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清C 肽与糖化血红蛋白检验诊断糖尿病的效果和检出率分析

2022-06-13黄永念

糖尿病新世界 2022年7期
关键词:胰岛重症胰岛素

黄永念

京山仁和医院,湖北荆门 431899

糖尿病(DM)是以糖代谢紊乱为典型特征的慢性内分泌系统疾病[1],发病率较高,相关报道指出,我国近1 亿人罹患DM, 已成为危害国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2]。 较之非DM,DM 患者下肢截肢、失明、心血管疾病死亡等风险显著增加,且容易诱发大血管病变(如肢体动脉硬化、脑血管病)、微血管病变(如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肾病)、神经病变(如糖尿病性自主神经病变)等慢性并发症,及高渗高血糖综合征等急性并发症, 不仅会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程度, 也会加重社会及经济发展负担,故需尽早诊疗[13]。 以往常通过血糖检测诊断DM[14],但是容易因外部因素干扰而影响判断,并且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也容易受到血糖浓度波动的影响。 有报道指出,血清C 肽(CP)能够反映胰岛素分泌、合成功能,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基本稳定,二者联用可以提高DM 诊断准确率[5]。基于此,该文选取2020 年6 月—2021 年6 月的64 名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64 例DM 患者纳入观察组, 就CP与HbA1c 检验对DM 的诊断效果和检出率展开分析。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64 名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64 例DM患者纳入观察组。 对照组:男35 名(54.69%),女29名(45.31%);年龄39~77 岁,平均(58.8±5.6)岁。 观察组:男33 例(51.56%),女31 例(48.44%);年龄40~78 岁,平均(59.0±4.8)岁;轻症(HbA1c≤10%)共36 例[男20 例(55.56%),女16 例(44.44%);年龄42~76 岁,平均(59.1±5.3)岁];重症(HbA1c>10%)共28 例[男16 例(57.14%),女12 例(42.86%);年龄42~78 岁,平均(59.3±5.0)岁]。 纳入标准:①观察组均为2 型糖尿病(T2DM);②主动配合检查;③充分知情,自愿参与。排除标准:①甲状腺功能异常者;②急慢性感染性疾病者;③精神、认知、沟通障碍者;④近期服用容易影响血糖指标的相关药物者;⑤肝肾功能不全者。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轻重症间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且该研究经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全部入组者在检查前禁食8~12 h,之后取3~5 mL空腹静脉血,获取上层血清,以液相色谱法+相关试剂盒 (采购自上海岚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测定HbA1c,以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仪(仪器厂家:武汉明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仪器型号:CF10)+配套试剂盒测定血清CP。

1.3 观察指标

将HbA1c 及血清CP 水平、 诊断价值与效能作为观察指标。 ①HbA1c、血清CP 水平:评价组间、观察组轻重症患者的HbA1c 及血清CP 水平[6];②诊断价值与效能: 对比单一 (HbA1c、 血清CP)、 联合(HbA1c+血清CP)检测的诊断价值与效能。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HbA1c、血清CP 对比

较之对照组, 观察组HbA1c 更高, 血清CP 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HbA1c、血清CP 对比(±s)

表1 两组HbA1c、血清CP 对比(±s)

?

2.2 观察组轻、重症患者HbA1c、血清CP 对比

较之轻症DM 患者, 重症DM 患者的HbA1c 更高,血清CP 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观察组轻、重症患者HbA1c、血清CP 对比(±s)

表2 观察组轻、重症患者HbA1c、血清CP 对比(±s)

?

2.3 单一、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与效能分析

联合检测的灵敏度(100.00%)、准确度(95.31%)高于血清CP(84.38%、89.84%)、HbA1c(85.94%、91.41%),且漏诊率(0.00%)低于血清CP(15.63%)、HbA1c(14.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表4。

