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设计立场:基于设计思维的管理决策方法

2022-06-24江苏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江苏徐州221116

关键词:立场决策设计师

杨 彭(江苏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张 捷(南京艺术学院 文化产业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3)

一、商业环境的变革要求设计范式进行转变

随着计算机及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由此带来的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移动通信、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引发了商业环境的颠覆性变革,许多管理文献中对全球新的商业环境进行了大量探讨,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新的环境变革:1. 随着全球日益扁平化的商业联系,经济和生产系统相互依赖,由此带来的竞争环境变得复杂和难以预测,要求管理者将组织变得更具有适应性和转型能力;2. 变革速度加快。越来越多的企业不是通过渐进式,而是颠覆性创新来促进企业发展,这种情况下,企业的竞争优势变得难以维持;3. 技术知识商品化,越来越多的技术知识可以通过市场获得。另外密集的知识编码过程旨在使知识在组织边界内具有可控性和可操作性,使得知识能具有流动性。这意味着与情感有关的知识变得越来越重要,这类知识因为特殊性和个人性质而难以编纂;4. 发展体验性经济,如今消费者不仅在需求方面变得越来越多样化,更重要的是寻求基于体验的价值维度,成功的商品/服务可以通过利用审美特性来影响人们的情感。上述可以看出,新商业环境的特点可以归纳成:复杂性、流动性、动态性和不可预测性。基于“技术与市场(用户)”二维的创新决策模型已经难以应对全新的挑战。

在新的商业环境中,设计是公司在不确定市场需求下持续盈利和保持竞争力的手段。随着我国进入经济增长的新常态,文化产业化和产业文化在经济体系中所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要求企业更多地从情感和体验的角度进行思考,具备良好的创新能力,从这种创新要求的语境来看,设计活动被拓展为处理更复杂关系的创造性活动,这点从克里彭多夫通过将设计概念化为 “赋予事物的意义”或者“创造意义的活动”的设计范式转变就可以看出,设计师B.Mau认为需要改变以往设计是在商业内部活动的定位,需要从“作为商业工具的设计”向“创造商业的设计”转型,也就是说设计不仅作为一种附属的功能被使用,包括工业设计、平面设计等“小设计”向将设计师问题寻找和问题解决的能力应用于更广阔的范围“大设计”转变。

在管理领域,企业逐渐意识到设计给创新带来的重要影响,设计思维和设计驱动式创新等关键词引起了学术界和商业界的关注。以IDEO为代表的公司通过提取设计师对问题思考和解决方式,提出“设计思维”并将其运用在创新领域取得了成功,设计思维介入组织活动并与外部环境展开互动,可以驱动组织不断创新与变革,提升组织效率,设计与管理的结合是必然趋势。在近年的欧美的设计管理研究中,将设计的特性运用在企业创新决策中的新方法受到重视。在设计管理领域的研究中,通过对管理者的决策立场(decision attitude)和设计师的设计立场(design attitude)进行比较,提出为了公司需要更有效地利用设计知识,管理者接受设计立场并将其应用于管理层。

设计立场在我国的设计理论和创新管理研究领域中都较少被提到,也缺乏这方面实践经验,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首先是由于坚硬的学科壁垒,认为设计的感性思维和企业组织的理性决策不相容,二者之间很难产生互动交集;其次,对设计的研究和实践更多地着眼于造物为核心的活动,产品开发中过于倾向技术驱动式创新。

本文首先介绍了设计与管理的相关研究,设计思维与管理的结合的背景下,对Boland等人提出的“设计立场”以及Michlewski和 Amatul的研究展开讨论,对其特征进行了阐述,笔者基于设计思维研究的文献梳理,从“决策导向”和“思维方式”这两个角度对“设计立场”的内涵进行了明确;最后提出了设计立场的四个维度,以期对我国设计研究和商业领域的创新思维有所启发。

