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同点读档与莫比乌斯:论时间循环电影的两种叙事架构

2022-08-17陈宇灏

电影文学 2022年13期
关键词:莫比杰西乌斯

陈宇灏

(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上海 200040)

在经典电影的叙事惯例中,线性时间与因果关系是重要原则。但自20世纪90年代非线性叙事的潮流以来,大量电影打破了单向的时间,在时间穿越题材电影中甚至出现了循环往复的时间:1993年,《土拨鼠之日》讲述了一个气象播报员每天醒来都重过小镇庆典日的故事;1995年的《十二只猴子》中,主人公科尔穿越到过去执行任务并在儿时的自己面前牺牲的一幕,构成了全片时间上的蛇咬尾。二者分别开启了循环叙事的两种垂类,后续的电影创作实践在其基础上发展演变出了两套叙事惯例,拟分别称为“同点读档电影”和“莫比乌斯电影”。但不论是观众接受还是在现有研究,往往更侧重此类电影的共性,将其统称为“时间循环电影”“死循环电影”等,而忽视其叙事架构差异导致的种种分歧。通过典型文本对时间循环电影的上述两种垂类加以比较,以热奈特叙事理论分析二者中循环的构建规则,对二者的时间形态、叙事惯例差异进行溯源,最终发掘二者在循环隐喻上的分歧。

一、同点读档:线性区间的重复回溯

热奈特把叙事看作将“故事时间”兑换为“叙事时间”的过程,将二者的三个基本关系概括为“时间顺序”“时距”和“频率”,分别代表事件呈现的顺序、所用的时长和发生的次数,三者在故事时间与叙事时间下的种种不同为“时间畸变”。国内学者李显杰在此基础上强调故事时间是不可逆的,“叙事时间”即影片通过叙事安排所呈现的时间是“时间畸变”的主要承担者。在两类时间循环电影中,同点读档电影正是利用了时间畸变来构建循环。此类电影始于《土拨鼠之日》,此外还有《源代码》《忽然七日》《忌日快乐》《无尽》等。这些影片吸收了电子游戏可以通过“存档”和“读档”回溯特定游戏进度的特点,让主人公被困在同一段时间区间内不断重复相同的经历。

以2017年的韩国电影《一天》为例,影片讲述了外科专家金俊英在亲眼目击女儿遭遇车祸后,不断回到事故发生前试图阻止车祸的故事。影片首先完整顺叙了金俊英在事故当天从11点20分到12点30分的经历:在飞机上醒来,给空姐签名;下飞机后,在机场救下被糖噎住的男孩,接着参加助理安排的记者发布会;约女儿12点见面,经过收费站;在十字路口偶遇车祸现场,发现出租车司机与女乘客当场死亡,而女儿正是被出租车撞的受害者。随后影片开启循环叙事,数次叙述金俊英重新回到11点20分,方才的坐标事件依次重演:空姐请求签名,男孩被糖噎住,记者采访,约定见面,见证车祸。影片以交叉剪辑缩略叙述多轮时间循环,通过坐标事件的重现及细节变化,表现金俊英尝试改变循环:抢过男孩的糖避免他噎住,取消与女儿的约定,疯狂闯收费站,抄近路,打电话给出租车司机告诉他会出车祸……但车祸依旧发生并引发下一轮循环。直到金俊英与救护员李民哲在循环中达成合作,调查出肇事司机江植的儿子在三年前被二人间接害死,最终金俊英在循环中不顾自身安危解救江植,使其放下仇恨,不再制造车祸,才终结了循环。

表1

如表1所示,《一天》中金俊英的循环经历在时序、频率与时距上都经由了时间畸变加以叙述。影片的故事时间是金俊英女儿事故当天的11点20分至12点30分,是线性的时间区间,其间依次发生了数个坐标事件。经过叙事时间的畸变,叙述者在频率上不断重复这一时间区间,使坐标事件不断重现;在时序上,每个区间内依旧遵循线性时间,按原时序叙述各坐标事件,但每一区间的结尾则通过时序倒错,回到区间原点;此外,叙述者还根据叙事节奏对时距进行控制,以交叉剪辑、快接等方式对次要的循环轮次进行概要叙述,省略循环中的非坐标事件,拉伸最后几次循环中的关键事件,避免循环造成赘述,保持叙事节奏跌宕起伏。最终,《一天》通过时间畸变构建了循环,并使其时间形态可以如图1以数个内切圆表征:最内部的圆表示金俊英第一次经历这一时间区间;每次车祸发生后,时间跳跃回11点20分这一原点,产生多重环形;一系列坐标事件如同表盘上的时间刻度,成为时间循环的标志;最外层的环形则表示金俊英通过化解仇恨打破了循环,使时间重归线性。这一多重内切圆图式,可普遍表述同点读档电影的叙事时间,其特点是每一次循环所经历的时间区间本身是线性、单向的,但每次循环结束会跳转到时间原点,直至打破循环。

