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摊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2-07-29李菊娣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2年7期
关键词:摊贩经营经济

李菊娣

(安徽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0)

长期以来,地摊经济作为一种城市边缘经济,一直伴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是我国商品市场的重要补充部分,带动了社会就业,增添了城市活力。但由于地摊经济带来的脏乱差等一系列负面影响,其发展一直备受打击,饱受争议。然而,在2020年疫情导致经济下行的背景下,政府松绑解禁地摊,地摊经济迎来了复苏并迅速火热,有力地缓解了疫情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巨大冲击,各地放开地摊经济、农贸市场,当时至少促进了五千万人就业。[1]李克强总理因此而称地摊经济是“中国的生机”。疫情下,地摊经济得以合法化,并重新走进大众视野,为其未来的发展获得了新的机遇。

一、地摊经济的发展现状

1.地摊经营方式

根据当前地摊经营场所可将地摊经济分为固定摊贩和流动摊贩两种经营方式。

(1)固定摊贩。固定摊贩一般租有固定经营摊位,摊位多处于城市区域核心繁华地段,经营模式相对稳定,便于管理。相比于门店生意,这种方式经营不用缴税,也不用固定门面,经营成本相对较低。按售卖商品不同,固定摊贩可分为销售百货的杂货市场和主营食物的夜市,通常是下岗或兼业群体的首选替代职业。

(2)流动摊贩。流动摊贩无固定经营场所,一般使用“可载货三轮车+可拆卸伞篷”,在人流量较大的区域经营,如马路两边、居民小区门口、购物中心地带、公园、地铁口、车站、旅游景区等,简陋的经营场所更为灵活便捷,可以随时改变摊位追逐人流与商机。

由于地摊经营场所大多在城市交通便利和人流量大的地带,加上地摊经营者自我规范意识不强,地摊经营带来的交通堵塞及垃圾污染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城市面貌,给城市治理带来难度。一些城市虽然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法规对摊点进行多方位管理,但由于宣传不到位,加之管理者在实施时力度不足,使得地摊经济随意性较强,很难形成规范性发展。

2.地摊经营者

我国地摊经营者的来源主要有三种:一是代际传承者。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部分以务农、摆摊为生的低收入人群被动成为城市新市民,其子女一般也会继承父辈的谋生职业和技能,成为地摊经营者的主要来源之一。二是中年失业者。原本具有稳定工作及收入的中年受雇者,由于社会经济不景气、企业经营困难以及就业形势严峻导致失业,但其年龄劣势,且缺乏新技能,为了谋生不得已走上摆地摊的路径。三是正式工作收入微薄者。在工资水平较低的地区,正式工作收入不足以满足生活全部开支,需要以副业挣钱来贴补家用。

地摊经济作为城市底层弱势群体解决生计问题的重要方式,在面对地摊经济与城市文明发展之间的矛盾时,管理者既不能不管束,也不忍采取过激的管制断其谋生之路。因而,近些年对于地摊经济的管理一直都是你追我赶的场景,陷入了“猫捉老鼠”的管理怪圈。

3.地摊经济经营的主要产品

目前,我国地摊最热商品种类为日用百货小商品、玩具、纪念品、手机贴膜、个护家清、小吃早点、水果等实体产品。[2]同时,对于服务于地摊经济中商品流通的物流运输以及小型车辆等都是地摊经济发展下的受益领域。其中越来越多中国制造的产物流入地摊,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生生活及制造业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从而驱动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二、地摊经济存在的必要性

每个城市都有地摊经济,因其门槛低、成本少且机动灵活,在促就业、保民生上有着天然优势,使得地摊经济的长期存在具有了历史必然性,但更重要的是其也产生了一系列重要的社会、经济和文化效益。

1.增加基层就业岗位,缓解城市就业压力

地摊经济吸纳了庞大的基层就业人口,直接、高效促进就业,使城市就业压力得到缓解。近年来政府每次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地摊经营时,都会带动城市人口就业,降低失业率。2017年,国务院发布的《无证无照经营查处办法》指出:在依法情况下没有办理工商登记从事经营的摊贩,不属于无证无照经营。此后,2017年至2019年间,城镇登记失业率从3.9%下降为3.6%。据国家统计局发布,受2020年疫情影响,4月份全国城镇失业率高达6.0%,为近年高峰。①为保就业、促经济,开放地摊经济成为重要举措,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强化稳就业举措的实施意见》中提出要“合理设定无固定经营场所摊贩管理模式,预留自由市场、摊点群等经营网点”。2020年,中央文明办规定不再将流动摊贩、占道经营和路边市场列为当年文明城市考核内容。2020年末,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降为4.2%。

表1 近5年全国城镇人口登记失业率

2.便利居民生活

地摊经济的长期存在,反映了百姓生活一定程度上对其的依存性。由于地摊服务灵活多样,方便了市民生活,对于那些小区附近没有大型商场超市的居民,下班途中便可顺道购置日常生活物品,可谓省时省力。同时,随着市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市场监管力度的加大以及互联网进货渠道的便利,地摊售卖的商品也越来越优质,不再是以往的“地摊货”,深受基层百姓的青睐。

3.带动城市经济,稳定社会发展

低收入或者失业人群会导致社会的动荡和不安等,所以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降低失业率关乎我国社会发展及民生工程。尤其近年来疫情反复,国民经济整体不景气,很多中小企业经营风险加大甚至倒闭,失业人员增加,底层民众很多待业居家,增加了社会的不稳定性。所以支持鼓励地摊经济,对带动城市经济复苏、稳定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4.街头烟火丰富了城市文化

