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场域理论下银发综艺的内容生产及优化路径
——以“忘不了”系列节目为例

2022-07-19

视听 2022年7期
关键词:银发场域综艺

陈 玉

20世纪末以来,我国社会发展愈来愈好,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现阶段,移动互联网已经走进我国2.6亿银发群体的日常生活,智能电视的观众年龄结构正在发生改变。CSM媒介研究数据显示,作为电视的忠实观众,银发群体一直保持着稳定态势。仅在2021年上半年,银发观众收看电视节目的人均时间高达273分钟,他们大都在65岁以上。这一研究结果恰恰表明,电视节目在老年受众群体中仍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电视媒体在帮扶银发群体和宣传银发议题中发挥着较大的作用。由东方卫视和腾讯视频共同推出的第一季和第二季《忘不了餐厅》就是在上述大环境下应运而生的现象级温暖银发综艺,第三季《忘不了农场》则是由腾讯视频主推的同系列节目。“忘不了”系列节目主要是由明星店长携手五位老年服务生组成“忘不了家族”,共同经营一家中餐厅。

本文从场域理论着手,分析“忘不了”系列节目爆火的原因。场域理论起源于19世纪中叶的物理学概念,提出者是库尔特·考夫卡,它是关于人类行为的一种概念模式。场域理论是由不同的关系共同建构形成的社会空间,这个空间可能会随着各种因素发生变化。在布尔迪厄社会学场域理论中,惯习、资本和场域是核心要素。

一、银发综艺《忘不了餐厅》的内容生产

在腾讯视频平台上,《忘不了餐厅》节目的单期播放量为8566.8万次,第三季《忘不了农场》节目单期播放量为6561.1万次。在微博上,#忘不了餐厅#话题标签阅读量超34.3亿次,讨论量达143.6万次;第三季#忘不了农场#话题标签阅读量超9.4亿次,讨论量达175.4万次。从播放量、讨论量、阅读量来看,“忘不了”系列节目都远远超过同类银发综艺。那么,“忘不了”系列节目何以如此火爆?深度分析“忘不了”系列节目的内容生产,发现该系列节目之所以能脱颖而出,与场域理论的三大核心要素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突破惯习、资本共筑、关系开拓共同造就了“忘不了”系列节目的“常青”。

(一)新惯习:传播积极的银发价值观

惯习是指个人在社会中形成自己的习惯,并将其内化成自身的各种关系。在布尔迪厄的观点中,“惯习是社会化的主体性”。惯习是可以被改变的,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和社会阶层的变动,这种惯习会被不断修正。在某一条件下,新的惯习将被催生。新惯习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指新环境和新的生活体验下形成的新惯习;二是架构于原来的惯习,感知新的发展。

“忘不了”系列节目制作团队在新的场域下,营造共同的场域情绪,最终形成共同的新惯习。在节目开拍之前,制作团队提前学习阿尔茨海默病的知识。换言之,制作团队是将所有的工作人员置于科普场域下,形成共同的场域情绪,每一位行动者都与特定场域进行互动,形成对该综艺的场域影响。最终,节目相关的工作人员都跳脱出以往的惯习,无意识地依照“新型场域”下的新惯习进行积极、温暖的价值观提炼和传播。就第三季《忘不了农场》而言,节目一改多年来媒介对老人形象的负面塑造,将视角从患病的银发群体转向展现当代银发老人的精神面貌,传达出节目突破原有惯习,敢于进行新发展的理念。20世纪,颐养天年是老年人的主要追求。但放眼当今,信息时代的老年人接触着各种各样年轻化的思想,不再困于过去单一的思维模式,他们的追求越发多样化和多元化。总而言之,在《忘不了农场》中,银发老人展现的新惯习是快乐、积极的养老心态。

