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一流”背景下高校财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探讨

2022-08-24薛艳春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2年11期
关键词:总会计师双一流财务人员

薛艳春

(哈尔滨医科大学 财务处,哈尔滨 150086)

0 引 言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目标。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35 年,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完善治理体系,推动现代大学建设。2017 年1 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把推动国内一批高水平大学和学科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作为重大战略部署。在高校推进“双一流”高水平大学建设背景下,完善财务治理体系,提高财务治理能力,对于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办学功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 当前高校财务治理机制存在的问题

1.1 简政放权落实不到位

1.1.1 政府对高校简政放权不足

《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若干意见》指出:进一步向高校放权,给高校松绑减负,让学校拥有更大办学自主权。同时优化结构,提高基本经费比例,降低项目经费比重,扩大高校项目资金使用自主权。但在实际执行中,项目经费所占比重仍然很高,财政对经费使用限制仍然过多。比如:对列入年初部门预算的采购项目,采购计划需要在上年6、7 月份上报。没纳入预算的仪器设备采购项目不允许采购。如果遇到特殊情况,在下半年为完成教学科研工作而需要购置的大型仪器设备,就要等到下年的6、7 月份编制预算时上报,所需要的仪器设备要到第三年才能采购到位,而且仪器设备采购预算一经批复,无特殊情况不得变更和调整。这种方式严重影响教学科研发展进度,不符合“双一流”现代大学建设要求。

1.1.2 高校对院系自主权下放不足

目前,高校基本上采用科层制管理模式,学校与学院之间仍然是支配和从属关系。虽然学院承载着学校人才培养、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办学主体作用,但学院的角色仍然是执行和配合,主体地位有待进一步落实。经费预算编制没有从学院实际需求出发,预算绩效是由业务归口部门从管理角度制定,没有从院系实际教学科研工作出发,绩效目标没有精细化,对学院绩效目标缺乏刚性制约。经费预算不能满足学院实际工作需求时,需要调整追加经费,影响预算的绩效评定。

1.2 总会计师制度有待推进

高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财务日常工作由主管财务的副校长负责。财务管理与其他行政部门管理不同,有很强的专业性。在实际的工作中,校领导的行政事务本就繁冗,对财务的专业指导和实际业务监管尚有欠缺。2006 年,国务院出台《中央企业总会计师工作职责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总会计师的职责权限,加强总会计师工作职责管理,促进健全内控机制。高校推行总会计师分管财务工作,内行管理,发挥业务指导和监管的实际作用。但由于政府主管部门对高校设置总会计师监督不到位,高校对设置总会计师岗位的认识不到位,对总会计师在高校管理中的作用认识不到位。总会计师岗位职能被弱化,一些总会计师转岗,空出的总会计师岗位没有补充,最后不再设立总会计师。正确的财务改革没有得到持续推进。

1.3 预算绩效评价体系有待完善

为提高经费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要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建立科学、合理的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管理体系。绩效评价结果应与预算安排、政策调整、改进管理实质性挂钩。这就要求高校和院系规范预算管理,提高预算编制质量,健全经费支出管理机制。但在实际管理当中,绩效管理意识淡薄;绩效管理的广度和深度有待进一步拓展;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不充分,激励约束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等。比如:科研项目结题时,经费使用出现经济分类科目不足、有结余,没有完全按照项目计划任务书来执行。经费负责人提出经费预算调整,上报院系及业务归口管理部门审核同意后,财务部门执行。缺乏财务部门对其调整的合规合理性监督,影响项目预算绩效评价。

1.4 财务信息化和财务队伍建设有待提高

以“大智移云物区”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日益成为创新发展的驱动力量。人工智能技术在高校得到广泛运用,高校财务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构建智能报账平台,来提高财务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推动财务管理信息化发展。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发展,不仅要求财务人员具备智能系统软件操作和维护能力,同时要求网络安全硬件、软件建设和网络安全制度建设同步完善。但高校财务人员年龄普遍偏大,对改变管理理念,创新服务的主动性差,财务人员大多是本专业毕业,对于计算机也只停留在一般操作上,缺乏信息系统维护能力;高校师生报账业务仍采用传统模式,对智能报账服务模式有抵触情绪;网络安全基础设施和网络安全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防范黑客对财务信息系统攻击等安全机制不完善,造成信息滥用、信息泄露、财务系统瘫痪等问题。

2 完善高校财务治理体系的措施

2.1 放权监管同步,加强宏观管理,微观放权的管理方式

财政应对高校进一步简政放权。加大基本经费支出,改进项目经费支出管理方式,采取额度管理、自主调整等措施,扩大高校项目资金统筹使用权;扩大财政授权支付范围,缩减财政直接支付范围;扩大资产处置权限,提高资产处置的备案和报批标准,高校自主处置已达使用年限、应淘汰报废的资产,处置收益留归学校使用。为建立标准科学、规范透明、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财政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将制度规范与信息系统建设紧密结合,用系统化思维全流程整合预算管理各环节业务规范,通过将规则嵌入系统,强化制度执行力,推动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高校财务进一步扩大院系对财政项目资金和专项资金预算申报、分配、执行的自主权。按照“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强化学校对经费管理的主体责任,校长对经费管理承担领导责任;院系承担监管责任,项目负责人是经费使用的直接责任人;财务对票据和事实的合法合规合理性、真实性承担监督审核责任。

