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影《白蛇传·情》中的传统文化存续与现代意识融合

2022-07-19刘佳笳

视听 2022年7期
关键词:白素贞白蛇传法海

刘佳笳

电影《白蛇传·情》改编自同名粤剧,由张险峰执导,莫非编剧,曾小敏、文汝清领衔主演。影片由珠江电影集团、广东粤剧院联合出品,于2021年5月上映后好评连连,票房超过2200万元,打破了国内戏曲电影票房纪录,并已摘下多项国内外大奖。《白蛇传·情》表现出中国独有的风格,兼具艺术性与市场性。这不仅得益于影片内涵丰富的戏曲精髓,而且得益于将我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意识进行完美融合,让粤剧艺术借由电影形式呈现出独特的审美品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开拓

《白蛇传·情》诞生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蕴含丰富的传统美学思想和文化底蕴,拥有极致的艺术张力与古典美感。影片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开拓,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传统爱情故事的升华,二是传统绘画美学的应用,三是鲜明考究的色彩镜头,四是精彩绝伦的武打设计。

(一)传统爱情故事的升华

白蛇传说故事的文本雏形是唐传奇《博异志·李黄》。在该故事情节中,对白蛇的描述是残忍的、害人的蛇妖,最后将李黄害死。经过历史的流传发展,这个恐怖民间故事进一步升华,实现了新的蜕变。在清朝的《雷峰塔》传奇中,白蛇成为一个美丽忠贞、舍生救夫的妇人。影片《白蛇传·情》在改编上首先提取了“真情真义、敢爱敢恨”的爱情主题,并保留了白蛇、小青、许仙、法海的人物设定特色,在此基础上注入现代化的人性色彩,最终创作出情真意切的爱情故事。

在人物个性上,不论是鹤童与鹿童正邪分明、侠骨柔肠的武侠气概,还是小青率直坦然、爱打抱不平的女子气质,抑或是小和尚不惜触犯戒条,放走许仙的仁厚之举,每个角色,每种性格,都体现了忠厚仁义的中华民族性格及血脉传承中的优秀文化基因。

在情感表达上,《白蛇传·情》深深打上了传统文化思想的烙印。断桥相会时,白素贞与许仙痴痴凝望彼此,透露着双方的无限深情。身边的小青弹指打碎雨滴,方令两人如梦初醒。这种爱情处理方式表现得含蓄、委婉,看似平淡,实则深刻,极具东方韵味。

《白蛇传·情》正是承接了传统文化精神的内核,成为一部民间故事和粤剧艺术成功融合的改编作品。影片透露出真情、真爱无坚不摧的伟大力量,因此成为一部追求爱情自由、向往人性解放的标志性作品。

(二)传统绘画美学的应用

中国电影大师费穆曾说:“电影要抓住观众,必须使观众与剧中人的环境同化。为达到这种目的,我以为创造剧中的空气是必要的。”①这里所说的“空气”,与传统绘画美学在影片中的应用有异曲同工之妙。

《白蛇传·情》的艺术特色之一,在于其将中国传统绘画美学思想和表现技法运用到创作拍摄中。影片通过云层、雷峰塔、佛陀花、竹伞等意象,充分地展现了中国传统艺术的韵味。在“西湖钟情”的情节中,影片借助蒙太奇手法,呈现烟水朦胧、西湖碧水、莲开田田、水中鱼戏等景象,预示了白蛇与许仙两情相悦的缠绵意境。而当两人在断桥顾盼生情之后,影片展现了无数蝴蝶飞上天空变为漫天繁星,两人信步于云层之间,渐渐依偎在月光倒影上的画面,有效地表达了许仙与白蛇之间的一见钟情、难舍难分以及依依惜别的情境。