地摊经济历经长期发展,为城市沉淀了深厚独特的街头文化,诞生出大量特殊的商品制作传统工艺,有些家族代代相传的技艺精湛,如:糖人、烫画、竹编等传统技艺,是街头文化元素的体现,构筑了社会底层大众文化的底蕴,所以其存在的意义已经超越技艺本身。地摊也蕴含着城市的味道,甚至是中国味道的重要输出口,有很多城市街头小吃成为网红打卡地。南腔北调的吆喝声、天南地北的美食等,刻画着独特的人间烟火,丰富了城市文化内涵。

三、地摊经济存在的问题

地摊经济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是不言而喻的,但若管理不当极易引发环境卫生、食品安全以及社会治安等各种难题。如:摊贩经营乱扔垃圾,街道易脏乱,引起严重的卫生问题,且占道经营,引起交通堵塞,影响城市整体秩序;地摊经营产品层次不齐,加上缺乏市场管理部门监管,易出现以次充好、假冒伪劣、缺斤少两等行为;不用支付门店租金及水电费等经营成本,对实体店面生意形成冲击,可能会损害实体店利益;由于无固定摊点,经营散乱,摊贩之间经常为争夺地盘而发生暴力冲突,加上地摊易出现欺行霸市、偷窃等犯罪行为,都加大了地摊的管理难度。

然而,地摊与城市并非水火不容,发展地摊经济不能再走老路,疫情过后,地摊将逐步降温回归理性。新时期,要科学认识地摊经济的双面性,在享受其带来的经济效益时,要分析其负面影响。城市管理者要顺应城市发展规范化与文明化要求,主动作为不断提高基层治理能力,促进地摊经营的健康有序及常态化,这样才能促进城市地摊经济更加和谐的发展。

四、发展地摊经济的对策建议

1.完善地摊行业管理制度

一是进行行业类别调控,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商品经营范围。支持并鼓励居民生活必需的服务行业,如:修鞋、缝补衣服、配钥匙等;对于方便市民生活又不影响市容的日用小商品、水果蔬菜、儿童玩具、报刊杂志等,应许可地摊经营;对于影响市容市貌且存在安全隐患的行业,如烧烤、夜宵大排档、麻辣烫等,要严格管控,必须取得相应资质后才能经营。二是建立商品、服务的质量与价格标准。管理部门要进行充分市场调研,严把质量关与价格关,规范地摊经营市场服务标准,从而防止欺行霸市,保护消费者权益。三是制定摊主准入及禁止准入条件。通过资格审查管控经营者群体,确保地摊经营有序且良性竞争。对于残疾人、低收入家庭等弱势群体进行帮扶,给予优先准入资格。建立摊主经营诚信档案,对于出现经常被投诉、不按规定出摊、经营内容超范围等负面记录的经营者则不再接受申请,禁止准入。四是签发地摊执照,合法地摊经营权。管理部门应为获得摊位资格的地摊经营者签发营业执照,使其地摊经营权合法化。

2.将地摊经营管理社区化

地摊经营的空间范围大部分集中在社区范围,社区熟悉具体情况,对于地摊摊位区域设定和地摊经营时间段的划分更具有权威性。所以,将管理权限下放到社区,具体摊位地点、摆放范围以及出摊时间等的具体设定,城市管理部门需结合所在社区意见,并且在后期具体工作中需与社区共同协商。另外,鼓励地摊行业进行自治,可以社区为单位,地摊摊贩统一在社区注册,并组织形成工会,由工会制定地摊社区公约约束地摊经营,以维护交易环境,监督商品质量,保护商户及消费者的利益。

3.加大培训宣传,提升经营者素质

地摊经济既要实现良性治理目标,又要不失温情,这就需要加强宣传引导和教育培训。首先,管理中应尽量运用非强制手段,努力营造健康地摊经营氛围。及时了解摊贩诉求,充分沟通,激励摊贩自觉守法并积极参与地摊管理。同时,定期组织教育培训以及奖励等加以良性引导,不断提高经营者自身素质。其次,加大普法宣传教育强度。开展“互联网+法治宣传教育”行动,利用公众号、微信及APP等宣传新媒介定期推送各类普法信息。同时,在城管部门官网或公众号等端口开普法专栏,专门用于解读相关法律法规,提升地摊经营者自我管理能力与水平,明法于心,践行于实。

4.转变政府职能,深化公共服务

政府需要转变职能,完善社会政策,提供多元化公共服务。首先,开展线上+线下同步服务,为地摊经济搭建互联网线上服务平台,向摊贩提供各项技术指导,如摊位运营、品牌建设以及线上直播零售等,进行高效地摊经营培训服务,助力地摊提高产品质量与服务水平。其次,深入探索成本低、融资快、销路广的地摊经济运营模式,与金融部门、电商平台等联手合作,保证地摊经营的资金、货源及市场,从而形成一体化的链式服务。最后,打造不同区域地摊个性化发展之路。由政府统一部署,充分融入地方城市文化特色,不断增加地摊经济附加值,实现地摊经济与当地文创产业的深度融合,提升地摊文化综合影响力。

注释:

①国家统计局,http://gd.huatu.com/2020/0515/1736466.html。

猜你喜欢

摊贩经营经济
误 会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园林一角与位置经营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海南:学校周边200米禁摆食品摊
变争夺战为经营战
“特许经营”将走向何方?
协作自治:摊贩治理的昆山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