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桂林市中学生近视现况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22-06-21杨应琴蒋冬冬丁芝祥陆素青杨彬彬

中国当代医药 2022年14期
关键词:患病率户外活动视力

靳 荷 杨应琴 蒋冬冬 范 晶 丁芝祥 陆素青 杨彬彬 郑 柳

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广西桂林 541000

近几十年来,随着科技水平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进入人们的生活,电子产品开始在学生教学授课中广泛普及。然而,学生发生近视的年龄开始趋于低龄化,儿童及青少年近视患病率不断升高,近视已成为全球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1-2]。据预测,到2050年全球约50 亿人将患近视,会有近10 亿人受到因近视并发症导致的视力不可逆下降的威胁[3]。研究发现近视的病因是多因素的[4],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5]。随着近视的进展,眼轴增长,近视度数加深,患者远视力进行性下降,同时还因眼底并发症出现夜间视力下降、飞蚊症、漂浮物、闪光感等症状[6],导致相关并发性如白内障、视网膜脱离、黄斑裂孔、黄斑出血、后巩膜葡萄肿等[7],严重危害青少年的健康。本研究旨在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中学生近视患病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近视防控工作提供有针对性的干预方案,同时可为广西壮族自治区近视成因分析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分层抽样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1年10月桂林市2223 名15~18 岁的高中生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患有近视分为近视组(1431 例)和非近视组(792 例)。近视组平均身高(165.60±10.69)cm,平均体重(63.14±19.43)kg。非近视组平均身高(166.81±8.01)cm,平均体重(63.75±19.08)kg。两组学生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近视组纳入标准:①裸眼视力<5.0,且非睫状肌麻痹下电脑验光等效球镜度数<-0.50 Diopter(D);②单眼近视;③已经佩戴角膜塑形镜的学生。排除标准:①因角膜扩张性疾病引起等效球镜度数<-0.50 D 者;②因严重眼表疾病、晶状体疾病、眼底疾病及全身血管病变引起视力下降者。所有参与调查的学生及其家长均已告知调查目的并取得知情同意,本研究经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由持有眼视光相关专业的国家执业医师和技师进行,参与人员均接受统一的专业操作培训,按照《儿童青少年近视筛查规范》[8]进行近视筛查和调查工作,检查内容包括远视力检查和屈光检测。问卷调查采用问卷星电子小程序,由学校老师统一发布,组织学生自行上网填写,调查人员负责现场问卷解释、填写指导和后台数据收集,调查内容包括身高、体重、性别、父母近视情况、课外作业时间、学习时的光线情况、户外活动时间、使用电子产品时间、平均睡眠时间、是否具有视力保护习惯(做眼保健操、看书后定时看远处放松眼睛、看书写字坐姿端正等)、喜欢开灯睡觉、经常熬夜、经常揉眼睛、挑食和喜欢甜食、在阳光下和车上看书等。

1.3 质量控制

项目人员统一培训,严格按方案实施,现场对每个年级随机选取5%的学生进行复核。同时,由同一个项目人员对调查问卷完整性及合理性进行检查,最终回收有效问卷2223 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影响近视的独立危险因素,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学生的近视患病率及两组学生的近视患病单因素分析

本次共发放2326 份问卷,排除未填写完毕的问卷,经过合理性检查,共收集到有效问卷2223 份,问卷回收率为95.57%,Cronbach′s α 系数为0.735。此次调查的7 所中学的高中生发生近视总患病率为64.3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近视组和非近视组的性别、父母近视情况、课外作业时间、户外活动时间、使用电子产品时间、平均睡眠时间、是否具有视力保护习惯、经常熬夜、经常揉眼睛、挑食和喜欢甜食、在阳光下和车上看书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学习时的光线情况和喜欢开灯睡觉的人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影响近视的单因素分析(例)

2.2 两组学生近视患病的多因素分析

将单因素分析中具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logistic 回归分析变量赋值见表2。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为女性、父母有近视、较长的每天课外作业时间以及较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等是近视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每天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充足的睡眠时间以及具有良好的视力保护习惯是其保护因素(P<0.05)(表3)。