《白蛇传·情》在镜头表现中,通过一幅幅美轮美奂的国画,传递情绪,意味深长,营造出别致的古典韵味与文化气息。如故事开头,借助优雅、抒情的诗意镜头,展现了一众采莲女在西湖碧水泛舟采莲的图景,蕴含着深深的中国传统绘画之美。同样,在展现昆仑山的镜头中,表现出高耸云天、雾霭迷茫的东方意境,让人如身临其境,产生极大的震撼感。白素贞长袖飘飘,不敌十八罗汉阵,被挡在了金山寺外,这一场景使得整个影视情节透露着浓厚的伤感之情,给人以心伤、心碎的感受。

(三)鲜明考究的色彩镜头

对色彩的考究运用,形成别树一帜的视觉风格,是影片艺术追求的一大侧重点。影片色彩鲜明,极富东方美学。影片对不同人物的性格和命运,通过不同的色彩进行了外化:蓝色表现了许仙软弱而摇摆不定的性格,暗黄色体现了法海的冷酷无情,绿色象征着小青的活泼和机灵……无论是西湖断桥、漫天繁星还是飘坠的黄叶,均以黄、白、黑为主,有效地衬托了整部影片想要表现的水墨基调。白素贞在雷峰塔守望许仙时身着一袭白衣,而白色象征着纯洁坚贞,一如其人。这种色彩的运用,增强了影片的时空感,完成了现在和未来、现实和幻想的交替叙事。

(四)精彩绝伦的武打设计

现代美学家、哲学家宗白华先生说:“‘舞’是中国一切艺术境界的典型。”②这里所表达的“舞”,其实就是对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外在表现形式。在《白蛇传·情》中,武术动作不求超越经典,但求清雅别致,宋代画风的特技效果和视觉美感成为影片着力表现的焦点。影片创作出富有想象力、诗意化的动作效果,高手之间的对决往往更像一段有节奏的舞蹈。

在“求情”“伤情”场景中,白素贞优雅的身段赋予惊心动魄的武打场面以别样的粤剧韵味,促使中华传统艺术的精神和神韵在“舞”与“武”的结合下得到极致的彰显。面对武僧的长枪,白素贞以飘逸的水袖及优美的武打回击。随着情节的发展,相继出现左推右挡、前踢后趟、舞如旋风等动作场面,将人物的内心情感及性格特征准确地传达出来。剧情发展到后来,白素贞因怀有身孕而不敌武僧,凌空摔倒在地,让观众感受到白素贞深情如此,不禁为之动情。

二、现代意识的融通与转化

《白蛇传·情》不仅以传统文化为内核,还在内容和风格上注入现代意识,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精神的完美融合。

(一)对经典角色的大胆创新

在任何一部电影的创作中,人物形象的设计都是最为关键的组成内容,人物形象的塑造往往对表现和深化主题具有重要作用。对于经典角色的塑造,《白蛇传·情》勇于创新,用现代观念重新诠释人物性格,并赋予人物现代化的人性色彩,使影片具有思考意义。

一是影片将反面人物进行立体化塑造。在关于白蛇传说的很多改编作品中,往往将法海塑造成一个反面人物,并极力加以排斥。而在《白蛇传·情》中,对法海的形象进行了改造,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反面人物,而是体现了现代人的意识并值得人同情与理解的人物形象。他不再无故拆散恩爱夫妻,在看到白蛇的真情付出后,最终尊重和成全了两人的选择。此外,影片将大鹏金翅鸟设置为法海的前身。相传,每天大鹏金翅鸟需要进食小蛇500条,另加1条大蛇,而白素贞就是侥幸逃脱的大蛇,因而大鹏金翅鸟化身法海,来到人间追捕白蛇。在“水漫金山”这一情节中,法海使用大鹏展翅,与滔天巨浪进行搏击。

二是影片将重点放在了对人物的细致刻画上。影片将青蛇的独立人格进行了细致雕琢,在看待许仙与白娘子之间的爱情上有着很强的自主反应,并参与其中。影片将小青刻画为一个内心善良、刚强,外表泼辣的形象。在友情上,她义无反顾地帮助白素贞与许仙再续前缘。对于法海的挑拨陷害,她奋力斗争;对于许仙的薄情寡义,她敢于指责批评。小青的人物性格更多体现的是侠义气质和战斗精神。

