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在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的应用价值

2022-06-13陈伟金蓝恋华

糖尿病新世界 2022年7期
关键词:黄斑白内障内皮

陈伟金,蓝恋华

1.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杏林分院检验科,福建厦门 361000;2.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杏林分院妇产科,福建厦门361000

糖尿病是近年来有较高发病率的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 糖尿病合并白内障会导致糖尿病患者视力明显下降,严重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1-2]。临床对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多行超声乳化手术治疗, 而在行手术治疗时, 因患者血糖不稳定而影响到角膜葡萄糖的正常代谢,从而延缓术后角膜组织的修复[3-4]。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可以反映出糖尿病患者过去2、3 个月血糖控制的平均水平, 也是临床上作为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控的重要指标[5]。该文旨在分析糖化血红蛋白(HbA1c)在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的应用价值, 特选取2019 年3 月—2021 年3 月在该院行白内障手术治疗的86 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行白内障手术治疗的患者86 例110 眼为研究对象, 其中26 例32 眼为同期住院的非糖尿病患者设为对照组,男16 例,女10 例;年龄55~75 岁,平均(63.78±3.27)岁。 另60 例78 眼糖尿病患者根据HbA1c 水平的不同将其分为低HbA1c组(HbA1c≤7.0%,31 例42 眼),男18 例,女13 例;年龄56~78 岁,平均(64.13±3.18)岁;高HbA1c 组(HbA1c>7.0%,29 例36 眼),男17 例,女12 例;年龄55~78 岁,平均(63.97±3.52)岁。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患者对研究内容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研究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 ①白内障手术顺利完成且术后无严重并发症;②未合并其他眼科疾病,如青光眼、角膜病、葡萄膜炎等。

排除标准: ①屈光介质混浊影响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CT)成像质量者;②合并认知障碍、精神疾病者。

1.2 方法

1.2.1 生化指标检测 HbA1c 水平采用BIO-RAD D-10 糖化血红蛋白仪、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检测。

1.2.2 检查方法 分别在术前、术后1 个月测定患者角膜内皮形态,包括细胞面积变异系数(CV)、角膜中央内皮细胞密度 (CD) 以及六边形细胞百分比(6A%)。 检查仪器为TOMEY 角膜内皮细胞仪,测量由同一位技师进行,测量3 次后取其平均值。

1.2.3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超声乳化吸除+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首先对患者进行表面麻醉, 即给予滴入盐酸奥布卡因滴眼液(H20100364),麻醉起效后在其12 点位做一2.2 mm 的透明角膜切口,并在10 点~2 点位作一辅助切口,将粘弹剂注入前房内,连续环形撕囊和水分离,通过Infinity 超声乳化仪把晶状体核吸出, 并在囊袋内植入折叠式人工晶状体。 术后, 让患者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液(国药准字H20073641)滴眼,6 次/d。

1.3 观察指标

对比3 组患者术前、 术后1 个月角膜内皮形态变化、黄斑总容积及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

1.4 统计方法

采用26.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 组患者术前术后角膜内皮形态变化对比

两组术前角膜内皮形态变化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1 个月,低HbA1c 组与对照组的角膜内皮形态变化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高HbA1c 组CV 较对照组和低HbA1c 组升高,CD 和6A%则较对照组和低HbA1c 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3 组患者术前术后角膜内皮形态变化对比(±s)

表1 3 组患者术前术后角膜内皮形态变化对比(±s)

注:t1/P1 组间值为对照组与低HbA1c 组对比;t2/P2 组间值为对照组与高HbA1c 组对比;t3/P3 组间值低HbA1c 组与高HbA1c 组对比

?

2.2 3 组术前术后1 个月黄斑总容积对比

术前、术后1 个月,高HbA1c 组黄斑总容积较低HbA1c 组与对照组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低HbA1c 组黄斑总容积虽稍大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3 组术前术后1 个月黄斑总容积对比[(±s),mm3]

表2 3 组术前术后1 个月黄斑总容积对比[(±s),mm3]

注:t1/P1 组间值为对照组与低HbA1c 组对比;t2/P2 组间值为对照组与高HbA1c 组对比;t3/P3 组间值低HbA1c 组与高HbA1c 组对比

?

