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护理干预在糖尿病合并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2-06-13陈香花黄燕白

糖尿病新世界 2022年7期
关键词:乙肝肝硬化血糖

陈香花,黄燕白

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第三病区,福建福州 350025

糖尿病指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在临床具有较高发病率, 且患病率处于持续迅速增长状态。 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以肝脏病变为主的传染性疾病,在国家乙肝防控力度的不断提升下,疾病发病率明显下降,但总体形势仍然较严峻[1-2]。 研究证实,乙肝发生、进展可造成肝脏病变,对肝功能损害较大,若未能得到有效治疗与控制,极易进展为肝硬化,而肝硬化形成,不仅会严重影响患者肝功能, 还可造成机体其他多系统功能异常和障碍,耐糖量异常为最常见情况,故乙肝肝硬化患者并发症糖尿病风险和概率较大, 导致糖尿病合并乙肝肝硬化患者数量越来越多[3-4]。当两种疾病合并发生,可为患者及家庭带来沉重负担,且治疗难度也会随之增加,同时,也为临床护理工作带来极大挑战[5]。 该研究选取2020 年1 月—2021 年6 月该院收治的80 例糖尿病合并乙肝肝硬化患者,评估全面护理干预在该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80 例糖尿病合并乙肝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对比组(常规护理)、研究组(全面护理),每组40 例。 对比组:男女比例为25:15;年龄35~74 岁,平均(54.69±10.77)岁;肝硬化病程2~5年,平均(3.52±1.06)年;糖尿病病程1~3 年,平均(2.24±0.65)年。 研究组:男女比例为26:14;年龄34~75 岁,平均(53.98±11.12)岁;肝硬化病程2~6 年,平均(3.68±1.12)年;糖尿病病程1~4 年,平均(2.38±0.72)年。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符合医学伦理学要求,向医院伦理委员会报备且在审核批准后展开。

纳入标准:①同时符合糖尿病、乙肝肝硬化诊断指南与标准;②意识清醒,具备一定交流、配合能力;③对研究涉及内容、目的等已知,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发生酮症酸中毒者;②合并其他严重器官、系统疾病者;③意识、认知以及精神等存在障碍者;④因病情加重等退出研究者。

1.2 方法

对比组予以常规护理: 常规告知患者及家属疾病和治疗相关知识;监测患者病情、血糖水平以及肝功能等变化,将相关信息及时向主治医生反馈;遵医嘱指导患者合理用药,注意观察用药后不良反应,并进行有效处理;给予饮食、生活等方面基础指导。

研究组采纳全面护理干预:①全面评估。糖尿病合并乙肝肝硬化患者病情相对较复杂, 护理人员应全面、深入了解与分析其病史,结合各方面信息,与主治医生评估实际病情、治疗方案。明确指出潜在并发症风险因素,制订与之对应的干预措施。②用药监测。 糖尿病合并乙肝肝硬化患者需要进行联合用药治疗,由于其对各种药物耐受性不同,护理人员需适当加强用药监测, 包括用药后血糖、 肝功能指标变化,如磺胺类利尿剂和二甲双胍联用,容易引起低血糖、 低血钾等情况。 用药期间严格实施血糖监控措施,定期监测实际血糖水平,并绘制变化曲线,为更好地评估降糖效果提供依据, 及时将评估结果反馈至主治医生处理,便于后续治疗方案的制订与调整。③心理重建。 受疾病、治疗等多种因素影响,大部分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心理情绪问题, 如焦虑、 恐惧等,这对治疗、护理实施均可造成不利,因此,护理人员需重视患者心理重建,全面了解其心理情绪变化,采用分散注意法、 情绪宣泄法等不同方式帮助缓解和减轻其负面心理情绪,同时,借助正性案例树立和增强治疗信心。④饮食调理。糖尿病合并乙肝肝硬化患者对饮食要求较高,不仅需注意减轻肝脏负担,更应该重视每日摄入总热量控制,且需禁食过硬、刺激性食物,避免饮食不当造成血糖水平异常升高、加重肝脏负担以及造成消化道出血等不良情况。 在具体饮食调理期间, 可结合患者饮食喜好、 机体营养状况,为其设计每日食谱,合理控制碳水化合物、脂肪等的摄入,保证营养充分供给,维持血糖水平处于正常范围。⑤出院指导。 当患者病情恢复至稳定、能够出院回家休养时,全面评估其具体恢复情况,予以一对一宣教指导,使其充分了解和掌握院外注意事项,重要事宜以书面形式叮嘱, 使其明白遵医嘱的重要性。 此外,为其建立随访档案,定期通过微信、电话等方式进行随访, 及时纠正其不当行为, 予以正确指导,防止自身行为不当导致疾病加重、恶化。