图1

二、莫比乌斯:叙述层次的上下交叠

热奈特认为叙事讲述的任何事件处于一个故事层,而紧接着产生该故事层中叙述行为所处的故事层,即第一层叙事层引发第二叙事层。玛丽-劳尔·瑞安以计算机堆栈隐喻热奈特所说的故事层次,并提出了“越界叙事”:越界是“跨越层次而不顾边界的抓取动作”,在各故事层次间打开了通道,造成了“奇异的循环”,表现为向上或向下穿过某个等级系统的各层次,却回到了开始的地方。在时间循环电影中,每一轮循环都可看作一个新的叙述层次被推到堆栈顶部:同点读档电影中不同循环间互不干扰,总是一次循环结束之后才开始下一次循环,不产生越界;但在莫比乌斯电影中,叙述者刻意让各循环轮次与上下层产生越界,使来自不同循环轮次的主人公在同一场景中互动,导致不同事件在时序上互为先后,在逻辑上互为因果。这些影片在故事时间上取消了过去与将来的对立,对此一些学者引入了拓扑学概念,将其评价为“在时间上展开的莫比乌斯环”。此类电影滥觞自《十二猴子》,后有《时空罪恶》《黑暗楼层》《前目的地》《降临》《逃离循环》等。

2009年的《恐怖游轮》讲述了单身母亲杰西赴朋友之约出海,遭遇风暴后登上神秘游轮陷入时间循环,在“求生者”“守护者”“终结者”和“重启者”四种状态中交替转化的故事。格雷马斯把叙事作品中的人物按功能分为不同动元,指出一个动元可以由多个扮演者来完成,而单一的扮演者也可以参与到多个动元之中。借用并扩展其“动元”概念,将在《恐怖游轮》中构成循环结构的“求生者”“守护者”“终结者”和“重启者”看作四个动元,将主人公杰西视为这些动元的扮演者,杰西进入循环后所承担的动元经历了如表2所示的转化,同时她也在循环中遇见了与实时的自己扮演不同动元的其他杰西。

表2

根据叙事时序,将摄影机跟随的杰西标记为3号,先于她登船的杰西按进入循环的顺序标为1号和2号,依此类推,可以将3号的经历如下表述:刚上轮船的3号察觉到游轮异常,只求自保,承担起“求生者”动元,并差点撞见躲在船上的2号;同伴接连遇到神秘蒙面杀手袭击后,3号在甲板上抵抗杀手(即当时承担“终结者”动元的1号)并把她打落海中,随后目击一艘游艇载着和自己与同伴一模一样的人向游轮靠近,于是发现船上存在时间循环,为了救下所有同伴,从“求生者”转变为“守护者”,伺机向4号的同伴发出警告时差点被4号发现;3号目击了“求生者”4号杀死了暴露长相的“终结者”2号并把尸体推下海,惊觉蒙面杀手正是未来的自己,其杀人的目的是结束循环,同时又看见新的游艇驶来,于是由“守护者”转化为“终结者”,试图杀死刚上船的5号及其同伴,赶在6号上船前终止循环;3号屠尽5号的同伴后,在与5号搏斗时被扔下海,漂到沙滩上,醒来后回到家发现时间倒流回出海前,于是慌忙开车载儿子离开,却在途中遭遇车祸,失去了儿子,因此3号转化为“重启者”,再次赴约出海,企图借游轮上的循环穿越到车祸前拯救儿子,却在游艇上不慎睡着,失去了关于循环的记忆,醒来后又转化为一无所知的“求生者”。

根据影片叙述的3号杰西经历,可推理出影片所构建的循环的完整结构,可以用图2表征:3号杰西被影片叙述的循环经历,用外部的大环来表示;

图2

而在她之前上船的2号、继她之后上船的4号在片中的循环,则可用内部的小环表示。每个杰西都会交替进入大小循环,二者区分在于杰西承担“终结者”动元时落海的状态:大循环中“终结者”活着被击落下船,因此能漂到海滩上并回家,主动再次出海,继而进入小循环;小循环中“终结者”为骗取同伴信任而摘下面罩,过早将身份暴露,因此被“求生者”直接杀死再抛入海中,不再经历游轮外的环节,而是直接重生在游艇上,转入大循环。影片巧妙利用电影的“内视觉聚焦”,以杰西眼中游轮驶来的方向区分大小循环:当游轮从左边驶来时,杰西即将进入的是小循环;当游轮从右边驶来时,杰西即将进入的是大循环。大小循环交替并产生越界,以游轮出现为黏结点,形成如莫比乌斯环般的时间形态,看似是双环,实则构成封闭的循环结构,不留出口。