表3 单一、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

表4 单一、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

3 讨论

DM 是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且以T2DM 居多[7],约占DM 患者总数的90%以上。 目前尚未完全明确T2DM 的病因, 但通常认为T2DM 与下列因素密切相关:(1)行为因素。①吸烟:长期大量吸烟容易造成血管内皮功能失调,或是引起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反应,进而造成胰岛素抵抗,同时尼古丁也会损害胰岛β 细胞,对胰岛素分泌产生不利影响,进而诱发此病;②体力活动强度:近年来,现代化脚步加快,生活水平提高,参与体力活动的机会减少,静坐成为主要生活方式之一,而较之体力活动高度活跃者,体力活动低度活跃者更易罹患T2DM, 可能是因为体力活动能够改善糖耐量受损,减轻胰岛素抵抗。 (2)膳食因素。我国传统膳食模式以高膳食纤维、低能量密度、高碳水化合物、低脂肪为主,但是自改革开放以来,上述模式逐渐出现改变,表现在油脂类、肉类摄入量增加,而蔬菜、谷类摄入量减少,而大量摄入高糖类、高脂肪以及高热量食物极易罹患T2DM[8]。 (3)体型因素。 由于膳食模式、生活方式的改变,肥胖者数量急剧提升, 而肥胖则是多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当然,也是T2DM 的危险因素,但是具体机制尚未明确, 但是中心性肥胖则可能与脂联素分泌少、游离脂肪酸水平高有关。 (4)实验室指标。 例如血脂异常容易使得脂肪细胞变多、变大,形成肥胖,同时也会导致胰岛细胞出现“脂毒性”,抑制胰岛细胞分泌、合成胰岛素的能力,升高血糖,诱发T2DM。(5)遗传因素。T2DM 有遗传倾向以及家族聚集性[9],较之非T2DM 亲属,T2DM 亲属罹患此病的风险提升4~8 倍。 另外,DM 容易造成微循环障碍、血流异常、代谢紊乱,诱发神经、血管病变,威胁生命安全,但是目前尚无治愈DM 的特效手段,所以早期诊疗对于控制DM 病情意义重大[10]。 以往常通过口服葡萄糖耐量、空腹血糖(FPG)等方法诊断DM,虽然操作简便,但是有明显的缺陷,例如FPG 可以评估即刻葡萄糖水平, 不过易受应激反应影响, 从而漏诊,故尚需完善诊断方案。 刘峰等[11]指出,HbA1c+血清CP 既能保证检测准确性, 也对治疗方案有指导作用,更适用于诊断DM。

该次研究表明,HbA1c、 血清CP 对诊断DM 有较好效果。HbA1c 能够反映血糖情况,且合成稳定性较高,不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能够用于衡量血糖控制情况, 同时随着血糖血糖代谢紊乱加重[12],HbA1c 水平提升, 若仍不能有效控制血糖, 降低HbA1c 水平,容易形成对肾小管收缩的刺激作用,造成肾小球硬化,使得组织细胞缺氧、缺血,进而对血管内皮产生一定损害; 血清CP 属于胰岛β 细胞分泌物,可以反映胰岛β 细胞功能,同时不易受到外源性胰岛素的不良影响,所以即便正在行胰岛素治疗,也能通过测定血清CP,评估胰岛β 细胞功能。 该研究显示较之对照组,观察组HbA1c 更高,血清CP 更低(P<0.05),与梅伟[13]的报道一致,其将64 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将64 例DM 患者纳入观察组,结果显示观察组HbA1c (9.65±1.31)%高于对照组(5.43±1.05)%, 血 清CP (0.81±0.13)ng/mL 低于 对 照 组(1.74±0.10)ng/mL(P<0.05),提示DM 患者伴有显著的HbA1c、血清CP 水平改变,可能是因为:DM 患者因胰岛素分泌不足,容易造成糖代谢紊乱,使HbA1c持续提升,血清CP 共存于分泌颗粒,且能释放到毛细血管,故均对血糖代谢紊乱有较好反映。HbA1c 能够对血糖平均水平做出反映, 血清CP 能够对胰岛残留功能做出反映, 但是血糖改变不仅仅与胰岛功能线性相关, 所以上述两项指标也不会表现为单纯线性改变,因此,该次除却监测且对比DM、正常人群的HbA1c、血清CP 外,也检测了轻重症DM 患者上述指标, 结果显示较之轻症DM 患者, 重症DM 患者的HbA1c 更高,血清CP 更低(P<0.05),与李殿霞[14]的报道一致,提示DM 性质的改变过程先是胰岛素抵抗,之后为胰岛素功能耗竭,故此两项指标均能评估DM 病情程度,可以对治疗工作提供可靠指导。 从诊断价值的角度展开分析, 单纯HbA1c、单纯血清CP 检测的灵敏度、准确度不高,研究结果显示联合检测的灵敏度(100.00%)、准确度 (95.31%) 高于血清CP (84.38%、89.84%)、HbA1c(85.94%、91.41%),且漏诊率(0.00%)低于血清CP(15.63%)、HbA1c(14.06%)(P<0.05),与焦江琴[15]的报道一致,提示联合诊断可以相互弥补,提高诊断效能, 可能是因为:HbA1c 检查可以弥补空腹筛查的不足之处, 从而长时间监测血糖值,加之HbA1c 个体生物变异较小, 若是仅为短暂的生活方式改变, 通常不会影响HbA1c 结果, 但是HbA1c 变化缓慢,难以及时、准确评估短时间内血糖变化,使得测定结果不敏感,而血清CP 属于“副产物”,能够较好地反映胰岛功能运作、内源性胰岛分泌功能状况,故二者联用能够提高诊断效果。

综上所述, 由于血清CP+HbA1c 对于诊断DM有较好效果,具有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胰岛重症胰岛素
上海此轮疫情为何重症少
临床胰岛移植发展与现状
自己如何注射胰岛素
胰岛β细胞中钠通道对胰岛素分泌的作用
舌重症多形性红斑1例报道
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
家兔胰岛分离纯化方法的改进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4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2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