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增强CT高压注射器附加连接管回血影响因素研究

2022-05-13闻晓燕舒震宇龚向阳陈肖敏

护理与康复 2022年5期
关键词:注射器造影剂高压

马 黎,闻晓燕,舒震宇,龚向阳,陈肖敏

浙江省人民医院/杭州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浙江杭州 310014

增强CT检查时常规使用高压注射器,高压注射器通过螺旋导管连接留置针,造影剂通过高压注射器至螺旋导管再至留置针通路进入患者血液,使血管、器官、组织显影,协助临床诊断[1-2]。检查结束按《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的要求需更换螺旋导管和高压注射器,但由于检查需求量、环境、经济等方面的限制,目前较难达到,这可能成为将病原体带入患者血液,引起血流感染的媒介[3-4]。增强CT检查完成后一次性使用连接管(以下简称连接管)回血较常见,为了避免血液回流引起感染,常规在螺旋导管近患者端附加长度30~150 cm连接管。对于连接管是否能有效阻止回血进入螺旋导管,避免血流感染发生的有效性亟待认证[5]。本研究通过收集增强CT检查后的连接管样本实验室检测数据、患者体征数据、增强CT检查相关数据,量化分析连接管回血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增强CT高压注射器连接管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增强CT高压注射器附加连接管

增强CT高压注射器附加连接管两端分别连接留置针和螺旋导管。中间带有分段夹,分段夹打开时,连接管内液体流动不受限制。分段夹关闭时,液体则不能通过分段夹。因30 cm连接管仅能容纳2 mL液体,且红细胞镜检所需标本量为1 mL以上,故本研究将分段夹放置于中间位置,可将连接管平分为前段(近患者端)和后段(近机器端),每段长15 cm含1 mL液体,每段样本均进行红细胞镜检。

1.1.2高压注射器

医院目前使用的高压注射器有Ⅰ型和Ⅱ型两种。Ⅰ型注射器,含硅油量较多,针栓移动启始力为1.5~2.5 N;Ⅱ型注射器,含硅油量较少,针栓移动启始力为4.0~6.5 N。

1.1.3留置针

根据增强CT检查的临床指南与专家共识,考虑到增强CT检查造影剂注射速率快,留置针采用20G和22G[6]。20G留置针,流速可达48 mL/min;22G留置针,流速可达31 mL/min。

1.2 实验设计

1.2.1样本

本研究通过浙江省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审批号:2020QT149。收集2020年5月15日至6月11日增强CT检查后937份30 cm连接管。检查完成后通过分段夹立刻将连接管平分为长度15 cm的前段和后段。收集的样本包括CT静脉造影(CT venography,CTV)、头颅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冠状动脉CTA、颈动脉CTA、颈部CT、胸部CT、泌尿系统CT、腰椎CT、腺体CT和腹部CT等增强CT检查项目使用后的连接管。根据流体力学理论[7],可能造成增强CT检查连接管内血液回流的临床因素包括检查类型、注射器类型、留置针型号及患者年龄、身高、体质量、收缩压、舒张压、心率、造影剂注射总量、造影剂注射速率。因血液中红细胞含量较多且实验室仪器能有效测量单位体积血液中含有红细胞的数目,故红细胞镜检常规用于判断各种体液中是否还有血液成分[8]。本研究采用红细胞镜检判断CT检查连接管内液体是否含有红细胞,从而确定血液是否回流至连接管。

1.2.2步骤

护士为患者行留置针穿刺术并记录留置针和注射器型号,将编号贴在连接管上,记录对应的检查机房号和序号、检查类型、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注射总量、注射速率,以便回顾患者信息和检查参数。行增强CT检查过程中确保分段夹处于开放状态。检查结束立即夹闭分段夹并取下连接管,避免患者因抬手或其他动作在液体连接管中流动而影响检查结果。于分段夹处剪开连接管,使连接管前后段内液体分别流入试管。标签记录格式为:第23号连接管,患者端为起点前段15 cm连接管内液体为前段样本,编号23-1;后段15 cm连接管内液体为后段样本,编号23-2。两段样本均送实验室行红细胞镜检。

1.3 分析方法

运用Excel进行数据清洗和标注,运用SPSS 28.0进行数据分析。首先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能造成连接管回血的各个因素,选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各个因素进一步开展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本研究以P<0.05判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影响连接管回血因素的描述性统计

本研究共收集937份增强CT患者资料,每份连接管分前后2段,共计1 874份送检样本。经实验室红细胞镜检后,前段连接管回血阳性50份(5.34%),后段连接管没有回血阳性样本。连接管有回血定义为阳性组,无回血定义为阴性组,对11个造成连接管回血的因素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影响连接管回血因素的描述性统计见表1。

