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清PCT、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RP水平联合检测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并感染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2022-06-13许文智

糖尿病新世界 2022年7期
关键词:酮症百分比白细胞

许文智

山东省邹城市中医院检验科,山东邹城 273500

糖尿病是一组由多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主要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和(或)利用缺陷所致[1]。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高血糖危象之一,属于较为常见的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导致该并发症出现的原因之一为感染[2]。因此,在临床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并感染的患者也较多, 研究其临床诊断标准对于判断病情具有重要意义。 但不同的检查方式会呈现不一样的检测结果, 对于病情的诊断也具有较大差异性, 如何选择正确的检查方式展开科学的诊断分析是提高诊断准确率的关键, 同时也是为早期制订治疗方案奠定可靠的先决基础[3]。该文为研究血清PCT、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RP水平联合检测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并感染中的诊断价值,选取2019 年1 月—2021 年12 月于该院接受检查的120 例糖尿病患者和50 名健康体检者展开分组调研。 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于该院接受检查诊断的120 例糖尿病患者为观察对象,将其设为观察组。其中,将40 例单纯糖尿病患者设为观察1 组,将40 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设为观察2 组,将40 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并感染的患者设为观察3 组, 再随机选取同时间段的健康体检者50 名设为对照组。 对照组中男28 名,女22 名;年龄28~65 岁,平均(52.07±6.16)岁。观察组1组中男23 例,女17 例;年龄25~65 岁,平均(53.02±6.14)岁。 观察组2 组中男22 例,女18 例;年龄25~68 岁,平均(52.41±5.95)岁。 观察组3 组中男24 例,女16 例;年龄25~70 岁,平均(52.85±5.94)岁。 4 组受检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该次研究已获准医院伦理会研究批准和支持。

纳入标准:符合血清PCT、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RP 水平联合检测条件者;1 周内未服用任何影响该次检查结果的中药或西药的患者;家属知情且自愿参与研究的患者。

排除标准:患有多种严重器官功能障碍疾病者;合并其他严重糖尿病并发症者; 精神状态异常存在沟通障碍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不配合检查者;因各种不确定因素可能中途退出整个研究流程者。

1.2 方法

对4 组受检者先后进行血清PCT、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RP 水平联合检测,具体操作如下:首先,于检查前8 h 禁饮禁食,并于次日清晨抽取空腹静脉血4 mL 作为检查标本。 2 mL 做血常规及糖化血红蛋白,2 mL 做PCT 及CRP 及血糖测定;其次,将血液标本做离心分离血清处理,选择荧光免疫层析法对血清PCT 和CRP 水平进行检测,选择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进行测定,最后,送检相关感染部位的标本,例如痰液、尿液、血培养标本或者涂片。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4 组受检者的血清PCT、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RP 水平检测结果,通过各项指标的水平差异对4 组受检者的病情进行诊断分析。

②比较4 组受检者的血糖水平, 主要对比项目包括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餐后2 h 血糖(2 hPG)。抽取4 组患者的晨间空腹静脉血,选择葡萄糖糖化酶法对其空腹血糖和餐后2 h 血糖进行检测, 使用爱科来HA8380 结合配套试剂对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进行检测。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表达方式为(±s),多组间差异比较采用F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4 组受检者的血清PCT、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RP 水平检测结果比较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中3 组患者的血清PCT、白细胞计数、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RP 水平均更高,而观察组中, 观察3 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水平高于观察2 组, 观察2 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水平则高于观察1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4 组受检者血清PCT、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RP 水平检测结果比较(x±s)

2.2 4 组受检者血糖水平比较

在血糖指标检查中, 观察组3 组所有患者的血糖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而观察组3 组间患血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4 组受检者血糖水平比较(x±s)

3 讨论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内分泌科的一种常见病症,具有普通糖尿病患者多饮、多尿等临床症状,其致病因素较多[4-5],除了机体内胰岛素含量和血糖浓度严重失衡之外,感染、创伤因素、胰岛素使用不规范、药物因素等可诱发该病[6-8]。 根据流行病学显示,该病的高发年龄段为18~30 岁、41~60 岁,由于人口老龄化的原因,该病的发病率在不断增长,已然成为严重影响社会安全健康水平的常见病之一[9]。基于对社会安全和广大患者身体健康的担忧和考虑, 研究出科学有效诊断该病的方式势在必行, 而经过众多专家多年的研究实验,发现血清PCT、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RP 水平等指标可以反映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并感染的病情变化[10-12]。

PCT 作为一种蛋白质,当严重细菌、真菌、寄生虫感染以及脓毒症和多脏器功能衰竭时其在血浆中的水平升高,白细胞是人体血液中的重要血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细胞等, 白细胞计数为单位体积内血液中所含白细胞的总数, 可以用于各类疾病的鉴别诊断[13-14]。 CRP 是机体受到微生物入侵或组织损伤等炎症性刺激时肝细胞合成的急性相蛋白,急性时相反应包括感染、炎症及创伤时某些血清蛋白浓度的变化,在健康人血清中浓度很低,而在细菌感染或出现组织损伤时,其浓度会显著升高,故被认为在某些疾病诊断中具备较高的检测价值[15-16]。该次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健康对照组,观察组中所有患者经过检测后,其血清PCT、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RP 水平均更高,而观察3 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水平最高,其次为观察2 组,最后为观察1 组(P<0.05)。 该研究充分证明,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并感染的临床诊断中,可以通过比较血清PCT、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RP 水平的不同来判断患者的病情,有效区分不同类型的患者,有助于为后期制订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诊断基础[17]。 观察组糖尿病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3 组患者之间的血糖指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虽然相较于对照组, 观察组所在患者的糖尿病水平变化幅度较大,可以以此来确定是否患有糖尿病,但同样作为糖尿病患者, 不论存在酮症酸中毒还是合并感染的情况,对于糖尿病水平变化的影响都较小[18]。 对此,在诊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并感染的过程中,可以将糖尿病水平变化作为一项诊断指标, 但其检测结果并非病情诊断的关键,其重要性低于血清PCT、白细胞计数、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RP 水平等检测结果,需要明确检测重点,如此方便获得理想的诊断结果。

综上所述,血清PCT、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RP 水平联合检测可以在诊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并感染中发挥出巨大效果, 其各项指标水平的差异性可成为诊断病情的有效依据。 经观察鉴定发现这是一种科学合理且可行性较高的联合检测方式,可以考虑于后期进一步增强临床推广应用力度。

猜你喜欢

酮症百分比白细胞
白细胞
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表现的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1例
普通照明用自镇流LED灯闪烁百分比测量不确定度分析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治疗的临床观察
蒙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例
肝癌患者外周血Treg、Th17百分比及IL-17水平观察
白细胞介素17在湿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鸡住白细胞虫病防治体会
环保车型最多的美国城市
公共艺术与百分比艺术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