二、设计立场概念提出及特征

1.设计与管理的结合

西蒙的著作《人工科学》中谈道“设计就是将现状转变为更优更好的活动行为”。这个定义体现了设计的重要性,也被很多后来的学者认为是设计与管理开始产生密切联系的起点。近年来,伴随着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企业的管理者发现设计师拥有的思维技巧可以被应用于解决各个领域的问题,由此推动了设计和管理的相关研究,主要从产品开发、组织设计、市场营销手段、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管理等几个方面展开。研究指出设计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个过程与战略制定的过程非常接近,设计的模型、方法、工具和技术都可以被用来产生组织战略,认为设计是管理的精髓,提出管理者不需要成为设计师,但需要像设计师解决设计问题一样去解决管理问题。将设计的思维方式融入传统的战略计划过程中,强化企业寻找突破性机会的能力并创造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可以看出设计介入管理场域中会帮助企业提升创新能力和价值创造,设计与管理的关联研究至今仍不断在深化。

设计和管理的结合,使其逐渐摆脱作为商业的附属工具,进而形成以设计哲学为主导的方法论——设计思维。IDEO和斯坦福大学d.school所提出的设计思维(Design Thinking)创新模式是一种着眼于设计所创造的价值和思维方式,Brown将DT定义为“利用设计师的感性和方法,平衡人们的需求和技术上可实现的事情,以及可以转化为顾客的价值和市场机会的可行的商业战略”,并指出创新中以人为中心方法的必要性,2013年《Design studies》的特刊(主题为“Articulating Design Thinking”)中作了如下定义:“设计思维的定义虽然没有世界通用的定义或概念,但以用户为中心和对人类处境的共情是最大的共同点。”现在被更广泛地定义为“将设计师在实施创造性活动时所隐含的各种手法和文化行动的本质用逻辑的框架重新把握,即使不是设计师也能模仿的通用化、组织化的体系”。可以看出这是企业和组织寄希望于通过设计和设计师的特性发挥创造性和创造力,帮助组织恢复文化和创造力的期待。Johansson-Sköldberg归纳了设计思维的三个起源:作为 IDEO 公司设计与创新的方式;作为实践中管理者需要掌握的、用以解决难以明晰的组织问题的技巧;以及作为管理理论中的一部分,本研究也是基于此展开论述。综上所述,设计与企业管理的联系越来越密切,设计的世界与管理的世界甚至更广阔的世界愈加重合。

2.设计立场的概念和特征

Boland, R. J.和 Collopy, Fred 认为管理就是设计,为了创造令人满意且可持续的未来,组织的管理者需要拥有设计思维,以此为基础在著作《Managing as Designing》中提出设计立场(design attitude)的概念,并将其定义为“设计项目带来的期望和方向”。他们和建筑设计家弗兰克·盖里事务所合作进行魏瑟赫德管理学院的Lewis Building的建筑项目时,发现项目管理者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完全不同于大学所教授的决策方法,而是基于设计者如何解决开放式问题,并提出新的决策方法,他们将其称之为“设计立场”,之后他们从“设计管理为中心”的角度探讨了设计与管理的决策方法之间差异,并对概念形式加以扩展,尝试将这种新的决策方法和思维方式引入管理中,他们作了以下叙述:“我们相信,如果管理者接受设计立场,商业世界将会变得更好。以敏锐的洞察力处理问题,这种敏锐的影响力会波及最广泛的领域,从而形成富有灵感和活力的产品、服务和过程的设计,而这些设计既有利可图,又有人情味”。

这种设计和决策问题的理念背后是对赫伯特·西蒙倡导的决策理论和设计科学的批判讨论。西蒙在基于传统管理理论中“客观理性(objective rationality)”的决策模型上,从人类认知能力被约束的角度,提出“有限理性(bounded rationality)”的决策模型。西蒙认为决策是从“可选择方案(alternatives)”中“选择”,他所定义的决策是“将问题解决定义为目标,找出目标要求与当前现状之间的差异,选择有利于消除差异的操作以逐步缩小差异并最终达到目标”。从西蒙观点来看,可以认为决策就是设计行动来进行问题解决的过程,在这个定义中,决策=设计一个解决问题的活动,对问题的发生和从标准化到选择项的探索,对可选择项进行评价和比较,最终作出选择并解决的问题的过程。换句话说,西蒙定义决策过程是通过信息的收集和现状的差距的认识,将问题定式化之后,包括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先前替代方案的把握和新的选择的探索,是设计活动。

