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审计重要性水平与审计质量的关联性
——基于A股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探究

2022-06-27纪海荣

吉林工商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审计师审计工作变量

纪海荣

(大连财经学院 会计学院,辽宁 大连 116100)

一、引言

2020年10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强调,要强化对资本市场的监督检查效能,强化对上市公司审计质量的把控,进一步改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重要性概念在审计工作中具有重要地位,它贯穿财务审计的全过程[1],包括审计工作计划阶段、执行阶段以及报告阶段,准确地理解和应用审计重要性水平能够避免本公司财务部门没有发现的财务报表重大错误,能够有效地降低审计风险,同时能够指导财务部门提高工作效率,也能够提升审计部门对公司业务进行审计的效率,从而提升审计工作质量[2]。在此背景下,学术界对审计重要性和审计质量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梁力军等(2020)[3]构建了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审计重要性水平能够有效降低审计风险,进而提升审计质量。成竹和周友梅(2020)[4]的研究也得到了类似的结论。周敏李等(2021)[5]则认为审计重要性水平对审计效率和审计效果都具有重大影响,并使用2013—2018年几十家沪深上市公司的数据,构建面板数据模型,探究审计重要性水平对审计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审计重要性水平与审计质量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审计重要性水平设定越低,则审计质量水平越高,也就是说审计师使用更加严格的重要性水平能够提高审计质量。陆倩(2013)[6]以深圳鹏城为研究对象,使用其3年的数据,探究审计重要性与审计质量的关联性,结果显示国内审计市场滥用审计重要性,对审计质量产生了负向影响。可见对审计重要性水平与审计质量关系的研究得到的结论并不一致。本文以A股1 000余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实证分析方法检验审计重要性和审计质量之间的关系,同时对二者的影响机理进行分析,能够丰富现有研究成果,也能为相关部门及上市公司完善相关制度提供一点参考。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审计重要性水平是风险导向审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审计的整个过程都存在对重要性水平的运用,因此审计重要性水平对审计质量具有显著影响[7]。审计重要性水平对审计质量的影响主要有三条路径。

其一是审计重要性水平直接影响审计质量。在审计工作开始之前,审计师需要先对审计重要性水平进行界定,然后从数量和质量两个维度再次明确重要性水平,如设定财务报表整体层次重要性水平和特定类别交易以及后续审计中允许报错的最高限额[8],初始阶段的审计重要性水平数量和质量确定后,为后续审计工作确定了基本原则,因此对审计质量具有显著影响。在审计工作实施过程中,审计师基于前期确定的审计重要性水平对财务报表中的错误进行分析和评价,根据分析中是否发现问题的类型来确定是否追加审计程度,如果发现重大错报,则需要立刻追加审计程序,因此重要性水平在实施阶段会影响审计证据收集以及审计内容。审计工作完成后,审计师需要出具审计报告,审计报告是审计工作的最终反映,审计报告质量是审计工作质量的重要内容,审计师需要基于重要性水平对审计结论进行合理和恰当的论证,这是确保审计真实有效的关键。基于上述分析提出第一个假设:

H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审计重要性水平对审计质量具有显著影响,且审计重要性水平设定越高,审计质量则越高。

其二是审计重要性水平通过影响审计效果进而影响审计质量。会计信息使用者会特别注重对审计效果的运行,由此形成了审计重要性水平通过影响审计效果进而影响审计质量。审计师根据设定的重要性水平对财务报表等信息进行评价,找出其中的错误信息和未更正的错误以及漏洞,合理的审计重要性水平能够帮助审计师找准审计方向[9],快速找出各类报表中的错误信息,准确收集各类证据材料,降低审计中出具不恰当报告的可能性,最大程度地降低审计中的风险事项,提升审计工作的深度和广度,充分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对审计信息的需求,由此提升审计质量[10]。基于上述分析提出第二个假设:

