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阶段护理模式在黄褐斑患者1064 nm Nd:YAG激光术后的应用效果

2022-08-17李晓霞陈立明刘斯雅王依依谭淑涓

医学美学美容 2022年6期
关键词:黑度色斑黄褐斑

李晓霞,陈立明,刘斯雅,王依依,胡 薇,谭淑涓

(珠海市慢性病防治中心医学美容科,广东 珠海 519000)

黄褐斑(chloasma)指的是面部对称的不规则色斑,颜色由浅黄色至深黄色不等,发病主要与紫外线、内分泌紊乱、遗传等相关。1064 nm Nd:YAG激光是目前治疗黄褐斑的常用手段,能够直接作用于患者的皮肤胶原层,抑制络氨酸酶的活性,促进黑色素颗粒分泌和排出,促使弹力纤维和胶原纤维发生分离后重塑,对皮肤损害程度较低,且激光治疗具有起效快、疗程短等优势。但是激光治疗也会对患者的皮肤结构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治疗后如果缺少专业护理,不仅会影响疗效,同时可能会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因此,优质的术后护理对于促进受损肌肤修复再生、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术后不良反应具有重要意义。分阶段护理模式通过在激光术后不同时间段给予患者适时的护理内容,依据患者受损皮肤的不同状态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可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促进康复。基于此,本研究结合2020年1月-10月我院收治的33例黄褐斑患者临床资料,探讨对黄褐斑患者1064 nm Nd:YAG激光术后实施分阶段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10月珠海市慢性病防治中心医学美容科收治的33例黄褐斑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患者年龄18~60岁;②均符合面部黄褐斑的诊断标准;③均接受1064 nm Nd:YAG激光治疗,共接受3次激光治疗,每次间隔1个月。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心血管疾病、风湿免疫性疾病病、凝血障碍等疾病;②半年内接受过激光或强脉冲光治疗者;②3个月内服用或外用维C、维甲酸等药物治疗者;④妊娠或哺乳期妇女。研究对象均为女性,年龄28~52岁,平均年龄(38.91±3.25)岁;病程0.2~13年,平均病程(5.72±0.38)年。本研究所有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术后分阶段护理

1.2.1 术后即刻护理 激光术后禁用热水清洗面部,立即用面巾包裹冰块对创伤皮肤进行冷敷,时间至少20 min,切勿使用冰块直接接触皮肤,以免造成皮肤冻伤。告知患者术后皮肤出现烧灼感、水肿,甚至散在点状出血等属于正常现象,消除其因缺乏相关知识教育导致的焦虑等负面情绪;指导患者用胶原贴敷料进行湿敷,辅以急性冷喷,以减轻局部皮肤痛感和水肿程度;如肿胀、渗出较为严重,可采用硼酸溶液进行局部湿敷。

1.2.2 面部清洁护理 告知患者激光术后3 d~1周内禁止使用任何护肤品和化妆品,此时皮肤敏感性较高,勿用热水清洗皮肤,建议患者减少洗脸次数。湿性环境有助于促进创面愈合,可建议采用重组牛生长因子凝胶局部外用涂抹,从而促进创面肉芽组织生长。

1.2.3 抗感染护理 激光术后部分患者局部皮肤可能出现点状出血,为防止皮肤感染,应指导患者在术后1周内进行预防感染护理,以及感染风险的评估,指导患者观察创面皮损有无破溃,可选择生理盐水进行湿敷,或采用抗生素软膏适量涂抹患处皮肤,严重时可在医师指导下进行口服抗生素治疗。

1.2.4 皮肤再生和修复护理 激光治疗会导致患者治疗的局部皮肤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原有的皮脂膜、角质层、水通道蛋白等结构会遭到损害,而一般术后2~3个月是受损皮肤再生和修复的阶段,此时应指导患者进行保湿和促修复护理,可建议患者选择神经酰胺类乳液、维生素E乳膏等进行皮肤护理,能够有效保湿,防止皮肤干燥,增加皮肤角质层的含水量,促进皮肤屏障的修复。

1.2.5 色素改变护理 色素沉着易发生在皮肤颜色较深的患者中,但大多数患者临床表现并不明显,在术后3个月内可逐渐消退。为了预防激光术后局部皮肤遗留色素甚至瘢痕,术后必须进行长期严格防晒:选择安全系数高且防晒强度高的防晒用品是重要护理措施之一,应指导患者选择UVB防晒指数在30以上、UVA防护系数在++以上的防晒剂;此外,避免外出时太阳直晒,需佩戴防晒帽、穿长袖长裤或防晒衣,采用太阳伞遮阳,同时注意避免在中午阳光照射最强烈的时段外出暴露。存在色素沉着者也可在医师指导下选择外用氨甲环酸精华、左旋维生素C精华液阻断和代谢黑色素,预防色沉;严重者需口服抑制黑色素形成的药物进行治疗。

1.2.6 饮食护理 受损皮肤需要通过饮食摄入营养成分来进行修复,包括蛋白质、维生素、脂肪等各种必需营养成分,术后应指导患者长期进行饮食调整,多进食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C的食物和水果以促进沉积色素减退;多进食富含铁、锌等微量元素的鱼、肉、豆制品类食物以促进皮肤再塑;避免进食含有铜、叶酸、B族维生素等促进色素生成的食物;避免食用无花果等光敏感性食物;戒烟酒,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皮损点相对黑度、黄褐斑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MASI)评分、护理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