(二)资本:注入多方资本的银发综艺

布尔迪厄对于资本一词的解释是“经济和文化权利”,即综艺节目的演变深受经济资本和文化资本的影响。一部爆火的综艺能以文化内涵为引领,也能以经济资本为引领。以经济资本为导向的节目注重吸引流量,以文化资本为导向的节目注重影响受众。“忘不了”系列节目不仅包含常见的经济和文化资本,还纳入了社会资本和个人资本。“忘不了”系列节目以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为基准,显性目的是影响受众关注的焦点,隐性目的落脚于经济资本。也就是说,“忘不了”系列节目的受众范围不再局限于银发群体,而是旨在吸引全年龄段的受众。

作为我国开创先河的公益类银发综艺,“忘不了”系列节目极具社会资本的色彩。《忘不了餐厅》中邀请专业人士向观众科普知识,《忘不了农场》中张霞玲奶奶则充当起“常识小百科”。同时,节目注重公益表达。较之以往银发综艺所“暗藏”的公益性,“忘不了”系列节目以综艺化的手法体现公益的价值观念,即“忘不了”系列节目将餐厅所有的营业收益都捐赠给慈善事业。

在节目中,文化资本是通过每一位银发老人的“个人资本”展现出来的。比如,第三季《忘不了农场》中肖玉萍奶奶卓越的领导才能,陈映眉奶奶出色的厨艺,张霞玲奶奶丰富的医学知识,等等。每一位老人都带着沉甸甸的“个人资本”,并将其注入节目的文化内核中,内化为节目独特的文化脉络。(如表1)

表1 “忘不了”系列节目中银发老人的个人资料表

(三)关系:搭建多元化的银发场域

场域是由不同人之间的关系形成的,即关系系统。不同的场域有不同的关系,场域内的规则维持着场域运行,人是场域的主体。“忘不了”系列节目将不同场域的老人和明星达人置于相同场域,这个场域叫“餐厅”“农场”,而关系的建构就从这里开始。在“餐厅”“农场”场域内,老人发挥着原先在各自所属场域擅长的技能,明星达人发挥着原场域的明星效应和流量优势,助力深层次关系的建构。

根据布尔迪厄的阐述,场域既是关系,又是场所。“忘不了”系列节目中的关系创新体现为突破以往代际沟通的节目框架,试图展现老人与老人的关系、老人和陌生客人的关系、老人和明星达人的关系,通过一个个散落的故事情节彰显出感人而有力量的关系。节目的场所创新体现为将展现技能的平台切换为“大家庭餐厅(农场)”概念,这从本质上就已然突破了以往银发综艺舒适的场域。不同性格的银发老人都是该场域的行动者,并主动作用于该场域,在大家合力下共同打造出立体丰富的“忘不了家族”。

二、银发综艺节目的优化路径

“忘不了”系列节目不仅能引起老年人的共鸣,而且吸引着年轻人去关注银发群体。社会不要忘记老人对社会的贡献,老人不要忘记曾经的自己,也不要忘记曾经的坚持和热爱,这就是未来银发综艺的价值追求。要做到上述种种,就需要银发综艺不断进行历史传承性的创新,并进行自律和他律的发展,更要始终利用好资本和惯习的规律。

(一)节目规则的创新性发展与自我升级

银发综艺作为一个整体的场域,其自身的斗争彰显出银发综艺场域整体的上升态势。在银发综艺环境下,它们主要表现为:在充斥冲突与竞争的空间里争夺该场域的“规则制定权”,在历史传承中创新。“忘不了”系列节目则在形式上进行着明显的自我升级和传承创新。《忘不了餐厅》第一季、第二季采用“餐厅经营”形式,第三季《忘不了农场》则采用“农场+餐厅经营”形式,实现了一次完美的自我升级。除此之外,“忘不了”系列节目借鉴了国内外优秀综艺节目的成功经验,在历史演变中既延续一贯的理念,又进行形式的传承创新。由此可见,借鉴已有并且成功的节目形式,同时全方位创新节目形式,最终打造出适合本土的综艺,是银发综艺未来的优化策略之一。

(二)符号暴力下银发综艺的自律和他律

符号暴力是一种隐蔽的权利,而符号暴力的参与者自觉和不自觉的行动构成了隐蔽的共谋。符号暴力下,银发综艺节目存在诸多值得关注的问题,如镜头语言不平等、追求反常、流量压力等。同样,符号暴力催生着银发综艺节目的高度自律,以及“他”场域对其“他律之管”。

