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永新盾牌舞的艺术开发

2022-11-05胡晓丽

影剧新作 2022年3期
关键词:盾牌舞台舞蹈

胡晓丽 万 晨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任务,这对我们如何发展民族文化,尤其是我国非物质文化,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传承与开发优秀的传统文化,为中国舞蹈表演文化的创造寻求不一样的未来,是当下舞蹈工作者所肩负的责任。

中国民间文化的非遗内容五彩缤纷,江西地区蕴含着丰富的非遗文化,第一批62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民间舞蹈就有8项,民间舞蹈中以各地傩舞居多,人们熟知傩舞也与近年来研究傩文化非常“热门”有关,同时也与傩文化艺术作品舞台化开发密不可分。永新“盾牌舞”也叫“藤排舞”或“滚挡牌”,集舞蹈、武术、杂耍、音乐于一体,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永新盾牌舞”鲜为人知的原因可能是在舞台化作品方面创作较少,原生态的“盾牌舞”在舞台上更多只是展现而非舞台艺术的提炼与升华,这就大大减少该文化的推广与宣传的平台,因而永新“盾牌舞”的舞台艺术作品创作迫在眉睫。笔者认为永新“盾牌舞”的舞台化开发首先离不开舞蹈作品的创作,而舞蹈作品的创作就离不开元素的运用与题材的选择。

一、永新盾牌舞动作元素的舞台开发与编创

(一)盾牌舞中动作元素运用

宋代《东京梦华录》中记载:“乐部,有花妆轻健军士百余,前列旗帜,各执雉尾、蛮牌、木刀,初成行列,拜舞互变开门夺桥等阵,然后列成偃月阵。乐部复动蛮牌令,数内两人出阵对舞,如击刺之状,一人作奋击之势,一人作僵仆出场,凡五七对,或以枪对牌、剑对牌之类。”这与现今保留的盾牌舞极其相似,民间采风过程中所见盾牌舞风格特点:一为动作幅度小、频率快,二为动作粗狂、雄健、彪悍,在队形的变化调度上显得奇特、壮美,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磅礴的战斗气势,彰显一种原始的民族凝聚力、团队精神和战斗精神,所以才会有“不练盾牌舞,不是男子汉”的民间一说。在表演时需要掌握“推、挡、搭、架、逼、闪、跌、滚”8字要诀,这8字要诀恰恰是在元素开发编创中需要恪守的动作核心要素。以8字诀为动作发展的动机源头,生发出与之一脉相传的舞蹈动作句子,使之形成舞句和段落,既不流失原始的元素又能形成陌生化的动作,从而让舞台上的盾牌舞作品更具欣赏性。

(二)盾牌舞中“阵”形元素的运用

盾牌舞的调度方式是以“阵”来流动布局凸显盾牌舞与众不同的变现形式,如“黄蜂阵”表现武士向敌人突击冲锋的气势;“一字长蛇阵”表现了进退自如、易攻善守、机动灵活的古代阵法,其阵法的变化流动,在作品创作中需强化变换的冲击力,使得舞台作品的呈现更为丰富更具有欣赏性。守住特色元素的核心,进行身体幅度更为夸张律动与肢体更为新颖变化的多样性,这是舞台化开法必须守根创新的关键。在原本就具有强烈特色的“阵”形变化过程中,加强队形调度的层次感与空间感,会在创新发展中达到百变不离其宗的舞台效果呈现。在将盾牌舞舞台表演开发的过程中,队形发展要紧密贴合作品主题的发展而变化,舞台是立体的展示空间,创作就需要在舞蹈编排上有高低错落、聚散冲击的审美效果。

