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肌群弹力带抗阻训练结合呼吸训练仪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运动耐力和通气功能的影响

2022-06-21廖金花刘婉姿付超群朱奇琦

中国当代医药 2022年14期
关键词:肌群组间通气

廖金花 刘婉姿 付超群 朱奇琦

1.江西省九江市第三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江西九江 332000;2.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江西九江 332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fchrome obstructive pulmonarydisease,COPD)属于一种极为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此疾病致死率极高。目前COPD 的患病率与致死率逐渐升高,备受医疗界重视。此疾病具有气喘、咳嗽、体重下降以及胸闷等临床症状[1]。其发病机制与患者的运动耐力和通气功能密切相关。既往研究表明残气量(residual volume,RV)作为死腔通气的重要标记物之一,与患者体内的气体交换和运动耐力有着紧密的联系,COPD 患者体内的残气量表明排出1 L 的CO2所需的通气量,该水平太高表示通气过度,会增加死腔发生率,可作为评估COPD 患者病情的重要标记物[2]。而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aximal voluntary ventilation,MVV)同样与气体交换和运动耐力密切相关,由于人体的气体交换指的是经过肺和外界环境或体内的交换气体,同时运动能使气体交换加以改善,改正血流通气值,从而改善肺功能。因此对二者进行监测对COPD 患者的通气功能评估、运动耐力评估及疗效评估等具有重要意义[3]。目前临床上针对COPD 的治疗常用非药物治疗,从而改善肺功能与运动耐力,提高生活质量,核心肌群弹力带抗阻训练作为非药物治疗中最重要的治疗措施,能够患者通气功能与肺功能,提高自身免疫力。呼吸训练仪属于一种机械治疗方式,能够确保患者的氧气量,缓解肺组织的负荷量,保持呼吸畅通,不良反应少[4]。目前关于核心肌群弹力带抗阻训练结合呼吸训练仪治疗COPD 患者的研究报道相对较少。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核心肌群弹力带抗阻训练结合呼吸训练仪在改善COPD 患者运动耐力和通气功能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治疗COPD 患者提供更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九江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80 例COPD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0 例。研究组中,男25 例,女15 例;年龄52~83 岁,平均(71.54±3.28)岁;体重指数21.47~30.35 kg/m2,平均(25.86±2.57)kg/m2。对照组中,男21 例,女19 例;年龄50~81 岁,平均(71.83±3.56)岁;体重指数20.36~28.17 kg/m2,平均(25.41±2.16)kg/m2。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同时本研究已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①所有入组者均满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中COPD 诊断标准[5],且1 个月内无急性发作者;②意识清晰,可配合研究者;③首次进行呼吸锻炼者。

排除标准:①伴有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异常者;②伴有引流气胸者;③伴有活动性咯血症状者;④伴有呼吸衰竭者。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核心肌群弹力带抗阻训练,方法如下:让患者先进行10 min 的热身和有氧运动,之后进行30 min 的弹力带抗阻锻炼,最后再做柔韧牵伸放松锻炼10 min,其方法如下:如果要牵伸某块肌肉,先使其主动收缩,抵抗外力,持续10 s 左右后放松,并且反向牵伸,将肌肉牵伸到最大限度后,保持30 s。重复上述过程3 次左右,直到牵伸长度为最大范围。抗阻训练使用tens 法练习,使机头对抗阻力进行无关节运动,保持其固定姿势收缩训练,训练是不可缩短肌肉,但可以使其内部张力增加,训练目标包括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股四头肌、胸大肌、腓肠肌、前臂肌群、斜方肌以及小腿肌群等。在使用tens 法训练过程中,肌肉每次等长收缩持续10 s,休息10 s,1 个训练疗程需重复10 次,共10 个训练疗程。另外,患者在训练期间患者必须用力呼气,放松吸气,不能憋气,训练以1 周为1 个疗程,需持续治疗3 个疗程。

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呼吸训练仪(徐州德威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型号:KH2 医疗版)进行治疗,呼吸训练仪用于吸气肌的评估与训练,它是一种通过研究呼吸力学,从而增加胸廓活动、协调呼吸肌功能,增加肺活量、吸氧量,减少“窃流”现象,影响神经、循环、消化、疼痛、焦虑心理,以此达到改善全身体能与机能的效果。2 次/d,20 min/次,训练方案、阻力按照患者的病情合理调节,1 周为1 个疗程,需持续治疗3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3.1 肺功能与通气功能的评估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肺功能和通气功能,应用肺功能检测仪(深圳市凌龙科技有限公司,型号:LL24)对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 (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百分比(FEV1%)、第1 秒呼气容积与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cacity,FVC)之间的比值(FEV1/FVC)等进行检测,分值与肺功能改善情况呈正相关[6];采用通气功能检测仪(义乌市麦卡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型号:MK-1008)对RV、MVV 等进行检测。RV 评分与患者通气功能改善情况呈负相关;MVV 与患者通气功能改善情况呈正相关。

