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新时代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运用

2022-08-24温韶丹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2年11期
关键词:审计工作责任干部

温韶丹

(烟台大学 审计处,山东 烟台 264000)

0 引 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为了实现以教育现代化支撑国家现代化、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推进教育总体发展水平提升的目标,党中央、国务院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予以重点投入,确保教育经费投入逐年增加,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连续6 年保持在4%以上。教育经费的大量投入使我国教育发展水平总体上进入世界中上行列,但当前教育经费投入使用管理中仍存在教育经费多渠道筹集的体制不健全、监管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审计署新修订的《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新增了审计结果运用一章,强化了对内部审计结果运用的关注。审计发现问题和审计结果运用是审计工作的两个抓手,缺一不可,在新形势下高校应当从提高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质量、相关部门职能作用的发挥程度等方面,解决如何提升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运用效果的问题。

1 新时代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

我国普通高等教育在国家整体发展进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其长期发展规划过程中需要内部审计充分发挥“免疫系统”功能。教育部重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先后修订制定了《教育部经济责任审计规定》(教财〔2016〕2 号)《教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规程》《教育部直属高校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指南》(教财厅〔2016〕2 号)《教育部经济责任审计整改工作办法》(教财〔2017〕3 号)《教育部直属高校主要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重要风险提示清单》(教财〔2019〕1 号)等文件。新时代背景下国家对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需要保障教育资金使用安全的同时还要促进提高教育资金使用效益与效率,规范内部控制制度,提高教育资金风险防范能力。

2 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的现实意义

审计结果的运用是审计部门必须重视的工作,审计结果运用可以有效促使审计发现问题并转化为促进组织管理完善的抓手,同时推动审计部门提升自身审计能力和水平。经济责任审计以促进领导干部推动本单位科学发展为目标,以领导干部守法、守纪、守规、尽责情况为重点,以领导干部任职期间本单位财务收支和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为基础,严格依法界定审计内容。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应当作为干部考核、任免和奖惩的重要依据,一方面,大量投入的审计资源所产出的不仅仅是审计报告,更有多种形态的审计成果;另一方面,审计结果的有效运用也充分提升了审计工作创造的价值,并且提高了审计部门在组织中的地位。

2.1 有利于加强干部监督管理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经济责任审计通过运用审计手段对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做出的经济决策和管理活动应负的经济责任、主管责任和领导责任进行全面评价,评价过程和结果不但有利于增强领导干部责任意识,还有利于加强对领导干部监督管理。

2.2 有利于健全问责机制,促进执政能力建设

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受组织部门委托,审计结果需要向审计领导小组报送,作为干部监督管理、选拔任用等工作的依据,还对纪检监察等部门负责,有利于健全问责机制,促进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建设。

2.3 有利于从源头预防和治理腐败

经济责任审计内容不仅包括财政财务收支情况,还包括任职期间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方针政策,重大决策情况,内部控制设置,遵守廉洁从政规定等情况,需要从全局出发考察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经济责任审计对审计结果的深入分析和有效运用,有利于体制漏洞的修补,有利于从源头预防和治理腐败。

3 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运用应当遵循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及时公开、注重实效的原则,在加强干部管理监督、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规范行政管理行为、提高干部执政能力方面发挥功能及价值。在实际工作中,有些高校的审计结果利用效果并不是很好,审计工作往往仅以审计报告的出具为终点,审计过程中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但使用效率并不理想。

3.1 审计评价指标不统一

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是审计人员依法履职得到的工作成果,但由于没有具体法律法规对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予以细化、量化规定,加上经济责任审计内容的分散性,可能导致审计报告结构不合理、审计评价格式化、审计发现问题重要性分析的缺失,直接降低了评价指标量化的可操作性。在评价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时,需要将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但审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凭借专业经验判断,导致审计结论不科学不严谨,可能会削弱审计结果的客观性、增加审计风险,影响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的权威性和可持续发展。

3.2 审计发起方式限制结果运用

目前经济责任审计仍主要采用组织部门委托方式进行,根据审计时间点可以分为任中经济责任审计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但大部分经济责任审计是离任审计,属于事后审计,与干部任用调动过程不同步,审计结果运用滞后现象严重,导致审计结果与运用脱节,降低审计监督作用,影响审计权威性的发挥。

3.3 运用风险大

由于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归入领导干部个人档案,并作为依据直接影响领导干部考核、任免和奖惩,受到干部本人、学校、直接管理部门、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在收集审计证据、进行审计评价、出具审计结果过程中审计风险较大,后果严重。除此之外,《教育部经济责任审计规定》(教财〔2016〕2 号)《教育部直属高校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指南》(教财厅〔2016〕2 号)等文件仅对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运用具有指导意义,具体实施办法需要各高校建立健全自身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的相关制度,审计环境的不同也会导致审计结果运用风险增加。

3.4 审计结果公开力度不足

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公开渠道和范围不明确,也未明确规定审计结果如何被纪检监察部门和组织部门运用及运用结果,审计结果不公开、不透明且随意性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与领导干部任用脱节,不便于被广大群众和社会了解,不利于社会监督力量的形成,限制了审计结果运用的广泛性。

