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双创”教育到“三创”教育的升级路径——基于“三全育人”视角的分析

2022-07-07徐同飞高伟

创新与创业教育 2022年3期
关键词:师资队伍双创育人

徐同飞,高伟

从“双创”教育到“三创”教育的升级路径——基于“三全育人”视角的分析

徐同飞,高伟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金融管理学院,上海,201620;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创业学院,上海,201620)

“双创”教育在课程体系设置、师资队伍建设、项目落地孵化、思政元素挖掘等方面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为深化高等教育改革,促进“双创”教育模式的改造升级,应积极探索从“双创”教育到“三创”教育的升级路径。基于“三全育人”视角,提出了全员构建师资队伍、全程跟踪引领相关项目以及立体型建设“三创”环境的对策建议。

三全育人;“三创”教育;“双创”教育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三全育人”是围绕立德树人这一中心环节,按照育人主体、育人时间、育人空间三个维度构建起来的新的德育格局和育人模式[1]。“双创”(创新、创业)教育将高校育人目标与社会实际需求相结合,是激发社会活力,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三创”(创新、创业、创造)教育的提出是新时代“双创”教育理念的进一步完善和教育模式的改造升级。基于“三全育人”视角,从“双创”教育到“三创”教育的转变,对于推动高校“三创”教育发展,以及充分挖掘高校“三创”教育工作中的思政育人元素,丰富高校思政育人模式,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三全育人”理念与高校“三创”教育的顶层设计

“三全育人”理念与高校“三创”教育都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都是在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反复探寻中逐步完善的,并逐渐取得显著的育人实效,在培养时代新人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 “三全育人”理念的内涵与背景

“三全育人”即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从人员构成要素来看,全员育人强调发挥学校、家庭、社会的育人作用,专业课教师、辅导员、行政人员、父母亲朋、企业人士等都可以参与到育人工作中来;全过程育人强调把育人工作贯穿从入学到毕业的每个环节;全方位育人指利用各种教育载体建立课程、管理、服务、实践等协同育人机制。

“三全育人”可追溯到“三育人”。1950年8月,中国教育工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三育人”的教育模式自此兴起。1987年,中国教育工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必须不断加强高校“三育人”工作。李鹏在会议上提出:“培养社会主义新人,包括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主要途径就是依靠教师教书育人,管理干部和后勤职工要搞好管理育人、服务育人。”[2]

2005年1月,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三全育人”理念。2018年5月,教育部提出建设“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区、试点高校、试点院(系)[3]。“三全育人”理念对于深化新时代新形势下高校思政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指引。

(二) 从“双创”教育到“三创”教育的提质增效

“双创”指的是创新与创业。“双创”教育的提质增效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迈向新征程的催化剂。2014年9月,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高校“双创”教育日益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三创”指的是创新、创业、创造。创新、创业和创造的内涵需要辩证地看待[4]。创造在于开创性,创新在于再创性,创业则是将头脑中的想法变成实际事业的系统性过程[5]。简而言之,创造强调从无到有,创新强调在现有基础上革新,创业强调实际创立基业。创造是0到1,创新是1到N,创业是0到1到N的产业实践。从广义上来看,创业不一定是创立一家企业,完成学业或在岗位上做出一番事业,也可以称为“创业”。开展“三创”教育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也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就业后的职场竞争力。

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福建代表团审议时提到了“三创”,指出要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发展环境,最大限度释放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动能。创新、创业和创造能力是新时代人才应具备的特征[6]。“三创”教育理念是适应新时代新形势下的重要人才培养理念,是对“双创”教育的升级,我国高校“三创”教育尚未成熟,亟待进一步探索和推进。

二、“双创”教育面临的问题

在“双创”教育政策的支持下,国内的“双创”教育已经进入迅猛发展期,“双创”教育在国内各大高校广泛开展,并得到政府和社会的大力支持。虽然“双创”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其不足之处也不容忽视。

