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PCI术前的应用分析研究

2022-09-01丁雯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青海西宁810000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2年17期
关键词:满意度评分统计学

丁雯(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青海 西宁 810000)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属于心血管内科常见疾病,指患者机体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1]。患者在临床中以剧烈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为主要表现,休息或硝酸酯类药物不能完全将其缓解;患者同时伴有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进行性心电图变化,部分患者可能并发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等,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健康安全[2-3]。流行病学数据显示,我国AMI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每年新发病例大于50万[4]。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临床治疗AMI的主要方法,经心导管穿刺技术疏通狭窄甚至闭塞的冠状动脉管腔,以改善心肌血流灌注状态[5]。鉴于AMI病情起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等特点,临床治疗需要严格把握时效性,“时间窗”对挽救AMI患者极为重要,术前有效的急救护理配合干预对提高临床抢救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以尽可能缩短护理时间,缩短冠状动脉开通时间[6]。我院于2021年1月-2021年12月共收治AMI患者335例,采用急救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干预,有效缩短从急诊至PCI时间,最大限度争取救治时间,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335例AMI患者,所有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1∶1比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168)与对照组(n=167)。观察组中男145例,女23例;年龄21-88岁,平均(58.27±10.63)岁;梗死部位:前壁及广泛前壁91例、前间壁46例、下壁合并右室21例、下后壁10例;发病至再灌注时间:<6h 121例,6-9h 47例。对照组中男141例,女26例,年龄20-84岁,平均(58.33±11.30)岁;梗死部位:前壁及广泛前壁93例、前间壁43例、下壁合并右室22例、下后壁9例;发病至再灌注时间:<6h 125例,6-9h 4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梗死部位和再灌注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AMI的相关诊断标准[7],并经冠脉造影及心电图等检查确诊;②所有患者均符合PCI治疗指征,给予急诊PCI术;③年龄≥18岁。排除标准:①严重脑、肺、肝、肾功能障碍者;②精神功能异常者;③存在PCI手术禁忌证者;④依存性差,无法配合完成研究者。

1.3护理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PCI手术治疗。术前,对照组给予身体评估、建立静脉通路、心电监护、扩张血管等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急救护理路径干预:①组成PCI急救护理路径小组:主要人员为相关科室医生、护理工作者及导管室技师,快速到岗到位。②患者到达急诊10min内,评估身体状况,给予心电图检查、吸氧及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道,完善心脏彩超评估心脏收缩功能,并快速完善相关生命体征监测,绝对卧床及禁食。采集血液标本,测定心肌酶及损伤标志物等。③患者到达急诊20min内,遵医嘱给予硝酸甘油泵入,给予患者抗血小板聚集及稳定斑块药物,缓解胸痛症状;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做好数据记录,同时快速制定个性化抗凝治疗方案。④心理护理:做好医患有效沟通,对患者及家属做好手术告知工作,强调开展PCI术的重要性,提高他们对疾病的认知,缓解患者及家属恐惧及焦虑等负面情绪,帮助建立手术信心并给予精神支持。

1.4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①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进出诊时间、疼痛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等临床相关时间指标。②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评分;得分越高,焦虑与抑郁状态越严重[8]。③采用自制量表,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满分100分;非常满意为>80分、满意为60-80分、不满意为<60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n×100%。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频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Mann-Whitney Tes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临床相关时间指标比较 观察组进出诊时间为(54.13±5.78)min、疼痛缓解时间(59.34±6.02)min、住院时间(13.23±1.67)d,各项临床相关时间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17.281,P=0.000;t=-44.180,P=0.000;t=-18.965,P=0.000)(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相关时间指标比较

2.2两组心理状态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SAS、SDS评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且观察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236,P=0.000;t=-14.967,P=0.000)。

表2 两组心理状态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心理状态评分比较(±s,分)

注:经独立样本t检验,与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n SAS SDS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 168 63.78±5.89 43.45±4.71* 66.08±6.25 46.13±4.52*对照组 167 63.14±6.03 52.69±5.66* 66.19±6.34 54.17±5.28*t 0.983 -16.236 -0.160 -14.967 P 0.327 0.000 0.873 0.000

2.3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02%,高于对照组的86.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8.060,P=0.000)(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AMI属于较为严重的冠心病类型,疾病发生多与患者过劳、激动、暴饮暴食、寒冷刺激、便秘、吸烟及大量饮酒等相关[9]。AMI临床中最为常用的PCI技术,可有效逆转继发性心力衰竭的发生风险,提高抢救成功概率[10]。AMI患者冠状动脉闭塞20-30min后,心肌可能因为严重供血不足而发生坏死;研究数据显示,若患者在发病12h内给予积极有效救治,同时给予对应的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AMI患者病死概率[11]。约50%的AMI患者在发病1h内因心律失常而死于院外,再次证明“时间窗”的重要意义,及时再通冠状动脉,可挽救患者生命[12]。PCI技术的治疗效果与患者从急诊室到首次扩囊开通堵塞血管的时间具有密切相关性,时效性在PCI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13]。

急救护理路径作为一种新型标准化急救护理模式,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被广泛接受与应用。急救护理路径具有主动性、计划性及预见性等特点,护理工作不单纯局限于医生医嘱,同时需要护理工作者有计划、有标准的按照路径内容实施急救护理干预,规范护理服务流程,以最大限度提高抢救成功率及急救能力[14]。急救护理路径结合AMI疾病特点及急诊科抢救特点,针对性更强,护理目标明确,使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有效治疗,注重每一个环节的时效性特点,以缩短患者在急诊科的治疗护理时间,提高疾病生存率[15]。急救护理路径干预,将常规的被动简单护理转化为主动护理,有效避免了护理工作的重复性及随意性,使护理工作更为规范化及标准化,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及护理积极性,进而提高临床护理抢救成功率[16]。此外,急救护理路径重视患者心理特征变化,给予有效沟通与疏导,成功建立治疗信心与医患信任。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进出诊时间、疼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等各项临床相关时间指标均低于对照组,提示急救护理路径的实施应用,使患者在第一时间得到救治,最大程度缩短抢救时间,缓解疾病症状,提高抢救成功概率,充分体现了急救护理路径干预的有效性。护理后的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将急救护理路径干预应用于AMI患者在行PCI术前,可及时发现患者心理特征变化,通过有效沟通疏导缓解患者的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进而提高患者临床治疗依存性,改善护理质量。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考虑原因为急救护理路径的应用,强化了医护的协调配合,增强了医护的急救观念,让服务积极性及主动性得以提高,以争取患者的最大满意度。

综上所述,对AMI患者在行PCI术前给予急救护理路径干预,可有效缩短患者进出诊时间及疼痛缓解时间,充分把握急救的时效性特点,改善患者焦虑及抑郁等负性情绪,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及临床抢救成功率,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满意度评分统计学
关于投稿的统计学要求
车联网系统驾驶行为评分功能开发
VI-RADS评分对膀胱癌精准治疗的价值
“互联网+医疗健康系统”对脑卒中患者HAMA、HAMD、SCHFI评分及SF-36评分的影响分析
统计学符号书写要求
统计学符号使用的说明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我给爸爸评分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难以一致的统计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