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高频彩色超声诊断糖尿病老年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价值

2022-06-13张娟娟

糖尿病新世界 2022年7期
关键词:彩色硬化斑块

张娟娟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福建福州 350000

在糖尿病各类并发症中, 血管病变是最为常见的一种, 而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又属于血管病变中较为常见的表现形式之一, 若能对此症状尽早进行有效诊断, 则有助于评估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管病变程度甚至是糖尿病进展情况, 从而及时予以对症治疗,以更好改善患者预后[1-3]。高频彩色超声具有无创、安全、组织分辨率高等优点,在发现糖尿病老年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评估其斑块内部情况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可为临床准确判断患者病情并评估其风险事件发生概率提供重要的辅助资料[4-5]。 基于此,该次研究从该院2019 年6 月—2021 年7 月收治的糖尿病老年患者中重点择取了102 例进入研究, 并观察高频彩色超声在其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收治的102 例糖尿病老年患者纳入观察组, 另外择取同时期在该院进行体检的100 名非糖尿病老年对象纳入对照组。 观察组男女比例为45∶57;年龄62~89 岁,平均(75.61±6.31)岁;糖尿病病程5~18 年,平均(11.58±4.32)年。 对照组男女比例为48∶52;年龄61~90 岁,平均(75.49±6.28)岁。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符合临床对于糖尿病相关诊断标准且年龄≥60 岁;②临床资料完备且对研究内容详细知情的研究对象。排除标准:①合并存在心、肺、肾等重要器官严重功能衰竭、恶性肿瘤、血液系统疾病等严重疾病的研究对象;②合并存在老年痴呆、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碍或沟通障碍的研究对象。该次研究已递交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

1.2 方法

两组研究对象均给予高频彩色超声检查: 所有研究对象均由同一位具备5 年以上影像学诊断经验的医师应用Apogee3300 彩色超声诊断系统[产品注册号:国食药监械(进)字2005 第3230562 号]进行检查,选择高频探头并调节其频率为7.5 MHz,嘱咐患者采取平卧体位并沿血管走向依次对其胫前动脉、股总动脉、股前动脉、足背动脉进行详细探查,之后指导患者改为俯卧位或侧卧体位并应用高频探头探查其胫后动脉、腘动脉的具体情况。具体探查内容包括血管走向及血液运行情况、血管动脉管径、血管内中膜厚度、内膜平滑度、血管内有无斑块及斑块的具体形态、大小、软硬程度等。

1.3 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高频彩色超声检查结果。

②分析观察组患者的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查情况。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5.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研究对象高频彩色超声检查结果对比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斑块发生率分别为94.12%和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经检查发现,96 例(94.12%)发生存在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的糖尿病老年患者中,有46 例(45.10%)病情程度相对较低, 仅可见病变部位的动脉内膜有局限性增厚情况, 并且出现相对粗糙的强回声斑点; 另外56 例(54.90%)病情程度相对较高,其病变部位的血管管壁已无正常的三层结构, 形态相对僵硬且动脉管壁搏动明显减弱,回声增强并且可见形态、大小各异的不均匀斑块。

两组研究对象股动脉、 胫动脉及腘动脉的下肢动脉血管壁内膜中厚度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其中观察组共检出518 块斑块,两组在股动脉、胫动脉、腘动脉及足背动脉斑块分布占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表1 两组研究对象高频彩色超声检查结果对比[n(%)]

表2 两组研究对象下肢动脉血管壁内膜中厚度对比[(±s),mm]

表2 两组研究对象下肢动脉血管壁内膜中厚度对比[(±s),mm]

?

2.2 观察组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查情况分析

应用高频彩色超声观察糖尿病老年患者的早期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情况时重点观察其血管壁内膜增厚及强回声斑块情况,可明确观察到糖尿病老年患者的血流边缘基本规整,且在出现形态、大小各异斑块的同时清晰可见彩色血流充盈缺损。

观察组102 个糖尿病老年患者检出的518 块斑块中, 有220 块(42.47%) 位于右侧, 另外298 块(57.53%)位于左侧,其斑块在不同部位的占比按照由高至低分别为股总分叉动脉、股前动脉、腘动脉、胫后动脉、胫前动脉和足背动脉,见表3。

表3 观察组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查情况分析

3 讨论

作为临床中一种极为常见的代谢性疾病, 糖尿病的主要疾病特征为持续血糖升高, 其发生与胰岛素分泌缺陷和生物作用受损有关,且长时间处于“高血糖”状态可对患者机体各组织及心、脑、肾等器官造成慢性损伤,从而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进而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6-7]。 老年糖尿病患者一般是指年龄超过60 岁的糖尿病患者,其随着年龄的逐年增长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机体各器官功能及免疫功能下降,并且随着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性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会引发相关并发症,进而影响其老年生活质量,使之机体健康存在较大的风险隐患[8-9]。

在糖尿病老年患者诸多并发症中, 心血管及神经系统疾病是最为常见的疾病类型, 其中以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概率较高, 患者往往存在下肢动脉血管粥样硬化、内膜增厚与斑块形成等临床症状,这与患者长期处于糖代谢紊乱情况密切相关[10-12]。由于糖尿病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其蛋白质糖化速度明显加快,导致其形成产物逐渐在体内积蓄,并由此加快血管的硬化程度[13],此外,平滑肌细胞与单核细胞对侵入血管壁的胆固醇、 高密度或低密度脂蛋白均产生反应形成脂质物质滞留在血管内膜壁上,导致血管内膜不断增厚并引发管腔狭窄、 形成粥样硬化斑块,因此,可以说糖尿病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相互影响的关系, 二者形成恶性循环导致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不断提升[14-16]。 由于斑块的形态、大小、 回声情况等与正常血管组织具有明显差异,此时可借助相关影像学检查手段进行诊断。而高频彩色超声可实时观察到患者的下肢动脉血管病变情况,通过判断斑块性质及分布位置来评估其脱落风险,进而为临床展开及时的对症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17-18]。 该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斑块发现率及下肢动脉血管壁内膜中厚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且可清晰分辨斑块的大小、形态、回声及分布情况,提示高频彩色超声在检出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明确其具体情况方面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对糖尿病老年患者给予高频彩色超声检查可帮助临床尽早发现并评估其下肢动脉病变情况,从而尽快实施对症治疗以提高患者的预后质量。

猜你喜欢

彩色硬化斑块
彩色的梦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颈动脉的斑块逆转看“软硬”
microRNA-146a与冠心病患者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
有那样一抹彩色
Apelin-13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磨削硬化残余应力分析与预测
额颞叶痴呆伴肌萎缩侧索硬化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