一是涵盖全群体,谋求社会注意力经济。“忘不了”系列节目在符号暴力下挣脱出符合规则的创新道路,抢占公众的注意力,全力谋求全社会的注意力经济。第三季《忘不了农场》并没有一味讨论银发群体感兴趣的内容,节目还采用悬念设置,争取让广泛的受众群体可以从节目中体会到趣味。比如,节目中战爷爷迷路是否能找到路,其中“能否找到路”成为悬念设置。这样一来,“忘不了”系列节目既可以保有银发群体这一主要受众,又能争取容纳年轻群体。“忘不了”系列节目还依托优质的内容,注重融媒体环境下的运营,充分利用当代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谋求社会的注意力经济。

二是打造热门IP,公益性与娱乐性并行。当资本和权力变成符号暴力而存在时,一种支配性的影响随之产生。银发综艺节目曾走过一段较长的流量之路——以矛盾冲突表达银发议题。“忘不了”系列节目则反流量之路而行之,一跃成为符号暴力下的中和之作,成为银发综艺高度自律的代表性综艺之一。银发综艺要拒绝同质化、平庸化,但也需要走向大众,追求平民化,这就要求银发综艺必须在自律和他律之间寻求平衡。“自律”是指银发综艺节目的宗旨和意义应该自始至终具有一致性,不应该为了迎合受众的口味而改变节目原有的基调。在节目的制作过程中,更应该依据现实的情境进行相应的悬念加工,而不应该无中生有,张冠李戴。“他律”是指外界场域对银发综艺领域的限制,如政治场域加强对银发综艺的管理。

(三)经济、社会、文化、象征资本融合

一方面,纳入老年议题,观照生活的真实情状。通俗来讲,经济资本就是金钱,它是银发综艺生存的依靠和出发点,属于显性的可见资本。而身为难以被察觉的隐蔽的社会资本往往被银发综艺忽视。“忘不了”系列节目则在多种资本裹挟下,坚守社会效益,最大程度地将经济资本让渡于社会资本,实现两者良好的转化。第三季《忘不了农场》将眼光投放到整个社会群体,观照生活的真实现状,不再囿于单一的目标,这为今后银发综艺的创意策划提供了很好的切入点。社会资本的全情投入看似“愚蠢”,但经过长尾理论的规律性更迭,经济资本必然会出现,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也将实现共赢。

另一方面,追求传统银发美学。传播仪式观中的“仪式”二字指文化活动,这一观点由詹姆斯·凯瑞提出。在新闻场域中,传播仪式观是文化和象征资本的集中体现。银发综艺节目主要通过形式和流程塑造出仪式感,促使文化和象征资本显露。一是从老年文化到传统文化的文化资本追求。“忘不了”系列节目在播出后一举成功,节目以一种涵化的思想将老年文化和传统文化寓于其中。每一位老人都“身怀绝技”、能歌善舞,他们为当代银发群体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晚年生活模式,创建了一种积极的银发文化。节目中,银发老人和顾客之间的互动更是深度展现了中国老人的精神文化追求,凸显节目对于文化资本的追求。二是从节目仪式到老年美学的象征资本追求。《忘不了餐厅》《忘不了农场》用“餐厅”“农场”等实际存在的实体进行充满仪式感的经营。事实上,“餐厅”“农场”并不会一直营业下去,但却表达出一种仪式美学和一种象征意义。节目中每一位老人饱满的精神面貌,或温婉或阳刚的性格特征,无不象征着银发之美。

在银发综艺节目的场域中,文化资本和象征资本同样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无论是传统文化的继承与传播,还是传播象征意象的表达,都指出了银发综艺的前进方向。

