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北的花朵

2022-10-21黄浩

四川文学 2022年3期
关键词:马兰花燕子土豆

□文/黄浩

马兰花开

四月的高原,一切都是崭新的。

一块向阳山坡的墓地,开满了蓝幽幽的马兰花。焦褐色的土地上,有大片被火烧过的痕迹。菅草的青苗铺满了一地,它们都是小荷才露尖尖角啊。嫩嫩的像一枚枚绿针,尖上噙着早晨的几颗露珠,水泽晶体,闪动着阳光的丝线。一簇蓬松细长的叶子,大概有四五十条,昂首从土的底座散开,长叶中间绽放着蓝色的花朵,长条布纹似的花瓣,有四到六片徐徐展开,白底蓝纹长长的如家里的布纹床单。我十分惊奇这些方向不同、划法不一的蓝线是怎样织上去的,它的蓝线就是花片的骨架,极像树叶的纹理,或者是白菜叶的架构,寥寥数笔,马兰花片跃然白绸上。花片的中间,像挂着两个长长的香蕉,只不过颜色是蓝色的。蓝色的枝丫穿行在花片上,笔画横竖粗细弯钩都恰到好处,这是造物主的预先安排吗?它秀丽的布格纹路是谁确定的?花片的背阴面,蓝色线条依然清晰,和正面的纹路一样,丝毫没有省工的地方。一朵花,大部分人看的都是正面,背阳面一般人都不去观察,但马兰花的正面与背面,始终表里如一,这种品质也是我喜欢它的原因。朴素、典雅、纯净、惹眼,一株又一株绽放在青苗上,开在这小小的墓园里。在一朵盛开的马兰花里,我看到一只七星瓢虫爬在花瓣上,舔着花汁的琼浆,专注的神情让我好奇。它是吃花瓣还是吃蜜呢。为拍这个主角,相机来来回回几次拍摄,都没有惊到它,也许这是它的天然领地,我是意外的闯入者。七星瓢虫个子很小,红色的背上有七个黑点,而马兰花的每片花瓣,都比它的身躯大几倍,它要吞下这片花瓣需要多长时间?七星瓢虫喜欢吃什么?附近有没有洞穴,它会不会把花瓣咬下,拖回自己的洞穴喂给幼虫吃?这些昆虫的秘密还有多少不为我知道。这些植物,都是生物链上的上下游,它们彼此相依,互为因果。马兰花旁躺着两座坟茔,都不是新坟。每年主人可以看着阳光洒满墓园,等待春雨过后,或是一场火烧掉荒草,看青草最先在墓园拔节,看美丽的马兰花次第开放。这是高原上风水极好的一块地方。让我惊奇的是离开墓地,周围就看不到马兰花的踪迹,这是专为墓地绽放的马兰花吗?这墓园的主人是谁,曾有怎样显赫的地位?

去年在一片山地上,我也看到过马兰花,由于特别喜爱,所以用小铲挖了一株,回家栽在了花盆上。路上遇到了一个老农说:“这花栽不活。”我还真不信。小心翼翼用小铲挖得坑很深很大,争取不伤马兰花的根,而且我都是带着母土进行栽植的,费了好大的劲。那段时间,我特别呵护马兰花,阳光、温度,开窗吹风,施肥、浇水样样不缺,可惜的是,一个月后,马兰花还是死了。为这事,我难过了好长时间,马兰花是不属于我的。马兰花是野花,有野性,习惯了旷野生存,它是大自然的一员。

山野梨花

这是我第四次去麻地塄,谷雨前后,几十棵梨树恣肆地站在土地上,摆弄着它的花。土褐色的树枝上,一簇簇梨花吐蕊开放,在枝叶间排列开来,像拥挤在一起的万千朵白伞,等待着乘风降落。