Hatchuel提出作为设计理论和西蒙的作为决策的设计不同,西蒙在解决问题的框架内限制了设计,而Hatchuel认为问题解决是设计过程的一部分,反对西蒙决策理论的有限理性,提出适用于设计理论的“可扩展理性(expandable rationality)”概念,对西蒙决策理论与设计理论中处理问题之间的区别进行了分析,认为对需要研究“满意度(Satisficing)”的问题,适合采用西蒙的合理限制为前提的问题解决模型,而面对仅提出的概念而不限制范围的问题时,是无法从可选择方案中找到标准解决模型。实践中遇到的设计问题具有很高的不确定性,设计师需要首先创建一个可扩展的,不受限制的概念,在设计过程的互动中形成问题,最后在实际环境中定义问题,这种在社会相互作用的制约中探索可扩展概念的性质才是设计的本质。

Boland和Collopy提出“设计立场”的出发点,也是对西蒙定义的设计进行批判思考,在他们看来问题在于MBA教育中的决策方法“严密性”和“有效性”之间的差距。使用传统分析工具从可选择方案中选择问题解决的方法,不但需要严格缜密的方法论,而且可选择方案也不能反映全部的问题,在现实中从“给定的(simply given)”可选择方案中进行的最佳决策并不多见。传统的MBA教育中主要关注的是如何使用标准和工具(如经济分析,风险评估)等来解决问题的决策立场(decision attitude),要求是通过分析现状后进一步获得的可选择方案,依赖管理者的心智和判断力对此作出理性或者合理地选择,本质而言就是认为通过工具,在进行决策前可以掌握所有行动以及行动带来的影响,但是这种决策方法很难创造出新的选择可能性。

如前所述,从决策理论的角度Boland和Collopy倡导的设计态度进行了探讨。但他们并没有明确具体阐述设计立场包含了哪些特征。Michlewski和Amatullo对设计立场的概念进行了深化,认为这是一种以人为本,能够带来创造性的产品和服务,对企业有益的立场。他通过对提供设计咨询和品牌推广的IDEO、日产设计、飞利浦设计,以及Wolf Orlins四家公司进行访谈调查,通过实证研究来阐明其概念,提取五种设计立场的特征。

第一,接受不确定性和模糊性(Embracing uncertainly and ambiguity),设计师接受不确定性和模糊性,不完全依赖项目流程和管理框架,这种立场可以作为创造思想和创新的基础,为组织带来突破;第二,深入共情(Engaging deep empathy),为了真正能和用户形成共情,需抛弃自己固定的思维和心理模型;第三,使用五感的力量(Embracing the power of the five senses),与管理相关的专业人士不同,设计师自己解决这种复杂性,以创造惊喜、快乐和真实的情感,而不会刻意避免这种复杂和尴尬的条件;第四,把幽默融入生活(Playfully bringing things to life)。为了在创新过程/对话中发挥作用,设计师经常会询问其他专业人士看似荒谬的基本问题,并挑战对事物的彻底思考;第五,从复杂性中创造新意义(Creating new meaning from complexity),设计师重视参与和协调矛盾的不同观点和信息,以创造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Michlewski通过分析设计师的文化和信仰,提取这五个元素作为设计立场的元素,进一步拓展了设计立场的内涵。

Amatullo则将设计立场视为一种能力,以公共组织中的社会创新为目标,使用设计立场的概念来测定对组织学习的影响。这些研究的特征如下:

Amatullo(2015)“Design attitude and Social innovation”概念和定义文献Boland&Collopy(2004年)“Managing as Design”Michlewski(2015)Design Attitude。专业设计师拥有的会影响创新和组织学习的独特能力特征 与管理决策形成对比的设计立场设计项目带来的期待和愿景设计专业的文化,共同的价值观,信念和心理模式作为专业文化的设计态度创造社会创新的设计态度设计态度的要素造新的选择重新审视前提更好地为人类生活解决问题接受不确定性·模糊性深入共情使用五感的力量以顽皮的精神把生活融入一切从复杂性中创造新意义将多种视角结合在一起创造性共情追求审美接受模糊性

从上述研究来看,设计立场是用设计思维的方式,重塑对问题的理解,帮助企业进行创新决策,管理者的作用不是作为客观中立的决策者,而是需要改变环境本身,并为组织和利益相关者创造理想情况和更多选择,从而提升组织创新能力。但是关于什么是设计思维的本质特征,以及这些特征如何帮助企业组织进行创新活动的研究并不充分,因此笔者结合设计理论和设计思维相关研究,对设计立场的内涵进一步展开分析。

