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补缴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方向

2022-10-20苑伟娇晋能控股装备制造集团大同机电装备有限公司中央机厂

管理学家 2022年17期
关键词:职工基本基数养老保险

苑伟娇 晋能控股装备制造集团大同机电装备有限公司中央机厂

社会保险是构成我国社会保障政策的主要管理措施之一,其中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险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广大职工密切相关,同时对社会稳定发展起到关键性作用。企业员工基本养老保险要贯彻社会互济与自我保障相结合、公平与效率兼顾、保障水平与生产力发展水平及各方面承受能力相适应的原则。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分为单位缴纳的养老保险费和员工个人缴纳的养老保险费,主要是通过企业与职工自主缴费,国家辅助一定的补助。在实际基本养老缴费推行过程中,由于国家经济体制的变更,广大劳动人员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意识不强,养老保险管理制度设计的局限等各类原因,现有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未全面覆盖所有劳动者,因此对这类人群的老年生活会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有必要加强基本养老保险补缴政策的推进,提升未覆盖人群的生活保障水平。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等陆续推出了基本养老保险补缴制度,对未能按照标准制度享受养老保险福利的人群给予了一定的权益保障作用,但仍存在较多的养老保障问题有待优化,因此对养老保险补缴存在的问题有待仔细研究,从而进一步加强补缴政策的优化落地。

一、我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补缴制度的产生原因和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宏观经济、工业发展、企业管理制度不断的变革优化,导致在社会保障层面的法律建设、政策制定存在阶段性漏洞,因而企业把此作为逃避因政策历史遗留问题导致的职工养老保险责任,此类原因不能把因无法享受养老保险造成的职工老龄化后的生活困难由职工个人承担损失代价。职工随着历史进程的发展导致的全生命周期养老责任还是需要通过政府政策优化,给予一定的补缴方式纳入到现有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中,才能体现国家对此类人群的基本养老权益的公平公正,才能实现全面共享国家经济建设发展成果。现有的参保人员90%核心主要覆盖城镇中大型企业职工从业人员,还有大部分的未参保人员未纳入职工基本养老福利覆盖范畴,主要包括非正规部门企业的就业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个体工商从业人员以及外来进城务工人员、小微企业从业人员等。通过调研分析,主要原因包括如下几类:企业的自身利益原因(有的企业未按照规定为职工办理基本养老保险,故意逃避为员工缴纳基本养老保险的义务,致使员工无法补缴,也无法享受养老保险带来的福利)、员工的未参保多拿工资的短期利益行为(有的企业给员工多发工资,把养老保险折算成工资给员工,导致退休后无法补缴)、员工个人经济能力限制行为(因为孩子上学、老人生病赡养等经济困难,无力缴纳养老保险,等有一定经济基础后,又超过了参保的有效年龄而无法补缴)、国家政策制度客观限制原因(补缴年龄、补缴方式等不够科学合理)等。因此,有必要扩大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覆盖面,优化现有补缴政策,为应保未保人员提供科学有效的补缴管理措施,使此类人员逐步纳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逐步提升企业职工参保率,进一步提升社会可持续发展。

伴随着国有企业改革政策的实施,出台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起初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有限,由于企业用工制度不够成熟,加上改革开放初期国家经济体制不断调整优化,导致很多集体企业员工未全面覆盖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因此造成职工养老保险未缴、断缴等各类问题,导致无法享受职工养老保险待遇。其中部分已退休的家庭困难劳动工作者由于以上阶段背景导致无法及时参保或接续职工养老保险,导致生活缺乏最基本的生活保障,逐步成为贫困人口,为社会稳定发展带来矛盾升级及潜在风险。由于此类现象人员的关注,全国各地逐步加强对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断保、集体企业职工退休人员养老保险发放存在的断缴问题进行集中调研及政策探索,为企业职工参保制度的制定提供了参考,加快企业职工基本养老补缴政策的持续优化及实施推进。自2021 年以来,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补缴制度面向全国20 多个省、市、自治区,如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山西、湖南、重庆、江苏、广东、河南、湖北、陕西、安徽、宁夏、云南、海南等多地进行全面覆盖推广。通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补缴制度的推广,各省市集体企业参保人数普遍提高,逐步解决由于历史政策遗留问题导致的无法享受合理参保的现状。

