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高校学业考评制度在教务管理系统中的实现策略研究

2022-07-29尹慧慧杨梓桐李琳琳李晓欢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2年7期
关键词:教务管理系统应用型

尹慧慧,杨梓桐,李琳琳,李晓欢

(哈尔滨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6)

应用型本科人才的输送推进了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很多高校近年来纷纷在教育教学改革的探索中注重实践环境的强化。应用型本科高校是对新型本科教育和新层次高职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模式的探索,为保障地方应用型人才供给提供支持。

一、应用型高校考评制度的制定

考评制度即针对学生学业的考核方式所制定的制度性文件,高校的考评制度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效果和学习目的。

学业考评,即对学生的学业进行考试和评价。衡量一门课程的学习效果,判断学生的学习水平、能力离不开“考”和“评”。中国自古就有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从古代的科举考试到现代社会的高考,都离不开“考”与“评”。考评制度的制定,渗透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是评价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措施。通过考试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能力的掌握和储备,通过严格的纪律约束,生成公平、公正的考评结果。

学业考评制度的构成比较多元化,高校的考评记录方式主要是以平时成绩、期末成绩主为,部分课程加入了实验、实践环节的成绩组合,最后生成最终成绩,对学生的整体学业考核主要是通过毕业设计和答辩。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考评制度主要是为了培养应用型人才而制定,应着重针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社会输送符合地方建设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目前应用型本科高校考评制度的方式大多包括平时出勤、期中考试、实验成绩、实践成绩、期末成绩、网上授课成绩等方式。最终的成绩认定大多数为五级制(不及格、及格、中等、良好、优秀)、两档制(合格、不合格)、百分制。目前的学业考评制度普遍只注重结果考评,不注重过程考评。但随着近年来教育部对过程性考核的重视,对应用型高校教学改革也提出了新的思路,注重知识内涵学习,产教结合,淡化考试结果,是目前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

二、目前国内教务管理系统的品牌及应用情况

目前中国的高等院校所使用的教务管理系统品牌多样,功能也不近相同。软件大多数是社会的软件公司经过长期的学校调研,由公司的研发团队编程打包售卖,再经过学校招标采购引入。之后由研发团队根据各个学校的教学需求,不断的更新改进,最后形成符合学校需要的教务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的研发模块大致相同,但根据学校的个性化需求,每个学校的应用程序也有相应的区别。教务管理系统目前的品牌主要有杭州正方、湖南青果、湖南强智、北京清元优软、长春凌展、上海智隆、北京盈科、大连乾豪、上海树维、江苏金智、超星等。排在市场前列的是杭州正方、湖南青果、湖南强智等老品牌教务管理系统软件,占据了所有高校的半数以上。

教务管理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多功能的庞大数据平台,由于数据的错综复杂,这就需要软件开发公司必须要有足够成熟的研发能力和足够细致的实施经验。考察教务管理系统的好坏,除了依据研发技术的团队实力还要看公司的规模以及市场的售后保障服务,这其中,对教务管理系统的市场占有率的考察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市场占有率越大的公司,由于分担的高校用户多,所解决的问题就会更加全面,软件也会更加完善。另外公司的经济实力、售后保障、研发团队一定要规范且具有规模,一个具有充分实力的教务管理系统公司能够对教务管理系统的可延续性、稳定性、创新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市场上十几款教务管理系统软件中,针对应用型高校考评模块的只有两家,占比不足百分之二十;对实现过程管理模块的功能还十分欠缺,几乎不能够满足高校的应用需求。

三、应用型本科高校学业考评制度需求下教务管理系统功能模块的改进

自网络信息化在二十世纪高等学府教学中普遍应用以来,教务管理系统在高校已经使用了数十年之久。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提高,教务管理系统的开发环境也逐步升级。随着教育部对学生的学业考评不断改革与创新,针对学生过程化考评的软件应用,在各大教务管理系统中都十分欠缺,软件适应学校过程考评的应用开发速度十分缓慢,也不具有统一性,针对应用型高校本科生的过程考评模块范围及功能也不尽人意。下面就符合应用型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过程考核模块研究提出几点思路:

1.开发适应应用型高校本科生多元化考评记录模块的软件需求

目前国内高校的教务管理系统在学生考评方面的应用主要分以下两个方面:

(1)考试模块方面:考试成绩的分块。目前,在主流教务管理系统的子系统模块中考试系统是基本必备模块,主要承担着考试安排、考场查询等事务性工作,缺少集成的在线考试和阅卷模块,不能将教学工作的考核部分流水线化,缺少多元化考试方式的记录模块,存在功能模块不完善等问题。

(2)考评模块方面:成绩的记录方式。多元化考评记录模块:目前的大部分学校的成绩管理都实行了学分制管理,课程的成绩分为若干个原始成绩,原始成绩再经过分步核算生成了最后的综合成绩,综合成绩再经过公式换算生成带有学分绩点的有效成绩。成绩的记录方式过于单一化,不能有效适应不断创新的教学改革。

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教务管理系统中的考评模块需要与考评制度的改革相呼应,随着考评制度的变化而与时俱进,开发多元化考评记录模块,让考评方式更加丰富、合理。随着现代教育技术不断的融入教学工作中,很多课程的学习方式正在向多元化发展,课程的教授方式不再是过去单一的理论讲授了,多样化授课方式比如实验、实践、口语、上机、设计、答辩、讨论、竞赛、创新项目、网上自主学习……随着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各个课程的多个成绩记录方式都需要有效地与教务管理系统的考评模块进行对接。开发具有多功能模块相结合的成绩录入模块,让教师能够很方便的将各个成绩进行记录,最后再生成最终的成绩(如图1)。与此同时,符合应用型高校的教务管理系统就要在这方面加大研发力度,开发适合于教学活动的应用模块,特别是考察学生动手能力的考评模块。由于其区别于以往的主观题、客观题等考评机制,如何利用现代化的网络手段进行有针对性的、有效的、公平的评判算法是目前教务管理系统需要重点开发的模块。