3.5 审计人才队伍有待加强

面对迅速增长的资金和业务量,短时间集中大批量干部离任委托,高校经济责任审计无论从专业知识储备方面还是人员精力方面已经不足以适应当前高校高速发展的趋势,超负荷的工作量导致内审人员接受培训、学习时间缩短,业务素质难以提高,在审计进度、数量的压力下审计质量也难以得到保障。目前高校审计人才资源紧缺,不仅埋下了风险隐患,还直接影响审计结果的运用。

4 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流程改善

与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相比较,国家审计机关已形成成熟和完备的审计结果运用制度及方法体系:向本级审计委员会报告制度、审计工作报告制度、审计结果报告制度、专题报告、审计信息和综合报告制度、审计移送制度、审计结果公告和通报制度。尽管治理结构有所不同,但高校内部审计可以借鉴国家审计机关审计结果运用的科学实践方法,逐步健全经济责任审计情况通报、责任追究、整改落实、结果公告等制度,充分发挥监督之外的咨询职能。

4.1 统一标准,评价过程规范化

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应遵循全面客观准确、权责统一、奖惩分明的原则。在经济责任审计实践中,需要建立统一、操作性强的审计评价指标体系,针对不同经济责任设置相应差异化类别评价指标,做到基本指标与特定指标结合,并以此为契机总结领导干部在履职过程中出现的共性和特性现象及问题,更好地识别审计重点,使审计过程和结果更加科学客观。

4.2 提高质量,降低审计结果运用风险

审计质量和风险并存,高校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降低需要从提高审计独立性、补充审计力量入手,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结果运用的风险。

4.2.1 加强审计独立性,合理制订审计计划

经济责任审计的组织和发起方式严重影响审计独立性,能否全面、客观、公正地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进行评价,直接影响审计质量和审计结果运用的可靠性。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应根据本单位监督需要科学制订审计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审计计划,在审计评价中客观公正地评价被审计对象的业绩和责任,全面看待问题,客观分析原因,不越线、不退缩,防范廉政和审计风险。

4.2.2 加强审计力量建设,建立审计质量监督体系

高质量的审计结果是其运用的前提,审计机构应根据实际业务优化人员结构,加强审计部门自身建设,积极组织内部审计人员参加各类专业能力培训学习和继续教育,鼓励开展科研课题研究和发表论文,更新审计人员专业知识和思维,提高审计人员胜任能力,提升审计服务和保障能力。建立审计质量控制监督体系,将审计质量监督完全覆盖审计准备、计划、实施、出具报告、后续整改和评价全部阶段。

4.2.3 审计前移,建立持续性审计机制

高校经济责任审计不仅注重评价职能,还需要强调发挥任中经济责任审计的预防、监督作用,将离任审计与任中审计结合,倡导以风险为导向,通过大数据分析将审计风险结果加工整理,及时发现前端风险,形成持续性审计机制,调动被审计人员和所在单位配合调查的积极性,保证审计信息沟通的有效性,最大限度提高审计结果利用率,共享审计成果的同时反馈审计结果运用情况。

4.2.4 严肃整改,维护审计工作权威性

审计结果运用的方式包括问题整改、结果开发和信息共享,经济责任审计整改工作成效直接影响审计结果能否得到良好运用。维护审计工作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形成良好的“闭环”管理模式,需要充分运用审计结果,落实后续审计整改工作不做表面文章,强化整改监督,将“短期整改”变为“长期监管”。《教育部经济责任审计整改工作办法》(教财〔2017〕3 号)针对审计整改问题明确了整改责任主体、整改责任内容、整改期限、整改报告内容、跟踪检查情况分析及处理措施等内容,有效确保“审计工作最后一公里”问题得到解决。不断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机制,持续做好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加强对经济责任审计整改工作的跟踪检查,督促被审计单位根据整改通知、审计发现问题清单及时反馈整改情况,逐步消除“屡审屡犯”现象。

4.2.5 宣讲培训,提高红线底线意识

审计部门可以利用自身专业优势,整合内审、外审发现的问题,结合各单位实际情况探讨其内控风险关键点,听取各交流单位对审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对重要岗位相关人员开展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合规管理等方面的培训,促进交流单位强化底线思维,全面树立各层面的红线意识和自我防范意识。

除此之外,高校还需要建立审计工作联动机制,在审计过程中充分与被审计单位沟通,定期召开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实现审计信息共享,实现审计结果“可批示、能落实”,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设性意见,明确审计部门、纪检监察机关、党委组织部、人事处、财务处、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在审计结果运用过程中的主要职责,将揭示问题、规范管理、促进改革相统一。

5 结 语

审计监督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审计结果的运用可以反映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完整性,旨在最大程度挖掘审计结果的内在价值。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运用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想要整合审计资源、突出审计重点、发挥审计效用,实现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闭环管理,需要组织部门、纪检监察部门、审计部门等多部门通力合作,从实际出发,立足校情,科学设计,使得经济责任审计得到长远发展,从源头预防和治理腐败,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

猜你喜欢

审计工作责任干部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会计集中核算制下的内部审计工作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
期望嘱托责任
忠诚 责任 关爱 奉献
干部任免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