(一) “双创”师资队伍的全员协同构建有待提升

强有力的师资是提高“双创”教育质量的保障。高校“双创”师资队伍的结构需要进一步完善。当下,“双创”理论型教师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但接受“双创”系统性培训的机会相对不多。缺乏拥有丰富“双创”实践经历的教师。此外,对于“双创”教育师资队伍的激励措施和考核制度有待完善,需要进一步激发教师队伍的整体活力,以吸引更多校内外人才加入“双创”专兼职教师队伍。

(二) “双创”项目的全程跟踪指引有待提升

创新创业相关赛事很多,但参赛项目与市场结合松散,项目落地孵化率不足。虽然参与“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各类赛事的大学生越来越多,但诸多项目往往停留在比赛阶段,无法落地投产,不能创造实际效益。高校应该在“双创”教育中进一步发扬实干作风,减少对创新创业项目形式上的包装,注重挖掘能创造真产能、有真创意的好项目,对重点项目全方位指导,为项目最终落地做好前期准备,让更多好项目入驻孵化培育基地,提高培育基地的实际利用率。

此外,对于已经进入培育基地孵化的项目,高校在后续管理和指导上存在不足。把创新创业项目送进培育基地,不是终点而是起点。项目入驻了培育基地,却没有实际运转或者实际运转时间短的情况并不少见。高校应该加强对入驻项目的考核,关注入驻项目的动态,及时提供信息资源、智力资源、上下游产品资源等方面的支持。

(三) “双创”教育的全方位环境建设有待提升

“双创”教育既注重传授理论知识,也强调指导实践项目。然而,创新创业活动潜藏的逐利性和盲目性,容易带来诚信危机和价值观的偏颇,如某学生创业做干洗,因为拿不到订单而组织人剪掉学校公用洗衣房的电线。增强“双创”教育中的思想教育尤为重要,思想政治教

育对于扭转对“双创”教育的狭隘理解有不可替代的作用[7]。

在“双创”教育的课堂案例分析和实践指导环节,要加大对企业家踏实肯干的精神、诚实守信的品质、回馈社会、追求卓越等的宣传力度。

意志的锻炼、思维能力的提升,以及历练过后面对结果的豁达坦然,这些深层次的收获是“双创”教育让学生受益一生的财富,是稳固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基底,推动创新创业成果持续性发展的保障。高校需要更新教育观念,不仅要注重创业知识的传授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更要大力加强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引导[8]。

三、“双创”教育的升级路径

相对于“双创”教育,“三创”教育有新时代更高的育人要求,是对“双创”教育的完善升级。如图1所示,“三全育人”理念为从“双创”教育到“三创”教育指明了方向。“三全育人”理念的三个方面可对应解决“双创”教育的三大困境。“全员育人”理念指引协同构建“三创”师资队伍,并进一步明晰各参与主体所承担的责任;“全过程育人”理念指引全程跟踪引领“三创”项目,并进一步划分不同阶段的特征和任务;“全方位育人”理念指引立体型建设“三创”环境,并进一步阐述环境中的不同构成要素和其对应价值。

图1 “三全育人”理念对“三创”教育的引导路径图

(一) 全员育人与“三创”师资队伍的协同构建

在高校“双创”教育体系中,可以组建专业教师、辅导员和社会人士在内的师资队伍作为师资保障[9]。在全员育人理念指导下,新时代“三创”教育师资队伍的组成应该更加多元化。“三创”专职教师、辅导员、各专业课教师、兄弟高校相关教师、校外企业界人士、创业投资人、行业校友等,都应该是“三创”育人队伍的有机组成部分。高校应该重视打造全方位强有力的师资队伍,进而汲取多方育人实践经验,推动从“双创”到“三创”全员育人角度的转变。

1. “三创”专职教师和辅导员起引导性作用

高校应该完善“三创”学院的实体建设,尽早配足“三创”专职教师,提升专职教师数量是“三创”师资队伍体系构建的保障。同时,高校应该完善职称评定等激励政策,鼓励高校辅导员担任“三创”学院兼职教师。校内“三创”专兼职教师发挥合力作用,方能在学生“三创”活动思想动员、“三创”理论教育、“三创”实践方法指导等方面创造更大的价值。

