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探讨

2022-09-01王萍济南市中医医院山东济南250012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2年17期
关键词:关节炎针灸膝关节

王萍(济南市中医医院,山东 济南 250012)

膝骨性关节炎是一种在老年人群体中常见且多发的骨关节病,通常是由于膝关节受到磨损、发生退变,引发骨关节增生、半月板损伤所导致,临床症状多表现为膝关节畸形、肿胀疼痛、僵硬、活动受限等,是导致老年人出现膝关节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1]。临床常采用止痛、消炎类药物进行西医治疗,塞来昔布作为非甾体抗炎类药物的一种,具有一定的临床治疗效果,但其副作用较大,可引发胃肠道反应等。中医学认为,膝骨性关节炎属于“骨痹”“膝痹”“痹症”的范畴,主要病机在于瘀血痹阻、气血亏虚。温针灸是一种将艾灸和针刺相结合的中医治疗方法,通过对发病部位进行穴位针刺,可疏通经络、运化脾血,具有活血化瘀之功效,同时联合艾灸治疗,可化湿理气、消肿止痛[2]。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温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对其膝关节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3月-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7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男15例,女23例;年龄39-69岁,平均(56.58±6.55)岁;病程3-11个月,平均(6.52±1.43)个月。对照组男17例,女21例;年龄38-71岁,平均(56.67±6.72)岁;病程3-12个月,平均(6.59±1.37)个月。两组一般资料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诊断标准:西医参照《膝骨关节炎康复指南》[3]中关于膝骨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中医参照《膝骨关节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2015年版)》[4]中关于“骨痹”的诊断标准。纳入标准: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者;近1个月内未接受相关疾病治疗者;膝关节晨僵时间在30min以内进行活动时即出现骨摩音者;年龄在38-72岁者等。排除标准:存在膝关节急性外伤或肿瘤等严重疾病者;患有精神系统相关疾病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对本研究使用药物过敏者等。本研究已经获得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部门的批准,且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知晓并签订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塞来昔布胶囊(规格:0.2g/粒)口服治疗,0.2g/次,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温针灸进行治疗,患者取仰卧位,对膝关节周围皮肤进行常规消毒后,取穴:血海、梁丘、足三里、犊鼻,采取平补平泄的手法将2寸毫针刺入穴位,并慢慢捻转,得气后留针在合适位置,随后取腧穴3个并在针刺部位放置带孔硬纸片,在针柄上插入约2cm的艾条,燃尽后再续接一段,燃烧约2段艾条后取针,20-30min/次,1次/d,连续治疗3d后休息1d。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

1.3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依据《膝骨关节炎康复指南》[3]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估,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膝盖生理功能完全恢复为痊愈;临床症状显著改善,膝盖生理功能明显恢复为显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膝盖生理功能有所恢复为有效;临床症状及膝盖生理功能均无变化或加重为无效,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②骨关节炎指数(WOMAC)[5]: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WOMAC量表对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该量表包括疼痛(5个项目)、僵硬(2个项目)、日常生活难度(17个项目)3个维度,总共24个项目,每个项目0-4分,共计0-96分,评分越高,病情越严重。③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水平:分别于治疗前后采集两组患者的空腹静脉血约5mL,待其凝固后,以3000r/min离心10min取上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TGF-β、IGF-1、MMP-3、TIMP-1水平。④骨代谢指标:血液采集及血清制备方法均同③。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骨保护素(OPG)水平,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检测血清骨钙素(BGP)、降钙素(CT)水平。⑤健康调查简表(SF-36)[6]、视觉模拟评分(VAS)[7]: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SF-36评估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该量表包括躯体角色、社会功能、躯体功能、情绪角色、活力、肢体疼痛、精神健康、总体健康8个维度,每个维度0-100分,评分越高生活质量越高;采用VAS评分评估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按照疼痛剧烈程度分别评为0-10分,评分越高疼痛越剧烈。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临床疗效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86.84%,高于对照组的55.26%(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n(%)]

2.2WOMAC评分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WOMAC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WOMAC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WOMAC评分比较(±s,分)

注:与治疗前比,*P<0.05。

组别 例数 疼痛 僵硬 日常生活难度 总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38 14.21±2.14 4.17±0.69* 5.84±1.121.75±0.23* 49.27±3.56 15.75±1.67* 69.32±10.3121.67±3.15*观察组 38 14.19±2.17 1.08±0.17* 5.87±1.150.86±0.12* 49.31±3.53 8.87±1.34* 69.37±10.2610.81±3.07*t 0.040 26.804 0.115 21.148 0.049 19.808 0.021 15.220 P 0.968 0.000 0.909 0.000 0.961 0.000 0.983 0.000

2.3血清TGF-β、IGF-1、MMP-3、TIMP-1水平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TGF-β、IGF-1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血清MMP-3、TIMP-1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TGF-β、IGF-1、MMP-3、TIMP-1水平比较(±s )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TGF-β、IGF-1、MMP-3、TIMP-1水平比较(±s )