1.3.2 运动耐力的评估 采用亚极限法检测患者6 min步行试验(6 minute walking test,6MWT),其操作方法如下:首先计时器设置6 min,请患者站在起步线上,让患者行走时启动计时器,行走过程中保持安静,不能跳跑,检测人员每分钟保湿一次,让患者坚持行走6 min 后,做好患者行走过程中的详细情况,统计患者总步行距离,同时检测患者的心率、血压以及血氧饱和度,做好记录。采用计时法计算最长运动时间(longest exercise time,Tmax),其评价标准为用计时法对患者最大限度训练时间进行计时,该时间段即为患者最长运动时间;应用心率储备法检测最大运动功率(maximum exercise power,Wmax),即[(运动最大心率-静息心率)×0.3]-(0.6+静息心率)[7]。评分与患者运动耐力呈正相关。

1.3.3 睡眠质量的评估 依据《临床睡眠障碍诊疗手册》[8]中的简易睡眠质量自主评估标准对患者的睡眠质量进行评估,1 级表示睡眠正常;2 级表示偶尔存在入睡困难,夜间做梦具有轻微的睡眠障碍;3 级表示入睡困难,做梦多,具有中度睡眠障碍;4 级表示难以入睡,做梦多,觉醒频繁,睡眠障碍严重。评分级与患者的睡眠质量呈负相关。

1.3.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问卷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评分和Borg 劳累度评估量表评分 比较两组患者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OPD assessment test,CAT)评分和Borg 评分指数,采用Borg 评分[9]进行评估,Borg 指数总分0~5 分,0分表示患者无呼吸困难或者疲劳的现象;1~2 分表示患者伴有轻度呼吸困难或疲劳;3~4 分表示患者伴有重度呼吸困难或疲劳;5 分表示患者伴有严重的呼吸困难或疲劳,分值与患者劳累程度呈正相关。同时采用九江市第三人民医院自制问卷分析CAT 评分情况,该问卷的核心在于咳嗽、咳痰、胸闷、睡眠、精力、情绪等主观指标以及运动耐力,日常运动影响评估指标。该问卷共发放80 份,回收80 份,回收率为100%。CAT 总分0~20 分,0~5 分者被评估为COPD “轻微影响”;6~10 者被评估为“中等影响”;11~15 分者被评估为 “严重影响”;16~20 分者被评估为 “非常严重影响”。

1.3.5 不良反应的评估 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其包括感染、胃食管反流及肺栓塞等,不良反应率=(感染+胃食管反流+肺栓塞)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与通气功能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EV1、FEV1%、FEV1/FVC、RV、MVV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EV1、FEV1%、FEV1/FVC、MVV 水平均高于治疗前,RV 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FEV1、FEV1%、FEV1/FVC、MVV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RV 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与通气功能的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与通气功能的比较(±s)

注 FEV1: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百分比;FVC:第1 秒呼气容积与肺活量;RV:残气量;MVV:每分钟最大通气量

组别FEV1(L)FEV1%FEV1/FVC(%)RV(L)MVV(L)研究组(n=40)治疗前治疗后t 值P 值对照组(n=40)治疗前治疗后t 值P 值1.25±0.28 2.87±0.85 11.449<0.001 55.26±2.34 71.34±3.56 23.872<0.001 53.64±2.11 66.42±3.05 21.794<0.001 4.85±0.23 2.69±0.57 22.226<0.001 59.65±3.41 69.76±.4.28 11.684<0.001 t 治疗前组间比较值P 治疗前组间比较值t 治疗后组间比较值P 治疗后组间比较值1.34±0.33 1.86±0.48 3.675 0.034 0.636 2.158 7.138<0.001 53.86±2.46 64.85±3.11 16.316<0.001 2.078 0.974 9.635<0.001 53.14±2.09 63.91±3.54 18.366<0.001 0.853 1.884 4.280 0.027 4.86±0.21 3.01±0.69 19.036<0.001 0.103 2.682 3.293 0.043 58.76±3.52 63.95±4.37 5.998<0.001 1.029 1.476 6.715<0.00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运动耐力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Tmax、Wmax、6MWT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max、Wmax、6MWT 水平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Tmax、Wmax、6MWT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运动耐力的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运动耐力的比较(±s)

注 Tmax:最长运动时间;Wmax:最大运动功率;6MWT:6 min 步行试验

组别Tmax(min)Wmax(m/min)6MWT(m)研究组(n=40)治疗前治疗后t 值P 值对照组(n=40)治疗前治疗后t 值P 值206.43±34.21 356.85±57.89 19.647<0.001 44.68±15.92 81.29±20.01 12.115<0.001 302.15±43.26 488.52±57.48 19.251<0.001 t 治疗前组间比较值P 治疗前组间比较值t 治疗后组间比较值P 治疗后组间比较值205.94±34.54 253.18±38.61 6.170<0.001 0.064 0.949 13.541<0.001 44.51±15.74 54.29±14.35 3.236 0.027 0.056 0.962 8.935<0.001 303.06±43.58 351.24±45.83 4.977<0.001 0.094 0.926 14.181<0.001

