产业联盟。几年来,联合会在技术服务、生产资料采购、农产品销售等方面成效显著。

省家庭农场联合会对接省内农业科研院所的农业产业体系专家,免费为会员提供技术咨询与指导,对接农业生产资料生产企业,联合统一采购,降低会员生产成本。仅2019 年稻渔产业联盟就为养殖户降低投入成本1.4 亿元。联合会依托各县分会基础组建“互联网+优质农产品”销售模式,为会员提供产品销售服务,成效明显。据统计全省共有1万余户家庭农场加入联合会。

4.3.2 学员成为农民创业致富引路人和脱贫攻坚带头人 学员都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他们把自己学到的农业新技术、新知识,通过示范和举办致富带头人培训班等形式传授给周边群众。同时,通过为贫困家庭免费提供种苗、种鸡或以“公司+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的形式,通过产业发展,帮助贫困农户脱贫致富。实现了“一人带一家”“一家带一片”的目标。学员彭建军,1994 年至今从事泰和乌鸡繁育、推广、销售工作,合作社年出栏泰和乌鸡、乌鸡鲜蛋等,年产值3000多万元。2016年被中组部、农业部评为“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2018年获评泰和县“脱贫攻坚突出贡献奖”。央视农业频道多次对彭建军的创业事迹进行专题报道。学员李日娇创立了面积220亩的绿丰园蔬菜种植家庭农场,年出栏生猪800头,鸡、鸭、灰鹅10000羽,年产值近130万,注册了康昱茭白品牌。牵头成立了定南县家庭农场联合会,承办了定南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培训200余人。她免费为周边农户提供高产茭白种苗,并通过“家庭农场联合会+公司+合作社+农场+基地+贫困户”的模式,吸引周边3个县5个镇11 个村120 多户农户加入茭白种植合作社,面积近1900亩,年销售茭白570万斤,产值1154万元。她创立的农场被评为全省示范家庭农场,2018 年被江西省农业农村厅授予先进集体,2019年获江西省巾帼文明岗,她本人被评为赣州市三八红旗手。

猜你喜欢

农场培育农民
农场假期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农场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一号农场
丰收的农场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