坐在春草萋萋的树下,三尺之上就有神明,让满天的白色花朵仰望着阳光,布满我的天空。蓝色的天穹被树枝和花朵分割成不规则的无数花窗,梨花怒放,迷幻而芳香。阳光温暖,穿过树枝拍打花苞。一朵、两朵梨花开了,千万朵梨花相拥在一起,一群蜜蜂就飞了过来,成群结队的蜜蜂围绕在花海里,嗡嗡嗡,像很多的战斗机飞过,那响动真是花界的重大事件。大片大片的野梨花开了,开在春天的山野。淡淡的花香引蜂招蝶,它静静地绽放,是为何人?待在山野,就看清风、明月,日升、月落,无关权贵、财富,纵使红颜,也无法跳在岁月之外,长生不老。我来到了一个巨大的阳光花房,群蜂啄蜜,风走花随,迎风扶泪,柔香送蜜,老树灰皮之上,蜜蜂唱着芬芳之歌。

梨花的花蕊有两种颜色,一种是粉色的,另一种是黑色的。一个花棒要支出8至11个不等的花苞,每一个花苞上裹着5个白色的花片。花心有20个紫色的花瓣,而花瓣的中心有4个青绿的花蕊嫩芽。8至11条绿色的细花柱,支撑着各自的花蕾,极像卷心菜,淡淡的粉边卷到米黄色的叶片中,煞是好看。有的花骨上绽放着11朵白色的梨花,骨朵像唱着雅姆的十四行祈祷诗。有多少种小飞虫,闪电般地穿梭于山野巨大的采蜜场。梨花开了,给了蜜蜂及小飞虫们一份高尚的工作,阳光中,七彩的光露丝线洒向花朵。它自由地舒展,不失花儿的尊严。紫红色的花蕊,沿着花香的路飞翔。黑色的树丫上挂满了白花,只有等花期过后,树叶才开始吐芽,油绿的叶密密地长起来,青果毛刺般隐藏在树叶间。

大自然真是奇妙,花开时节总是在夜晚,很少有人能看到花开的瞬间,那必须借助暮色的隐蔽,黑夜肯定知晓,每朵花都开得惊心动魄。山野之花,朴素得像村姑,无论与谁邂逅,都是一个模样。山风荡荡,你艳丽了日月,陶醉了清风。当梨花的五个叶片展开后,我没有看到粉色的花边和米黄色的叶片,那两种雏色消失了,展现给我的是洁白的五个叶片。一棵梨树不是所有的花苞一下子全部开放,总是有时间的先后。是不是它们的感知触角有时间的差异,还是绽放时要听花神的号令。同一棵树上的花是有层次感的毛尖尖的绿芽,刚撑开身子的绿角,就是一扇绿窗。花开之上,是白洁的世界;而花之下,是腐烂的梨子,满地都是;土地之上,梨花芬芳同期而至;村庄之上,院子的大门都挂着一把锁,找不到赏花人,看不到山野的摘果人。它们是为谁开花、结果,有没有利益的驱使,开花不开花与财富和利益毫无关系,它们是为美而来的,灿烂了世界,美了生活。

梨花开了,一只蚂蚁循着花香爬上了树,速度极快,在树枝上如履平地。它贴在花片的背上一动不动;蜜蜂在花蕊中穿梭飞降,与它好像毫无关系。不一会儿,花片就被它咬了个窟窿,它关注的是饥饿,而不是酿蜜和授粉;素洁的花片残缺了,但它的美更为生动和传神。蚂蚁饱饱地吃了一顿,它又慢慢咬下一个花片,衔在嘴上,它开始撤退了,真像是一场胜利大逃亡。从花蕊、花片再到树枝,蚂蚁闪电一般退了下来。你看它撤退的路径,准确、无误、敏捷,如事先预设的一样,给了我们无限想象。从细枝到中枝,从粗枝到主干,对蚂蚁来说,犹如一条直道,很快就完成了安全撤退。当它从树上爬下来,整个大地都是它的脚力,那奔跑速度真不是说的,我的眼睛一直盯着它飞速奔跑的方向。跟着它走了很长一段路,终于能看到蚁巢了。那是一个十分隐蔽的洞口,周围都长着绿色植物,洞口不时有蚂蚁进出,两只蚂蚁碰在一起,都停下来,像是在打招呼。短暂的停留后,它爬进那深深的洞口。据说蚂蚁的洞不是直的,有许多弯,有几条通道,有时遇到天敌和危险,它们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躲在另一条通道里,而将危险的通道堵死。蚂蚁的巢里,储藏室与卧室是分开的,它将花片扛回来,是不是放在了储藏室,还是直接给了那一群嗷嗷待哺的小蚁了,那是怎样的一个场景。