2. 专业课教师起基础性作用

“三创”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如何引导学生把所学专业与“三创”相结合。教师不仅要重视传播知识,更应该重视训练学生的思维方式,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而学生思维方式和创造能力的提升很难直接体现在课程考试成绩上,因而需要逐步探索更加合理的教师考核制度,把教师指导学生开展“三创”活动等成绩纳入专业教师考核体系之中。另外,大学生创业应该更加重视创新和创造,不应满足于长期进行开办餐饮小店、朋友圈转卖商品等相对缺乏模式创新、专业特点、大学生特色的普通创业活动。专业课教师恰好可以发挥专业特长,引导学生从专业所学中挖掘灵感,开展“三创”活动。

3. 兄弟高校相关教师起增强性作用

积极与兄弟高校合作,师资力量优势互补,是高校解决专业体系不完备、“三创”专兼职教师专业面狭窄等问题的重要方法。对于商科类、文科类高校而言,学科门类不全面,学生所能接受的理工技术类教育的机会较少。增强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优势是提高商科类、文科类学生“三创”项目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对于理工类高校而言,学生也需要更多管理运营等方面专业教师的指导。因而,不同学科特色高校之间可以进一步探索和深化师资合作,助力“三创”育人事业的发展。

4. 校外企业界人士、创业投资人、行业校友起突破性作用

校外企业界人士了解一线企业和市场的动态,具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创业投资人审阅大量创业项目,深知各类项目的优缺点,明了投资人的实际需求;行业校友具备行业实战基础,心怀支持母校的意愿。校外企业界人士、创业投资人、行业校友等可以弥补校内教师“三创”实践经历不足的短板,精准强化对学生的“三创”实践指导。高校与校外企业界人士、创业投资人、行业校友等联合,共同搭建“三创”育人师资体系,能够有力推动“三创”教育的突破性发展。

当下,“双创”教育中的校企联合往往体现出“弱联合”状态,“三创”教育中的校企联合应该逐步向“强联合”转变。高校不能止步于邀请企业界人士举办几次讲座,或参与几次会议和比赛项目评审,而是需要探索更加完备的驻校企业家制度。一方面,驻校企业家的常态化关注和指导,有利于提高学生“三创”项目落地和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学生在完善团队“三创”项目的过程中,也提高了自身的综合能力,培养了企业所需要的相关素质,为进入企业工作打下坚实的技能基础。

(二) 全过程育人与“三创”项目的全程跟踪与引领

“三创”教育的全过程育人不仅体现在学生从大一到大四的整个过程中,更体现在“三创”项目从产生到发展成熟的整个过程中。一个“三创”项目从无到有,再到发展和成熟,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当下的“双创”教育投入大部分精力在从无到有的环节,而在接续发展和成熟环节中却时常缺席。高校需要激励“三创”师资队伍投入更多精力全程跟踪与引领学生的“三创”项目。相应地,对“三创”师资队伍的考核不能停留在带领学生打造了多少项目,在“三创”相关赛事中斩获了多少奖项,而应该引入新的评价指标,重视项目的后续发展。高校对于学生“三创”项目和“三创”师资队伍的考核,需要尽快走出传统的短期结果性评价的束缚,建立短期结果性和长期过程性评价双线考核机制。同时,“三创”教育工作者应该重视学生“三创”项目从产生到成熟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给予相应的关注和指导。

1. 从无到有环节重视激发创造性

从“双创”教育迈向“三创”教育,要求在从无到有这一环节不仅重视在现有基础上进行创新改善,更要重视引导学生去创造。同时,“三创”教育工作者不仅要从方法和思路上引导学生,还应该做好学生的心理引导,从而帮助学生孵化出更多创造性想法。