二、我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补缴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补缴,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实践的一个重点问题。养老保险补缴,是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一个阶段性实践产物,是政府解决广大劳动群体养老权益矛盾的一个重要调控举措。各地政府相继出台补缴政策来缓解劳工养老权益,但仍存在一定的养老保险补缴及联代引发的问题。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补缴,主要是指用人单位或者个人对过去就业时期按照保险规定缴纳但未正常缴纳的保险进行一次性缴纳。从补缴的性质分类,主要包括:历史补缴、欠费补缴和追认补缴。历史补缴主要是由于国家宏观政策调控、地方政策调整导致的非主观原因造成的养老保险一次性缴纳,主要是解决国家养老保险制度变革造成的历史遗留问题,如临近退休职工、政策性下岗职工及其他因为政策调整造成参保权益损失的人员。历史补缴由严格的补缴时间要求和补缴范围要求,不满足政策要求的人员不能办理历史补缴。欠费补缴主要是用人单位或者个人由于欠费导致无法按期续保现象;追认补缴,主要面向一些小微企业因为自身利益未对公司员工参保导致的社保关系追认。现有的基本养老补缴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一)大部分省市制定的基本养老保险,是针对法定退休年龄的人员采取按规定缴纳保险金额后享受养老金待遇,由于没有考虑资金的长期时间增值效益,随着现在人口老龄化、长寿化,补缴的金额针对目前的参保人员存在较大的支付压力,给国家造成财务制度压力增大。

(二)由于国家基本养老保险缴纳政策不断升级变革,早期补缴政策要求城镇户籍限制,导致大量因为土地征收形成的外来务工人员、下岗下乡员工、企业倒闭破产人员不具备城市户籍,因此形成的历史遗留问题也形成大量的未参保、断保劳工,对自身的养老权益造成一定的损失,影响此类人群的养老权益保障。

(三)目前的参保缴纳制度缺乏一定的激励措施,企业职工按照国家规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形成的缴费额度和待遇水平跟补缴的就职人员相比较无明显差别,对现有正常参保人员的正常缴纳基本养老保险的正面激励效果不直接,导致正常参与基本养老保险的人员积极性不高,有失国家社会保障福利的普惠性及公平性。

(四)由于近些年国家实行了新农合参保政策,居民养老保险等政策,各类政策信息孤岛、数据孤岛,各部门、各类制度未充分有效衔接,导致职工多方重复参保,重复领取养老待遇,给国家造成较大的财政损失,有待于进一步实现养老保险的数据统筹管控。

三、办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补缴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补缴,从补缴内容上,养老保险补缴包括按年限提供补缴,补足国家规定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年限,按照养老保险基数提供补缴,即补足国家规定的养老保险缴费基数,缴费基数应与参保人的实际工资基数挂钩。其中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申领时间跟年限补缴有关,参保人退休后领导的养老金及养老待遇水平依赖于补缴基数。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补缴由多方因素影响,包括过往劳工关系是否清晰、是否具有补缴资格,补缴所在地的补缴形式、补缴基数、补缴范围、补缴措施的有效性等。

(一)双方劳工关系是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补缴的前提之一。随着经济发展,从业者与企业之间的就业方式越来越灵活,合同形式多样,如各类非正式合同、口头约定、合同期满未正式续期而继续延续等等,导致形成各类不明确的劳动关系,在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补缴过程中,无法有效确认职工补缴资格,对职工的工龄计算、缴费基数、缴费形式造成不确定性风险。

