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格列美脲和格列吡嗪治疗2 型糖尿病及对体质量情况影响分析

2022-06-13熊小芹冯潇宇毛爱珺马丁

糖尿病新世界 2022年7期
关键词:格列美血脂胰岛素

熊小芹,冯潇宇,毛爱珺,马丁

巴中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四川巴中 636000

2 型糖尿病是内分泌科常见、高发的慢性病症,多因素的联合作用下, 疾病临床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而该病病程长、难治愈,病情进一步加重会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 目前临床治疗该病尚无特效手段,药物保守治疗仍为重要手段[1]。 回顾性分析该院2020 年3 月—2021 年7 月收治的60 例2 型糖尿病患者, 分析格列美脲和格列吡嗪治疗2 型糖尿病的效果和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该院收治的60 例2 型糖尿病患者,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 例。观察组:男16 例、女14 例;年龄45~83 岁,平均(64.23±6.33)岁。 对照组:男17 例、女13 例;年龄45~84 岁,平均(64.85±6.14)岁。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临床资料完整;②符合临床对2 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③认知、沟通无障碍;④空腹血糖在7.0~11.1 mmol/L 间;⑤患者和家属对该研究知情且签订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非2 型糖尿病者;②恶性肿瘤者;③肝肾功能损害者;④糖尿病急性并发症者;⑤哺乳期、妊娠期妇女;⑥血肌酐>177 μmol/L 者;⑦合并存在其他传染性疾病者;⑧生命体征不平稳者;⑨合并严重并发症者。

1.3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完善临床各项检查, 严格以检查结果为根据,指导患者运动和饮食,在此基础上给予两组药物治疗。

对照组:格列吡嗪(国药准字H10930076):初始剂量一般在5 mg,三餐前30 min 口服即可,可适量增加2.5 mg/次,最大剂量控制在20 mg。

观察组:格列美脲(国药准字H20041838):初始剂量一般在2 mg,口服1 次/d,早餐前30 min 口服即可,每2 周进行1 次随访,根据患者血糖水平适量增减1 mg,最大剂量控制在6 mg。

1.4 观察指标

临床疗效:药物治疗后患者病情控制情况较好,血糖各项指标恢复至正常范围视为显效;与治疗前相比,用药后患者症状有所改善,血糖各项指标逐渐出现改变视为有效;药物治疗后患者症状、血糖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部分患者病情加重视为无效[2]。

治疗前后血糖、血脂水平:血糖[3]主要有空腹血糖(FPG)、 餐后2 h 血糖 (2 hPG) 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治疗前后(1 个月)患者空腹状态下抽取静脉血后置入离心机进行离心处理(3 400 r/min,10 min),提取上层清液后借助血糖尿酸测试仪对FPG、2 hPG进行测定,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HbA1c。 血脂[4]主要观察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DL-C)。 治疗前后清晨,患者空腹状态下抽取3 mL 静脉血,借助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

治疗前后体质量、体质指数以及体脂百分比[5]。

不良反应发生率:主要对比低血糖、肝肾功能异常。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血脂水平比较

观察组患者血糖各指标水平、 血脂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表3。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水平比较(±s)

?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s),mmol/L]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s),mmol/L]

?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质量、 体质指数及体脂百分比比较

观察组患者体质量、 体质指数及体脂百分比下降幅度相较于对照组更大,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质量、体质指数及体脂百分比比较(±s)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质量、体质指数及体脂百分比比较(±s)

?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 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6.6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2 型糖尿病是内分泌科常见、高发的慢性病症,多因素的联合作用下, 疾病临床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而该病病程长、难治愈,病情进一步加重会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6-8]。肥胖会导致糖耐量减低,最终诱发2 型糖尿病,所以年龄、肥胖等因素都是诱发2 型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9-11]。 目前在饮食结构调整等因素的联合作用下,2 型糖尿病已发展成为全球范围内的流行性疾病, 而我国2 型糖尿病发生率也呈逐年增加趋势, 因此需对此类患者给予高度重视, 通过对症药物治疗来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并改善预后。 临床研究表明,胰岛β 细胞功能异常、胰岛素抵抗是2 型糖尿病的主要表现[12-13]。 胰岛素抵抗持续存在会直接损伤胰岛β 细胞,这也是造成患者功能进行性降低的主要原因;而高血糖持续存在,还会进一步加重胰岛素抵抗,因此临床学者认为,治疗2 型糖尿病患者,解除胰岛素抵抗、改善胰岛β 细胞功能是主要和根本目的[14]。

格列吡嗪吸收速度较快, 用药3 h 内可确保血药浓度达到峰值。 药物服用后通过肠道可对葡萄糖甙水解酶活性进行抑制,减少糖类吸收、促进脂类代谢进而降低血脂含量[15]。 而格列美脲是一种新型的磺酰脲类药物(口服),具有特殊的双重作用机制,可在改善胰岛分泌的同时对胰岛素分泌产生生理性刺激, 继而双重调节胰岛素分泌的同时对胰外胰岛素进行增敏, 改善胰岛素抵抗的同时保证良好的降糖效果,促使患者血糖水平达标的同时保护胰岛β 细胞[16]。 观察组治疗后患者血糖水平较低且血脂水平改善幅度较大(P<0.05)。 表明格列美脲治疗2 型糖尿病,可有效控制患者血糖和血脂水平,继而减少并预防高血糖对机体产生的各种损伤[17]。 经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高达96.67%, 不良反应发生率仅有6.67%,优于对照组的76.67%、26.67%(P<0.05)。 提示格列美脲的使用,可提高药物治疗效果的同时减少患者发生低血糖,提高疗效的同时确保用药安全[18]。

综上所述, 对2 型糖尿病患者使用格列美脲治疗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值得临床推广并借鉴。

猜你喜欢

格列美血脂胰岛素
血脂常见问题解读
自己如何注射胰岛素
你了解“血脂”吗
天麦消渴片与格列美脲片致药源性肝损害1例
格列美脲联用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观察
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
格列美脲分子印迹聚合物应用于固相萃取的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伴血脂异常49例
格列美脲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37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