2. 从有到发展环节补足关切性扶持

创新创业项目在相关赛事中获奖不应该是该项目的终止,而应该是该项目落地创造价值的开始。对于获奖的学生团队,高校可以给予“双创”学分,认可其创新创业素质,但不应该视为无须再对其开展“三创”教育,而应该予以重点关注,进一步加强“三创”教育。在从有到发展这一环节,高校需要一方面把更多的获奖项目引入孵化基地,一方面对于孵化项目的动态予以关注。虽然部分高校的“双创”孵化培育基地制定了退出机制,但是制定的退出机制不够完善,半年或一年一次的粗略考核,不能够及时发现孵化项目的问题,降低了孵化成功率,也浪费了创新创业场地、资金等资源。制订退出机制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退出项目,而是为了鞭策扶持项目。“三创”项目在从有到发展的环节中,因缺少管理经验、缺少销售渠道等,更加需要关切性扶持。

3. 从发展到成熟环节重视教育回炉和互助

已经发展起来的初创项目同样需要高校跟踪关注,并可以参与“三创”赛事。已经创业的项目就不能或无需参加赛事的观点是不合理的。实际上,未经“三创”赛事而直接创业的项目,依然需要赛事的磨炼。这不仅是为了通过竞赛获得奖项,增加高校“三创”教育的成果,更是为了在参赛过程中梳理项目的发展思路,促使初创项目进一步发展成熟。从初步发展到走向成熟的环节,高校“双创”教育的缺失更严重。在从“双创”教育到“三创”教育的升级转变中,高校不应该在从项目初步发展到走向成熟的环节缺席。对于已经开始发展的“三创”项目,虽然学生已经毕业离校,但是高校依然可以提供“三创”教育进行扶持。同时,学生团队可以回母校参与“三创”教育活动,协助母校哺育新的“三创”项目。高校对发展中的“三创”项目跟进扶持,逐步探索与毕业生“三创”团队合作的“三创”教育互助机制,在从“双创”教育到“三创”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尤为重要。

(三) 全方位育人与“三创”环境的立体型建设

“三创”实践项目是在良好的“三创”环境中孕育出来的。从“双创”教育到“三创”教育,在对学生创业实践项目的培育过程中,应该注重打造全方位、立体化的优良的“三创”环境,在组织育人、心理育人、课程育人、科研育人、服务育人等方面下足功夫。

1. 组织支持:转化组织优势

中国高校具有强大的政治组织优势,具备向“三创”教育优势转化的巨大空间。一方面,高校可以强化校内外“三创”孵化基地、大学城众创空间党团组织或临时党团组织的建设,用红色情怀和组织力量引领更多青年在“三创”活动中投入更多的热情。另一方面,党的百年发展历程不仅为高校“三创”教育提供了精神源泉,更提供了丰富的实战经验。从13人到9 000多万人,中国共产党被称为中国近代以来最伟大的创业团队[10]。“吾兄乃本公司发起人之一,现公司生意兴隆,盼兄速来参与经营。”[11]这是1948年毛泽东给李达信中的表述。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创业学院在2021年建党百年之际,借鉴北京科技大学“跟党学创业”项目,设计了“跟党学‘三创’”活动,向全校大学生介绍中国共产党发展史中的“三创”经验。

2. 心理支持:疏导创业压力

心理问题是从心理偏差到心理障碍再到心理疾病逐步深化的过程。心理支持并不限于针对出现心理疾病的“三创”人员给予专业的心理咨询或治疗,给予日常情感上的关怀和情绪上的疏导也属于重要的心理支持。培养创造性心智不是要求学生在学校中就能“创造”出崭新的理论或物品,而是要培养学生思考的勇气和大声说出自己想法的勇气[12]。要从最日常的环节对学生进行心理支持,并将心理支持贯穿于学生“三创”活动的全过程。大学生创业人员有着学生和创业者的双重身份,需要面对校园内部和社会外部的竞争压力。在“三创”教育中,对大学生创业个人或团队提供及时全面的心理支持必不可少,以免短期的心理偏差转化为严重的心理疾病。