由此可见,不同于同点读档电影利用叙事时间的畸变来构建循环叙事,对同一线性时间区间进行反复回溯,莫比乌斯电影利用叙述层次来构建循环叙事,通过越界叙事使不同循环轮次交叠,最终在故事时间上呈现了无始无终的环形时间。

三、循环隐喻:因果相扣与徒劳反抗

不论是同点读档电影还是莫比乌斯电影,都体现了时间的周而复始,淡化了绝对与停止,使电影时空变成了“心灵周而复始”的载体。但同时,二者循环构建与时间形态的差异,又使其叙事惯例产生了看似相似实则不同的微妙分歧。比照计算机程序语言,同点读档电影所构建的是可结束的do-while循环语句,因此其叙述的循环是可数的,且有着确切的起点和终点。此类影片往往叙述主人公从看似混乱的时空中找到因果、改善自己的过程,每一次循环积累的经验都化为步长,使主人公这一变量最终在最后一轮循环中,达到跳出循环的临界值。而莫比乌斯电影构建的是死循环语句,其叙述的循环是不可数且无始无终的,环形时间上任意一点都可被视作起点或终点。此类影片中主人公人物的行动适用“诺维科夫自洽性原则”,他们为打破循环不断在不同动元间转化,却反而维持了循环条件,使循环程序无法终止,企图避免的悲剧结局不断重演。最终,两类电影中前者凸显了循环条件的重要性,后者强调了循环的永存性;前者通过停滞时间来重新唤醒人们对因果的认知,后者则彻底否定了前因后果的线性逻辑,使其所呈现的循环隐喻产生了迥异的差别。

(一)报应与庸常

在同点读档电影中,主人公在循环中的行为与状态不断逼近打破循环的临界点。这些影片通过对于同一时间区间的不断回溯,使得人性中的罪恶与邪念铺展开来,迫使主人公为了逃离循环而从恶果中追述原因;同时,生活中琐碎、平凡的小事也被循环凸显出来,从而重新唤醒主人公对本已习以为常的日常生活的感知,使其重现审视自己的生活态度,形成心境的转变。因此,同点读档电影中循环往往同时隐喻着因果报应与日复一日的庸常生活。

体现在叙事惯例上,同点读档电影往往着重叙述罪恶在循环中的延续,让主人公追溯其最初的成因,通过忏悔等行为化解恶因,从而阻止恶果发生,张扬了因果观念。以《一天》为例,通过时间的循环,影片反复呈现着江植制造车祸这一犯罪行为;而江植的犯罪动机是为了向导致三年前自己车祸昏迷、儿子被窃取心脏的罪人进行复仇;江植的复仇又使李民哲从救死扶伤的救护员变成了为保护妻子不惜持刀杀人的罪犯,可谓是“冤冤相报何时了”。在循环中延续的因果,体现了佛教中“因果报应”的观念:“因”也称因缘,“果”也称果报;任何思想和行为都必然导致相应的后果,因未得果之时,不会自行消失,不做一定之业因,不会得到相应之结果。金俊英曾经犯下罪孽而逃脱了法律的制裁,但惩罚却以循环的形式降临在他无辜的女儿身上,因此只有当他主动承担罪责、诚心忏悔并使江植放下仇恨,才能阻止车祸、打破时间循环。

同时,这些影片通过反复叙述一系列琐碎的小事,凸显主人公在循环中性格与心境的改善。《一天》中金俊英第一次在机场遇见男孩,看见他被糖噎住后出于医生的职责救了他;在而后的循环中再次遇见男孩,金俊英则径直抢走了他手上的糖果,以节省时间救女儿;在影片结尾仇恨消融后再遇男孩,金俊英则是温柔地用巧克力换走了会令他噎住的棒棒糖,从电视上风光无限的知名医生,蜕变为真正关心他人的医者。在《忽然七日》中,萨曼莎为了融入校园小团体,对朋友的校园霸凌行为视而不见,甚至成为帮凶;直到陷入循环,萨曼莎才在日常小事的不断重复中感受到了被自己忽视的妹妹、母亲、童年玩伴的陪伴,在与他们日复一日的相处中唤醒了爱人的能力,恍然发觉自己此前的冷漠、麻木,因而对被霸凌的朱丽叶产生歉疚,变回了儿时那个善良、真诚的自己。因果报应与庸常生活在循环中相辅相成,使主人公在不断的自我审视下幡然醒悟,最终解开造成循环的症结,迈开凝滞的步伐,重新拥抱人生。