(四)综艺中不同人群的惯习突破

一是银发主体,节目团队创造性重建。长期以来,在综艺市场追逐年轻受众的惯习浸染下,一度忽视银发群体。“忘不了”系列节目则打破综艺节目的旧惯习,重建节目流程,以银发群体为主体,形成“尽显人文关怀”的新惯习,使观众在大语境、深层次的传播过程中体会到温暖和情感。根据布尔迪厄在场域理论中对惯习的叙述,惯习不是毫无思考地复制历史,而是以创造性的手法进行重建。人们的惯习虽然往往带有历史痕迹,但身处场域的行动者却可以适当地对其进行改革。借鉴“忘不了”系列节目的成功经验,银发综艺的制作团队未来可以进行“两优化、一转变”。“两优化”分别是“换汤不换药”和“换汤也换药”。“换汤不换药”是指传统银发综艺的节目形式不变,但是对内容题材进行变革,在传统的惯习上做出相应的改变。比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乐龄唱响·全国老年合唱大赛》节目采用故事先行的方式,营造共通的意义空间。“换汤也换药”是指节目团队创造出一个全新的银发综艺,如《养老院的四岁孩子》《爱情疗养院》等。“一转变”是指银发综艺应以银发老人为表现主体,辅以银发老人参与的形式。从实际展播来看,将老年人置于附属地位并不能生动展现银发群体的形象,也不能引起老人的共鸣和社会群体的反响。因此,转变银发综艺制作的惯性思维,将老人设置成表现主体势在必行。

二是友好代际,明星与素人温馨互动。在老龄化的进程中,银发综艺应该促进代际间的友好互动、相互沟通,让银发群体内部形成共鸣,让年轻一代了解老年人的生活和心理需求。“忘不了”系列节目中最明显、最频繁的代际沟通是明星和银发素人之间的友好互动,而恰是友好、温馨的代际互动成为其“破圈”的关键。场域理论中的惯习是指当人们处在不同的场域中,每个场域不同,惯习也就不一样。明星原本所处的场域为年轻人场域,其经济地位比普通人高,老人则处于自身的场域。“忘不了”系列节目以经营餐厅、农场为契机,将年轻人和老年人放置在一个能够平等沟通的场域,让他们慢慢进入彼此的世界,营造出温馨和谐的代际氛围。银发综艺未来的创新点可以着眼于温馨而友好的代际互动,不断展现开放包容的人际关系,向社会展现温暖与美好,共同创建和谐、友善的现代化社会。

三是智慧老者,破除“老人已老”的观念。惯习具有稳定性,来源于社会制度,寄居在人的身体中。惯习是一种内化的性情系统,在历史经验中积淀,在实践中被人感知。银发综艺节目中的老人形象是由历史积淀形成的,但在现实环境下,这一形象也会呈现出新感知。比如,老人虽老但智慧。在社会和科技的飞速发展下,大多数老人的生理系统和学习效率不再如以往,宛如“科技的弃子”。然而,第三季《忘不了农场》却塑造了一群智慧的老人,他们有着生活的智慧,有着豁达的态度。“忘不了”系列节目还向社会群体传递出一种“老人不老”的观念。众所周知,未来的几十年,我们仍将处于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那么,处于Z世代的数字原住民也会渐渐从意气风发的青年变成满头白发的老人。到那时,他们与年轻人最大的区别可能只是身体机能的变化,而不是科技技能的悬殊。因此,未来的银发综艺节目应该破除“老人已老”的观念,在选题时切忌死板、僵硬,应试着将眼光放大到年轻人关注的话题上,未尝不能带来新鲜的体验。

三、结语

当前,在泛娱乐化的媒介环境里,银发综艺蓬勃发展的时期仍未真正到来。只有不断地创造出品质和数量齐飞的银发综艺,银发综艺的“黄金时代”才会真正降临。未来,银发综艺只有贴合实际、贴合大众、贴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会迸发无尽的力量,为构建健康的社会关怀体系提供助力。

猜你喜欢

银发场域综艺
民主论辩场域中的法律修辞应用与反思
百年党史场域下山东统战工作的“齐鲁特色”
激活场域 新旧共生——改造更新项目专辑
“银发一族”消费升级
银发网红
以《这就是灌篮》探析体育综艺发展趋势
中国武术发展需要多维舆论场域
《爽食行天下》饕餮的“下饭”综艺
“高而不冷”的文化慢综艺
孙红雷:我不是综艺咖,还是要好好演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