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险护理在糖尿病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中的应用

2022-06-13冯琳

糖尿病新世界 2022年7期
关键词:下肢血栓血流

冯琳

曹县人民医院骨科,山东菏泽 274400

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的主要原因是胰岛素分泌缺陷、胰岛素作用缺陷,而糖尿病的很多慢性并发症也是导致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因素[1]。 在当前的糖尿病并发症类型当中,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导致患者肺栓塞甚至死亡的主要因素, 近年来糖尿病患者肺栓塞的发生率有着显著的增加趋势。 实际上很多患者的首发症状就是下肢深静脉血栓, 特别是某些长期卧床或近期接受过手术治疗的老年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坏疽者[2]。 由于此类患者微小血栓形成时,临床表现并不明显, 很多患者会因此忽略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下肢深静脉血栓多见于足底静脉或胫后静脉,临床表现不具备特异性,但对于患者的危险程度非常高[3]。风险护理的核心内容是通过各种预防措施来面对即将到来以及现阶段面临的风险。 将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 该次研究将2019 年1月—2020 年12 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90 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而展开。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该院接受治疗的90 例糖尿病患者作为该次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将患者随机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 例。 观察组中,男30 例,女15例;年龄47~70 岁,平均(58.8±3.6)岁。 对照组中,男27 例,女18 例;年龄48~67 岁,平均(58.9±3.7)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该次研究的所有内容全部得到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并于患者知情同意后展开,60 岁以上患者同时征求患者家属意见。

纳入标准: 所有患者全部符合糖尿病的临床诊断标准,出现典型“三多一少”现象;空腹血糖值和餐后血糖值均高于正常标准。排除标准:患者有既往血栓史;患者有既往血液病病史;研究开始之前使用过抗凝药物者;存在精神疾病或认知障碍者;肝肾功能疾病或免疫疾病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全部接受常规护理干预措施,护理人员按照糖尿病的标准护理流程展开各项操作,包括健康知识宣教,动态血糖监测以及用药饮食指导等,另外需要告知患者胰岛素的注射方法,及时处理护理过程当中的意外事件,例如下肢皮肤温度增加,下肢颜色异常等,一旦出现问题应立刻联系主治医生[4-5]。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风险护理措施,具体措施如下。

①成立风险小组。风险小组由护士长,责任护士和护士所构成, 在患者入院后就对患者展开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评估,按照患者的年龄等不同风险标准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 低风险患者只需要告知其展开适当运动与合理饮食即可; 中等风险患者配备弹力袜,并展开相应的运动锻炼;高风险患者则需要在完成上述操作的同时采取规范化的抗凝治疗,特别是下肢皮肤温度、颜色异常或血运异常的患者[6-7]。

②风险预警管理机制。 成立医院内部的监控体系, 责任护士每日将高风险及中风险患者的信息上传至护理风险系统平台当中, 护理部汇集资料之后采取针对性指导方案, 对于存在下肢深静脉血栓风险患者的信息进行筛选, 从而加强此类患者的针对性健康教育[8]。 例如,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急性期的主要表现为下肢肿胀、静脉扩张,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反应, 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脉率加速或体温升高等现象,病情发展会引起强烈的动脉痉挛[9]。 诸如此类的健康教育知识需要对患者及其家属展开宣教,以便于让患者了解疾病的有关内容, 提升治疗与护理的依从性。

③血糖监控。 在整个护理干预期间对患者的血糖值进行全程监测,尤其是患者出现高血糖时,应及时采用降糖药、注射胰岛素的方法平稳控制,降低血栓风险事件的产生。

④饮食指导。根据患者的年龄及病情程度,在合理控制血糖的同时为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膳食计划。 嘱咐患者多饮水,并且以低脂、低胆固醇食物为主,不可抽烟饮酒[10]。

⑤康复功能训练。 按照患者的不同状况对患者采取康复功能训练, 功能较好的患者可以展开下肢主动活动或被动活动,包括屈膝、股四头肌收缩训练等。 部分机体状况一般的患者需要定期做好按摩和翻身,以简单的床边活动为主[11]。 另外,在康复功能训练的过程当中, 护理人员应循序渐进增加运动时间和运动强度,指导患者学会正确的康复措施。

1.3 观察指标

护理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流速度,分析风险护理起到的作用。①血糖指标包括空腹血糖值和餐后2 h 血糖值。 ②血液流变学指标包括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和纤维蛋白原。 ③血流速度指标包括股静脉血流速度和血流峰值速度。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糖指标比较

观察组空腹血糖值和餐后2 h 血糖值均处于正常范围内, 且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糖指标比较[(±s),mmol/L]

表1 两组患者血糖指标比较[(±s),mmol/L]

?

