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寒型感冒后久咳采用拔罐联合艾灸干预的临床观察

2022-09-01王延玲唐国强上海市徐汇区天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200031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2年17期
关键词:风门风寒艾灸

王延玲,唐国强(上海市徐汇区天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 200031)

感冒后咳嗽是指感冒急性期症状如鼻塞、打喷嚏、流涕、咽喉不适、头痛、全身酸痛等症状基本消失后,咳嗽依然迁延不愈,临床表现为刺激性、阵发性干咳或咳少量白色黏液痰,常伴咽痒不适,会在冷空气刺激、讲话时诱发或加重,常持续3-8周,给患者的生活造成明显的影响。本次研究采用中医适宜技术“拔罐联合艾灸”的方法干预风寒型感冒后久咳,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疗效,为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研究依据。因新冠疫情原因且病例选择较为严苛,故符合要求的病例数较少。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1月-2021年3月在上海徐汇区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风寒感冒后久咳患者96例,均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咳嗽的诊断标准,且为《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2]中的感冒风寒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8例,其中男15例,女33例,平均年龄(56.2±8.5)岁,平均病程(14.3±4.2)d;对照组48例,其中男20例,女28例,平均年龄(56.4±8.6)岁,平均病程(15.0±3.9)d。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纳入标准:①年龄38岁-65岁。②有感冒病史,证型属于风寒型,感冒症状基本消失后,依然咳嗽并超过一周。③咳嗽不能归因于其他疾病。

排除标准:①肺炎、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及其他肺部疾病引起的咳嗽。②治疗部位有皮肤破损、溃疡等问题,无法进行治疗者。③精神异常、孕期、哺乳期及其他原因不能配合治疗的患者。④依从性差、无法坚持按本研究方法治疗、无法判定疗效等影响疗效判定者。

1.2方法 治疗组采用拔罐+艾灸联合治疗。拔罐选取穴位:大椎、肺腧、风门、中府,患者采用坐位或俯卧位,暴露背部皮肤,用95%酒精闪火法拔罐,留罐10分钟,以局部皮肤潮红充血为佳;艾灸选取穴位:大椎、肺腧、风门,患者采用坐位或俯卧位,暴露背部皮肤,将艾灸片固定于穴位处,温度以患者耐受舒适为宜,每次30分钟,选用祥和中益DAJ-8型多功能艾灸仪,输入功率115VA±10%,工作时间安全电压DC12V±10%,恒温范围45℃-70℃。痰多者加脾腧;气喘气短者加肾腧;咽痒明显者加天突。隔日1次,每周3次,两周为1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

对照组采用口服中成药宣肺止嗽合剂10ml/次,3次/日,两周为1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

1.3观察指标 ①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总有效率和治愈率。②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日间咳嗽评分、夜间咳嗽评分和中医证候评分。咳嗽积分参照《咳嗽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009版)》中的诊断标准[3]拟定。中医证候拟定咳嗽、痰量、痰色、咽痒咽干、喘息等证候,分别以0、1、2、3表示无、轻、中、重。对照组的观察时间点参照治疗组。

1.4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2]拟定疗效评定标准。采用尼莫地平法。疗效指数(n)=[(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治疗前积分]×100%。痊愈:咳嗽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观察指标评分减少≥95%;显效:咳嗽症状明显改善,观察指标评分减少≥70%;好转:咳嗽症状好转,观察指标评分减少≥30%;无效:咳嗽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观察指标评分减少不足≤30%。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治疗组和对照组性别间的基线比较采用χ2检验,两组的年龄、治疗前的日间咳嗽评分、夜间咳嗽评分、中医证候评分的基线比较皆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两组治疗前后日间咳嗽评分、夜间咳嗽评分、中医证候评分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分析。两组间总有效率比较采用ridit等级资料分析。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93.8%,治愈率64.6%;对照组总有效率75%,治愈率37.5%;两组有效率和治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4,P=0.000<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2.2两组日间咳嗽评分比较 两组日间咳嗽评分在治疗前、第1次治疗后、第2次治疗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3次治疗后、第4次治疗后、第5次治疗后、第6次治疗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改善程度效果优于对照组。可认为从第3、4、5、6次治疗后,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日间咳嗽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日间咳嗽评分比较(±s,分)

注:与同组T0比较aP<0.05;与对照组比较bP<0.05。

组别 例数 T0 T1 T2 T3 T4 T5 T6治疗组 48 3.81±0.76 3.19±0.73a 2.33±0.93a 1.81±1.44ab 1.21±1.18ab 0.71±0.90ab 0.42±0.82ab对照组 48 3.79±0.71 3.25±0.67a 2.56±0.94a 2.50±1.43a 1.85±1.49a 1.44±1.50a 1.63±1.65a F - 0.019 0.190 1.436 5.516 5.539 8.345 20.727 P - 0.890 0.664 0.234 0.021 0.021 0.005 0.000

2.3两组夜间咳嗽评分比较 两组夜间咳嗽评分在治疗前、第1次治疗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2次治疗后、第3次治疗后、第4次治疗后、第5次治疗后、第6次治疗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改善程度效果优于对照组,可认为治疗组从第2、3、4、5、6次治疗后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夜间咳嗽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夜间咳嗽评分比较(±s,分)