3.设计立场的内涵

基于设计相关研究梳理,从“决策导向”“思维方式”两个设计思维的特征阐述设计立场的内涵。

企业经营的关键在于经营决策的有效与否,现代管理学之父德鲁克认为决策是管理的核心所在,这也是“设计立场”概念提出的初衷,而决策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是以什么为导向。传统企业决策中,企业更多地依赖顾客导向或是市场导向,这种决策导向重视对顾客和市场现状的分析,通过各种成熟的评估工具得到决策的方向,好处是可以减少外界因素的不当干预,更符合大众需求,减少创新风险等,但Venkatesh 等人认为完全依赖顾客导向容易造成设计者或决策者盲目跟随顾客需求的结果。换句话说,应该给予顾客足够的聚焦(customer-focused),但并非被顾客所引导,甚至要给予顾客引导。在设计思维的相关研究中,克里彭多夫认为典型的顾客形象是工业时代像神话一样的发明物,顾客导向是通过信息的收集,将顾客视为解决问题的问题,变成“可选择方案”的决策方式。而设计思维是基于问题导向(problem-driven)的,本质上设计思维就是一个思考问题、探索问题、不断提问,并不断解答的过程。正如前文中提到的设计立场的概念是基于设计理论的一种决策方法,核心问题之一是明确决策过程中“问题”的特征和性质,而“问题”也是任何创新决策的起点。

设计理论研究者理查德•布坎南提出的通用设计理论中,设计被认为是人类的基本行为,特别是设计所处理的问题是“抗解问题(wicked problem)”,这是由设计研究者赫斯特•里特尔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概念,指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问题,它不被形式化,信息混乱,很多客户和决策者有着各自的价值需求的复杂的结构。这是一类社会系统问题,信息复杂混乱,客户和决策者之间存在难以调和的价值观冲突,整个系统的衍生物更加错乱复杂。在商业环境中处理的问题基本上都是具有“不确定性(indeterminacy)”,也就是没有明确的主题,很多时候设计的主题或定义不直接表示,只是给提出了需要解决的问题及其问题需要考虑的条件。即使在设计需求明确的情况下,设计的主题也可能通过与客户和利益相关者的讨论而改变。所以设计所处理的问题总是高度不确定和繁琐,在最终决定之前具有准主体(quasi-subject)性质。如前所述,Hatchuel提出的设计理论“可扩展理性(expandable rationality)”概念,正是针对设计问题具有很高的不确定性,需要在社会相互作用的制约中,寻找可扩展概念的性质,将探索性这种设计本质应用于企业创新。

从这点上来看,Dorst和Cross提出的设计任务(问题、目标、资源、情境)是通过解释不同问题而构建的,而不是客观的明确设计问题。设计师在问题区域和解决方案区域之间来回切换,在重复分析,集成和过程评估的同时,逐步完善问题制定和解决方案的思路和Sarasvathy认为在企业家应该在认知和决策过程中,不把市场作为前提条件,而是可以创造的东西,并明确使用自己的网络和资源来探索市场机会的企业家创新需求与设计思维有许多共同之处。从这个方面上讲,设计立场可以理解为从具有不确定性的问题中创造新选择,帮助企业重新思考创新的意义和决策的方法。

如上所述,在设计理论的研究中,讨论了设计中处理的问题的定义,并且对不仅限于解决问题的设计方面进行了研究。那么,设计的思维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带来了怎样的影响?与产品设计不同,设计思维是设计师在设计对象、服务和系统时使用的心理模型,有必要用这种心理模型来解决管理问题。下面从认知、对约束的态度和交互关系方面三个方面对设计的思维方式进行阐述。

首先,在认知方面,设计思维的特征是通过结合归纳、演绎和吉斯·多斯特提出的不明推论式(abduction)来解决上述抗解问题。设计师使用不明推论式来产生一个或多个想法,通过推导出逻辑结论并预测结果,并在实践中评价创意,最后从结果中进行归纳。在管理教育中只强调归纳和演绎方法,不强调使用不明推论式的思考问题。不明推论式有两种,第一种是被用来解决传统的问题的推论方法,如下公式