二、盾牌舞中音乐元素的运用

音乐是舞蹈的灵魂,任何一支舞蹈的音乐不仅能够营造氛围,更加能够帮助突显艺术特色及风格。在江西永新盾牌舞的表演过程中,使用的乐器种类较少,多是通过对各类声音的模拟营造古代战场环境,而古代战场环境为了能够让所有士兵可以按照一定的频率进攻或者撤退,多数会采用打击乐这类声音浑厚并且响度的乐器进行处理,所以江西永新盾牌舞在乐器上也多使用打击类乐器。为了能够让这一艺术形式本身具有更高的层次感,也会在其中加入一些其他的吹奏类乐器,比如唢呐。但是吹奏乐器主要是起到对于鼓、锣等乐器的一种辅助性作用,在其中起到穿插以及转场的目的,可以说,节奏控制的核心还是演奏过程中的打击乐器。所以,在盾牌舞的舞台化作品中继续保留使用民间铜锣鼓伴奏,会使作品更具有原生态的质感,同时在选曲或编曲时结合当下新民乐的配器编曲效果的融入,可以使音乐不失原汁原味的情况下,更加悦耳动听,音乐的氛围感会更加浓郁。

时代在不断的前行发展,我们也可在传承创新非遗文化艺术中博采众长。好比选择音乐元素同类别化的打击旋律,如民乐《绛州大鼓》音乐气质也是磅礴大气,用于永新盾牌舞也是震撼鼓舞士气的环境特效;再比如日本的民乐《鬼太鼓》,同样也是打击乐,节奏变化灵动,层次多样,在音乐的元素中呈现异曲同工之妙。故在舞台创作中,音乐元素的运用选择可不拘一格,巧妙相融,既无排异感,又会增添一份巧妙。

三、永新盾牌舞动作元素的生活化开发运用

在编创作品的过程中,运用生活化的动作进行编创是现当代常用的编舞方式。生活化编舞强调生活化的符号,比如摩拳擦掌或是呼吸与呐喊,在艺术中也贴近生活。舞蹈源自古代民间生活,进入现当代后由现代人进行演绎多少渗透了现在民间艺人与表演者的自生人文气息,在永新盾牌舞的作品结构与动作元素的表达中主要表达战场战士的士气,在舞台开发创作中亦可将现代士气的生活化动作符号融入其中,共同绽放出团队精神与战斗精神。

创作舞蹈过程中,主题和立意是艺术思想的重点体现。“非遗”舞蹈作品因为元素的固有模式,在主题的选择上就显得较为局限,但好在“非遗”舞蹈大多是来源于民间的生活,之所以能够传承下来与它和老百姓的某种情感、情绪或某种信仰,或者是某种美好的夙愿息息相关,因此在将“非遗”舞蹈做舞台化的开发过程中,只要编创者多从当下生活中去关注和发掘能够表现的题材,较好运用和发展故有的特定传统元素基本动作,使其变化围绕主题中心的表达,同样能够结合好时代性并与传承文化相得益彰。

永新盾牌舞舞台开发编创作品,编创者首先要确定作品对社会生活的何种表达呈现,以及传承下来的舞蹈形象及精神意向,再依托编创者对当下生活的认识、评价和对审美理想追求,将舞蹈中的步伐、阵法、姿态、造型技巧巧妙的寻找到当下生活中人的情感追求与美好意蕴相契合,将其阵法的风格性打破或重组,快与慢,松与紧的速度、力度处理到位,为主题服务,形式和内容完美结合,从生活中的精神内容出发必将充满新的舞台表现力量。

综上所述,在永新盾牌舞的舞台开发过程中,深入到永新地区田野采风,向传承艺人学习动作、了解根源,是保证作品符合民俗情理原汁特色而创新题材形式变化的前提,在创作中融汇现代的手段确保风格意蕴的不流逝,不让“非遗”传承人觉得创作的作品很陌生,保证“非遗”文化内涵不缺失,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包容的艺术、技术和精神内涵在舞台化创作中起重要的启迪和示范。通过永新盾牌舞的舞台化开发出的舞蹈艺术作品形式,也能够让更多人接触江西民间文化、了解永新盾牌舞、爱上非遗艺术文化。

猜你喜欢

盾牌舞台舞蹈
自相矛盾
军迷大舞台
军迷大舞台
舞蹈课
冰岛的夏天没蚊子?
雪地上的舞蹈
卷首语
自相矛盾新传
我们的舞台
盾牌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