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认知与矫治

2022-07-11高庆英张蓉

山西教育·幼教 2022年6期
关键词:攻击性幼儿园幼儿

高庆英 张蓉

幼儿园里常常会出现一两个与众不同、特立独行的幼儿,他们是小朋友口中的“坏孩子”,是家长耳中的“肇事者”,是老师心中的“捣蛋王”。大家时刻将审视的目光锁定在他们身上,用贴标签的方式指向他们的行为:无法控制的情绪、攻击他人的动作以及歇斯底里的吼叫……然而面对这些“与众不同”的幼儿,我们该如何帮助他们找到问题的根源,从根本上消除攻击性行为,促进幼儿健康发展呢?这就需要我们聚焦一个问题——有攻击性行为的幼儿该如何认知与矫治。

攻击性行为是幼儿在成长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行为,是指其有意图的、伤害他人的、多方式的破坏性行为。具有攻击性行为的幼儿往往不积极参与活动,注意力不集中,各种能力难以得到全面发展,倘若没有得到有效的干预和矫治,将导致幼儿的社会性认知和个性发展受阻,产生交往障碍,乃至伤害他人,对幼儿身心健康和人格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因此,了解幼儿攻击性行为并及时进行矫治意义重大,不仅能有效助力幼儿园的安全管理工作,而且可以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

我们以3—6岁具有攻击性行为的幼儿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观察法、问卷调查法、文献追溯法及个案矫治法,将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分为三类:一类为动作型,即直接利用自己的身体攻击他人,主要表现为打、咬、踢、推、抢、扔等;一类为言语型,即通过言语攻击直接或间接伤害他人;一类为兼有型。调查中还发现,3—6岁阶段的幼儿往往以動作型攻击为主,男孩产生攻击性行为的比例略高于女孩。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其行为规范、语言理解能力得到提高,会更多地运用认知重建和活动替代等积极行为调节情绪,因此发生攻击性行为的频率也会降低。

在对幼儿攻击性行为发生诱因的调查中,我们发现这类幼儿在释放自己的不良情绪时,往往会通过破坏性的畅想去宣泄,比如有的选择哭闹或者争吵,而有的会通过争夺或破坏玩具来发泄,更有甚者从工具性攻击转向敌意性攻击。这些事例其实都折射出了具有攻击性行为幼儿在认知能力、情绪控制方面的短板,而这些短板也恰恰为我们本次寻找诱因提供了重要线索。跟随线索,结合调查,我们从幼儿个体、家庭、社会三块成长“地图”中探寻,找到幼儿攻击性行为发生的因素,为之后有效防范打下基础。

(一)个体方面

遗传基因与性激素水平等个体生理条件是引起攻击性行为的内在原因之一,其次则是心理与认知条件,当幼儿的社会信息处理过程出现了偏差和缺陷,为了满足自身特殊需求,便会在不良情绪和认知偏差的诱导下出现攻击性行为。

(二)家庭方面

在对幼儿攻击性行为家庭诱因的探寻中发现,家庭因素与幼儿的攻击行为也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一是父母教养方式方面,三分之二被调查家庭存在专制型与宠爱型这两种教养方式,易使幼儿缺乏自主性,产生逆反心理,导致较高频率的攻击性行为。反之,在民主型的家庭中,父母与子女的协调一致性较高,幼儿不易产生攻击性行为。二是在父母受教育程度方面,本科学历及以上的父母占42%,其幼儿出现负面行为的种类仅3种,频率为每周2—4次,远低于父母学历为本科以下的幼儿平均6种和每周6次的攻击性行为出现频率。三是家庭氛围方面,氛围和睦的幼儿出现负面行为的比例较氛围沉闷的低约三成。由于经济、情感等原因,家庭成员处于不和谐状态时,父母对幼儿的关注度减少,使幼儿缺少陪伴与正确引导,若父母间进一步存在语言或行为暴力的情况,幼儿将更容易产生恐惧和自卑心理,进而倾向于模仿,从而产生攻击性行为。

(三)社会环境方面

社会环境纷繁复杂,幼儿分辨能力弱,极易受各种因素影响。一是在幼儿园中幼儿欲获取的资源需求得不到满足,或幼儿偶发的攻击性行为未及时得到干预,都将导致幼儿产生攻击性行为。二是各大众媒体平台里不适宜的视频、游戏等,极易导致幼儿效仿,诱发攻击性行为产生。三是幼儿居住地的环境、治安、邻里文化对其攻击性行为的关注和干预程度等,都是需要密切关注的诱因。

(一)家庭教育的实施路径

家庭教育是预防和纠正幼儿攻击性行为的重要抓手,所以在制定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矫治方案时,我们把家庭教育纳入其中。首先,创建温馨家庭环境,营造和睦氛围,并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情感。其次,实行民主型教养,与幼儿多交流,尊重幼儿的选择,尽量采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避免无故责备、打骂。再次,培养幼儿自控力,帮助幼儿学习、理解社会规范。最后,培养幼儿的共情能力,以积极情绪理解和帮助幼儿提高换位思考以及移情的能力。

(二)幼儿园教育的实施路径

幼儿园是幼儿社会活动和人际交往的主要场所,同时也是最容易发生攻击性行为的地方。所以幼儿园应多角度、全方位地实施干预,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保证幼儿有足够的、和谐的活动空间及充足的游戏材料等。第二,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幼儿共同营造“互帮、互让、互惠、互长”的人际关系环境。第三,教师可通过积极引导,鼓励有攻击性行为倾向的幼儿适当承担一些班级任务,培养其责任感、自我约束力和亲社会属性。

(三)家园协同的实施路径

在研究幼儿攻击性行为发生的诱因基础上,我园挖掘家长资源,制定了家园协同的实施路径,与家长达成教育共识,通过合理安排幼儿一日活动、减少刺激、榜样示范、学会合作、积极鼓励等策略,对有攻击性行为的幼儿进行3个月的个案矫治,效果颇为明显。一段时间后,幼儿攻击性行为的频率平均减少了85.71%,自我控制能力、共情能力、理解能力得到明显提高。这一实验证明了家园协同的有效性,也为我们探究幼儿攻击性行为提供了可行性实施路径。

幼儿时期是个体生理特点、性格特征不断发展变化的最重要时期,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及时干预和矫治对其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对于幼儿阶段的攻击性行为,我们还需重点关注,持续研究,继续开展家园携手的共同矫治模式,为幼儿提供良好的生活、学习和交往环境,助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注:本文系山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十四五”幼教专项课题“矫治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YJ-2021076)

(责任编辑:郭凯云)

猜你喜欢

攻击性幼儿园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爱“上”幼儿园
儿童攻击性行为的矫正策略
二维码
动物也秒懂
大学生运动员自尊与自我控制及攻击性的关系
想念幼儿园
幼儿园私家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