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持人:吴义勤 陈培浩

2022-10-21

四川文学 2022年3期
关键词:马华金锁记当代文学

本期栏目聚焦两位作家:张爱玲和黄锦树。

张爱玲是20世纪40年代在“孤岛”上海文学界引人注目的新星,50~70年代淡出内地读者视野,80年代在“重写文学史”背景下重新“出土”。张爱玲的政治立场、历史观、文学观以及突出的个人主义观念不无争议,但是不管哪一派,都很难否认张爱玲的文学天才。在张爱玲的作品中,《金锁记》是在文学史上得到赞誉最多的作品,也是最具经典意味的代表作。众所周知,张爱玲深受《红楼梦》影响,她的写作有限地、随物赋形地使用古典语言,但更多的则是通过限制叙事、主观视角、心理独白、客观化叙事、个人化譬喻等方式,拓展汉语的现代性。张爱玲身处现代汉语并未定型的时代,她探索着复杂的现代感受如何在汉语中落脚这一时代课题,并拿出了优异,甚至堪称天才的表现。从文学推动现代汉语发展的角度来看,张爱玲是有突出贡献的。《金锁记》不但为20世纪汉语文学贡献了一个经典中篇,也贡献了一个独特、丰富、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曹七巧。这个形象既是发展的,又是多面的;既具有由一及多的典型性,又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性,堪称既现代又现实的写作,其深刻的人性力量对当代文学依然具有启发性。本期还邀请了青年作家陈润庭解读马华作家黄锦树的文学意义。黄锦树是马华文学中独特的存在,他既坚持汉语书写,又追寻着马华文学主体的可能性。陈润庭将其概括为一种书写“没有”的诗学。事实上,书写“没有”,跟鲁迅“历史的中间物”的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在现代性的难题上展开新可能的努力。黄锦树的写作,同样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一面镜子。

猜你喜欢

马华金锁记当代文学
防不胜防
浅析大众传媒对当代文学的影响
论张爱玲《金锁记》的思想艺术
当代文学的语言问题反思与追问
张爱玲的《金锁记》与居斯塔夫?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