花朵,应该说是春天里最新鲜最甜美的食物了。花开时节,它们吃着甜甜的花片,像过节一样快乐。

燕子归来

每年三月,总想瞅瞅我家房檐上的燕子窝。

燕子还没有归来,激发了我偷看燕子窝的兴趣。我搬来一副梯子,爬上去够不着,换了一副梯子还是够不着,干脆在底部放一个桌子,把梯子架在桌子上,总之我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看到燕子窝的全貌,这让我着实惊喜了一番。燕子窝是用小泥丸一层一层堆砌起来的,像无数个土黄色的逗号。辅料是泥、麻、线、枯草茎、草根,用燕子的唾液把它们和起来,垒上去的。燕子窝大同小异,一般开口向上,底部呈小碗状,外径一般12-13厘米,内径8-10厘米,高5-8厘米,一个窝和另外一个窝只是大小和高低的不同。用干草茎和草根铺在底层,再用柔软的纤维、头发、羽毛铺在上面,形成里窝。我家的燕子窝是在光滑的瓷砖上垒起的。常担心燕子窝没有支撑会掉下来,过了两年,燕子窝仍然稳稳地擎举在我家的屋檐上,没有丝毫闪失。我开始佩服起这个高超的建筑师了,它选择筑巢的高度,刚好是我够不着的地方。小时候大人们说:“每年燕子只要发现窝里掉进了泥和其他东西,就会弃用这个窝,再筑一个新巢。”我一直不明白这话的含意,窝里有了其他东西,说明它珍藏的秘密暴露了,这里已经不安全了。我是带着恐慌偷窥燕子窝的,虽然窝里没有掉进东西,我也没敢动窝里的草,它会不会发现我呢?

这个燕子窝筑起已有两年了,早晨我是听着燕子的叫声起床的。这是一对十分勤快的鸟,每当它们选择好筑巢的地方,就开始准备建筑材料,整天不厌其烦地飞向田野和村庄。用嘴叼起树枝、干草、棉麻,一根一根地筑巢。它不需要图纸,也不需要划线,也没有高大上的设计,那个窝的形状、大小、长宽、高低,怎样垒,先垒哪里,是父母传授的,还是遗传?常常观察我家的那个燕子家庭,几乎每天早晨4点就开始活动,晚上7点才停止,一天要工作16个小时,它的负担要比我们人类多,压力要比我的大。前年春天,我偶然看到一只燕子嘴上叼着一片塑料,并把它筑在了巢上,这一幕,让我非常伤心,环境的改变已经开始影响燕子了。每年的三月,燕子从南方起飞,通过鸟类迁徙通道,克服重重困难,才能飞回北方。在冬天迁往南方的路途中,四只雏燕要跟随父母走上迁徙之路。路途遥远,山关重重,候鸟的迁徙通道,危机四伏。有天敌的守候,有盗猎者黑色的枪口,但任何风险都没有挡住燕子飞翔的梦想。天气冷了,飞向温暖的南方,天气热了,飞向爽朗的北方。碧海天空,扶摇直上,燕子消失,燕子归来。

前年三月,有两只燕子,经常在我家门前的电线上停留。不久,燕子就飞到屋檐下观察我们,也观察筑巢的位置,当它们认为主人不会伤害它们,这里绝对安全了,它们就正式开始筑巢。这对燕子上身是蓝黑色过渡,胸部偏红佩一条蓝色领带,腹部是鱼肚白,翅尖长,尾叉形。燕子筑巢很快,两只雌雄燕子分工协作,一个燕窝需要上万件建筑材料,它们每天要飞上几十次叼回枯草,河里的泥巴、麻、线、草根,他们既是搬运工,又是建筑师,唾液就是黏合剂。我家的这个巢,用了一个星期就筑好了。大约在农历的四月中旬,我偷看到燕子窝里产下四颗蛋,蛋个头还不小,呈乳白色。这时候,雌燕子就开始在窝里孵蛋了。每天夜晚,总能看到另一只燕子不在窝里,它就站在我家的窗棂上栖息。这样的日子孵上14至15天后,幼鸟就啄开蛋壳出窝了,四只红麻颜色的小燕子挨在一起,不停地抖动。此时两只燕子就更忙了,它们每天都要飞到田野捉虫子给幼鸟吃。而四只黄嘴叉的小燕子,一字排开,蹲在巢边欢乐地叫唤着,雌燕子叼着虫子飞上巢,喂给了一只小燕子,雄燕子也叼着昆虫飞来,它在巢上准确无误地把昆虫投入黄嘴叉里,引得小燕子一片欢腾。