2.3 3 组术前术后1 个月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对比

术前、术后1 个月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对比,高HbA1c 组较低HbA1c 组与对照组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HbA1c 组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虽稍厚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3 组术前术后1 个月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对比[(±s),μm]

表3 3 组术前术后1 个月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对比[(±s),μm]

注:t1/P1 组间值为对照组与低HbA1c 组对比;t2/P2 组间值为对照组与高HbA1c 组对比;t3/P3 组间值低HbA1c 组与高HbA1c 组对比

?

3 讨论

有资料显示, 糖尿病在全球范围内的发病率不断升高,预计到2035 年将达5.9 亿,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6]。 糖尿病患者若有严重的高血糖,其发生白内障的风险会更高[7]。白内障是糖尿病患者的常见并发症, 临床上对糖尿病合并白内障多采用手术治疗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但有个别患者术后视力恢复不良[8-9]。有研究显示,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恢复不良与黄斑水肿、角膜内皮损伤等密切相关,高血糖会损伤患者视网膜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细胞外液聚集在黄斑区,造成黄斑水肿[10]。因此, 监测血糖水平对预防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黄斑水肿非常关键。

临床上常用HbA1c 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水平进行监测, 其可反应出近3 个月内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 并可用于评价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HbA1c 是由葡萄糖结合红细胞中血红蛋白而产生的,半衰期为2~3 个月。 该研究结果显示,术后1 个月,低HbA1c 组与对照组的角膜内皮形态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而高HbA1c 组CV 较对照组和低HbA1c 组升高 (P<0.05),CD 和6A%则较对照组和低HbA1c 组降低(P<0.05)。说明HbA1c 会对角膜内皮形态产生影响,HbA1c 水平升高,其角膜中央内皮细胞密度和六边形细胞百分比下降, 细胞面积变异系数则增加。在进行手术治疗时,糖尿病患者HbA1c 水平升高,其角膜内皮细胞更易出现功能紊乱,角膜也更容易受到损伤[11-13]。该研究结果显示,术前、 术后1 个月, 高HbA1c 组黄斑总容积较低HbA1c 组与对照组高(P<0.05),低HbA1c 组黄斑总容积虽稍大于对照组,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术前、术后1 个月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对比,高HbA1c 组较低HbA1c 组与对照组厚(P<0.05),低HbA1c 组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虽稍厚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提示HbA1c 会对黄斑总容积较产生影响。 而这一结果与周绍英等[14]在《国际眼科杂志》中发表的《监测糖化血红蛋白在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的应用价值》一文中相应观点一致,其研究中结果显示术后1 个月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高HbA1c 组 (184.31±33.74μm) 厚于低HbA1c 组(159.85±20.83)μm 和对照组(153.55±13.86)μm(F=11.71,P<0.05),证实该研究结果的可靠性。高HbA1c糖尿病患者因血糖长时间紊乱, 使其在术前就已经出现视网膜血管损伤,当进行手术治疗时,对机体造成机械性损伤, 较大的应激反应以及大量炎症介质的释放到眼内,破坏患者的血-视网膜屏障,从而加重黄斑水肿,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增厚,最终导致患者术后恢复不佳[15]。 因此,在糖尿病患者行白内障手术前,应将其HbA1c 水平控制在7%以下,避免角膜内皮受损、黄斑水肿、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增厚而影响手术效果[16]。

综上所述,HbA1c 会影响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角膜内皮恢复、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也可将其用于术后黄斑水肿的监测。

猜你喜欢

黄斑白内障内皮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裂孔在黄斑
有些白内障还需多病同治
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观察
Wnt3a基因沉默对内皮祖细胞增殖的影响
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超声检查在外伤性白内障及老年性白内障对比分析中的应用价值
TA与Bevacizumab玻璃体腔注射治疗BRVO黄斑水肿的对照研究
新鲜生鸡蛋壳内皮贴敷治疗小面积烫伤
微环境在体外大量扩增晚期内皮祖细胞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