这是在明确了应该向顾客提供什么价值(VALUE)和实现方法(HOW),去做WHAT,也就是说,在不清楚应该做什么的时候进行的推论模式。这种推论方法经常由设计师和工程师完成。 例如,用公司的某种技术(working principle)开发满足客户需求(VALUE)的产品(WHAT)的模式。不明推论的第二推论方法是在只明确想要达成的价值时进行的以下推论模式,是一种“封闭式”解决问题的形式。

在这种推理方法中,挑战是找出(WHAT)来创造,因为在问题解决过程的开始,只知道我们想要达到的最终价值,但与此同时,没有已知的或可以选择的(working principle),这种“开放”的推理形式与概念设计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换句话说,它是一种组织寻求新方法的开放、复杂的问题,这是在设计者的实践中所作出的推断。

其次设计师对约束(constrains)的态度。在设计师的思考和管理者中所需要的思考方式,特别是对约束的态度也不一样。正如前文所述,设计的特点是容忍制约和不确定性,换句话说,与其消除不确定性并按计划推进事情,倒不如考虑与不确定环境的相互作用必然存在项目中。在传统的管理思维中,约束被认为是创造和实现想法的障碍,而对于设计师而言,它是产生创造性解决方案的驱动力,约束被视为刺激灵感的工具。

最后,作为交互关系,设计思维中两个重要的特征等级是:对用户的合作和需求的理解,以及和其他行业的合作的两个等级。前者是对用户进行观察和思考,再加上对用户体验的洞察。许多设计研究认为,从客户到项目的合理性、理想、信念的距离,必须更深入地理解用户。后者需要与利益相关者进行合作,是设计过程中的重要因素。排除依赖于项目、成员的立场、主张和方法,产生“创造性的摩擦”,会导致更深刻的视角。通过这种方式,在设计过程中,团队内部的相互理解会鼓励创建新的解决方案,这种观点对于设计思维来说是不可或缺的。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设计不仅是为了解决问题,同时可以对问题领域和问题本身性质进行进一步探讨。正如Hatchuel所说,设计项目是一个伴随学习的过程,根据可扩展合理性中选择的主题,项目的结果和组织的内容本身也会发生变化。此外,在将设计视为一种思维方式时,设计师利用归纳,演绎和不明推论式来解决抗解问题,在项目的约束下产生系统思考,并与其他行业合作,迭代而不是线性,通过一系列活动创建新选项。

三、设计立场的执行维度

本研究基于设计立场的概念和特征,从决策的认知和行为两个方面,提出设计态度执行的四个维度:在认识上,首先明确企业追求的目的是创造新的价值和意义,接受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在行为方面,通过设计话语将多种文化模式导入企业内部,不能忽视包括美感在内的感性需求。

1.创造新的价值和意义

这是设计立场的最终目标,也是决策的目的所在,就设计的本质而言,追求的应该是一种新的意义和价值,理查德·佛罗里达在《创意阶层的崛起》中提到的,近年来由于创意阶层(Creative class)的出现,许多人从事创造性工作,产生创意的方法和工具也逐渐普及。另外随着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无论何人都可以很容易地寻找到很多创意。在这样的环境下,企业很容易找到创意的同时,真正被需要的创意会被埋没,从而失去其价值。维甘提将这种创意溢出的状况,称为“Overcrowded”(超载)。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有必要关注“创意的意义”,重点在于分析社会文化模型(如情感、象征价值和生活环境),而不是单纯地顺从市场和用户渐进式的需求。理想情况往往是非常识性的,在提出之前,其意义是没有人能共享的,通过开拓这种非常识的新区域,对提出的概念作出新的解释或理解。探索性目的是要产生具有创新性的概念,也就是新的价值和意义。这种追求创造新的价值和意义的立场应该在企业管理中达成共识,并传播到整个体系中。

例如,1969年在马萨诸塞州创业的扬基蜡烛公司,在2012年在高档香氛蜡烛市场取得了44%的份额,销售额达到了8.4亿美元。该公司的蜡烛装在厚厚的瓶子里,用超大的标签覆盖,几乎看不到火焰,没有达到使房间明亮的传统蜡烛的目的。但是150种以上的各种香味,从以往的单纯的“作为光源的蜡烛”这一意义,转变为“创造香氛空间的蜡烛”的意义,获得了较大的市场。使用该产品的理由是,将朋友邀请到自己家里,或者一个人度过的时候感觉到空间的温暖。在扬基蜡烛的“通过蜡烛的香味使人们心情舒畅”的观念下,颠覆更明亮、照明更持久这一现有蜡烛的传统意义解释,形成了新的意义。