表2 logistic 回归分析变量赋值表

表3 影响近视的logistics 回归分析

3 讨论

近视是严重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和学习的疾病之一[9]。自2009年全基因组学研究的进展,通过全基因组扫描、连锁分析、DNA 序列分析和SNP 位点分析等分子生物学方法,已发现多种致病性基因位点[10],但由于近视的发展还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是多基因、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11]。因其具有复杂的发病机制[5],所以目前其发病机制还在研究中。本调查结果显示,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的高中生近视率高达64.37%,与石龙华等[12]调查湖北省中小学生近视率高达65.1%的结果相似。我国目前的中学生用眼现状并不乐观,预防近视的发生和宣教爱眼护眼知识尤为重要。

本研究调查对象均为高中生,面临高考,学业任务重,学习压力大,近距离用眼强度加大,视疲劳也随之加重。Czepita 等[13]的研究调查了5601 名6~18 岁学生,发现近距离工作(如写作、阅读和在电脑上工作等)会出现更高的近视患病率。所以,这可能也是此次调查的高中生近视患病率高的原因。

本研究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女性、父母有近视、课外作业时间长和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是近视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而长时间的户外活动时间、充足的睡眠时间和具有视力保护习惯能够预防近视的发生。冯秀琼等[14]的研究显示,性别对近视患病率存在一定影响,与本调查结果相似。Zadnik 等[15]的研究认为户外活动能够使更多的光线进入视网膜,刺激多巴胺的分泌,而多巴胺能抑制眼轴的增长,从而达到预防近视和控制近视进展的作用。Yang等[16]的研究也证明阳光照射是控制近视进展和预防近视的因素。推测可能是由于女生较男生更喜欢安静看书,室内近距离阅读的时间较男生多,而相比之下,男生的户外活动时间较多,户外活动能够放松眼部的睫状肌,开阔视野,从而导致男生的近视患病率低于女生。

研究显示近视的发生与家族的近视病史有关[17]。Parssinen 等[18]的调查发现父母均近视的子女患病率为父母均不近视的孩子的6 倍。Rada 等[19]对12 岁儿童的近视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发现父母有近视的孩子其近视的患病率比父母没有近视的高8 倍,且父母均近视的儿童眼轴增长得更长。台湾的一项研究也发现父母有近视史与近视患病率有关[20],与本调查研究结果一致。所以,在父母有近视的情况下,父母应当更加关注孩子的学生、生活方式,以预防近视,减少近视的患病率。

本调查结果显示,具有视力保护习惯和充足的睡眠时间是近视的保护因素(P<0.05)。具有良好正确的视力保护习惯(做眼保健操、看书后定时看远处放松眼睛、看书写字坐姿端正等)和充足的睡眠,可以有效放松眼部肌肉,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中,如具有较高的视力保护自觉性,正确用眼,可以适时放松眼部肌肉[21],同时,具有良好规律的作息时间、充足的睡眠,都能达到预防近视的效果。但视力保护习惯及其具体做法的成效等仍需进行评估,将在进一步研究中分析和探讨。

本调查研究还显示,经常熬夜、经常揉眼睛、挑食和喜欢吃甜食、在阳光下、车上看书等不是近视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可能是由于此次调查的高中生学业紧张,学习时间较长,熬夜和揉眼睛为高强度用眼时间过长所致,所以并未显示与近视患病率相关。可能是样本量还不够全面所致,所以此次调查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可在进一步研究中扩大调查范围,增加样本量后再进行统计分析。

综上所述,桂林市高中生的近视患病率较高,每天近距离学习用眼时间、电子产品使用时间、较少的户外活动时间和不充足的睡眠时间与近视的发生密切相关;虽然近视也与性别和缺少良好的视力保护习惯相关,但这些因素对近视的影响都与用眼习惯密不可分。所以,本研究结果表明近视的患病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于具有遗传因素易感近视的学生,应更加重视环境因素的影响。面对如今较高的近视患病率,应加强关于近视的防控宣传教育,督促学生养成良好、正确的用眼习惯,进而有效预防青少年近视的发生发展。

猜你喜欢

患病率户外活动视力
上午给眼睛“充电”或可改善视力
2020年安图县学生龋齿患病率分析
云南省寻甸县小学生视力不良及屈光不正患病率调查
幼儿园户外活动组织的研究
昆明市3~5岁儿童乳牙列错畸形患病率及相关因素
浅谈幼儿园户外活动的组织与开展
保护视力等
幼儿园户外活动组织的实践探究
视力测试
户外活动开始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