1.3 观察指标

①观察分析血糖水平,于干预前后,对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 h 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进行监测,比较差异。

②观察分析自护能力,于干预前后,采用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对患者自我概念、自护责任感、自我护理技能、健康知识水平等进行评价,分值高表示自护能力好。

③观察分析护理满意度, 采用自制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于患者出院时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填写时,由责任护士一对一地指导其正确填写,总分100 分, 分级标准:≥90 分为非常满意、60~89分之间为基本满意、<60 分为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00%。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4.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经检验符合正态分布,采用(±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糖水平对比

干预前, 两组FPG、2 hPG 以及HbA1c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血糖水平均较对比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对比(±s)

?

2.2 两组自护能力对比

干预前, 两组ESCA 量表4 个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ESCA 各维度评分均较对比组更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自护能力对比[(±s),分]

表2 两组患者自护能力对比[(±s),分]

?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95.00%) 较对比组(77.50%)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糖尿病、 乙肝肝硬化均属于临床常见慢性疾病,早治疗并进行科学管理,对控制血糖、改善肝功能极为重要[6-8]。 相关研究指出,乙肝病毒对胰岛素可产生降低或抑制效果, 长此以往即可继发糖尿病,因此,糖尿病是乙肝肝硬化在长期病程中发病率较高的并发症[9-11]。当糖尿病合并乙肝肝硬化,机体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下,可造成机体免疫力不断降低,从而为乙肝病毒复制、生长提供条件,致使肝硬化程度加重,两者形成恶性循环[12-14]。 同时,由于糖尿病合并乙肝肝硬化病程较长,且需要持续进行治疗,期间患者机体功能、心理状态均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不良影响,因此,对于糖尿病合并乙肝肝硬化患者, 在临床治疗期间还需辅以科学合理护理,以期有效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15]。 既往对于糖尿病合并乙肝肝硬化患者, 一般给予常规护理,虽然也可取得一定效果,但是,伴随医学模式改革、护理理念发展,常规护理不足、局限愈加明显,已经越来越无法满足患者及临床需求,故需对护理服务模式、措施等,结合患者实际进行优化与改进。

该 次研究 中, 干预前, 两组FPG、2 hPG 及HbA1c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血糖水平均较对比组更低(P<0.05);提示全面护理干预在改善和控制血糖水平方面作用明显, 分析原因为饮食调理、出院指导等相关护理服务内容,能够控制患者不当饮食对血糖、肝功能的损害,避免自身行为致使血糖水平发生异常波动。 干预前, 两组ESCA 量表4 个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ESCA 各维度评分均较对比组更高(P<0.05);提示全面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患者自护能力,分析原因为通过加强病情监测、用药指导等,能够良好其纠正不良行为,帮助掌握有效自我护理方法与技巧;同时,也提示全面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分析原因为该护理干预模式尊重患者中心地位,能够更好满足一切合理需求,致使生理、心理处于舒适状态。研究组患者及家属护理满意度(95.00%)较对比组(77.50%)更高(P<0.05),分析原因为全面护理干预理念、 措施等更符合当前患者及临床要求, 在护理服务期间可以真正满足其一切合理需求,弥补常规护理的缺陷与不足,故能够获得患者认可。

综上所述,在糖尿病合并乙肝肝硬化患者中,实施全面护理干预,对血糖水平控制、自护能力提升均具有积极作用,同时,还可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服务满意度。

猜你喜欢

乙肝肝硬化血糖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肝硬化病人日常生活中的自我管理
乙肝妈妈:我该如何孕育一个健康宝宝?
防治肝硬化中医有方
妊娠期血糖问题:轻视我后果严重!
猪的血糖与健康
76例妊娠合并乙肝的护理分析
活血化瘀药在肝硬化病的临床应用
我哥这10年的悲欢离合乙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