当然,高度的创新性有可能会带来风险,特别是在现有产品或商业模式中的创新,有时会导致体验感和可用性大幅下降,如何在企业的管理中,实现这种创新性和可用性的平衡,需要作更深入的研究。

2.接受不确定性和约束

如前所述,在传统的管理思维中,不确定性和约束被认为是创造和实现想法的障碍,而对于设计师而言,它是产生创造性解决方案的驱动力。Smith和Lewis发现在商业环境日益呈现复杂化、动态化和竞争化的今天,传统理论中的“either-or”思维面临过度简化管理实践与要求的风险。在设计师的思考和管理者中所需要的思考方式,特别是对不确定性和约束的态度也不一样。

Adam通过相关实践案例进行了调查,观察了包括工程设计在内的各个领域的20位设计师,将他们在项目中的角色分为六个不同的逐步类别,如下表:

描述类别 概要类别1:循证决策根据证据,做出决定,以发现手头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Evidence-based在这一类别中需要了解和调查多个解决方案选项,并使用decision-making)证据、数据和资源做出决策;强调逻辑性、证据性和合理性,并且不确定性被排除在外,找到特定设计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类别2:组织翻从创意交付开始,最后将其作为一个现实功能的解决方案。译(Organized相比类别1 它的特点是采用流畅的方法进入。 通过重复Translation)的反复试验,将各种部分组合成一个解决方案,同时平衡各个部分。 因此,不确定性可被视为不可避免。类别3:个人综合通过设计师或设计团队的个人角度整合资源(过去的设计(Personal Synthe-/产品和其他人的想法)并开发新的东西。 和类别2相比,sis)更强调设计中人的元素,设计师认为不确定性是理所当然的。类别4:意向性探索面向未来背景下的进化可能性。与解决当前方案的类进展(Intentional别3的目标相比,其特征是将未来作为目标,以创造当前Progression)的有效解决方案为目标。 因此,不确定性被视为产生价值的源泉。类别5:定向创战略性地探索未来价值。 对于类别5来说,其特点是为新探索(Directed了发现新的方向性,过程具有灵活性和开放性特征。因此,Creative Explora-不确定性被视为开辟新道路的探索空间。tion)类别6:自由给予设计师更大的自由。在这个范畴中由于应该解决的问(Freedom)题本身是不确定的,问题的意义将根据被赋予了自由的设计者设定的边界而改变,这个新的意义的产生才是需要的结果。相比于类别5,类别6特征在于探寻问题本身的意义,不确定性和约束性是意义形成的契机。

以上述理论为前提,许多创新研究报告指出,企业管理者在经营决策中,容易完全跟随市场和主要客户的要求,这种“决策惯性”与上表的类别1-3类似,另一方面,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出现使得获取消费者和市场的信息更加便利,这也使得企业管理者更加希望获得明确的指示,在探索新事业和新产品时,作为重要的依据是关于顾客的要求、积累技术、趋势预测、本公司的强项和弱项,以及竞争对手的行动等的数据。固然这种做法可以帮助经营者们减少风险和试错成本,但另一方面也会限制创新。在很多情况下,如果仅仅是贴近现有顾客,满足其细微的要求,即使可以改良现有的意义和体验,也很难从同质化的商品竞争圈中逃出来。

比起根据市场调查得到的定量数据进行的预测,设计立场要求管理者更重视理解现状本质,接受模糊性,直观地捕捉事物。为了进行创意构思,在过程的初期阶段要调查过去的数据,但重点不是放在明确对待每件事的视点和框架,这要求管理者不完全依赖对用户的调查来明确事物,反而保持暧昧性和模糊性。