2.2 继续推行总会计师制度、回归专业管理

政府主管部门应加强推行总会计师制度,全面贯彻执行新《会计法》,建立总会计师资格认证机制,加强对总会计师培训,为用人单位科学选聘总会计师提供制度保障。总会计师熟悉国家财经法规、财务会计制度,以及现代企业管理知识,熟悉所属行业基本业务,用较强的组织能力以及财务管理能力、资本运作能力和风险防范能力来协助校领导管理学校财务工作。运用战略规划、资本运作、财会、金融、法律等专业能力来承担高校财务的经济预测、决策、控制、分析等工作,充分发挥总会计师在高校财务经济管理运行中的业务指导和监管作用。

2.3 完善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质

2.3.1 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依托“双一流”建设,高校财务和业务软件开发商联手,运用人工智能等先进信息技术,构建财务智能报账平台。通过顶层设计,重新梳理会计制度规范,组织架构,再造报账业务流程。把财务规章制度和具体细则固化到智能系统中,标准化、程序化的日常报账业务和初审工作交由智能系统来完成。“报销人”成为“财务人”,实现了业财融合;解决财务报账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报销签批难等问题;建立高校财务治理新生态,实现经费动态管理,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一体两翼,必须统一谋划部署、统一推进实施。完善高校财务网络安全制度建设,提高网络安全监测预警和网络安全应急处置能力。开展网络安全教育,提高网络安全意识,提高网络安全风险治理能力。

2.3.2 财务队伍综合素质建设

业务能力培训:随着政府会计制度改革、财税改革的深化,国家出台许多新的政策,高校财务人员只有与时俱进,转变传统观念,不断学习,才能适应社会发展。财务人员可以通过参加会计学会、第三方软件公司和企业内部组织的业务培训,到同行院校调研等线上线下多元方式,加强专业理论知识学习,提高人工智能等先进信息技术使用和运维能力。培养出专业知识扎实、专业能力过硬、专业作风严谨的财务人员,为建立财务轮岗机制铺平道路。通过加强培训,提高财务人员专业技术水平,推进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

政治思想培训:加强高校财务人员的政治纪律和财经纪律教育,强化廉政和经济风险意识,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增强依法理财、科学理财本领;增强财务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自豪感,做到干财务、爱财务、精财务。

2.3.3 完善绩效考核机制

完善财务人员综合素质考核机制。把政治思想、业务能力、信息技术、服务观念等作为财务人员绩效考核综合指标,建立健全财务人员学习考核档案,同时把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纳入评价指标体系,作为单位年度绩效考核和职称评定的依据。

2.4 加强预算管理,提高资金效能

2.4.1 提高预决算编制质量,全面实施绩效管理

高校在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中,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实施步骤,制定完善预算管理规程。设立预算管理委员会,由党委、业务归口部门、学术专家、财务部门、主要部门负责人组成,充分讨论上报的预算草案,根据各部门、院系发展实际需求,编制中期预算、年度预算,提高预算编制质量。对于财政专项经费,总体规划,科学合理分配,勤俭节约,提高经费使用效能。同时树立预算绩效目标管理理念,加强预算绩效管理。优化所有财政资金和非财政资金的预算绩效管理模式。绩效目标随同预算批复下达,在经费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中,建立事前事中事后预算绩效管理闭环系统,强化绩效评价结果的反馈与利用,将绩效目标执行情况和绩效评价结果作为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也作为项目申请和科研经费预算分配的重要依据。提高预决算编制质量,完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是推进高校财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2.4.2 加强经费支出审核

高校财务要建立健全支出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务规章制度规定的开支范围及开支标准。取得的专项资金,专款专用,单独核算;严格执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和政府采购制度;加强票据管理,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能。严格执行批准的预算。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权责明晰,集中核算”的经费支出管理体制,遵循“预算控制、权责分明、分级审批、手续完备”的审批原则,比如:对于购买货物、工程或服务类的支出,必须通过法定的采购方式、采购方法和采购程序进行。国有资产的使用和处置管理,应按国有资产管理相关规定办理手续。对于经费支出审批,高校财务把经费支出额度分几档:5 万元以下;5 万元(含)到10 万元;10 万元(含)到30 万元;30 万元(含)以上,明确规定不同额度,审批部门和负责人、审核程序不同。对于基建及维修、政府采购、消费性支出等特殊业务,分1 万元以下、1 万元(含)到10 万元、10万元(含)到30 万元、30 万元(含)以上的支出业务,审批人包括:各单位负责人或项目负责人、业务归口管理部门负责人、分管或相关校领导、财务部门负责人、分管财务的校领导、校长。不同业务,审批人和审批程序不同,明确审批权限和责任,提高管理效率。财务利用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手段,将会计制度和各项经费支出管理办法嵌入智能系统中,实现人工智能对财务管理的赋能改造,智能系统对标准性、程序化的业务和票据把关审核。对于特殊业务,带有人为判断是否合规合理的业务,财务人员把控,形成人机协同管理的方式。对于经费结算方式,高校财务实行零现金支付制度,建立银行卡结算制度,发放给个人的劳务性费用,要严格审核发放人员资格、标准,通过个人银行账号发放。为加强资金管理,提高支付透明度,推行公务卡结算制度。

3 结 语

高校财务治理与时代发展、社会进步密切相关,利用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创新思路和举措,推动高校财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加快建设中国特色“双一流”大学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猜你喜欢

总会计师双一流财务人员
中国总会计师协会地方协会负责人名录
基于民营企业中财务人员职业道德研究
守纪律讲规矩是财务人员立身守职之本
2018年底前所有三级公立医院须设总会计师
外派财务人员绩效考核与绩效激励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
浅谈财务人员如何参与工程项目投资控制
加快总会计师职能转型推进中石化价值管理
我国总会计师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