注:与同组T0比较aP<0.05;与对照组比较bP<0.05。

组别 例数 T0 T1 T2 T3 T4 T5 T6治疗组 48 4.06±0.76 3.48±0.82a 2.29±0.74ab 1.52±1.25ab 1.10±0.97ab 0.71±0.74ab 0.42±0.92ab对照组 48 4.29±0.68 3.52±0.68a 3.00±1.07a 2.90±1.60a 2.17±1.62a 1.75±1.66a 1.50±1.66a F - 2.431 0.073 14.164 21.934 15.237 15.802 15.605 P - 0.122 0.788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2.4两组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次治疗后、第2次治疗后、第3次治疗后、第4次治疗后、第5次治疗后、第6次治疗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改善程度效果优于对照组,可认为治疗组从第1、2、3、4、5、6次治疗后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s,分)

表4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s,分)

注:与同组T0比较aP<0.05;与对照组比较bP<0.05。

组别 例数 T0 T1 T2 T3 T4 T5 T6治疗组 48 12.35±1.26 9.71±2.16ab 7.60±2.62ab 5.75±4.28ab 3.98±3.28ab 2.21±2.63ab 1.48±2.67ab对照组 48 12.65±1.52 11.54±2.13a 9.69±3.24a 8.46±4.69a 6.83±4.79a 5.38±5.22a 4.69±5.02a F - 1.043 17.478 11.973 8.733 11.59 14.076 15.295 P - 0.310 0.000 0.001 0.004 0.001 0.000 0.000

2.5两组夜间咳嗽评分下降速度比较 治疗后两组夜间咳嗽评分下降速度比较,治疗组夜间咳嗽评分下降更快,见图1。

图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夜间咳嗽评分下降速度比较

3 讨论

古代文献中并无“感冒后咳嗽”的病名描述。感冒后咳嗽为现代医学提出[4],认为其是感冒后的迁延症状,属于“外感咳嗽”范畴。咳嗽虽为症状,但可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质量。尤其当夜间人体阳气入于内而阴气出于外时,迷走神经兴奋,支气管由扩张转为收缩状态,咳嗽症状会表现得更加明显,影响患者的休息和睡眠。感冒后咳嗽的病变脏腑在肺,肺为华盖,风寒之邪最易侵袭肺部[5]。风寒型感冒后咳嗽是邪气由表入里,肺气受扰而成,其表证甚微,病机重在寒气内闭于肺,致肺失宣降,治疗当宣散肺内闭的寒气[6],恢复肺气宣发肃降之职。久病以治本为主,应当辛温之法解决“寒”“闭”两大病机,辛可以透散、温可以除寒[7-8]。拔罐具有温经散寒、行气活血、拔毒排脓的功效;艾灸则在特定穴位部位烧灼或温熨,通过经络的传导,以温通气血、扶正祛邪、调整脏腑机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并有一定的预防保健、改善机体免疫功能作用。二者联合使肺内闭之寒气得以宣散、温通,从而从根本上缓解咳嗽症状。

本研究选取穴位参考《上海市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操作指南》[9]中上海市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内科杨佩兰主任的“三伏天穴位敷贴防治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项目。大椎穴是督脉和手足三阳的会穴,对督脉和六阳经的经气起到调节作用,具有升补阳气之功,促使腠理开泄,风寒疏散[10]。肺腧穴和风门穴位于足太阳膀胱经,肺腧穴为背腧穴,是肺脏在体表的反应点。古代文献及现代研究均阐明,在治疗肺系疾病时,肺腧穴疗效显著,可以明显改善肺功能[11]。风门穴是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的会和之穴,为风邪出入之门户,《会元针灸学》有云:“风门者,风所出入之门也”,有祛风解表,宣发肺气,止咳平喘的作用。肺腧穴与风门穴为“同功穴”,同时使用可起到增效协同的作用[12],激发机体阳气,提高免疫力,从而加快疾病的痊愈[13]。中府穴为肺之募穴,手足太阴二脉之会,肺气血汇聚之所[14-15],《针灸大成》言“经气聚此”,其与肺腧穴相配,构成经典的俞募配穴,《内经》中亦称为“偶刺”,其从阳引阴、从阴引阳,共同对相关脏腑起到协调作用[16],艾灸此穴可以培补肺气,使气入肺,肺气宣发。肺腧、风门、大椎等穴位周围分布着丰富的交感神经,通过在此三穴拔罐,可刺激机体产生神经体液调节,令交感神经尤其是β受体的功能增强[14]。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经过治疗症状均较前明显缓解,而治疗组总有效率、治愈率及日间咳嗽、夜间咳嗽和中医证候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夜间咳嗽症状缓解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拔罐联合艾灸治疗风寒型感冒后久咳临床疗效确切,可以快速减轻咳嗽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本研究为风寒型感冒后久咳提供了一种有效治疗手段,且操作简单安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风门风寒艾灸
基于激光感应全自动风门在斜巷中的应用
内蒙古冬季风寒温度分布特征
艾灸保健知多少
预防艾灸上火,可舌下含服玄参片
减压风门在桑树坪煤矿的应用与探讨
龙年生人初之气运气养生
秋夜吟
框架式平衡风门在高河煤矿的应用
婆婆迷上了艾灸
奔驰E300空调系统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