3.通过“设计话语”形成对意义的洞察力

为了实现创造新的价值和意义,管理者需要通过观察形成问题的现象和使用状况来重新思考,从多方面了解其本质,不能对现有情况形成偏见,而是通过对用户、客户、社会问题进行重新定义,就像前面提到的解决问题过程一样,反复进行沟通,一起形成问题框架本身,才能进行有效的决策行为。这个过程中“设计话语design Discourse”的参加和相互作用是很重要的。“设计话语design Discourse”是指在具有设计共同价值的共享者之间形成各种沟通和实践活动,由制造商、用户、供应商、支援服务、大学·研究中心、展览会、出版社等设计相关的参加者构成的网络出现(图1),问题的重新定义是根据与利益相关者的交互和现象观察进行的,通过定量的分析无法得到。这是“对设计项目的期望和方向(新的价值和意义)”作出正确判断和决策的前提。

图1

设计话语过程中相互作用的重要性的依据,可参照有关克里彭多夫关于设计中二序理解重要性的理论。克里彭多夫对设计者设计的想法称为“一序理解”,而其他人对世界的理解称为“二序理解”,主张设计中需要重视“二序理解”。这种二序理解的对象不是独立的用户个人、主观的理解,而是在利益相关方的网络和群体中主观性构成的意义的理解。因此,他认为虽然要重视受到设计技术影响的人们的概念、价值、目标,但并不一定服从人们所希望的事物,而是要更公正客观地考虑人们的视点和兴趣。指出了有必要从所谓的“用户”这一概念向“利益相关者的网络和交流”的概念进行方向转换。

以雅特明特公司(Artemide)的“美摩尔福西”照明开发案例,对设计话语进行说明。雅特明特1986年设计的经典台灯Tolomeo畅销了20多年,获得了包括欧洲的设计奖在内的许多奖项。但是为了实现竞争差异化,必须实施创新,因此开发了“美摩尔福西”的照明。该照明不需要像一般的照明器具那样从天花板上悬挂,而是像舞台照明那样照亮整个空间,根据使用者的心情和状况,对房间整体的颜色的微妙调整。雅特明特从根本上重新定义了产品的意义。通过改变提问方式,雅特明特得到了对“人们从工作回来时,怎样给事物赋予意义”感兴趣的利益相关者的设计话语。对于产生设计话语的提问方式,需要注意以下三个广度:

问题背景的广度:不是指灯泡更换等“使用”方面的问题,而是指一个人或与家人、朋友的“家庭生活”方面的问题。

受众类型的广度:针对整体的人群,而不是特定的产品用户。

目的的广度:是为了交换灯泡的实际需求,而是以人们行动时的实用且感情上的“理由”为目的的点。

利益相关者 功能家具、电脑、游戏机的制造业者和广利用他们的产品和服务,为家庭体验播公司的创造做出贡献设计师和建筑师 设计房屋和生活空间杂志或其他媒体编辑者 发行有关家庭生活的消息原料供应商 家用产品有被采用的可能性大学和设计学校 教研讨授会和学生召开关于家用产品设计的酒店和展览设计师 探索空间的新构成关于消费的社会学和人类学的研制者 通活的过研与究企业合作,发展他们对家庭生

特别是通常认为与产品开发没有关系的社会学和人类学的研究者都加入了这一点值得关注。由于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相互作用,雅特明特能够很好地理解家庭生活中的新意义,并赋予给照明器具。

从“设计话语”的构建过程中能看出设计立场与传统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不同,传统决策中的问题解决过程是由外而内,“设计话语”构建的意义是通过由内向外的过程来实现的。这个维度下的创新决策是追求“为什么(Why)”,对于主体进行假设,由内向外发展的过程。不是提供“更好的什么”,而是通过提供“更有意义的东西”来吸引人们。另外从这一维度可以看出,创新活动也由过去传统概念中的个体灵感性行为,转为群体或组织共同行为。

4.注重审美的情感体验

在设计立场的维度中,这个维度最为容易被理解。设计师具有追求审美性的特征,半数以上的设计研究者毕业于美术类大学,大多数人在高等教育中接受了美学教育,进行了有关如何表现的训练。但是现实情况是设计师的审美特性并未在商业界得到应有的重视。IDEO所提出的设计思维(Design Thinking)创新模式是着眼于设计特征的思维方式,现在被广泛地定义为“将设计师在实施创造性活动时所隐含的各种手法和文化行动的本质用逻辑的框架重新把握,即使不是设计师也能模仿的通用化、组织化的体系”。可以看出来这是企业和组织寄希望于通过设计和设计师的特性发挥创造性和创造力,帮助僵化的组织恢复文化和创造力的期待。但是鹫田(2014)的研究通过对日本设计师展开的调查中发现,在设计从业者中对于“设计思维”普遍存在消极认知的倾向,认为是专业以外活动,甚至对通用化方法感到无法适应。现实情况中设计思维并未达到令人满意的提升组织创新效果,与其说现实中企业将“设计思维”作为进行战略思考的方法,不如说更接近传统设计的实践。