有一天,突然看到一只燕子蹲在我家的院墙上,人过去也不飞,眼睛时闭时张,我想它肯定是病了,会不会昆虫吃了打了农药的植物,而我家的燕子吃了中毒的昆虫。如果昆虫与鸟类的生活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它们都在地球上消失了,那我们人类也将大祸临头。看着这只黑蓝相间的美丽燕子,我束手无策,拿了一点米和一点水,放在了它的跟前,希望它能挺过这一关。第二天早晨,我看到燕子直直地躺在那里,它死了。放下的米一点也没有吃,我不禁有点悲哀。其实在我的印象中,燕子总是成双成对的,让我吃惊的是那只燕子仅仅死了三四天,就看到我家的那只燕子又成双成对了,三天的悲鸣期后,它又开始了新的生活。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无法认同燕子的价值取向,我更赞赏失去配偶的大雁,孤单一生,悲鸣一生。然而悲鸣三天,就能忘记伤痛,挺起头,乐观地面对生活,这种态度不也能给我们一些启迪吗?

趁燕子没有回来,我又偷窥了燕子巢。我取出了掉进巢里的泥,再不敢动一下。昨天突然听到燕子的叫声,我知道燕子已经归来,但按照惯例燕子归来,要先给儿女们筑巢,巢筑好后,它才回到去年的巢上。一般归来不直接飞到巢上,而是要在电线上观察几天。这几天我很惶恐,就怕燕子发现巢已动过,弃巢而去,也弃我而去。我明显感到自己对燕子已经有了依恋情结,它的离开和归来,它何时繁殖,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

燕子的巢为什么要筑在人类的屋檐下,它为什么对人类这么依赖。我想巢筑在屋下是为了寻求人类的保护,可以避风雨,可以躲天敌,可以安心地抚儿育女,然而今天我们不但保护不了它们,还在伤害它们,这种伤害何时才能停止。

好在燕子归来,又住在了巢上。

土豆金黄

四月,土豆迎来了播种季节。

两个人的村庄是如此宁静,偶尔传来几声狗叫。太阳已经跳出了山顶,村庄醒了。在斑鸠长长的叫声里,村庄的黄土小道又忙碌起来。经常看到赶着牛车拉粪的农夫,一头牛青筋暴突吃力地爬着土坡。一个老人拿着一个筐子,搬开土豆窖的石板,满满地装了一筐土豆,倒在土院里。滚圆的土豆左冲右突撒着欢儿,金黄的姿色带着芽奔跑。剜土豆籽是婆姨们的营生,拿着一个刀子在白芽的周围旋转一周,就是一个土豆籽,就是一个带芽的锥体。不一会儿,满满一筐土豆籽就有了,有锄有土豆籽,土豆就能播种了。出门不远,就是种土豆的那块斜坡地,沐浴着山风,一头牛拉着犁铧翻开了黄土的浪花,大山的斜坡地上,真是波涛汹涌。男人扶犁,女人点籽。有时点籽时土豆白芽面朝上,也有白芽面朝下的,覆好土后,过一些天,土豆的苗都会长出来,但顶出土的时间不一样。白芽朝上的,它的苗顺顺当当按时出土,露出鹅黄的嫩芽;白芽朝下出来的苗向土层里钻,是什么提醒它出芽的方向错了,它们之间是否也有一种语言,叫土豆的语言。它相邻的那个土豆籽说:“你走的方向错了,是朝上出苗,不是朝下出苗。”“种土豆的人把我放反了,让我找不到生长的方向,我要绕一个弯才能纠正方向,所以出苗肯定会迟到几天。”