2.2 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和纤维蛋白原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s)

?

2.3 两组患者血流速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股静脉血流速度、 血流峰值速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血流速度比较[(±s),cm/s]

表3 两组患者血流速度比较[(±s),cm/s]

?

3 讨论

在糖尿病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后, 引起血小板的聚集和黏附让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此时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功能和凝血系统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风险极高[12-13]。 从根本原因来看, 部分年龄较大且长期卧床治疗患者的血管弹性本身较差,再加上出现活动障碍后,下肢肌肉收缩与舒张明显受阻,静脉血液回流受到影响,血液当中的血小板等有形成分接近血管壁后就会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概率, 对于长期卧床的老年糖尿病患者而言是非常危险的影响因素[14]。

因此对于此类患者来说, 除采取稳定的血糖控制工作之外,还需要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此类风险事件预测难度较大,一旦控制不当必然会加重病情,导致新的损害,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不仅是糖尿病患者护理过程当中的常见风险,在心血管疾病当中同样属于高危因素[15]。原有的护理干预措施, 虽然能够针对患者的疾病和病变情况展开控制, 但未能从根源上消除下肢深静脉血栓产生的高危因素。

在该次研究当中所采取的风险护理方案, 由经过专业化培训的护理人员组成小组, 小组成员全部熟练掌握糖尿病患者的护理风险预防方法, 具有风险意识, 操作技能和业务水平能满足患者的实际需求,根据不同风险等级的患者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可以预见性地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 让护理过程更加具有专业性[16]。 例如,血糖监控的目的在于根据患者血糖波动情况,及时采取降糖措施,防止血糖升高改变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血液状态。 饮食干预的目的在于保障患者机体免疫能力改善血液循环, 在控制血糖的过程当中加快静脉回流速度; 使用弹力袜或抗凝药物治疗的目的是降低血液黏稠度和静脉压力,阻止下肢深静脉血栓进一步发展。该次研究结果显示,在血糖指标方面,观察组的空腹血糖值和餐后2 h 血糖值均处于正常范围内, 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说明风险护理能够更好地控制患者的血糖指标;在血液流变学指标方面,观察组患者的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和纤维蛋白原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股静脉血流速度、血流峰值速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证实了风险护理能够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血流速度。

在当前的护理工作当中, 对风险进行评估分析展开血栓预防管理已经成为临床工作的共识, 并且很多指南当中也对出血风险量表进行了推荐, 明确了出血风险衡量和药物使用选择, 针对患者的不同病变状态采取个性化选择方案。 例如在抗凝治疗过程当中,综合评估患者是否符合用药指征,患者凝血功能是否会受到影响产生出血倾向等[17]。 对于风险程度并非极高的患者,直接采取物理预防措施即可,例如该次研究当中就采取了早期康复锻炼和弹力袜等机械性预防方法。 临床上以患者健康为中心已成为未来护理工作的核心要素, 代替了传统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体系。且护理工作让家属参与其中,可以明显提升患者和家属在治疗和护理方面的依从性,促进患者的预后恢复进程[18-19]。

综上所述,风险护理在糖尿病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过程当中起到的作用非常显著, 能够改善患者的血流速度,稳定血糖,临床应用价值非常显著。

猜你喜欢

下肢血栓血流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超微血流与彩色多普勒半定量分析在慢性肾脏病肾血流灌注中的应用
血栓会自己消除么? 记住一个字,血栓不上身!
准妈妈要重视下肢静脉曲张的预防
血栓最容易“栓”住哪些人
BD BACTEC 9120血培养仪联合血清降钙素原在血流感染诊断中的应用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研究进展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支架术后再狭窄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