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无聊的时代悖论

2022-05-30黎荔

中学生百科·悦青春 2022年11期
关键词:参与者单调事情

黎荔

背景提示

疫情期间,什么人更容易违反“隔离”之类的防疫规定?有科学家在多个国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自控力低且无聊倾向高的人更容易违规。需要强调的是,不是疫情催生了无聊,疫情只是让无聊变得更密集了。又或者说,在隔离、封控的背景下,我们更关注无聊了。无聊是一个世界性的话题,几乎无处不在。在这个“短平快”的娱乐时代,无聊并没有被治愈。

从数量上看——如果无聊可以数得出来的话——现在的无聊一定要比从前的无聊多得多。这是因为,从前人们的工作,至少对大部分行业来说,根本无法想象大家不把热情灌注在工作上。

如余华所说,“‘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对于从前的人们来说,很少有“所谓生活的意义”这样的问题。很自然地,意义和他们在一起。在作坊里、田地里、店铺里日复一日劳作,这就是他们安然接受的一种生存方式。

为什么说现在的无聊要比从前的无聊多得多呢?

从前的无聊可以忍受,现在的无聊难以忍受。为了摆脱无聊,人们不得不去做更多无聊的事情,来消耗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我们在社会化大生产中变成了一个环节和片段,变成了生产机器上一个小小齿轮。对有些人而言,工作和劳动或许只是养家糊口的手段,他们很难意识到明显的自我成长、自我实现、自我完善的意义。因此,我们常常花费大量时间做着自己不感兴趣的事,与不感兴趣的人在一起,生产着不感兴趣的东西。不生产时就消费,仿佛生命的目标就是拥有更多的东西、消费更多的东西——这是一种特别能生成烦闷和制造无聊的生存状态。

此外,我们被越来越多的空洞无聊的节目包围,如综艺网剧、名人八卦、广告营销以及其他一些享乐主义的琐碎事情。在互联网环境中,无聊几乎是一种无法逃避的宿命。而无聊之所以让人难以忍受,是因为其中隐含着放弃。数字海啸带来令人眼花缭乱的海量选择,导致我们的注意力极其分散,不断切换,频繁更迭。

一个人感觉无聊时,其实感知到的是机会成本的上升。所谓机会成本,就是当你因为做某件事时,不得不放弃其他事情能带来的好处。打个比方,如果只有一个网络游戏,你能玩得很投入,但如果有1000个网络游戏排山倒海而来,那么你在玩其中某一个的时候,就意味着放弃了另外999个。机会成本太高,于是游戏者玩得心神不宁,神不守舍,倍感无聊。

其实,刷短视频和看网剧也是这样。一个人在做一件事时感到无聊,不仅仅是因为这件事没劲、缺乏刺激,还因为这个人内心觉得,除了手上这事之外,本还有其他诸多选择可以带来好处,但自己现在“被占用”了。对比起来,那些不能兑现的好处似乎更多。人会因此对正在做的事情感到厌恶,无聊的情绪就会提醒自己赶紧去干点别的,及时止损。这种由心神紊乱导致的无聊感,是我们在互联网时代无法避免的宿命。由此就形成了一个互联网时代的悖论,即内容生产并不能驱散大家的无聊,反而是内容越丰富,人们就得承担越大的机会成本,进而开始无聊——那些随手抓取的碎片,让人倍感空虚,乃至导向抑郁。

無目的地追求刺激和新奇,以此来驱逐无聊,正如为解渴去喝盐水,反而进一步增加了渴的程度。用无聊来排遣无聊,结果就是持续不断地无聊。世界上,有千千万万的事,千千万万的人,将身心系于你爱的事情、爱的人之上,才是我们对抗无聊烦琐世界的最好方式。人们感官之内没有那么多选择,也就无须承担太多的机会成本。当我们专注于关切的对象上,就会更强烈地体验到这个关切的对象。当每个人追随自己的心之所向,将平淡的工作或一项小小的爱好做得像艺术品一样有创造力,当你充满热情,享受其中,那么繁杂里也能开出一朵花来。

延伸阅读“无聊”的科学研究

什么是无聊?心理学上有一种记忆的“舌尖现象”,概述了一种特殊的记忆状态,即我们回忆的内容到了舌尖,只差一点点,但就是无法忆起。而无聊与这种状态很相似——感觉缺失了某种东西,但又不能完全说出是什么。

对“无聊”进行的科学研究至少可追溯至1926年。这一年,英国国家工业心理学研究院的心理学家赫德森·戴维斯研究了一些从事单调工作的人群。他指出,无聊类似于精神疲劳,但不同个体对无聊的易感性存在差异,“很多从事单调工作的人不感觉无聊,但是有些人即便从事的职业不单调也还会满腹牢骚,抱怨生活无聊”。

1986年,来自美国俄勒冈大学的研究人员发表了他们的“无聊倾向性量表”(BPS)。这是研究人员衡量“无聊”的第一种系统性方法。他们不用问参与者“你是否感到无聊”,而是看参与者对一些陈述在多大程度上同意或不同意,比如“时间似乎总是过得很慢”“我感觉工作中大多数时候都是力不从心”“我发现自我放松很容易”等。参与者的累计得分能测量出他的无聊倾向性。

猜你喜欢

参与者单调事情
休闲跑步参与者心理和行为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数列的单调性
数列的单调性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对数函数单调性的应用知多少
浅析打破刚性兑付对债市参与者的影响
把事情写具体
海外侨领愿做“金丝带”“参与者”和“连心桥”
旋转摆的周期单调性
常数轮理性秘密分享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