(二)轮回与反抗

莫比乌斯电影中的循环为无休止的死循环,线性时间与因果逻辑彻底被粉碎,主人公不管做出什么行动,都无法和同点读档电影的主人公一样改变循环,反而会维持循环,其行动的主观目的与客观结果相悖。因此,在莫比乌斯电影中,循环成为西西弗斯式命运轮回的隐喻:西西弗斯是希腊神话中的人物,因愚弄众神而被判以永罚,不断把一块巨石推到陡峭的高山上,然后眼睁睁地任巨石滚落,再回到山脚继续推动巨石,永远机械地重复着这一毫无意义的动作;加缪将西西弗斯看作一位“荒诞的英雄”,认为人在认识到处境的荒诞后不能屈服,而是要寻找一种方式重建生命的意义,以“意义”抵抗“无意义”。莫比乌斯电影将主人公呈现为加缪所说的“西西弗斯式英雄”,让观众随着人物担心能否打破无休止的死循环,并在获得否定的答案后依旧坚持反抗的意义。

例如《恐怖游轮》中,循环内意愿、行为和结果间失去了逻辑联系,杰西在不可撼动的命运面前不断尝试改变却只能重蹈覆辙:“求生者”将“终结者”打落海中,不但没有获得安全,反而使目击了这一幕的“守护者”摸清了循环规律,继承了“终结者”身份,变为残酷的蒙面杀手;“守护者”目睹过同伴遇袭死亡,因此焦急地提醒新上船的同伴,却误把同伴推到钉子上致其重伤,失去了同伴的信任;“终结者”为结束循环而犯下杀业,但她注定不能完成屠杀,反而会被“求生者”推落海中;回家后的杰西发现了自己曾经对孩子的忽视,反而在慌忙中发生车祸导致了儿子的死亡,最终变为“重启者”,再次踏上无望的循环之旅。都以救赎为主题,与《一天》中金俊英不断逼近真相的上升状态与成功解救女儿的圆满结局比,杰西在循环中始终在失忆与清醒间摇摆,注定无法如愿地拯救孩子。然而,杰西依旧在车祸后义无反顾地决定再次出海,在无限的轮回中成为时间的囚徒,这正是因为只有在循环中她才能再次见到孩子,即使自己无法改变他夭折的结局。

与杰西相似的是《前目的地》的主人公简:孤僻的少女简因神秘的男性恋人而尝到爱情的甜蜜,却又被他抛弃而失去了生活的意义;但在她变性为男人并穿越回过去后,又义无反顾地爱上了过去的自己,即使知道自己将来只能离开她;作为时空劳工局的特工简奉命进行时间穿越以阻止恐怖分子“炸弹客”袭击城市,却发现“炸弹客”正是未来的自己,但他依旧执行了任务。循环永存,结局早已尘埃落定,主人公的一切行动都是徒劳,且他们在循环中对自身的荒诞处境逐渐建立了清醒的认知;但他们依旧如同永不磨损的齿轮般在循环中转动着,试图在过程而非结局上建立生命的意义,将循环从一种惩罚转变为自身反抗命运的方式。

结 语

综上所述,同点读档电影与莫比乌斯电影虽然都为时间循环电影,但却有着诸多差异。同点读档电影将特定时间区间的故事通过时间畸变重构为循环,每次循环内部的时间依旧呈线性,仅在循环结束时逆向倒转;莫比乌斯电影则通过不同叙述层的越界叙事来构建循环,完全否定了线性时间。因此,同点读档电影所构建的循环条件是可以被打破的,而莫比乌斯电影所构建的是无休止的死循环。叙事架构之异,最终导致二者循环隐喻的不同:同点读档电影中循环隐喻着因果报应与庸常生活,主人公在由果溯因、化解罪恶的过程中呈现出螺旋上升的姿态;莫比乌斯电影中循环隐喻着西西弗斯式的命运轮回,主人公在认识到自己荒诞处境之后依旧坚守反抗意识。二者的差异没有对错和优劣之分,而只是从不同的时间观和因果观来审视人生,让观众在时空停滞的梦境中得以镜鉴。

猜你喜欢

莫比杰西乌斯
一条被熊贿赂的狗
莫比乌斯摄影基地
神奇的“莫比鸟斯带”
会交朋友的杰西
巴黎再续前缘
希腊情浓时
米开朗基罗和教皇尤得乌斯二世(连载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