1.3.1 皮损点相对黑度 每次干预后均需评估患者皮损点相对黑度,采用皮肤黑色素和血红素测试仪测定,选择5个固定皮损检测点以及邻近正常皮肤,皮损点相对黑度=固定皮损检测点黑度-邻近正常皮肤黑度,最终结果为5组检测点的平均值。

1.3.2 黄褐斑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MASI)评分 面部划分系数:色斑位于额区、左侧颊区、右侧颊区时,面部划分系数为0.3;下颌区的面部划分系数为0.1;色斑严重程度:评分为0~4分,分值越高表明越严重;色素分布一致性:评分为0~4分,分值越高表明色素分布密度更高;皮损面积为0~6分,分值越高表明皮损面积越大。MASI评分 =(色斑严重程度评分+色素分布一致性评分)×皮损面积评分×面部划分系数。

1.3.3 护理效果 治愈:治疗周期结束后肉眼可观察到患者的面部色斑颜色基本消失,色斑面积减少≥90%;显效:治疗周期结束后肉眼可观察到患者的面部色斑颜色明显变淡,颜色接近于正常肤色,色斑面积减少60%~90%;有效:治疗周期结束后肉眼可观察到患者的面部色斑颜色变淡,色斑面积减少30%~60%;无效:治疗周期结束后肉眼可观察到患者的面部色斑颜色无明显变化,且色斑面积减少<30%。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总例数×100%。

1.3.4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观察并记录患者出现皮肤红斑、肿胀、紫癜情况。

1.3.5 护理满意度 由患者填写我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评估,满分为100分,>90分为非常满意,75~90分为满意,60~74分为一般,<60分为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皮损点相对黑度变化 随着干预次数的增加,患者皮损点相对黑度值呈逐渐下降趋势(F=5.331,P<0.05),见表1和图1。

表1 皮损点相对黑度变化

图1 皮损点相对黑度变化趋势图

2.2 MASI评分变化 33例患者干预后MASI评分为(3.54±2.17)分,低于干预前的(10.35±3.11)分(t=10.316,P<0.05)。

2.3 护理效果 33例患者中治愈18例(54.55%),显效9例(27.27%),有效6例(18.18%),总有效率为81.82%。

2.4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治疗后部分患者出现了轻度红斑,均无肿胀,约1~3 h可自行消退;1例患者出现细小紫癜,无需特殊处理,2~4 h后自然消退;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2.5 护理满意度 33例患者中非常满意21例(63.64%),满意11例(33.33%),一般1例(3.03%),护理总满意度为96.97%。

3 讨论

黄褐斑属于皮肤色素增生性疾病,其特点为皮损局部黑素细胞活性增加,疾病呈慢性发展过程。相关临床实践表明,外用药物不仅疗效较差,且不良反应较多。随着选择性光热作用理论的发现,激光逐步应用于色素增生性皮肤病的治疗中,其中1064 nm Nd:YAG激光术在黄褐斑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有研究显示,激光产生的机械和强电场能够击碎皮肤色素细胞,促进色素的排出,从而达到淡化色斑的作用。尽管激光治疗能够将高能量精准地作用于局部皮肤,有效改善患者的面部色素沉着及相关皮肤疾病,但仍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局部组织造成损害,故加强激光术后创面的护理干预十分重要。部分研究者指出,激光术后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显著增加治疗效果。目前,激光术后的常规护理内容多强调防晒护理和抗感染护理,但护理时机并不突出,导致护理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本研究对我院行1064 nm Nd:YAG激光术的33例黄褐斑患者实施术后分阶段护理,基于患者术后受损皮肤的不同状态给予相应护理措施,使皮肤修复与护理干预得以同步,观察其应用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加,患者的皮损点相对黑度值呈逐渐下降趋势(P<0.05);干预后患者的MASI评分为(3.54±2.17)分,低于干预前的(10.35±3.11)分(P<0.05),可见在1064 nm Nd:YAG激光术后给予分阶段护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减少色素沉积,促进皮损处恢复再生。分析认为,分阶段护理通过在激光术后不同时间段给予患者适时的护理内容,包括术后即刻护理、术后3 d~1周的面部清洁护理、术后1周内的抗感染护理、术后2~3个月的皮肤再生和修复护理以及色素改变护理、术后长期饮食护理等内容,针对受损皮肤不同状态给予该阶段相应的护理措施,能够针对性解决患者面临的护理问题,从而取得良好效果。此外,33例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为81.82%,总满意度为96.97%,可见术后阶段性护理效果确切,获得了患者的广泛认可。分析认为,该护理模式通过适时的健康宣教和心理护理,改善了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了患者的疾病认知和自我护理能力,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治疗,提高了护理效果;同时,护理过程中根据患者皮肤情况指导其进行正确处理,护患共同参与制定护理措施,有助于建立良性的护患关系,也提高了护理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既往研究显示,我国激光治疗该类疾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在10%左右;而本研究中仅有1例患者出现细小紫癜,后自然消退,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表明术后分阶段性护理模式有利于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综上所述,分阶段护理模式在黄褐斑患者1064 nm Nd:YAG激光术后的应用效果确切,可减少色素沉积,护理满意度高,安全性较高。

猜你喜欢

黑度色斑黄褐斑
底片黑度对射线检测灵敏度的影响探究
中药方剂在治疗黄褐斑中的应用
小径管射线底片黑度合格率低的原因分析及改进
82例女性黄褐斑的疗效观察
巧手饰色斑
脸上色斑暴露健康隐患
图像法快速测量色斑直径和雨滴直径
光子嫩肤在黄褐斑中的应用
针灸配合中药治疗黄褐斑65例
色斑,脸上的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