表1 影响937份连接管回血因素的描述性统计

表1(续)

2.2 影响连接管回血因素的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为进一步了解自变量对增强CT检查连接管回血的影响,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自变量赋值见表2。影响连接管回血的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见表3。

2.3 影响连接管回血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将单因素回归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自变量再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自变量赋值见表2。影响连接管回血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见表4。

表2 影响连接管血液回流的自变量赋值表

表3 影响连接管回血的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表4 影响连接管回血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3.1 增强CT检查后可发生连接管回血

本研究进一步证明增强CT检查后连接导管回血发生情况真实存在,连接管回血发生率为5.34%。研究样本后段均无回血,证明30 cm连接管能阻隔患者血液成分进入高压注射器及螺旋导管。为避免患者间的血流感染,建议在患者端加用连接管并做到一次性使用。

3.2 独立影响因素分析

3.2.1注射器类型

Ⅰ型注射器回血率高于Ⅱ型注射器,这可能是由于Ⅰ型注射器针栓处硅油含量高,行留置针穿刺术时,患者回血容易进入连接管,即使护士会用等渗盐水冲管至无肉眼可见血液,血液成分仍可粘附在连接管内[9]。因此,在临床实践中选取硅油含量少的Ⅱ型注射器可能更有利于降低回血的发生率。自2020年7月起,浙江省人民医院放射科统一采用Ⅱ型注射器,以减少增强CT检查回血率。

3.2.2造影剂注射总量

CTA和CTV采用高速注射方式,图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每秒碘流率,注射总量较其他增强CT检查少[10]。脏器增强CT影响因素是每公斤体质量碘负荷,注射总量较高,注射速率要求不高,通常注射造影剂总量多[11]。血管造影CT检查时,需配合高压注射器快速、大量将造影剂注入血管内,对血管壁形成极高渗透压[12],从而产生团注压,可以暂时对抗血管内血压,防止血液从输液针尖中回流。而随着造影剂总量的减少,造影剂注射时间缩短,从而造成团注压对血管压的影响范围减少,导致针尖部位的血液回流相对较快。因此,对于CTA和CTV这类团注方式为主的检查项目,本研究建议可适当增加0.9%NaCl注射液的量,相当于增加了团注时间,这可能可进一步降低回血发生概率。

3.2.3造影剂注射速率

注射速率是接受CT增强扫描患者造影剂渗漏的重要因素[13]。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造影剂注射速率是静脉回血的独立危险因素,这可能提示了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已有研究显示,采用较低的注射速率,在单位时间进至血管内的造影剂剂量较少,注射器针头喷出造影剂时形成的反作用力较小,故穿刺针的稳定性更高[14]。但需要关注的是随着反作用力减少,其血管内血压对针头的压力增加容易造成血液经过针管回流,从而造成连接管回血,与造影剂注射总量有一定关系。随着总量减少,流速的增高,回血概率则升高,这也进一步证实了本次研究结果,即造影剂注射总量和注射速率是血液回流的独立危险因素。

3.3 非独立危险因素分析

本次研究结果也显示检查类型、留置针型号及患者血压并不是血液回流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检查类型主要是指脏器CT和血管造影CT,这可能进一步提示了脏器CT和血管造影CT从受检者生理结构上来说对于血液回流的影响较小,可能提示单纯受检者本身的特征并不能影响血液回流概率,这也可以从受检者血压并不是血液回流的独立危险因素这个结果上体现。此外,不同留置针型号注射造影剂对血管壁的压力也有所不同,从物理学角度来说,在流率相同的条件下,管径越细对血管壁的压强也就越大[15],而本次研究结果留置针型号并不是血液回流的独立危险因素,这可能说明造影剂对血管壁压强大小的改变并不能影响到针尖部血液回流。

3.4 进一步研究计划

本研究采用红细胞镜检量化分析连接管回血的发生率和影响因素,明确了30 cm的连接管能有效避免血液回流至螺旋导管。为了更加安全、高效、经济地开展增强CT的检查,下一步拟计划在多家医院采用本研究的实验模型进行重复验证,为建立行业标准提供依据。此外,不同材质、直径的连接管是否对回血有影响,不同患者的造影剂注射总量和注射速率是否可以建立最优的结构方程,是下一步研究的方向。

猜你喜欢

注射器造影剂高压
一种耐高压矩形电连接器结构设计
循证护理在增强CT检查中减少造影剂外漏发生的作用
用错注射器,西班牙浪费上万剂疫苗
造影剂肾病的研究进展
行动吧, 液压挖掘机!
反腐高压震慑!这些官员选择自首
注射出来的画
从“手枪注射器”说起
“造影剂肾病”你了解吗
靶向超声造影剂在冠心病中的应用