黄土山地种的土豆个大、淀粉含量高、口感更好。因为地广,行距与株距都很大,结出来的土豆饱满滚圆。山里的土豆生长,靠天吃饭,什么时候下雨,那要等上天的恩赐。一场普雨可以让根系扎得更深些,把多余的水分储存下来,以等待漫长旱季的到来。山里的土豆从春天播种,要等到秋天才收获,生长期极其长。每一个土豆浑身都布满了眼,像无数个智慧的眼睛,能穿透时光的阻碍。每一个眼都是一粒种子,埋入土中都会长出白白的嫩芽,它是山地成群的儿女,只要它埋入土中,就能茁壮成梦想。土豆是典型的低温作物,它有休眠期,块茎只有解除了休眠,才有牙和苗的生长,这是多么神奇的一件事。就像一扇门,需要一把钥匙打开,只有解除了密码,门才能被打开。是谁主宰着土豆,管理着土豆休眠的钥匙,是伟大的大自然。它创设了土地出苗和生长的几个条件,土地要达到一定的温度,种子要埋进土中适当的位置,要满足有一定的水分,于是休眠期就结束了。

土豆的幼苗期为半个月。从顶开土层带着个土帽,到鹅黄的两个叶片渐变成翠绿。从出苗到第六叶至第八叶舒展开,就完成一个叶序的生长。土豆的叶子似羽状,像许多个羽扇围绕一个圆排列起来。土豆的叶子颜色呈黑绿色。第二个叶序生长,是从第十二至十六个叶片展开的,此时白色的、还带有蓝紫色的土豆花,开满了整个山坡。叶子开花后的十天,是土里的块茎膨大最快的时间,似鸽蛋般大小。此时追点农家肥或浇点水是十分必要的,它对块茎最终的个头大小有重大影响。在山地上,除了能追点农家肥外,就只能等待老天下雨了,秋天土豆的大小成色与墒情与年景有很大关系。而土豆的口味与种在什么地上、施的是化肥还是农家肥有直接的关系。如果把土豆种在土层厚的黄土山地上,又能保证施上农家肥,遇上个好年景,这样的土豆就色香味俱全。遗憾的是,现在的农民已丢弃了好多传统种植方式,化肥的普遍使用,让土壤污染进一步加剧,显然我们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在农村,你要找一些不上化肥的土豆还有点难,农家吃的土豆也在上化肥,生长快,方便是重要原因,除此以外就是急功近利的思想主导了我们的农业。

土豆的枝叶一般长得不高,但根系特别发达,它把营养更多地输送到根部,再传输到圪垯上。一般一株土豆能结二至三颗土豆,有的也能结五至六颗,但土豆就比较小了。我常常惊奇于土豆是怎样分配营养的,露出土层的枝、叶、花,还有深入土层的不断膨大的圪垯,谁先吸收,谁后吸收,谁吸收多少,这个比例由谁掌握,由谁主管,它一定也有生长的密码。一般的花果树开花后,果就结在花上,而土豆却是地面开花,地层深处结果,它们之间又有怎样的关联。是花主根,还是根主花,谁是王者。它们是否存在一种传导的语言,还是存在一种感受语言。它们虽说一部分在地上、一部分在地下,但它们是一个整体。紫蓝色的土豆花开了,一大片,将山坡渲染成一个花园。地层深处的根部长出了小小的块茎,块茎不断吸收营养膨大,发出脆耳的声响,它每长一寸都要使出浑身的劲,只有推开前面的土,腾出空间,块茎才能长大。一颗土豆的大小与它能有多大的力量相关,与它能推出多少土相等。也就是说,你有多大的力量,能腾出多大的空间,你就能长多大。一株土豆有好多条根,但不是每条根都能结土豆,这就是它的选择性。它肯定是在长得最好的根上选择的,优胜劣汰也是植物的一大原则。