Soila-Wadman的研究通过对ArtRes项目进行实证分析并指出“设计思维”强调认知方面而缺乏审美,“设计思维”的倡导者蒂姆·布朗明确提出战略性的设计 (用户中心主义)代替了 “唯美主义(aestheticism)”的必要性,这一观点引起较大的争议,Tonkinswise批评设计思维是“设计负面审美性”,而对审美性的排除将会带来风险;Schiuma在其著作中明确管理层可以识别出基于审美体验的组织成分、特性和关系,这些可以被开发为模仿的类比模型(analogical models)并从中学习和激发创造性思维,组织的成员也能够更好地理解自身需求和情感的变化,会更加意识到需要发挥创造力,提高效率和创新能力;Darsö提出模型,说明作为影响组织审美维度的工具的艺术如何影响项目的参与者,通过反思他们对世界的日常看法,从而加深对自己的理解,希望这种更深入的理解来引发行动。

另外,当设计师识别(identity)特征之一的“审美性”无法产生影响时,是否能对创新产生作用,值得商榷。因此近年来许多研究报告都指出需要将审美、艺术和文化方面也必须纳入设计管理和创新管理中。

分类 维度认知 创造新的价值和意义接受不确定和模糊性行为 感性 注重审美的情感体验理性 通过“设计话语”形成对意义的洞察力

在当今多变和技术革新加快的时代,以市场为导向的渐进式的创新很难保持住竞争优势,传统企业的刚性容易让企业的决策思路陷入完全跟随市场,因此企业需要意识到要创造新的愿景,也就是创造新的价值和意义,才是在面对复杂和难以预测的市场环境最有效的策略。但是在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中,传统的企业进行决策要求充分信息保障,也即是收集完备的资料并保证全面和客观并不现实,企业必然要面对抗解问题,所以要接受不确定性和约束,创建一个可扩展的,不受限制的概念,在互动过程中形成问题,最后在实际环境中定义问题。但是如前所述,企业的刚性带来的固化,阻碍企业从更多视角发现和解决问题,要通过“设计话语”,引入其他多种文化。另外,在传统管理决策中,重视的理性元素,而忽视的感性的作用,因为感性具有主观和不可预测性,会干扰组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因此将其作为控制变量从个人影响中移除。但是现有研究指出,情感和审美维度是组织成功和卓越的解释因素,在企业内部人员多样化、流动性强的今天,需要注重审美带来的情感体验是如何影响组织内部成员发挥创造力,提高效率和创新能力的。

四、结语

本文通过回顾近年来在设计管理领域引起关注的设计立场的概念和相关研究,从设计理论的角度进一步明确和界定设计师和设计活动的特性在创新管理和企业决策中发挥的作用,最后提出设计立场的四个维度,从企业的创新目的出发,在商品大量化和同质化的情况下,企业的创新要更多关注创造新的意义和文化,在创新过程中,不能仅仅依靠市场调查获得的定量数据进行的预测,管理者需要接受不确定性和约束,重视对现状本质的理解,在和利益相关者的沟通互动中,形成对“设计话语”的构建,加深对创新意义的理解,而审美维度的介入,会提升组织内部的创新动力和效率。设计立场作为一种新的创新管理方法,在决策过程中引入可以使企业避免“决策惯性”,从新的角度看待问题,对于企业创新方面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设计立场的研究目前还处在萌芽阶段,其研究多从实际案例分析展开,其方法论缺乏更细致的理论化,同时设计作为一种基于社会结构再生产的活动,不同国家、地域和文化的设计行为和特征是不可能完全相同的,因此在关注欧美国家对设计立场研究的同时,也需要关注如何形成自身独特的设计立场方法,这将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猜你喜欢

立场决策设计师
我是小小设计师
扬善
做决策也有最佳时间段
决策大数据
诸葛亮隆中决策
创意设计师
草地
《管理就是决策:第一次就把决策做对》
天才设计师
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