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奈唑胺联合环丝氨酸在耐药肺结核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及对血清白介素-6、γ干扰素水平的影响

2022-06-21赖金梅罗兰裕刘锦华

中国当代医药 2022年14期
关键词:耐药肺结核病灶

赖金梅 罗兰裕 刘锦华

福建省龙岩市第二医院结核科,福建龙岩 364000

肺结核主要由于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发慢性炎症反应,当患者机体免疫力低下时,结核病会侵袭机体其余脏器器官,以肺部结核感染为主,患者常表现为咳痰、发热、胸痛等[1]。近年由于大量抗生素不合理使用,导致致病结核菌对利福平、异烟肼等药物产生耐药性,增加临床治疗难度[2]。耐药肺结核痰培养转阴较为困难,且常规抗结核措施难以避免损伤其他脏器器官,不良反应较多,故寻求一种安全、有效的抗结核措施至关重要[3]。环丝氨酸属二线抗结核药物,对异烟肼、链霉素等耐药的结核杆菌效果显著,已在耐药肺结核的治疗中广泛应用,但单一药物抗结核效果有限[4]。利奈唑胺属人工制造的唑烷酮类抗生素,可阻止细菌与蛋白质生成,以达到抗菌之效。鉴于此,本研究探讨利奈唑胺联合环丝氨酸对耐药肺结核患者的具体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2月至2020年12月福建省龙岩市第二医院收治的82 例耐药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1 例。对照组中,男23 例,女18 例;年龄23~67 岁,平均(39.84±5.12)岁;病程5~21 个月,平均(16.53±2.10)个月;耐药1 种10 例,耐药2 种25 例,耐药≥3 种6 例。研究组中,男25 例,女16 例;年龄24~69 岁,平均(39.97±5.23)岁;病程5~22 个月,平均(16.61±2.15)个月;耐药1 种12 例,耐药2 种24 例,耐药≥3 种5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福建省龙岩市第二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结核病病理学诊断专家共识》[5]相关诊断标准;②患者知情且同意;③至少对1 种抗结核药物耐药。排除标准:①对本研究所用药物存有过敏反应者;②神经功能异常者;③自身免疫功能障碍者;④孕妇。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常规抗结核措施:异烟肼(圣大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5376,产品批号:20170823)(口服5 mg/(kg·d),最高0.3 g)、吡嗪酰胺(四川德峰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1021568,产品批号:20170916)(0.5 g/次,3 次/d)、乙胺丁醇(广盛原中医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4021073,产品批号:20171004)[起始剂量0.25 g/(kg·d),8 周后调整为0.15 mg/(kg·d)]、左氧氟沙星片(浙江亚太药业股份有限公,国药准字H20058238,产品批号:20171026)(0.5~0.75/次,1 次/d)。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以环丝氨酸(Dong-A ST Co.,Ltd,批准文号H20140983,产品批号:20171107)口服治疗,0.5~1 g/d,分2 次服用,用药前14d 为0.25 g/次,2 次/d,随后根据患者耐受情况调整剂量,最大剂量不得超过1 g/d。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利奈唑胺葡萄糖注射液(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63338,产品批号:20170908)治疗,静滴或口服600 mg/次,静滴时需在30~120 min内输注完毕,2 次/d。两组患者均持续用药6 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6]:以咳痰、发热等症状消失、痰菌检查转阴、经胸片检查病灶明显吸收为显效;以咳痰、发热等明显改善、痰菌检查阴性率升高、经胸片检查病灶有所吸收为有效;以症状无好转、痰菌检查及病灶吸收无明显变化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②临床症状恢复情况:记录两组病灶吸收缩小(经胸部CT 观察患者病灶较之前有所吸收,病灶体积减小50%及以上)、痰培养转阴及抗酸染色涂片转阴时间。③血清学指标:于治疗前、治疗6 个月后采集患者3 ml 静脉血,血清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γ干扰素(γ interferon,IFN-γ)应用酶联免疫法测定。④不良反应:记录两组患者胃肠道反应、皮疹等发生状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n(%)]

2.2 两组临床症状恢复情况的比较

研究组病灶吸收缩小、痰培养转阴及抗酸染色涂片转阴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临床症状恢复情况的比较(d,±s)