H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审计效果在审计重要性水平对审计质量的影响过程中具有中介作用。

其三是审计重要性水平通过影响审计效率进而影响审计质量。从成本与效益的角度看,审计工作进行过程中,会对公司的财务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在保障审计质量的前提下,审计工作进行得越快,则公司付出的成本就越低,因而审计效率对审计质量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如果设定过低的重要性水平,则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需要关注更多的细节问题,并且为了支撑审计结论,需要收集大量的证据材料,而这些细节问题对公司运行而言并没有过多的影响,这会导致审计工作进展缓慢,影响审计效率。合理恰当的审计重要性水平能够降低审计风险,缩小审计的程序和范围,帮助审计师确定重点内容,提升审计效率,进而提升审计质量。基于上述分析提出第三个假设:

H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审计效率在审计重要性水平对审计质量的影响过程中具有中介作用。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沪深A股上市公司,由于公开数据的时间跨度有限,样本的时间为2010—2021年,数据均来源于Wind数据库和国泰安数据库,并对数据进行了如下处理:(1)剔除了金融类样本公司;(2)对ST或者ST*等样本公司进行了剔除处理;(3)对数据缺失较多的样本公司进行了剔除处理;(4)为保证结果的稳健性,对样本进行1%和99%分位上的缩尾处理,最终得到了1 325家公司的12 182个研究样本。

(二)变量选取

1.被解释变量

以审计质量为被解释变量,探究审计重要性水平对审计质量的影响。参考现有学者的研究方法,使用可操纵盈余衡量审计质量,用zl表示,可操纵盈余越高则审计质量越低。使用修正琼斯模型度量可操纵盈余[11],如式(1)所示:

其中,Ta为应计利润,A为利润,REV为主营业务收入,REC为应收账款,PPE为销售增长率,利用此式进行回归分析,得到的残差绝对值即为可操作盈余,残差绝对值越大可操纵盈余越高,则审计质量水平越低。

2.解释变量

解释变量为审计重要性水平。审计重要性水平的度量目前主流做法是从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的制定方法入手,为上市公司披露内部缺陷认定标准与审计师防止财务报告产生重大错报界定标准的博弈结果[12]。因此本文也使用上市公司披露的重大缺陷认定标准衡量审计重要性水平,用zy表示。

3.中介变量

审计重要性水平会通过审计效果和审计效率来影响审计质量,因而将审计效果和审计效率作为中介变量。参考现有的研究(丁兆艳,2015)[13],将审计事务所规模作为审计效率的度量指标,审计事务所规模越大,则审计师数量和质量越高,审计效率则越快,用xl表示。将上期审计意见与本期审计意见的差值作为审计效果的度量指标,差值越大则审计效果越差,反之审计效果越好,用xg表示。

4.控制变量

审计质量会受到公司规模、审计费用、公司成长性等内外部因素的影响,因此本文参考学者们的做法并结合样本实际,选择了一些控制变量。企业规模使用资产总额衡量,用size表示;公司成长性使用公司利润增长额衡量[14],用growth表示;企业年龄用age表示;内部治理使用公司董事人数衡量,用share表示;经营风险使用负债总额衡量,用fx表示。

(三)模型构建

为了检验假设H1、H2、H3,构建如下回归模型,如式(2)~(6)所示:

其中,zl为审计质量,zy为审计重要性水平,X为企业规模、公司成长性、企业年龄、内部治理、经营风险5个控制变量的向量集合,xl为审计效率,xg为审计效果,c为常数项,ε为误差项,β为回归系数。

四、实证分析与假设检验

(一)变量描述性统计分析

本文选取的变量中如公司规模等变量是用绝对值衡量的,为了避免标准差过大导致模型出现异方差性,本文对绝对值变量进行了对数化处理[15]。对各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变量描述性统计结果