3. 其他支持:优化配套服务

高校应以“三创”师资队伍的全员构建为推动力,促使“三创”教材的全方位开发和课程体系的全方位建设,打牢课程育人基础。另外,高校的教学和科研往往相互促进,“三创”教育的教学同样离不开科研的支持,教学经验的总结、教学新方法新理论的探索等也不容忽视,“三创”教育的稳步发展要求高校做好科研育人的长期积累。同时,在全社会倡导敢于突破、勇于创新和宽容失败的创业文化,给予创新人才自由宽松的环境[13],持续完善创业孵化培育基地的硬件建设,并及时讲全讲透各类“三创”政策,多征求孵化基地计划入驻者和已经入驻者的建议,进一步提升服务品质,重视推进新时代劳动教育与“双创”教育协同育人等[14],都是高校可以不断优化的配套支持,以建设和维护“三创”教育发展环境。

[1] 何少群, 程东海.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三全育人”模式研究[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9(21): 56−58.

[2] 肖作义. 论教育工会“三育人”[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2(5): 120−121.

[3] 教育部. 关于开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EB/OL]. (2018−05−25) [2022−04−28]. http://www. moe.gov.cn/srcsite/A12/moe_1407/s253/201805/t20180528_337433.html.

[4] 李文鑫, 黄进, 胡甲刚. 树立“三创教育”理念, 培养“三创”人才[J]. 中国高等教育, 2002(5): 18−21.

[5] 陈彦武. 高校第二课堂项目对大学生“三创”能力的影响及管理创新研究[D]. 衡阳: 南华大学, 2011.

[6] 李元元. 创新教育模式, 培养“三创型”人才[J]. 中国高等教育, 2003(23): 32−34.

[7] 范丛慧, 宫骅芮. 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创新创业中的价值维度与实现路径[J]. 高校辅导员学刊, 2020(1): 57−61.

[8] 陈点春. 非智力因素在大学生“双创教育”中的意义及培养[J]. 高校辅导员学刊, 2019, 11(4): 97−100.

[9] 高伟, 李国辉.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探析——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理论[J]. 创新与创业教育, 2020(4): 31−38.

[10] 曹磊, 杨丽娟. 从13人到9000多万人: 史上最牛创业团队[M]. 北京: 人民日报出版社, 2020: 2−7.

[11] 张国, 陈卓. 起点[N]. 中国青年报, 2021−07−02(007).

[12] 朱镜人. 论创造性心智及其培养——基于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哲学视角[J]. 重庆高教研究, 2022, 10(2): 109−116.

[13] 胡瑞, 张焱, 冯燕. 英国高校创业教育政策: 变迁、特征与反思[J]. 现代教育管理, 2021(2): 55−62.

[14] 杨秋月, 顾建军. 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的逻辑、困境与路径[J]. 现代教育管理, 2021(6): 123−128.

On the upgrade path from “innovation-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to “innovation-entrepreneurship-creativity”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ree-comprehensive education”

XU Tongfei, GAO Wei

(School of Finance , Shanghai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 Shanghai 201620, China;School of Entrepreneurship, Shanghai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 Shanghai 201620, China)

There is a large space to improve “innovation-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the aspects of curriculum system, faculties building, project incubation and the explo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 order to deepen the reform of higher education, to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the “innovation-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model, it is necessary to explore the overall transformation path from “innovation-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to “innovation-entrepreneurship-creativity” education.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three-comprehensive education”, the solution of upgrading of “innovation-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s proposed, namely, to build a full staff of teachers, to follow and guide relevant projects throughout the whole process, and to establish a three-dimensional “innovation-entrepreneurship-creativity” education environment.

three-comprehensive education; “innovation-entrepreneurship-creativity” education; “innovation-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G642

A

1674-893X(2022)03−0047−06

2022-01-07;

2022-04-28

2021年上海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资助计划资助项目“基于思维心理学的KAB 创业基础课课程思政建设/基于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的线上思政教学资源生态建设”(ZZSUIBE21022)

徐同飞,男,江苏连云港人,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金融管理学院辅导员,主要研究方向:创新创业教育,联系邮箱:xtf@suibe.edu.cn;高伟,男,安徽宿州人,博士,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创业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创新创业教育,联系邮箱:galway@suibe.edu.cn

[编辑:胡兴华]

猜你喜欢

师资队伍双创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2022冬奥会背景下黑龙江省冰雪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中职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及策略分析
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