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小衔接背景下幼儿园家长学校课程的实践探索

2022-07-11孙雨雨唐雪娇

山西教育·幼教 2022年6期
关键词:课程目标幼小共育

孙雨雨 唐雪娇

从幼儿园到小学,意味着两个学段的转变,帮助孩子平稳适应小学的学习与生活,是学校和家庭的共同职责。2022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强调幼儿园应与家庭密切配合,加强对家长的指导。

家长学校是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我园自办园以来,始终重视家长力量在教育环境中的重要作用,创办了“新点”家长学校,推动家园共育工作。在幼小衔接背景下,我园围绕家长学校课程建设展开实践探索,希望能够减少家长的盲目焦虑,避免幼小衔接误区,从而让家长真正参与到科学的幼儿入学准备工作中来。

2022年4月,我园在参考北京师范大学刘丽伟、李敏谊修订的《中国学前家长参与量表》的基础上,设计“幼小衔接背景下家长学校课程需求及形式调查问卷”,包含基本信息、家长参与幼小衔接现状和家园共育需求三部分,共发放并回收家长问卷264份,同时结合家长访谈、教师访谈全面了解幼小衔接的课程需求。

(一)充分调研,了解家长课程需求

调查发现,81.1%的家长开始意识到父母在幼小衔接中的重要作用,赞同幼小衔接需要家庭、幼儿园、社会等主体共同参与合作。在对孩子幼小衔接的关注上,得分最高的是生活准备和社会准备。(见表1)可以看出,家长目前更多的是从生活经验和直观感觉出发,对幼儿进行幼小衔接的入学准备教育。凭经验和感觉必然会带来主观性臆断,专业知识的缺乏也会使家长在面对幼小衔接焦虑时更容易陷入“抢跑”“小学化”的误区,如有些家长提出“希望教授汉字、书写、加减法和学会拼音拼读”等。值得关注的是,家长们也对自身进行积极反思,69.7%的家长表示非常需要学习相关的幼小衔接入学准备知识,向幼儿园表达出强烈的学习意愿,提出“希望可以给家长提供指导性的目标、教材,定期跟老师沟通学习安排”。

(二)家园联合教研,确立课程目标

结合国家幼小衔接整体部署,我园通过家长问卷和教师访谈方式,经过三轮家园联合教研,对课程计划进行调整和规划,最终制订出“新点”家长学校“幼小衔接”学期课程计划,确立课程目标。课程周期为一学年,分为上学期(9月—12月)和下学期(3月—6月)。(见表2)

根据调研结果和家园沟通对话,我园充分考量家长的教育需求和期待,根据课程目标和计划设计了课程内容,主要包含家长提升课程、家庭情境课程、亲子游戏课程和仪式课程四大版块。(见表3)

(一)以“层层推进”为基调构建运行机制

幼儿园管理层、教师以及家委会成员共同参与家长学校课程运行,设立策划部、课程部、组织部、后勤部、编辑部和宣传部,有序展开课程运行。由策划部推动,课程部总体统筹,确立家长学校班级班主任后可在同年龄组招募一名家长当副班主任协助工作,管理班级;组织部做好通知工作及人员安排;后勤部做好场地及设备条件准备;宣传部前期可制作视频宣传相关课程内容;活动后编辑部撰写活动简报,在微信视频号、抖音、公众号上进行反馈宣传。(见图1)

(二)以“设身处地”为基点设计课程组织

在调查中发现,家长对幼小衔接表现出相当高的关注度,但就当前现状而言,有关幼小衔接的相关活动多以幼儿园发起为主,家长迫于工作和生活压力,导致“心有余而力不足”,家园共育往往“事倍功半”。针对这种情况,家长也吐露心声:“休息时间不固定,需提前知道时间安排”“根据具体时间才能确认能否参加”“我们家是单亲家庭,有些内容并不适合”。为此,在家长学校的课程模式上,我们以“家情”为出发点,充分考虑家庭的現实状况,发挥家长作为成人的自主学习能力,设计并提供了“两线并行”“双向学习”等更加灵活的课程模式。(见表4)

(三)以“相得益彰”为原则定制课程选择

在课程选择上,充分考虑家长学习的需求差异,针对家长普遍关注的幼小衔接问题,拟定“幼小衔接”课程必修清单,明确一个学期计划中家长需完成的必修课程。此外,为家长提供灵活的菜单式课程,家长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参与自己感兴趣的课程活动,最终形成“1+N”定制课程清单。课程结业采取学分制,家长通过自主选择课程,修满20学分结业。(见表5)

“新点”家长学校的幼小衔接课程建设,以“儿童友好”“儿童第一”唤起家园之间的情感联结,以“研用结合”保障课程科学根基,以“理解第一”“互通有无”共探课程机制。在幼小衔接道路上,我们将不断追求更有“深度”和“温度”的家园共育生态。

(责任编辑:郭凯云)

猜你喜欢

课程目标幼小共育
《计算方法》课程的“面向产出”评价改革实践
突破乡镇地区幼小衔接的瓶颈
做好幼小衔接,共促幼儿发展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一种将课程目标关联到毕业要求的评估方法
苦恼的“幼小衔接”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甜蜜欢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