图1 多元化考评记录模块模型图

2.适应应用型高校本科生学业过程考评的软件需求

与研究型本科高校比较而言,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本科生更应该注重过程性考核,加强课程学习的过程化管理,因此如何将过程考核模块化、系统化是研发符合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务管理系统的最新思路。对于课程学习过程的考核,近些年也都在不断的创新改革,特别是过程考核的方式正在不断的改革与创新。

(1)时间线考评。以往的考试环节以期中考试、期末考试为普遍存在的考试形式,这种方式有很多弊端,仅客观强调考试的重要性,容易造成学生的突击学习行为,很多学生平时不用功学习,考试时临时抱佛脚,也让很多学生产生了投机取巧的作弊行为。近年来很多高校将学习的教学时间分块化,根据时间线将教学时间平均分为了若干个时间块,然后对每块学习效果进行考评,最后累加所有时间的分数得出课程的最终得分。例如周分制,即按教学周将课程的分数平均,最后累计所有教学周的分数得出最后的课程分数即为本门课程的最后分数,同理可以划分为月分制、季分制。这样做的好处在于避免了学生的突击学习行为让学习不再是期末几天的事,树立以考促学的管理导向,淡化了期末考试的重要性,改善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现有的教务管理系统大多数都是以终结性考评为研发思路,实现这样的点式记录过于繁琐,也给教师增添了很大的工作负担和压力。所以开发出能够点式记录成绩的功能是实现教务管理系统的时间线考评的重要思路。

(2)知识点考评。传统的课程考核主要通过最后的考试针对不同的知识点进行考评,对知识的覆盖面不够全面,也不能有效体现出学生对知识的全面掌握。一门课程的理解存在若干个知识点,依据教学大纲可以根据知识点的分类进行考评,也可以根据课程的章节划分为章节考评,由任课教师将所有的知识点录入教务管理系统进行考评,或者针对各个知识点的考评由教务管理系统进行记录。这样能够使学生对课程的结构性更加充满立体感,知识的覆盖面更加全面。目前流行的章节测试也是这个道理。教务系统对于章节、知识点的考评记录方式还不够完善,应该以知识考评为切入点,将知识点的分值占比权限划分给讲授课程的教师,在系统中设置每个知识点的分值占比,从而让学生主动学习,各个突破,最终形成了本门课程的最后分数。

(3)角色评价。按照传统的教学考评思维,成绩是学生学习某一门课程的最终评判结论,代表了本门课程的学习效果,这个最终的成绩往往只是此课程的授课教师给出。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很多课程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性,单独某一位教师的评判往往并不能代表学生本门课程的整体学习效果,这就需要多角色的成绩综合评判。例如,企业技能类课程需要由本校教师和企业讲师共同给出课程的考评成绩;实验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验数据给出相应的实验评价;社会生产实践的成绩需要由生产企业出具;学生的同班同学可以给出一定的参考合作分数;学生的家长可以参与到学生的课程评价中去,等等。这些不同角色的互评成绩目前只是各自给出,有的核算到综合成绩里,有的只是未能有效融入整体的课程考评模块中去。这些角色模块可以适当的根据需求加入到教务管理系统的考评模块中去,通过教务管理系统整合所有角色的成绩,最终生成课程的最后得分。这样能够避免成绩的主观随意性,也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使课程的评价群体更加丰富,实现以评促学的良好效果(见图2)。

图2 多角色成绩记录模块模型图

(4)细节考评。针对加强对应用型高校本科生学习行为的管理,大部分教务管理系统还没有加入学习过程的监控管理,对在学习中存在的行为细节没有完善的记录模块。比如,缺少对学生的讨论、出勤、作业提交、问题答疑、创新能力、课外练习等细节行为的记录。完善的学习细节记录,可以对教学管理工作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能够促使学生规范自我学习行为,明确学习动机。应用型高校的教学过程偏重于对学生的过程管理,知识点比较零散化、多元化,学生的课程内容比较趋近于生产实践,与社会劳动技能紧密相关,学生需要多动手,多实践。针对这种应用大于理论的学习过程,对学生学习行为的细节管理就特别重要,研发相应的教务管理系统模块,记录学生学习细节的行为,让所有细节能够有据可查,分散得分,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评判学生整个课程的学习效果也十分客观合理。

四、结语

过程考评是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改革方向,让教务管理系统通过创新的考评手段实现成绩的记录是软件开发商及学校教学管理者的共同目标。好的教务管理系统有利于促进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育的现代化。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考评需要区别于研究型本科高校,要更加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考核,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考评,运用多元化考试手段,培养出适合地方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教务管理系统的相关应用模块,应充分考虑应用型高校本科生的学习方式、培养模式,对市场做出充分考研,跟进学校管理措施的步伐,研发并应用适合于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考评模块,更好地促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猜你喜欢

教务管理系统应用型
基于James的院内邮件管理系统的实现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教务排课对高等院校教学运行的作用分析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浅析新时期高校教务管理工作创新探讨
基于LED联动显示的违停管理系统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海盾压载水管理系统
浅谈新形势下高校教务管理人员的素质与培养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