2.3 两组患者睡眠质量的比较

研究组睡眠质量分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患者睡眠质量的比较[n(%)]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AT 评分和Borg 评分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CAT 评分和Borg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AT 评分和Borg 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研究组患者的CAT 评分和Borg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AT 和Borg 评分的比较(分,±s)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AT 和Borg 评分的比较(分,±s)

注 CAT: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

组别Borg 评分CAT 评分研究组(n=40)治疗前治疗后t 值P 值对照组(n=40)治疗前治疗后t 值P 值3.86±0.13 2.97±0.09 33.019<0.001 18.69±0.65 12.64±0.42 34.712<0.001 t 治疗前组间比较值P 治疗前组间比较值t 治疗后组间比较值P 治疗后组间比较值3.87±0.11 3.53±0.11 12.614<0.001 0.371 0.711 20.776<0.001 18.53±0.89 15.22±0.37 18.991<0.001 0.918 0.361 14.803<0.001

2.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对照组中出现感染3 例、胃食管反流2 例、肺栓塞1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0%(6/40)。研究组中出现感染1 例,胃食管反流1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2/40),治疗后得以改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22,P=0.136)。

3 讨论

COPD 属于一种慢性疾病,其指的是以连续气流受限为主要特征,该疾病的病理特征是指气道腺体高分泌,急性发作严重滞后,使气促、咳嗽、咳痰更严重,及时、有效地治疗对患者康复和改善预后具有重要作用[10-11]。目前在改善COPD 患者治疗过程中,国内外指南均推荐以训练结合呼吸治疗为主,能提高患者运动耐力,改善通气功能,无并发症发生,是改善COPD 的重要措施[12-13]。

核心肌群弹力带抗阻训练指的是运动肌群利用氧的能力,加强代谢效果,进而使氧化酶活性得以改善,同时替提升肌细胞线粒体数量、质量,以此加强心血管反应,使患者运动耐力得以提升,缓解其疲劳感,提高睡眠质量[14]。恰当的抗阻锻炼能促使心脏侧支循环形成,改善肺功能和左心室功能。呼吸训练仪能在训练期间保持患者血液内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比,在训练呼吸肌力量的同时提升机体耐力,加强血液循环。同时,该呼吸器还具有生物反馈作用,在锻炼过程中能通过显示屏直观地检测患者的呼吸节奏[15]。

目前有大量研究表明,呼吸训练仪能加强患者呼吸肌耐力及通气量,同时改善肺功能[16-17]。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EV1、FEV1%、FEV1/FVC、RV、MVV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EV1、FEV1%、FEV1/FVC、MVV 均高于治疗前,RV 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的FEV1、FEV1%、FEV1/FVC、MVV 均高于对照组,RV 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Tmax、Wmax、6MWT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max、Wmax、6MWT 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的Tmax、Wmax及6MWT 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睡眠质量分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CAT 评分和Borg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AT 评分和Borg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研究组的CAT 评分和Borg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核心肌群弹力带抗阻训练结合呼吸训练仪治疗COPD 患者,能改善其肺功能和通气功能,并且提高患者运动耐力和睡眠质量,改善COPD 相关检测评分,效果显著,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少[18-19]。分析认为核心肌群弹力带抗阻训练细化并加强了抗阻训练部分的肌群、运动方法等,同时与呼吸训练仪治疗,呼吸肌通过长期训练后使得患者病情发生了好转,为了保持运动效率,需要增加需氧量,而呼吸训练能加强患者运动期间氧气的吸收量,降低缺氧等不良因素,进而缓解心脏负荷,使心肌耗氧量得以降低[20]。核心肌群弹力带抗阻训练与呼吸训练仪的作用机制不同,二者联合运用具有协同之效。另外,本文中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无显著变化,效果显著。林荣等[21]研究显示,呼吸训练仪能显著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运动耐力,与本研究结果相符合。

综上所述,核心肌群弹力带抗阻训练结合呼吸训练仪治疗COPD 患者,疗效确切,不仅能改善肺功能,提高患者运动耐力与通气功能,而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肌群组间通气
A case of conjunctiv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with spheroidal degeneration: a clinicopathological study
肩袖肌群训练联合电针对肩袖损伤的疗效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新型智能通气模式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临床呼吸力学的影响
慢速训练法助力体弱人群
不通气的鼻孔
三级跳远亚洲纪录保持者李延熙小肌群力量训练的负荷变化特征
要背沟,不要“虎背熊腰”
运动解剖学动作分析理论剖析武术套路中的跳跃动作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研究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