在影片的人物刻画中,对于许仙的人物塑造,实现了从“负心汉”到“痴情郎”的过渡转变,与当代人的审美心理更加贴合。传说中,由于听信了法海的谗言,许仙对白素贞的身份有了一些猜疑,便有心设计,骗白素贞在端午之夜喝下雄黄酒。而在影片《白蛇传·情》中,白素贞喝下雄黄酒不是许仙刻意为之,而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买回雄黄酒。在许仙“永世不分离”的真情誓言下,白素贞感动地喝下了交杯酒。在知道白素贞是蛇妖后,许仙满是震惊和失望,便跟随法海去了金山寺,由此引发了后期的“水漫金山”事件。对于这份感情的不坚定,他后来是深切忏悔的,并发出了“你纵然是蛇仙我心不变”的心声,同时还许下了“相守情重,不离不弃”的诺言,并说到做到,抱着两人的孩子日日守望。

(二)震撼而梦幻的画面呈现

在制作精良的画面衬托下,影片带给观众视觉上的震撼和冲击。《白蛇传·情》特效镜头贯穿全片,占比超过90%,开创了戏曲大片的先河。各种真假难辨的电影特效、诗意化的拍摄技术,营造出震撼而梦幻的画面氛围,其中佛陀花开、盗仙草、十八罗汉阵、水漫金山、佛手拈指、天上人间及层出不穷的飞天、攀崖、挥剑等动作呈现,让人眼前一亮。

白蛇与法海在水漫金山中的斗法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镜头下,先是展示白蛇在湖心岩石之上催浪水漫金山的动作,然后是法海施展袈裟劈开并击退巨浪,让众僧退避进金山寺的大全景。接着一个越轴,是白素贞再次催动滔天巨浪,巨大的水浪在法海面前高高腾起,扑下来将法海吞入水里的一组镜头。最后是法海激出全身的法力,挥起禅杖搅动巨浪,小青和白素贞被巨浪席卷消失等镜头。“水漫金山”情节的持续时间大约6分钟,通过快速的剪辑技巧、震撼的视觉特技、出色的声音处理,给观众带来了非凡的观影感受。吊钢丝、特效、借位等技术虽并非首创,但影片中对这些技术的娴熟运用,促进影片展现出更多的视觉化奇观。

(三)清晰而紧凑的叙事节奏

影片对观众最大的吸引力就是以流畅的镜头语言、多场景的快速转变以及利落的画面剪切,对主次分明、跌宕起伏的剧情进行了演绎。影片注重打斗场面的拍摄手法,通过一系列的动作组合,来强化运动感和视觉冲击力,令武打直奔主题。如“水漫金山”这场戏,经剪辑处理,影片将法海与白蛇斗法的每一个细节场景都很好地呈现出来。在“西湖断桥”这场戏中,白素贞并未对许仙进行过多的试探,而是两人在桥上共打一把伞,在风吹伞偏许白二人略微有身体接触后,双眼相视,感情迅速升温,钟情于对方,使“钟情”这一情节变得非常紧凑。这些画面剪辑、场景转换的运用,对影片叙述起着推动情节发展、烘托人物心理和渲染情绪气氛的作用。

(四)电影音乐的合理使用

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它是情节展开、人物刻画、气氛烘托、节奏控制乃至整个电影结构的重要元素。《白蛇传·情》带给观众震撼的视觉体验,剧情中的音乐实现了中西方音乐的完美结合,再配上影片中精美的影视画面,呈现出瑰丽奇异的视听效果。

以“盗仙草”情节为例,第4折开头便出现高耸云天、雾霭迷茫的昆仑山,本应是安静的场面,却通过突然响起的击剑、飞山等音效,营造出十足的紧迫感,吊足了观众胃口。此时,白蛇被鹤、鹿二仙童冲上来阻拦采灵芝。在该情节中,导演巧妙地利用音乐和画面的视听衔接配合来渲染影片的氛围,将观众的情绪推向高潮,起到深化主题、深化情绪、深化内容的作用。