(二)在补缴资格确定后,补缴费率标准也是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补缴的影响因素之一。国家现在对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补缴的比例各地未明确划分,企业职工申请补缴时,当地社保机构通常以当地补缴年度的缴费比例核定为补缴金额,但是该一刀切的规定不能科学保障职工的养老金权益。正常为企业未职工参保基于职工当月工资总额作为缴纳基数核定养老保险费,由于随着工作变换,时间拉长,难以提供真实有效的从业企业实际的工资额度证明,导致补缴职工的缴费基数降低,对职工养老保险缴费比例造成极大的不确定性风险,最终造成提供统一较低标准补缴基数和补缴比例标准,忽视实际职工个体收入差距和个体损失,造成补缴养老保险的职工比正常缴纳养老保险的就业人员养老待遇存在较大差异,并且此差异与补缴的基数、补缴的年限长短存在正比例增长,因此不能科学合理地维护补缴职工的合法权益。

四、养老保险补缴制度未来的优化方向

(一)由于企业与雇主之间各种利益关系,导致养老保险欠缴及纠纷较多,而现有的职工补缴制度缺乏统一管理规范、补缴条件限制较多,导致很多人无法享有养老保险福利。未来较长一段时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补缴制度仍是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维护职工养老保险权益的重要支撑措施,因此科学有效地制定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补缴政策,优化设计养老保险补缴程序,有效衔接各类保险管理机制,才能实现全民社会保障福利的可持续性发展。

(二)企业雇佣的劳工关系确认的职工工资额度及工龄是补缴的关键条件,明确的劳工关系有利于明晰补缴资格,双方担负的责任。因此在补缴政策制定过程中,应设立简化的劳动关系程序,可以支持除劳动合同之外的多类证明资料比如工资等其他相关证明材料作为补缴资格的参考,由于雇佣企业导致的补缴年龄超过退休年龄的,相关的补偿责任应由雇佣企业承担赔偿,并依法纳入法院审理范围,可以大幅提升职工补缴效率,保障职工养老保险权益。

(三)降低补缴基数审核条件限制

允许工资数据等多种类参考材料作为职工补缴基数审核范围参考,补缴比例应由补缴职工和补缴单位共同承担,关于补缴基数双方未达成一致的,可以基于法定划定的统一缴费基准确定补缴比例和补缴基数,统一缴费基数标准设定要基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波动和职工平均工资水平,科学合理调整职工养老保险的缴费档次标准和缴费基数标准,制定科学合理的职工养老金核发制度,广泛吸收未参保、断保人群以合适的补缴措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通过制度试点、制度不断迭代优化,逐步实现补缴制度的完善,进一步扩大覆盖面积,逐步扩大不同类别补缴人群,逐步提升基本养老保险补缴覆盖面。

(四)保障养老保险健康可持续发展

为保障养老保险健康可持续发展,需要从根本上制约雇佣企业及个人欠缴养老保险现状,养老保险缴费制度应与税务、其他政府机构及时集成信息共享,基于数据管理平台,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实现职工养老保险信息的可追溯和可查询,实现信息共享和办公协同,规范缴纳程序,全面提升劳动者的养老参保意识,实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五、结语

养老保险补缴制度是对现有社会保障制度缺失的一种有效弥补的手段,同时也是职工基本权益的保障。制定和实施养老保险补缴制度,有利于社会保障制度公平性的普及提升,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国家基本养老保险的覆盖面,提升全民应保尽保的意识,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共建共同富裕的新篇章。

猜你喜欢

职工基本基数养老保险
社保缴费基数合理化可探索更多路径
多地调整社保缴费基数标准你的待遇将有什么变动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达退休年龄时,养老保险缴费不满15年怎么办
养老保险政策
我们如何参加社会养老保险,能否通过一次性补缴方式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政策看点
无营业执照的用人单位工伤如何处理
缴纳两份社保可同时享受两份养老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