秋天到了,土豆的叶片开始变黄,不久渐渐枯落,土豆成熟了,结薯期结束了。

打碗碗花

夏天,行走在高原,目及之处都被巨大的绿毯覆盖着,乔木、灌木、杂草夹杂着单调的几棵树,从黄土远山一重又一重中展扩开来。

只要有水的山沟,大都建有村庄。村庄一般都坐落在向阳的山坡,梁上都有打谷的场。如果说夏天的高原有什么空地的话,那必定是用红胶泥压出来的场。一个碌碡单调地放在场院的边角,还有打场下来的几堆柴火,静候着时光的重启。在这样光滑坚硬的场子上,我看到了一株打碗碗花,铺开在场院的平面上。简洁细长的枝条伸向场的四方,细碎的三角叶片连起长长的枝条,灰绿色的叶子十分不起眼,惹眼的是枝条上撑起的打碗碗花。一根枝条竖起七八朵打碗碗花,它与根条几乎是垂直的,像一个个粉嘟嘟的小喇叭。喇叭里是粉白相间的叶片,花蕊有黄心黑点,一只虫子钻进去能待一个下午,花蕊的糖汁可以足足地喂饱它。徐徐的山风漫过来,打碗碗花随风摇曳,一丝淡淡的清香布满整个场院。朴素的打碗碗花开了,缕缕淡香飘荡在山间,纯净得如一处子。粉白粉白的打碗碗花,一片片串在一根枝条上,开得那样自然随意,没有高傲的头颅,没有艳丽的色彩,没有浓重的香味,没有轻佻的眼神,没有富贵的排场。它素雅、端庄、朴素、纯洁、自然,它的花瓣可以看到清风明月山泉,晨露沿着花路滚进了花蕊,水珠上落上一个蝴蝶,花翅膀不停地翻飞。路过的蜜蜂只要看到打碗碗花,就钻进花蕊里,而对于挑三拣四的蜜蜂来说,这是不可思议的。

采摘打碗碗花的孩子很少,长辈们总是说:“采打碗碗花后,吃饭的碗就要打破。”这样一辈传一辈的说法,让童年的我很是恐惧,生怕摘上一枝花吃饭的碗就打破了,而一个瓷碗对于生活困难的我们家来说是弥足珍贵的。长辈们流传下来的这个话,从另一个角度看,他们对打碗碗花也十分钟爱,想用这样的魔咒来约束我们,以达到保护打碗碗花的目的。尽管对打碗碗花十分喜欢,从童年到少年,我都没有采摘过一枝花。我只是近距离地蹲在打碗碗花旁,晨起暮落,看那左右突围的枝条每日的前进,看那细长的绿枝垂直于藤条,撑起喇叭形的花瓣,在风起时揺曳的姿态。粉白的打碗碗花是黄心做的,心外是一圈红色的绒毛连着五角形状的白色花架,除此以外都被明丽的粉色占领着。让人十分惊奇的是,打碗碗花背面的造型,五条线的花架竟是紫色的,与背面绿色的反差十分强烈。我常常惊叹于自然界中花的形态和颜色,每一种花都像预先有人在定位,花的形状,色彩的搭配,叶子的大小,在什么地方生长,在出生之前,植物已经有了生长图谱。这是一种超自然的力量,还是冥冥之中有一种主宰。

我十分惊奇硬硬的场中,打碗碗花是怎样破土而出的。它的种子从何而来,是风儿吹来的,还是鸟儿衔来的?最可靠的应该是打碗碗花和糜谷一起被农夫收割,被送到场院,经碌碡滚过后,混在土里被压进光秃秃的场院里,等待着季节的召唤。长长的绿色细枝垂直于枝条,支撑着顶端小小的花蕾,开花时展开的花瓣比蕾大十倍,看不出细长的枝条有吃力的感觉。通常看到打碗碗花细长的枝条,向四周两边扩张它的领地,它在多个枝条上布局着花朵。花开时节,长长的绿色细茎高擎着粉色的火炬,指向云天。除了场院,打碗碗花还开在没人注意的草丛中,混在绿色的杂草中,很难分辨出来。只有花开了,映出一片粉红色,才能引起我们的注意。人们一拥而上,噢,多么美丽素雅的花。更多的人只关注结果,而不关注过程。经营一年中的花事,日日耗费时间,有着劳动的芬芳和记忆,才是最重要的。

其实打碗碗花不是为人类欣赏而开放的,是为美开放的,人类常常自作多情。在大自然中,它只做自己本分的工作,生长发育开花结果。

猜你喜欢

马兰花燕子土豆
燕子
燕子叫
土豆喝水
土豆的问题
燕子一家
发芽土豆带着毒
土豆发芽
打虎跳
马兰花
我和马兰花的单亲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