又如白蛇与许仙的爱情戏,音乐是配合魅力影像与浪漫故事的魔法元素,每一处情、每一场戏都有着独特的乐章。音乐从许仙为白蛇撑伞的那一刻开始,一直到两人互诉心声结束,完成了一系列的动作和剧情的进展,场景也经过西湖断桥、云层之上、竹林间多次转换。整个一见钟情、定情过程用乐曲贯穿,从而结合成情意绵绵的情绪氛围。

(五)注重影片意境的营造

在中国传统美学艺术中,“‘意境’是终极审美范畴,是艺术的精髓。”③中国电影向来对意境有追求。例如,2000年由王家卫导演的《花样年华》以昏黄光为主基色,炊烟般的浪漫和婉转多变的曲调,营造出捉摸不透的意境之感,展现出周慕云和苏丽珍似聚似分、若隐若现的关系。再如,《小城之春》《英雄》《十面埋伏》《卧虎藏龙》等优秀影片并非完全靠故事情节取胜,而是胜在了探索藏在故事背后的“意”上。

从角色造型到拍摄环境,《白蛇传·情》在色彩上与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一脉相承,造就了虚实相生的意境之美,抒发了观众心中不可言状的感受。其意境的营造,通过拍摄手法、美术、灯光、特效等技术手段,将中国古典美学的精髓含蓄内敛地进行了渲染。在电影表现白素贞与十八罗汉搏斗的情节中,紧凑密集的鼓点声、落叶飘落的古寺、长杖对抗的罗汉、长袖飞扬的女子,组合成一个肃杀凄冷的战场。通过电影镜头的捕捉,刚柔之美展露无遗,进而强化故事的戏剧张力。而在白娘子被关雷峰塔的情节中,云端佛手悲悯拈指,片片莲花飞聚而成雷峰塔,将白素贞缓缓收护其中,一声婴儿啼哭传出,许仙闻声而泪涌的画面逐一呈现,构建了极其梦幻并充满诗意的电影意境。这种意境的构建方式,使得男女主角之间的爱情更为凄婉动人,让观影者产生了心理共鸣。

影片中,巧妙构造艺术意境的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温馨感人的细节通过空镜头的拍摄充分体现出形神兼备的含蓄美感,带给人无尽的感慨。当许仙带着儿子在雷峰塔外守望时,与白素贞相会的一幕呈现在月圆月缺、漫天花幕、若有若无的意境之中。此情此景,既有守望千年的深情之约,又不乏水墨画风的悠远韵味。

三、结语

具有中国古典美学文化基因、最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中国戏曲电影一直在探寻具有中国特色的创作之路,但是在市场上的影响力仍较为薄弱。部分戏曲影片喜欢在画面、特效、场景布置上下功夫,营造出一种华而不实的画面感,没有脚踏实地地挖掘传统文化中的智慧。相反,电影《白蛇传·情》在传统粤剧艺术的基础上,以现代的审美观念对民族经典文化进行了新的诠释,赋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新的时代内涵,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从这部电影的成功中不难发现,戏曲电影必须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创新传统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意识充分融合,才能在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中开拓出一条独具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

注释:

①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中国电影资料馆.费穆电影新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169.

②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59.

③邹少芳.论中国当代电影中的“意境”范畴的建构[J].当代电影,2012(04):158-160.

猜你喜欢

白素贞白蛇传法海
黄梅戏《白蛇传》选段
白素贞飞行时为什么要一只手伸向前
“宣白”CP《天乩之白蛇传说》
白素贞飞行时为什么要一只手伸向前
京剧《白蛇传》经典性的内在构成
白娘子VS法海
白蛇传
白素贞:风雨湖心醉一回
白法海:义务服务十七年
《白蛇传》新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