审计质量(zl)的均值为0.031,最大值为0.197,最小值为0.001,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为0.196,标准差为0.034,说明样本公司的审计质量存在一定的差异。审计重要性水平(zy)均值为0.212,最大值为0.696,最小值为0.022,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为0.674,标准差为0.143,说明样本公司的审计重要性水平差异相对较大。被解释变量审计质量与核心解释变量审计重要性水平在个体和时间上存在一定的差异,说明本文使用面板数据构建模型是合理的。

(二)变量相关性检验

相关性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zy与zl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263,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审计重要性水平与可操纵盈余之间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可操作盈余越大则审计质量越低,由此说明审计重要性水平对审计质量具有正向影响。相关性检验仅为单因素检验,审计重要性水平与审计质量的具体关系仍需进一步回归分析检验。

表2 变量相关性检验结果

(三)基准模型回归结果

根据方程(2)~(6)进行回归分析,使用双固定效应模型,同时控制个体效应和时间效应,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基准模型回归结果

zy的回归系数为-0.021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样本公司的审计重要性水平与可操纵盈余之间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由此说明审计重要性水平与审计质量之间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具体而言就是审计重要性水平提升1个单位,能够带动审计质量提升0.021个单位。由此说明本文的假设1成立。zy于xl之间的回归系数为-0.014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将xl与zy同时纳入模型,xl的回归系数为0.218,由此可得xl的中介作用为-0.003,zy的直接效应为0.018,中介效应占比为14.29%,由此说明本文的假设2成立。同理可知,zy与xg的回归系数为-0.016,将xg与zy同时纳入回归模型,xg的回归系数为0.302,可以得到xg的中介效应为0.005,zy的直接效应为0.016,中介效应占比为23.81%,由此说明本文的假设3成立。

(四)稳健性检验

不同规模的公司对审计的要求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为了检验不同规模样本公司的审计重要性水平对审计质量的影响,根据公司资产总额将样本分为大型公司和中小型公司,回归结果分别为表4和表5所示。

表4 大型公司样本回归结果

表5 中小型样本公司回归结果

将样本公司分为大型公司和中小型公司后,审计重要性水平的回归系数并没有发生显著变化,审计效果和审计效率的中介作用依然成立,说明上文回归结果稳健,本文的三个假设依然成立。

五、结论与启示

基于上述理论与实证分析,本文得出以下几点结论:审计重要性水平对审计质量的影响路径主要有三条,其一是审计重要性水平直接影响审计质量,其二是审计重要性水平通过影响审计效果进而影响审计质量,其三是审计重要性水平通过影响审计效率进而影响审计质量。审计重要性水平与审计质量之间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具体而言就是审计重要性水平提升1个单位,能够带动审计质量提升0.021个单位。加入审计效率后,审计效率的中介作用为-0.003,审计重要性水平的直接效应为0.018,中介效应占比为14.29%。加入审计效果后,审计效果的中介效应为0.005,审计重要性水平的直接效应为0.016,中介效应占比为23.81%。

本文的理论分析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审计重要性水平对审计质量的影响,充分揭示了二者之间的关联路径,实证分析又进一步检验了二者之间的关系,也证实了审计效率和审计效果的中介作用,说明在上市公司审计中要特别注重设定合理的审计重要性水平,保障审计效率和审计效果,才能确保审计质量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相关部门应该鼓励会计师事务所结合自身特点与专长,通过审计重要性水平的调整与复核优化审计资源配置,进一步提升审计效果,防范审计风险,在切实缓解企业与会计信息使用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的基础上,关注审计效率,从效果与效率两个层面提升审计质量,实现注册会计师行业的长远发展。

猜你喜欢

审计师审计工作变量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财务重述、董事长更换与审计师变更
审计师轮换类别与审计结果
——基于“关系”的视角
如何做好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
抓住不变量解题
也谈分离变量
审计师声誉与企业融资约束
审计师声誉与企业融资约束
关于如何提升计算机审计工作质量的研究
审计师变更对审计质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