表2 两组临床症状恢复情况的比较(d,±s)

组别病灶吸收缩小时间痰培养转阴时间抗酸染色涂片转阴时间对照组(n=41)研究组(n=41)t 值P 值48.76±5.12 40.11±4.53 8.102<0.001 63.59±7.24 44.18±5.32 13.833<0.001 87.61±9.05 71.43±8.14 8.511<0.001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学指标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IL-6、IFN-γ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L-6、IFN-γ 水平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IL-6、IFN-γ 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学指标的比较(pg/ml,±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学指标的比较(pg/ml,±s)

注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IL-6:白介素-6;IFN-γ:γ干扰素

组别IL-6治疗前 治疗6 个月后IFN-γ治疗前治疗6 个月后对照组(n=41)研究组(n=41)t 值P 值43.56±6.28 43.21±6.54 0.247 0.805 24.37±4.65a 11.96±2.11a 15.562<0.001 116.03±6.78 115.42±6.83 0.406 0.686 101.24±5.49a 87.52±4.26a 12.642<0.001

2.4 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的比较

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2.20%(5/41)(胃肠道反应3 例,皮疹1 例,肝功能损伤1 例),与对照组的7.32%(3/41)(胃肠道反应2 例,肝功能损伤1 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9,P=0.710)。

3 讨论

耐药肺结核的发生随着抗生素的滥用呈上升趋势,该病治疗周期长、治愈率低,且患者作为潜在传染源,会传播耐药菌株,从而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7-8]。然而常规治疗措施难以稳定患者病情,死亡率仍居高不下。

耐药结核病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与机体免疫功能联系密切,而血清IL-6、IFN-γ 均在机体免疫应答中发挥关键作用,其水平高低反应结核感染严重程度,故临床常通过检测血清IL-6、IFN-γ 水平评估病情进展[9-10]。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病灶吸收缩小、痰培养转阴及抗酸染色涂片转阴时间短于对照组,血清IL-6、IFN-γ 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利奈唑胺联合环丝氨酸在耐药肺结核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原因在于环丝氨酸属广谱抗生素,能够竞争性抑制丙氨酸消旋酶、D-丙氨酸合成酶的活性,抑制结核杆菌细胞壁生长,进而起到抗菌之效,且耐药性生成较为缓慢[11-12]。利奈唑胺属细菌蛋白质合成抑制剂,能够抑制细菌与蛋白质共同作用,且该药作用位点较为特殊,不会抑制肽基转移酶活性,从而充分发挥抗菌作用[13-14]。同时,利奈唑胺在杀灭结核杆菌的同时,能够减少机体能量消耗,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抑制炎症因子的合成与释放,从而降低血清IL-6、IFN-γ 水平,减轻结核感染,控制病情发展[15-17]。利奈唑胺对多种结核菌株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与环丝氨酸联用,二者可发挥协同作用,增强抗结核之效,从而改善患者症状,促进痰培养转阴,加快机体恢复进程。本研究发现利奈唑胺经静脉或口服给药后,机体易于吸收,生物利用度高,与环丝氨酸联用不会增加不良反应,临床用药安全性高。然而本研究仍存有局限性,如纳入样本量不足、观察时间较短等,可能造成试验结果出现偏差,影响研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此临床需扩大样本量、延长观察时间,以证实利奈唑胺联合环丝氨酸对耐药肺结核患者的具体影响。

综上所述,利奈唑胺联合环丝氨酸应用于耐药肺结核患者中效果较佳,能够降低血清IL-6、IFN-γ水平,缩短痰培养转阴时间,加快患者康复进程,安全可行。

猜你喜欢

耐药肺结核病灶
剪切波弹性成像在乳腺不同深度病变中的可重复性评价
如何判断靶向治疗耐药
Ibalizumab治疗成人多耐药HIV-1感染的研究进展
如何提高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措施执行率
miR-181a在卵巢癌细胞中对顺铂的耐药作用
多层螺旋CT在肺结核诊断及分型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AP—4、EZH2基因表达量与子宫内膜癌病灶中细胞凋亡、上皮间质转化的相关性研究
爱情是一场肺结核,热恋则是一场感冒
护理干预在35例肺结核并发大咯血患者抢救中的应用
苏无“健肺丸”治疗肺结核2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