注:与治疗前比,*P<0.05。

组别 例数TGF-β﹙μg/L﹚ IGF-1﹙μg/L﹚ MMP-3﹙ng/mL﹚ TIMP-1﹙μg/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3821.35±3.2423.17±3.19*84.54±13.6290.38±11.73* 4.35±1.06 3.18±0.56*453.86±20.56296.15±18.65*观察组3821.42±3.3127.18±3.67*84.47±13.6596.63±11.22* 4.29±0.94 2.16±0.34*453.93±20.64262.85±18.87*t 0.093 5.084 0.022 2.374 0.261 9.598 0.015 7.737 P 0.926 0.000 0.982 0.020 0.795 0.000 0.988 0.000

2.4骨代谢指标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OPG、BGP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CT水平治疗前后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骨代谢指标比较(±s)

表4 两组治疗前后骨代谢指标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P<0.05。

组别 例数 OPG﹙pg/mL﹚ BGP﹙μg/mL﹚ CT﹙pg/m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38 3.15±1.14 4.52±1.39* 3.07±1.16 4.84±1.17* 10.47±2.52 11.09±2.73观察组 38 3.12±1.19 5.48±1.21* 3.09±1.22 6.16±1.24* 10.53±2.45 10.66±2.62 t-0.112 3.211 0.073 4.773 0.105 0.701 P-0.911 0.002 0.942 0.000 0.916 0.486

2.5SF-36、VAS评分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SF-36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VA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两组治疗前后SF-36、VAS评分比较(±s,分)

表5 两组治疗前后SF-36、VAS评分比较(±s,分)

注:与治疗前比,*P<0.05。

组别 例数 SF-36 VAS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38 45.55±6.54 80.17±2.49* 7.27±1.56 4.63±0.67*观察组 38 45.62±6.57 97.87±2.11* 7.29±1.52 2.36±0.24*t-0.047 33.431 0.057 19.662 P-0.963 0.000 0.955 0.000

3 讨论

随着年龄的增长或体重的增加,人体关节的软骨组织长期受到压力作用,可能出现过度磨损现象,极易导致软骨慢性损伤等关节病的发生,致使关节减震作用逐渐减弱,严重影响膝骨关节功能[8]。膝骨性关节炎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是服用软骨保护剂或消炎止痛等药物。塞来昔布是常用的治疗药物之一,其可通过对环氧化酶-2产生特异性的抑制作用,控制炎性物质的产生,进而发挥消炎镇痛的功效,但易出现心血管、消化道等方面的不良反应,不宜长期服用[9]。

中医学认为膝骨性关节炎的发生与食不节、六淫侵体引发的脾运失健、筋脉失养、筋骨血气闭络等关系密切,治疗应以温阳散寒、活血通络为主要原则[10]。血海穴位于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屈膝取穴,可运化脾血、化血为气;梁丘穴位于膝关节屈曲,在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2寸处,可理气止痛、通经活络;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处,可补中益气、疏风化湿;犊鼻穴位于膝部,屈膝时髌骨与髌韧带外侧凹陷中,可理气消肿、通经活络。诸穴合用,共奏通经活络、消肿止痛、理气化湿之功效。温针灸的治疗方法通过对特定的穴位进行针灸刺激,疏通阻滞的经络,能够促进血液循环,缓解关节疼痛,提高临床治疗效果[11]。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SF-36评分、血清OPG、BGP水平高于对照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表明温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骨代谢,减轻疼痛程度,提高整体生活质量,与潘胜莲[12]等人研究结果一致。

WOMAC评分通过对膝关节的僵硬疼痛程度及日常生活难度等进行全面评估。MMP-3、TIMP-1均是基质金属蛋白中的抑制剂,可通过影响机体基质金属蛋白的水平变化进而对关节软骨造成损伤[13];TGF-β是一种软骨修复因子,可通过抑制基质金属蛋白的活性,进而对软骨细胞的合成起到促进作用;IGF-1是机体修复软骨组织的一种生长因子,由软骨细胞、巨噬细胞等所产生,加速软骨细胞合成蛋白多糖。温针灸治疗可以通过促进病灶处的新陈代谢,使局部肌肉的痉挛症状得到缓解,同时针刺与艾灸相结合,促使热能通过针体传输至特定穴位,清除炎性物质,减轻疼痛,修复患者膝关节受损的软组织,改善关节功能[14-15]。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WOMAC各维度评分、总分及血清MMP-3、TIMP-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血清TGF-β、IGF-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表明温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可有效减轻疼痛,同时可改善膝关节功能,与林树梁[16]等人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温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和骨代谢,修复膝关节的受损软组织,减轻疼痛程度,提高整体生活质量,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关节炎针灸膝关节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非布司他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
Red panda Roshani visits Melbourne Zoo vet
膝关节术后助行器的选配及使用
关节炎的“养护手册”
老年人应注重呵护膝关节
针灸
中长跑运动员膝关节常见损伤及其致因
户外徒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与预防
彝药“我思”治疗痛风性关节炎60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